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曹爽為啥被稱政治上的蠢材 詐術平平司馬懿為何躲過曹爽毒手

三國曹爽為啥被稱政治上的蠢材 詐術平平司馬懿為何躲過曹爽毒手

三國,特別是三國中的有名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連七歲孩童都能說出一二,如桃園三結義,亦或者是諸葛亮赤壁之戰。那時的振奮人心,那時的情緒激昂,久久不能平復的熱血情懷。

亂世出豪傑,歷史上從來不匱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國鼎立時,卻是盛產英雄的時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將,基本上是到達了歷史的鼎盛時期,無以比擬的輝煌。

最著名的咱們今天暫且不論,我們今天來談談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三國曹爽。

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陌生的很,我也一樣,三國中關於他的資料真心不多,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直到現在我才有一絲絲的勇氣,終於提筆,生怕帶入個人情感,將人物形象歪曲理解,下面且聽我說說這個人。

他出生的背景是三國的魏國,他的父親同曹丕是同輩的人物,他便是同曹丕之子曹睿同輩份的人物。他性格如莽夫,容易激動,喜惡性於色,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有時又太過嬌縱,放浪,希望人人聽從於他,喜歡被表揚被奉承,討厭批評。他文功很差,詩詞歌賦完全絕緣,但武功卻不弱,也許是出生在武將世家,若純論武力指數,在魏國中也能排上名號的,但行軍打仗,靠得不光是孔武有力,更多的是兵法是布陣,是謀略,這點是曹爽最為欠缺的。

同樣的也是政治上的不敏銳,甚至是愚蠢,導致了他最終被司馬懿誅殺,可嘆其父曹真的英明最終卻毀於曹爽之手,併兼帶著將魏國也拉入過去時。

歷史上魏國與蜀國的戰役有很多次,著名的有諸葛亮當說客,聯合蜀國和吳國,共同抵禦著魏國的進攻,那便是史冊上名流千古、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草船借箭。最不有名的估計要數三國曹爽伐蜀了吧。

這場本應該是穩贏不輸的仗生生給曹爽打敗了,為何呢,內外的不統一,司馬懿的強烈反對,從中破壞,曹爽的有勇無謀,這些都註定了這是一場敗局。

兩個人的矛盾到底升級到何種程度,才會使得一人處心積慮的想致另一人於死地不可。我推斷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一人的存在影響到了另一人的生死,已達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境地,另一種則是太熟悉的對手,手握對方把柄,可隨時威脅到對方地位,一人心中不滿逐級遞增,心生怨恨到極致,便也惡向膽邊生,寧死不放過了。

三國中,這種關係不勝枚舉,其中最典型代表便非司馬懿與曹爽莫屬了。

司馬懿同曹爽一樣,均是魏國時期的三朝元老,一代重臣,他們為魏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熱情與青春,出謀獻計,不斷的擴大著魏國的勢力範圍,抵禦著吳國、蜀國的夾擊進攻。

既同為權臣,那麼日常摩擦便無可避免,或為自身利益,或為打擊對手,在曹睿死後,這種矛盾便升華到頂峰。

曹爽為武將,且手握重兵,他率先發難,奪取了司馬懿的兵權,將司馬懿逼至死角,卻又沒有斬殺他,這為他自己的悲劇提供了可能,當他以為將司馬懿打擊到一蹶不振,沾沾自喜時,司馬懿早已暗中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了。

態度決定命運,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命運,司馬懿的足智多謀,斬草除根的性格態度,決定了他斬殺曹爽時絕不會心慈手軟。當然也正是因為他的決斷,重新拉開了新的歷史,伴隨著魏國的落幕,三國的結束,西晉如新日一般誕生。

世人多以為司馬懿能夠從曹爽的手中逃得性命,是因為司馬懿詐術高明。其實不然。司馬懿能夠活命,最應該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勝。

李勝的父親叫做李休,本是張魯手下的司馬。當張魯勢力強盛的時候,李休曾經勸說張魯稱王,但張魯不從。等到曹操大軍攻打漢中的時候,李休又勸說張魯投降曹操。從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李休其人很喜歡搞投機。張魯歸順曹操之後,受到曹操的尊崇,李休也沾光得了一個關內侯的爵位,之後曾經擔任上黨太守、鉅鹿太守。李休給李勝創造了一個還算可以的環境,雖然不算很好,但也是世家子弟。也因為這個出身,李勝前往都城,有機會和曹真之子曹爽混在一起。在魏明帝時期,李勝因為喜歡浮華之風而受到打壓,到了曹爽掌政時期,開始步入仕途,出任洛陽令。李勝和曹爽一黨的骨幹關係都比較親密,像夏侯玄當征西將軍的時候,就特別邀請李勝為軍中長史。夏侯玄發動駱谷之戰,就是李勝幫助出謀劃策。司馬懿曾經反對曹爽、夏侯玄出戰,認為時機不成熟,必然大敗。可曹爽、李勝認為,必須發動一場戰爭來奪取魏國軍權。當戰爭失敗之後,司馬懿等官員很是不滿,但反對的聲音被曹爽強行壓制下去。

曹爽等人看到司馬懿在朝中擔任的不過是太傅的虛職,依然可以一呼百應,心中都很是不安。曹爽的心腹丁謐、畢軌等人多次在曹爽面前提醒曹爽,司馬懿野心勃勃,擅長籠絡人心,千萬不要被司馬懿的低調虛偽所蒙蔽。曹爽等人最後決定,派人去司馬懿府上了解下司馬懿的最新動態,如果需要,就將司馬懿除去。

這個被派去查探消息的人就是李勝。李勝已經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就以辭行為名,拜訪司馬懿。一開始司馬懿聽到門房通報,李勝來訪,心中地方,不想見面。李勝讓門房轉告,自己沒有什麼功勞卻蒙受皇恩,任命為荊州刺史。荊州乃是魏國要地,正要請教司馬懿治理方略,希望太傅能夠不吝賜教。司馬懿明白了李勝的意圖,決定演一場戲給李勝看,給李勝背後的曹爽看。

司馬懿讓兩個丫環攙扶著自己走出來坐下,手中要提起衣服的時候手不能用力,衣服滑落下去;又指著自己的嘴巴,意思是口渴,丫環端了一碗粥來,司馬懿喝著喝著粥竟然從嘴巴裡面流出來,米粥沾了一胸口。李勝看到總總跡象,認定司馬懿中風已經非常嚴重,對自己一方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威脅。李勝不禁同情心泛濫,眼淚流了出來。

李勝告訴司馬懿,現在皇帝年幼,天下人都倚仗明公,我們也知道明公舊病發作,不料竟然如此嚴重。司馬懿喘氣連連,表示自己年老病重,危在旦夕。李勝前往并州,并州靠近少數民族,多發戰亂,要用心治理。從此之後可能再無相見之時,奈何奈何。司馬懿也假裝感傷起來。

李勝連忙說明,自己去的是自己的老家荊州,並非是并州。司馬懿根本就沒有糊塗,卻假裝糊塗,說什麼你到了并州之後,一定要多多努力,建立功勛什麼呢。李勝再三解釋,司馬懿才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連連道歉,說自己實在年老昏聵。自己一旦死去,希望李勝能夠多多照顧自己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說著說著,司馬懿流淚哽咽。李勝聽了長嘆不已。李勝出來之後,把種種跡象告訴曹爽,然後流著淚告訴曹爽:「司馬太傅的病估計再也不可能好了,想想實在讓人傷心!」

依據李勝和司馬懿見面前後的情形看,李勝為什麼會被派往司馬懿府上查問情況呢?必然是因為李勝和司馬懿的關係還沒有鬧僵。在曹爽帳下諸位謀士中,丁謐等人主張剷除司馬懿,可李勝等人對司馬懿卻很是看重,主張聯合併利用司馬懿。於是,當李勝拜會司馬懿之後,比較輕易的就被司馬懿的假象所蒙蔽。看李勝在離開司馬懿府上回稟曹爽的時候,依然流淚慨嘆,就可以看出李勝對司馬懿極為同情。曹爽用同情司馬懿的李勝去查探司馬懿的消息,最後又聽從同情司馬懿的李勝的建議,只能說明曹爽當時過於自大,同時缺少決斷,容易被感情蒙蔽眼睛,而不能說明司馬懿的演技多麼高超。

換做是曹操或者劉備、孫權等君王,如果對方威脅到了自己,就算是對方再如何流淚悲嘆,那也絕對不會放縱,該殺的自然要斬草除根。司馬懿雖然昏聵,可司馬家族的勢力還在,怎麼能夠掉以輕心呢?

當司馬懿發動兵變時,桓范曾經闖出城門,告訴曹爽種種對策,可曹爽卻依然選擇了回到都城,接受司馬懿的處罰。桓范告訴曹爽,一旦入城,想做一個平民都不可能。可曹爽卻認為司馬懿必定不會那麼冷酷的對待自己。事實證明,曹爽雖然把持朝政十年,在政治上依然是個低能兒。反觀司馬懿,在兵變得勢之後,不但是把反對黨曹爽一族清除,把曹爽門下曾經提議剷除自己的那些人斬首,連同情自己的李勝也不放過。李勝離開京城,前往荊州上任,還沒有到任,就被司馬懿派出使者假傳詔命在半路上殺掉。

這個情節,不禁讓我想起了《鴻門宴》中的一個細節。項羽在劉邦的一番表白之下,愧疚的表示,自己本無意討伐劉邦,是曹無傷告密。劉邦逃出項羽大營回到軍中,不問具體情由立刻誅殺曹無傷。一個用個人好惡代替理性判斷,一個時刻把天下大局我放利益放在首位。是以項羽劉邦,曹爽司馬懿等人,雖然一度強弱分明,但最終卻形勢大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年羹堯輔助雍正繼位卻為何落得慘死 權臣年羹堯不得不死的原因
紀曉嵐長得很醜卻是重度性癮患者 日御數女金槍不倒的縱慾狂
一代名將韓信為什麼未得善終?貢獻那麼大為何人生卻是個悲劇?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它是真實存在的 精絕古國是如何消失的

TAG:小郝碎碎念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暗藏野心,妄圖雄霸三國?暗戰袁紹,結果卻被曹操罵成蠢材!
參加快樂男聲被蔡國慶稱有可能是蠢材,如今和汪峰平起平坐
三國歷史上最大的蠢材——曹丕
為何李斯不擁立扶蘇,反而去幫蠢材胡亥?新出土文獻說明了一切
此人是國民黨二級上將,打仗卻是蠢材,可蔣介石很喜歡他
這些武道高手的「隱私」,聰明弟子守口如瓶,蠢材才會刨根問底
《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少人,這位皇帝智比諸葛,卻被人視為蠢材
他放牛、種地、養魚,被罵「蠢材」,卻畫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
此皇帝執政30年,其才幹遠超諸葛亮,卻因一成語被誤解為蠢材
司馬懿雖然一統三國,但是他的後代真的是蠢材倍出!一個比一個慘
三國之中五大蠢材,其中兩人若聯手,天下唾手可得
戈林元帥為何從天才變成了蠢材?這條中國成語講得極其恰當
是不是開國皇帝都很厲害?不,這一個就是蠢材
歷史上軍事上是天才,政治上卻是蠢材的四大名人,全部橫死!
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智商不輸諸葛亮,卻一直被後人看成蠢材
渡之戰:不要黑袁紹了,劉備才是那個最大的蠢材!
戈林元帥為何從天才變成了蠢材?這個中國成語講得極其恰當
戰國之中4大「蠢材」,其中兩人若聯手,天下唾手可得!
「天時地利人和」,還是難逃失敗命運,盤點三國中的三大蠢材
爭名奪利是蠢材,退避謙讓為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