Hi-Fi發燒設備越貴越好?真相很殘酷
耳機發燒友的圈子裡很多人似乎都信奉「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這並不是不可以理解的——拋開那些純做外觀設計或新銳技術的廠商不談,不管是音箱還是耳機,那些被認為是Hi-Fi定位的產品,肯定是用價位來分開高低檔位的。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消費者的疑惑。
一般來說偏重於Hi-Fi定位的那些耳機產品,它們的廠商都很清楚其受眾的需求,所以不太會在聽音體驗以外的地方下過多的力氣。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價格確實代表著音質高低。這讓人們只需要對比價格,就能很輕易地理解這些產品的音質表現檔次了。
不過我們要知道,Hi-Fi設備可不僅僅只有耳機而已,耳放、解碼器甚至是線材、轉盤機還有很多很多更加高端、神秘的東西,它們一起構成了高深莫測的龐大玄學。?
到了這些設備上,很多人認為一分錢一分貨的定律仍然有用。
真的是這樣的嗎?科學家們似乎已經得到了結論——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真相或許是這樣
美國聲學學會下屬的雜誌最近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科學家們通過數種手段來衡量一系列耳機產品的頻響範圍,嘗試弄清耳機類型、價位、頻響範圍之間究竟有沒有任何的關聯性。
然而他們得出的結果是:
「實驗結果表明,產品價位和頻響範圍,以及任何能夠客觀衡量的音質要素都沒有關係。」
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不少人感到難以接受,但事實是很多年來一直都有人去做類似的實驗,並且得出類似的結果。越貴的發燒設備不一定就越好,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給出這樣的結論了。
早在1994年的時候,美國音頻工程學會就有研究者發表論文,稱想要通過實驗來確定人們看得見某種音響產品與否,和他們對這些產品的音質的評價有沒有直接聯繫。
最後的結果是,聯繫確實存在。
研究者得出一種結論說這是所謂的「證實偏見」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覺得某種事物看著很高端,或是我們知道這東西很貴,那我們對它的質量的印象就會被渲染加強。
如果說「一分錢一分貨」這個準則在Hi-Fi耳機那裡還算是好用,畢竟每個廠商在推出一套耳機產品線的時候都會有意將規格做出明顯區別,以在價位上將它們顯著區分開來。然而這句話到了其他設備,尤其是線材這邊,那可就不一定適用了。
如果偶爾關注,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會盛讚高級的音頻線材,比如「聲音被打開了」,「解析度進一步提升」等等。
然而問題在於,線材作為傳遞信號的媒介,它對音質的所謂影響真的是太「玄」了。
著名的超自然現象打假人詹姆斯·蘭迪曾經提供100萬美元,只要有人能明確證明一條價值7250美元的頂級音頻線究竟好在哪裡。結果我們也想到了,沒人能拿走這筆錢。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兩種同類型的音響設備的AB對比,以此來評判它們之間的優劣或差異。然而當這些對比一旦來到盲聽測試的領域的時候,很多發燒大牛卻都露怯了。在看不到自己用的究竟是哪一款設備的情況下,聽不出來就變成了經常發生的事情。
甚至網上還曾經有流傳說,有人拿一條頂級的發燒線和一條廢鐵做成的「音頻線」拿去給老資格的發燒友們盲聽對比,結果答案根本沒法統一,認為後者音質更出色的大有人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一小節的第一段中提到的那次實驗在技術含量上已經遠遠超出了盲聽測試。為了得到儘可能客觀的結果,科學家使用了一種經過聲學建模特質的人造頭部,以及一雙內置麥克風的人造耳朵。這樣就能得到更貼近真實情境,卻又能排除人的聽音傾向等主觀感受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科學家們其實還是發現了一些顯著的差異,比如入耳式耳機的低音響應比貼耳式耳機或耳罩式耳機更好,而貼耳式耳機的頻響精度是三類耳機中最差的等等。
然而不管怎麼說,音頻設備的價格都不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品質來。
有些規矩還是要講
仔細想想,我們也可以理解這些研究得出的結果。拋開耳機本身不談,至少從本質上說,解碼器就是進行數模轉換,耳放則是放大信號,而線材當然就是傳遞這些信號了。
只不過這些信號在轉換、放大和傳遞的過程中,完全無損只是理想情況,聲音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影響發生變化是難免的。而這,很大一部分就促成了大行其道的玄學,以及音頻設備的選擇困難。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價位確實並不直接和音質好壞掛鉤。
再者說,聲音好不好聽也是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如果運氣好,挑著了一個適合的設備,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聲音不滿意,再往上花錢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值得說明的是,這並不代表你在選購設備的時候就完全沖著便宜的去買,因為高價位本身就有高價位的理由在,比如做工、用料、售後等。
這般投入,究竟能得到一個怎樣的聲音呢?說「聽過才知道」似乎太不靠譜,但對很多發燒友來說,那才是魅力所在啊。
本文中部分圖片摘自互聯網,圖片有版權但尚未找到版權人,請版權方與我們聯繫。
點擊展開全文
※黑科技武裝的宏碁如何賣好筆記本
※恆星也會眨眼睛 忽明忽暗還換位置
※喜大普奔!微軟新專利:筆記本被偷/丟失不怕了
※不容易,小黃車終於有智能鎖了
TAG:CHIP新電腦 |
※G胖自家都出VR設備啦!能否超過HTC Vive成為巨頭?
※N Switch Lite是一款體積更小,更便宜的設備!
※「頭號玩家」的利器:HTC Vive Pro是目前最好的虛擬現實設備
※跨設備投屏很麻煩?學會這個特殊技巧,不連 Wi-Fi 也能投
※「封閉」一如既往,HomePod若只兼容蘋果設備,恐怕不好賣
※Apple Card 不能用於已越獄的蘋果設備
※新 iPad mini 體驗:比手機更好的遊戲設備,但又不只是個遊戲機
※最新的iOS設備故障率排名,看看你的iPhone質量怎麼樣?
※電紙書並不只有 Kindle,這個設備可能是更好更自由的選擇
※Pokémon 正式登陸 iOS 設備,做好沖級準備了沒?
※蘋果稱iPhone可作急救設備 未來人們會越來越依賴iPhone
※隱藏在 iPhone和iPad 設備中的小磁鐵,遠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隱藏在 iPhone 和 iPad 設備中的小磁鐵,遠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可穿戴設備不好賣了,Apple Watch 依舊一枝獨秀
※蘋果可穿戴設備的巨大增長意味著它們將超越iPad和Mac
※很酷的創意!AirPods讓有線設備全變無線
※常常被忽略?解鎖Garmin設備中的重要數據
※通過可穿戴設備實現手勢控制,「Vicara」想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iOS 全設備越獄發布 iPhone X也支持
※玩家真諦:HiFi不是電腦裝機,堆砌設備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