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綉春刀II》最近熱映,電影一開場就非常吸引眼球,主人公沈煉竟然參加過薩爾滸之戰。電影里對薩爾滸之戰明軍的慘敗刻畫的非常傳神。

當然,電影始終是電影,而且電影對薩爾滸之戰也著墨不多,基本上一筆帶過;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梳理歷史,其實薩爾滸之戰里藏著導致明朝最終滅亡的大秘密。

「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①

這段話是漢文帝時期,大臣晁錯向皇帝分析匈奴具備哪些戰術優勢時所說的一段話,其中晁錯非常明確的表示匈奴士兵相比漢朝士兵,更加吃苦耐勞。

晁錯這番議論有沒有被漢朝皇帝聽進去呢?從後來歷史事實看,漢朝皇帝是聽進去了的。漢朝皇帝不但從此廣泛招募胡人從軍,而且這些少數民族將領在漢武帝開疆拓土時期還發揮了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漢武帝時期對外開疆拓土有兩大重要將領,衛青與霍去病。而其中又以縱橫大漠,閃擊匈奴的霍去病更為大家喜愛。而霍去病麾下有當時漢朝最精銳的騎兵也是學界廣泛共識。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霍去病麾下騎兵大多數都是胡人,這可以從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麾下以軍功封侯的軍官以及皇帝詔書里看出來。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我們統計了霍去病麾下封侯軍官,一共有七人,而這七人里有四人是100%的匈奴人,另一個則是從小在匈奴長大的漢人,唯一一個明確是漢人的,是當時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但是路博德並非霍去病直接下屬,他和北地都尉衛山是臨時配屬給霍去病的軍官。而衛山的身份不明。②

而漢武帝在詔書里也明確表示「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③

詔書里所謂的「葷粥」是匈奴古稱,由此可知,霍去病直屬軍官里不但以匈奴人為主,而且就是普通騎兵里,漢屬匈奴騎兵也不在少數。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另一個大帝國時代,唐代,在它開疆拓土的時代,軍隊里少數民族戰士數量也相當可觀。

甚至到了安史之亂前,唐朝部署在北方防線上的軍隊,其主要構成基本以番兵番將為主了。著名唐史學家李錦繡先生在其著名論文,《城傍與大唐帝國》里指出,安祿山所轄軍隊戰鬥力之所以冠絕唐軍,不是因為安祿山控制了唐朝北方几個軍區,而是因為「天寶十一載,『阿布思為回紇所破,安祿山誘其部落而降之,由是祿山精兵,天下莫及』」。④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畫作:安祿山調戲楊貴妃

隨後李錦繡先生在論文里指出「《新唐書》卷一三三郭虔瓘傳載玄宗賜詔云:『自開西鎮,列諸軍,戍有定區,軍有常額,卿等所統,蕃漢雜之。』安西諸鎮兵本身就有蕃漢兩種構成,這在城傍兵向額內兵轉化過程中並不罕見。開元初已知此,天寶年間諸軍更是蕃漢相雜了。如安祿山並阿布思之眾,其部同羅兵便入范陽兵額內,可見天寶年間直接取蕃兵為額內兵的現象更為普遍。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表請蕃將32人代漢將,則表明其額內邊兵中已多為蕃兵以代漢兵,故能升蕃將來代替漢將。⑤

最後李錦繡先生的結論是「城傍相對定額邊兵而言是補充,但在征戰時,他們並不只為輔助,而是主力軍。城傍因其部落組織及騎射之強,是唐開疆拓土戰役中主要依賴對象,城傍是唐兵中最為善戰者。」⑥

中國兩大強盛王朝漢朝、唐朝均有使用少數民族戰士作為開疆拓土主力的傳統,那麼到了中國第三個強盛時期,明朝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電影里的明軍形象

從史料上看,明朝也不能例外,不但不能例外,明朝中後期以後,由於軍制和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明朝中後期,明朝最精銳的邊軍,其戰鬥力以及完全和軍隊里少數民族戰士多寡掛鉤了。

這就是我想說的,薩爾滸之戰里隱藏著的明朝最終滅亡的秘密:明朝中後期始終沒有在軍事上擺脫對少數民族戰士的依賴,而一旦明朝周邊出現了一個少數民族新興政權,他們能使用中原的政治制度來加強政權汲取資源能力,而汲取得來的資源又讓他們能夠充分武裝訓練部落戰士,那麼,在冷兵器時代,依靠不停招募少數民族戰士來維持軍隊武勇的明朝政權的滅亡,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不相信?我們以在薩爾滸一戰中壯烈殉國的杜松部為例,薩爾滸之戰前,明朝方面是以杜松以及他統帥的部隊作為戰役主力使用的,原因也很簡單,杜松部隊在戰前,是明朝邊軍里戰鬥力數一數二的軍隊,「榆林武卒,素稱雄於諸鎮。」⑦

但是杜松所部戰鬥力之所以強,原因和當年安祿山軍隊戰鬥力冠絕唐軍是一樣的,我們把上面那則誇耀杜松所部戰鬥力強勁的史料全文拿出來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榆林武卒素稱雄於諸鎮然衝鋒破敵大抵皆恃夷丁夷丁在正兵一營不過四五百人其餘左右標營各將每將不過二三十人其餘皆漢軍也夷丁利於野戰漢軍出入雖有部伍至臨敵亦皆野戰彼此不相聯屬臣以為極危之兵也曾以節制之法為總兵官杜松言之松悟臣意對曰如此練成是一塊鐵矣近日名將惟原任總兵戚繼光深知此法」⑧

這段史料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榆林武卒戰鬥力強的原因在於衝鋒破陣的主力是少數民族戰士,而這些少數民族戰士數量不多且分散,每營不過四五百人,其餘的都分散在各個將領麾下,每人也就2、30人;而少數民族戰士的優點是在於野戰。」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綉春刀II》里的薩爾滸之戰

也就是說薩爾滸之戰時,杜松與他的部隊迎擊努爾哈赤時,兩邊沖在最前面的都是少數民族戰士。而杜松所部少數民族戰士數量顯然遠遠不如努爾哈赤統帥的後金軍,那麼杜松的悲劇也就可以預料了。

可能有人會說,也許只是杜松這支部隊如此,不見得明朝邊軍都是如此。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杜松以前,活躍在嘉靖後期、隆慶一朝、萬曆前期,久任邊疆巡撫總督,做過陝西、延、寧、甘肅總督,山西、宣、大總督的王崇古,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隆慶五年二月,王崇古上《確議封貢事宜疏》,奏摺里他主要是討論和俺答議和互市的問題,但是裡面有一句話明確說到,早在隆慶時期,邊軍使用少數民族戰士已經是明朝軍隊的常態。

各邊納真夷人之降,以充家丁衝戰之用。行之巳久。」⑨

在薩爾滸之戰前,明朝人自己議論所謂名將時也忍不住吐槽「今之號稱名將者……不過恃其弓馬技藝,蓄養降夷為家丁,勇敢直前耳。」⑩

而一旦明朝這些「名將」因為戰爭等原因,麾下少數民族戰士急劇減少的話,那麼即使之前名氣再大,威望再高,他和所部戰鬥力也會急劇下降的。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李如松

比如號稱「大明三百年邊功第一」的李成梁家族,「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然而在朝鮮碧蹄館之役,李如松輕敵中伏,家丁死傷慘重,李家軍立刻「氣大索……有歸志」了,而到了薩爾滸之戰前夕,明朝想起李家在遼東素有威名和戰功,於是想啟用李如柏為總兵,但是這個時候李家「父兄故部曲已無復存」,勉強啟用的結果就是在薩爾滸之戰時,「大清哨兵二十人見之,登山鳴螺,作大軍追擊狀,如柏軍大驚,奔走相蹴死者千餘人。」⑾

薩爾滸之戰以後,明朝火器專家趙士禎曾向皇帝上書,建議明朝應該大力推行熱兵器,其中有一句話也點出當時明朝邊軍的實際情況。他在奏摺里說,不少邊軍將領「專以雙糧厚賞,招養夷丁,驅我華人,為虜奴僕,辱我族類,餒我士氣」。⑿

他還在奏摺里建議皇帝與其讓邊軍重用少數民族戰士,「不如置我前據利器」,理由是他認「「醜類狼子野心,養之不惟貽患後日」。

那麼,皇帝聽進去了嗎?

從歷史看,皇帝顯然是沒有聽他的話,薩爾滸之戰後,一直到明朝滅亡,明朝舉傾國之力打造了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就是關寧軍,成為了明朝後期唯一拿得出手的野戰部隊,而這支部隊里最精銳的則是從《明朝那些事》開始,就被神話了的「關寧鐵騎」。

然而這支「關寧鐵騎」其實就是關寧軍里的少數民族戰士所組成的騎兵部隊。

崇禎九年《合兵理嚴馭將疏》:「關寧鐵騎素為敵憚,祖大壽新任提督命成師而出……而所部夷漢丁副將守備如桑昂、那木氣七慶及恰台吉等又皆夷種,以夷攻夷無堅不摧。」⒀

之後清朝人吳偉業在清順治九年成書的《綏寇紀略》里則是這麼記載的「是兵部以科臣常自裕告中州急也,議調西兵二萬五千,北兵一萬八千,南兵二萬一千,又關寧鐵騎二千。」」

這裡提到的關寧鐵騎就是遼將祖寬和祖大樂率領的人數約兩千人的騎兵部隊,分別為隸屬關寧序列的驍騎左右營。明史記載,祖寬是胡人,時為鎮守遼東總兵官祖大壽的家丁,祖大樂是祖大壽的堂弟。這段事情發生在明崇禎八年,祖寬祖大樂率兩千關寧遼軍入關鎮壓當時明末的農民起義。因作戰得力,宣大總督盧象升評價為:「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為最勁,殺賊亦最多。」

吳偉業接著記載到:「兩家所部皆緣邊鐵騎,又養曳落河為摧鋒,虓闞而狠戾,二將常倚以立功。」緣邊就是沿邊,可以理解為駐守邊境的騎兵,「曳落河」為胡語,也就是夷人、胡人的意思。這是一隻主要由蒙古人組成的騎兵部隊。⒁

《綉春刀II》之外:薩爾滸之戰隱藏著明朝滅亡的大秘密!

也就是說關寧鐵騎是穿著明朝盔甲,但是卻說著一口蒙古話,主要由少數民族組成的這麼一支部隊。

一直到明朝滅亡前夕,吳三桂擔任關寧總兵時,吳三桂所率領的關寧軍依然還是以「夷丁「為主要戰鬥力的一支部隊。

我們來看《明季北略》上關於吳三桂以及他麾下關寧軍的記載——

「吳三桂,字長白,高郵人,遼東中後所籍,膂力絕倫。父襄,字兩環,起家武科,官都指揮使,鎮守寧遠,部下有精兵四萬,遼民七八萬,皆耐搏戰。而夷丁突騎數千,尤為雄悍。敵望之輒遁。」⒂

明朝的滅亡當然很多原因的綜合,但是只就軍事而言,明朝中後期軍隊戰鬥力完全依靠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戰士武勇絕對是一大弊病。

當白山黑水的滿人建立起一個類似中原王朝的政權,麾下聚集了七八萬高度組織化的少數民族戰士軍團後,依靠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戰士為核心戰鬥力的明朝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敗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過,似乎大一統王朝承平之後,保持王朝軍隊戰鬥力的唯一辦法就是抽調周邊依附的少數民族戰士加入軍隊這一條路。

即使本身是少數民族的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同樣大量抽調在黑龍江游牧的索倫部落男子加入清軍。

《嘯亭雜錄》上就記載「國家撻伐四夷,開闢新疆二萬餘里,南驅緬夷,西翦金川,唯賴索倫輕健之師,風飆電擊,耐苦習勞,難攖其銳。」⒃

乾隆皇帝也在上諭里明確表示「盛京之兵亦不如索倫達呼爾」⒄

所以,希望大家站在大一統王朝軍事弊病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而不要引申到民族差異問題上去。因為那樣既無聊也無趣。


注釋:

①《資治通鑒第十五卷·漢紀七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

②趙破奴、《漢書霍去病傳》:太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高不識,《漢書景武昭宣功臣表》:故匈奴歸義;仆多,《漢書景武昭宣功臣表》:故匈奴歸義;路博德,《漢書霍去病傳》:西河平州人;復陸支《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歸義因淳王;伊即靬,《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歸義樓剸王;衛山《漢書霍去病傳》:不詳

③《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④⑤⑥李錦繡、《城傍與大唐帝國》,《學人》第8輯,1995年

⑦⑧《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四十七》

⑨《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三一七》

⑩(明)程開祜.籌遼碩畫〔M〕民國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

⑾《明史》

⑿(明)趙士禎,《神器譜》

⒀⒁冷兵器研究所《關寧鐵騎並非袁崇煥所創》

⒂(清)計六奇,《明季北略》卷20

⒃(清)《嘯亭雜錄》

⒄《清實錄乾隆朝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軼聞密檔 的精彩文章:

印度最善戰的一個民族,曾在英國殖民者指揮下一小時殺光幾千印度人
民國時期北京女大學生選擇結婚對象時,為何不願意選擇北師大畢業生?
她是雍正十四弟的後人,也是電影明星,抗戰時她幹掉了9名漢奸!

TAG:軼聞密檔 |

您可能感興趣

殷商王朝一夜之間滅亡,其中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蟻穴可以燎原:揭秘明朝滅亡的三大戰役
明朝滅亡的三大原因:歷史上大明朝怎麼滅亡的
西藏阿里,一夜滅亡的古格王朝與乾屍洞的秘密
明朝滅亡大揭秘:因為華夏文明已「去勢」
歷史的底牌:揭秘明朝滅亡與十三陵風水的關聯(圖)
慈禧水煙的三大秘密,揭秘為什麼清朝會滅亡?
靈籠:「光影教」及「光影之主」解析,隱藏著人類滅亡的大秘密
蒙古帝國滅亡阿拔斯王朝的巴格達之戰
明朝滅亡的經濟原因: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大明王朝
蒙古鐵騎來之前, 中華文明就曾因六次戰爭走到奔潰滅亡的邊緣!
努爾哈赤靠什麼薩爾滸之戰打敗明軍幾十萬?由此埋下明朝滅亡伏筆
布哈拉之戰:白匈奴帝國滅亡與突厥在中亞的崛起
五代十國:幽州之戰 晉王李存勖攻取幽州滅亡大燕的戰役
帝國的滅亡——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之死
獨家揭秘:羅馬帝國滅亡,究其原因,卻是因為中國漢朝的強大
揭秘:瘟疫才是大明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最後一個漢族皇朝,大明滅亡的原因搜羅
揭秘戰國七雄之趙國滅亡的原因
縱容殺母疑犯的「孝順」皇帝,開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