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新歷史札記:中國古代史上兩次對印度地區的戰爭

何新歷史札記:中國古代史上兩次對印度地區的戰爭

  何新歷史札記:

中國古代史上兩次對印度地區的戰爭

  古代歷史上,中國與印度地區發生過兩次頗為有趣的戰爭。有趣之點在於,這兩次戰事似乎都只是個人行為而沒有動用朝廷的國家力量,但是都以勝利而終。

  一

  中國與印度地區的第一次戰爭,發生在東漢和帝劉肇的永元二年(公元90年)。

  當時的西印度天竺地區,為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國統治(地域在今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漢朝稱之為月氏)。

  貴霜人曾幫助漢朝擊破匈奴的盟屬國車師。戰後,貴霜王給漢朝送禮品,希望與漢朝和親,娶漢公主。但是,此意被鎮守西域的西域都護班超(32年—102年)所拒絕。

  於是貴霜王惱羞成怒,派兵七萬,越過帕米爾高原(蔥嶺),進攻漢朝在西域的諸附庸屬國。班超遂集合西域屬國兵馬,迎戰貴霜。漢兵人數遠遠少於貴霜人。班超以少勝多,以誘敵深入之策將月氏軍擊敗,迫使貴霜王遣使求和。

  據西方史學考證,當時的貴霜王名索特爾·麥格斯,是貴霜歷史上被稱為「救世主」的偉大君主,類似中國人所謂的「千古一帝」。這位帝王不僅統治著印度河地區的五河平原,而且曾經橫掃大沙漠以東的恆河平原,征服了東印度的廣大地區。但是這位雄主卻被挫敗在漢朝的定遠侯、西域都護班超手下。

  【附錄】有關史料

  《後漢書·班梁列傳》:

  永元七年詔書言:「往者匈奴獨擅西域,寇盜河西,永平之末,城門晝閉。先帝深愍邊萌嬰羅寇害,乃命將帥擊右地,破白山,臨蒲類,取車師,城郭諸國震懾響應,遂開西域,置都護。」

  初,月氏嘗助漢擊車師有功,是歲貢奉珍寶、符拔、獅子,因求漢公主。超拒還其使,由是怨恨。

  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謝將兵七萬攻超。超眾少,皆大恐。超譬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逾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邪?但當收谷堅守,彼飢窮自降,不過數十日決矣。」

  謝遂前攻超,不下,又抄掠無所得。超度其糧將盡,必從龜茲求救,乃遣兵數百於東界要之。謝果遣騎齎金銀珠玉以賂龜茲。超伏兵庶擊,盡殺之,持其使首以示謝。謝大驚,即遣使請罪,願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由是大震,歲奉貢獻。

  《後漢紀》:

  是夏,月氏王謝將七萬騎攻班超,超眾大恐。超曰:「月氏兵雖多,千里逾蔥嶺,何足憂哉!但當收谷堅守,飢窮自降,不過數十日決矣!」謝攻超,不能下,抄掠無所得。超度其糧盡,必從龜茲求食,乃[遣數千兵]伏東界要之。謝果遣騎賚金銀珠玉往龜茲,伏兵遮擊,盡殺之。遣持所斬以示謝,謝大驚,即遣使請罪,願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震怖,歲歲奉貢。

  二

  中國與印度地區的第二次戰爭,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間。時任東宮右帥(率)府長史(從五品官職)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西藏(吐蕃)及印度地區(天竺)出使訪問。以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643年―661年)間,王玄策三次出使天竺(一說四赴印度)。王玄策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右率府長史。】

  戰爭發生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路程中。所謂天竺,是古代中國人對今日南亞半島諸國所在的一個廣大地區之名,約略包括今日巴基斯坦——印度平原及克什米爾和阿富汗地區。唐代的天竺地區小國林立,政治經濟極為混亂。

  王玄策於公元647年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地區,出使對象是印度地區一個較大的城邦摩伽陀國。當唐朝使節到達帝那伏——摩伽陀國(又作瑪卡達國)時,此國發生政變。與唐朝通好的天竺國王——即大名鼎鼎的戒日王西拉迪提亞被大臣阿羅那順殺死並篡奪了王位。

  【附註:有關文獻記載的梵語國名、人名之譯名有所不同。】

傳說的天竺戒日王朝

  王玄策的唐朝使團被阿羅那順扣押,多數唐使被殺害,只有王玄策、蔣師仁被關進牢獄。

  後來,幸賴死去的國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王玄策、蔣師仁得以逃脫。

  王玄策發誓復仇,因此兩人沒有回國,而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逃到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以唐朝盟友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國王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得7000騎兵。同時以唐使臣名義傳檄西域的唐藩屬國求援。於是,吐蕃王松贊干布也派來了1200名騎兵,總計匯聚人馬總數近一萬人。王玄策遂自命行軍總管,以蔣師仁為先鋒,進軍攻擊摩伽陀國(瑪卡達國)。

  【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是唐朝的駙馬,他的王后是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寵妃是尼泊爾王的尺尊公主。】

  據說大戰發生在印度平原的甘地斯河畔。阿羅那順軍的人數數倍於唐軍,而且包括數百頭大象。但是王玄策用「火牛陣」擊潰了印度人的大象軍陣。

  阿羅那順兵敗後退回國都城不出。王玄策用唐軍攻城的各種技術——雲梯、拋石車、火攻,猛攻月余,終於將茶博和羅城擊破。阿羅那順逃往恆河地區的東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東印度平原。

  阿羅那順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反攻唐軍。王玄策用計一舉擊敗印度軍,活捉了阿羅那順。唐軍還趁勢攻破阿羅那順妻子據守的朝乾托衛城,遠近印度城邑皆望風而投降。當時印度地區的幾乎所有屬國都對唐使臣王玄策稱臣歸附。

  貞觀二十二(648)年,王玄策將阿羅那順等俘虜數千人押回長安獻俘述職,得到唐太宗的封賞。

  王玄策生平曾經多次出使印度,帶回佛教文物,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貢獻。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十卷,圖三卷,今僅存片斷文字,散見於《法苑珠林》、《諸經要集》、《釋迦方誌》中。洛陽龍門石窟中有王玄策署名的獻造佛像題記。

  【附註】

  1、關於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次數,有兩說:一為三次,一為四次。

  第一次,貞觀十七年(643年),李義表、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爾。

  第二次,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蔣師仁出使印度。

  第三次,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出使印度。

  以上三次,學術界的看法基本一致。

  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玄照傳》記:「後因唐使王玄策歸鄉表奏,言其(指玄照)實德,遂蒙降敕重詣西天,追玄照入京。」「正月便到洛陽。」「於時鱗德年中,駕幸東洛。」有據此認為王玄策曾第四次出使印度,時間在663—665年之間。但是對此,學界意見有分歧。

  2、公元7世紀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亂的,戒日王時代就是所謂後笈多王朝。其統治權力的中心區域在摩揭陀國(瑪卡達國),據佛經的傳說卡瑙季(曲女城)的統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過短暫的霸權。摩揭陀國(Magadha)國王曷利失屍羅迭多,即戒日王。戒日王的繼承者帝為那伏王阿羅那順,即被王玄策所俘獲者。

  王玄策借吐蕃、尼泊爾兵征服印度後,此後的印度地區再沒有出現強力的中央政權,印度地區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的進程。

  西方史學也認為,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於笈多王朝,在戒日王朝時期這種制度得到確立。直到500多年後的11世紀,入侵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權才在印度北部建立了統一政權。巴基斯坦——印度地區的政治分裂狀況,使得中亞穆斯林的侵入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因此本來崇信佛教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成為了伊斯蘭地區。

  【附錄】關於王玄策的有關史料

  《舊唐書》卷三 ·本紀第三: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庚子,右衛率長史王玄策擊(天竺)帝那伏帝國,大破之。獲其王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以詣闕。」

  《新唐書 》:

  (貞觀)二十二年,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西域,為中天竺所鈔,弄贊發精兵從玄策討破之,來獻俘。

  二十二年,遣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以蔣師仁為副;未至,屍羅逸多死,國人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

  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即尼泊爾)以七千騎來。玄策部進戰茶鎛和羅城,三日破之,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

  阿羅那順委國走,合散兵復陣,師仁禽之,俘斬千計。餘眾奉王妻息阻乾陀衛江,師仁擊之,大潰,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請老子象。

  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有司告宗廟,帝曰:「夫人耳目玩聲色,口鼻耽臭味,此敗德之原也。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擢玄策朝散大夫。

  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屬國。環五千里,土沃宜稼穡,有異稻巨粒,號供大人米。王居拘闍揭羅布羅城,或曰俱蘇摩補羅,曰波吒厘子城,北瀕殑伽河。

  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於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高宗又遣王玄策至其國摩訶菩提祠立碑焉。後德宗自製鍾銘,賜那爛陀祠。

  《舊唐書》:

  二十二年,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往西域,為中天竺所掠。吐蕃發精兵與玄策擊天竺,大破之,遣使來獻捷。

  貞觀中,衛尉丞李義表往使天竺,塗經其國,那陵提婆見之,大喜,與義表同出觀阿耆婆沴池。周回二十餘步,水恆沸,雖流潦暴集,爍石焦金,未嘗增減。以物投之,即生煙焰,懸釜而炊,須臾而熟。其後王玄策為天竺所掠,泥婆羅發騎與吐蕃共破天竺有功。

  永徽二年,其王尸利那連陀羅又遣使朝貢。 貞觀十年,沙門玄奘至其國,將梵本經論六百餘部而歸。

  先是遣右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國王咸遣使朝貢。會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御戰,不敵,矢盡,悉被擒。胡並掠諸國貢獻之物。

  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發精銳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而遁,師仁進擒獲之。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匹。

  五天竺所屬之國數十,風俗物產略同。有伽沒路國,其俗開東門以向日。王玄策至,其王發使貢以奇珍異物及地圖,因請老子像及《道德經》。那揭陀國,有醯羅城,中有重閣,藏佛頂骨及錫杖。貞觀二十年,遣使貢方物。

  天授二年,東天竺王摩羅枝摩、西天竺王屍羅逸多、南天竺王遮婁其拔羅婆、北天竺王婁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並來朝獻。

  景龍四年,南天竺國復遣使來朝。景雲元年,復遣使貢方物。

  開元二年,西天竺復遣使貢方物。八年,南天竺國遣使獻五色能言鸚鵡。其年,南天竺國王尸利那羅僧伽請以戰象及兵馬討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及名其軍。玄宗甚嘉之,名軍為懷德軍。

  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羅僧伽寶多枝摩為國造寺,上表乞寺額,敕以歸化為名賜之。十一月,遣使冊利那羅伽寶多為南天竺國王,遣使來朝。十七年六月,北天竺國藏沙門僧密多獻質汗等葯。十九年十月,中天竺國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來朝貢。

  《法苑珠林·卷二九》:

  粵以大唐貞觀十七年三月內,爰發明詔,令使人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副使前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等,送婆羅門客還國。其年十二月至摩伽陀國。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五》:阿羅那順棄城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餘眾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衛江,師仁進擊之,眾潰,獲其妃及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於是天竺響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俘阿羅那順以歸。以玄策為朝散大夫。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五》:會屍羅逸多卒,國中大亂,其臣阿羅那順自立,發胡兵攻玄策;玄策帥從者三十人與戰,力不敵,悉為所擒,阿羅那順盡掠諸國貢物。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五》:玄策脫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征鄰國兵,吐蕃遣精銳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五》:玄策與其副蔣師仁帥二國之兵,進至中天竺所居茶餺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

  《舊唐書·志·卷二十六》 :《中天竺國行記》十卷 王玄策撰。

  (2017-07-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戰神如薛仁貴忠誠唐朝一生,怎麼就有了個漢奸孫子投了安祿山?
他一生官曆三朝教過三位太子結果三位太子都被廢了
天可汗李世民,還真是很會打仗的!
唐朝商人罷市反抗的歷史
此人在唐朝默默無聞,卻一戰打得日本近千年不敢再招惹中國!

TAG:唐朝 |

您可能感興趣

何新:東漢班超對古印度地區的第一次戰爭
東漢班超對古印度地區的第一次戰爭
印度專家從化石中發現遠古戰爭圖,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或在遠古時期
何新世界史雜記:印度史緣何被誇大和偽造
印度空軍創造了歷史,這一記錄中美無法追上,世界各國望塵莫及!
印度購買新型戰機對抗中國 結果卻被中國反超了一代
印搞17國軍演 印媒:中印下次衝突或在印度洋 美評:中印陷冷戰
印度史前古城毀滅之謎!被史前文明的核戰爭摧毀?
小米和三星的新戰場:印度市場爭奪升溫
何新:再扒印度偽史
古印度莫卧爾王朝是中國蒙古建立的?
外媒:印度經濟迎來史上最嚴峻的挑戰!它或將印度徹底推向深淵?
地圖帝丨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年亞洲霸主之爭,中國VS印度
問答:為何歷史上西方民族在東進時,選擇去攻列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國?
印媒:中國反對印度軍事介入馬代局勢
印媒:馬爾地夫已成中國與印度最新戰場 印度應先發制人!
主演《三傻》的印度女星帥酷亮相機場 新片今天在中國大陸上映
唐三藏: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偷渡者,前往印度取經弘揚佛法
中國人對印度文化有何看法?印度某網民:中國人高度評價印度文化
印度將在塞席爾建基地 BBC:成馬代之後中印較量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