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滑石
滑石/Hua shi
TALCUM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爐甘石| 第 265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鎂〔Mg3(Si4O10)(OH)2〕。
別名
液石、共石、脫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畫石
產地
主產于山東、江蘇、陝西等地。
加工
採挖後,除去泥沙和雜石。
性狀鑒別
本品多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的塊狀。白色、黃白色或淡藍灰色,有蠟樣光澤。質軟,細膩,手摸有滑潤感,無吸濕性,置水中不崩散。氣微,味淡
飲片 滑石粉
為類白色或黃白色的極細無砂性的粉末, 手摸之有滑膩感,粘手。氣微,味淡。 在水、稀鹽酸或稀氫氧化 鈉溶液中均不溶解。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胃、膀胱經。
性能特點
本品甘淡性寒,入胃與膀胱經。內服清泄滑利,既清膀朧溫熱而利尿通淋,為治濕熱淋痛之良藥;又清解暑熱,為治暑濕、濕溫之佳品。外用清熱收斂,能清熱、收濕斂瘡,治濕瘡、濕疹常用。
功效
利尿通淋,清解暑熱;外用清熱收濕斂瘡。
主治病證
(1)濕熱淋證,小便不利。
(2)暑熱煩渴,濕溫胸悶,濕熱泄瀉。
(3)濕瘡,濕疹,痱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塊狀者宜打碎先下,細粉者宜布包;或人丸散。
外用:適量,研細粉外敷。
配伍
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偏涼,功能清熱解毒、益氣和中。兩葯合用,既清解暑熱,又利水而不傷津,主治暑濕身熱煩渴。
注意
本品寒滑清利,故脾氣虛、精滑及熱病傷津者忌服。
滑石的故事
「六一散」組成: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上為末,水調或加蜜,或蔥豉湯調。具有清暑利濕之功效;適用於感受暑濕所致的發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等病症;外用治痱子。
組方雖簡單,作用卻不小。關於「六一散」的來歷,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相傳,「六一散」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別號劉河間)所創。公元1147年(金皇統元年)的仲夏,金熙宗晉尚書右丞相韓企先為濮王,賜宴三日。然而,未出三天,韓企先卻得了一種怪病: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不暢、大便瀉痢。家人四處求醫,熙宗也派太醫前來診治,無奈近百劑葯下去,病勢有增無減,便在城門懸榜求醫。
年輕氣盛,揭榜入王府診病
恰逢當時20歲的劉完素正在京城購置藥品,見了榜文,一則他初出茅廬,不知深淺;二則自認為對此病頗有把握:三則早聞韓企先博通經文典章,能仿宋律制定皇統新律,因此劉完素很想見見這位賢相。於是他揭了榜,入王府為韓企先診治。經過按脈察色後問道:「可有身熱、心煩、口渴、頭暈、少氣、多汗之症」?韓閉眼而微微點頭。
「當有噁心泄瀉,胸悶納呆,倦怠身重」,劉完素言道。「對,對」,韓企先連連點頭,這時睜眼打量了一下劉完素的模樣。
「此乃暑濕也,治暑不治濕,醫之過也」!「暑濕」?太醫忍不住說:「吾等豈不知暑濕之理」?劉完素說:「你們治暑祛濕,瀉熱不養陰,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瀉,定然不敢使用寒涼之劑,故洽而無效」。
「六一散」組方問世
韓企先挺起身子,睜大眼睛問:「你有何方」?劉完素思索片刻,便舉筆寫下處方:滑石、甘草,共研細末。一旁韓夫人問:「此為何方」?劉指著方中「滑石六兩,甘草一兩」,脫口而出:「六一散」。他解釋道:「滑石能解肌清熱,滑竅行水而利濕,統治表裡上下三焦。加入甘草瀉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濕」。
劉完素接著說到,「每用三錢,和白蜜少許,冷開水或燈心湯調服,三日見效」。
韓企先見他說得有理,就照方服了三貼,果然小便通而泄瀉止,不禁感慨萬分。韓企先找來劉完素,請他棄醫從政,但劉卻只要求賜醫書若干。此後仍然用心攻讀,終於成為一代名醫。
據悉,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也曾頷首稱讚「六一散」。因此,六一散也被譽為「凡人之仙藥」。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六一散」的關鍵,應為小便赤黃短澀之症,如若小便清而長(無色而量多易排出)則不宜用。
除此之外,「六一散」的加減亦很靈活。若兼有心煩不安較著者,可加上硃砂少許調服,名為「益元散」;若兼有目赤咽痛,口舌生瘡,可加青黛少許,名為「碧玉散」;若兼有輕微的外感(發熱、頭痛等)的癥狀,可用鮮薄荷葉煎湯或搗汁少許同服,名為「雞蘇散」。這些方劑,都是夏季治療暑病的良方。民間還有一種用法是以「六一散」給小兒浴後塗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預防濕疹,可謂價廉而療效顯著。
猜
中
葯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南懷瑾:談睡眠與養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爐甘石
※看看古人如何處理醫患關係?
TAG:醫承有道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水蛭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菖蒲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虎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牛膝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升麻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乳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稻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