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年細說從頭——劉鎮偉:你們太殘忍,把我逼成猴子!

二十年細說從頭——劉鎮偉:你們太殘忍,把我逼成猴子!

九十六年前七月下旬的一天,浙江嘉興南湖一艘不起眼的小遊船上,正在醞釀著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當天,在十多位黨員代表以及兩名外國代表的商議下通過了黨的章程,並且就此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而同年,被視作彈丸之地的香港也正在醞釀著一樁與香港電影發展至關重要的事件。於當年,黎北海、黎海山、黎民偉三兄弟所籌組的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成立,兩年後,正式成立名為「民新影片公司」。創始人黎民偉曾為香港電影創下不少「第一」。其妻嚴珊珊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員,隨後在嚴珊珊的物色下,林楚楚成了黎民偉的另一夫人,林楚楚也是後來炙手可熱的演員。其子黎鏗曾在《神女》中扮演過阮玲玉的兒子,侄女更是當時有名的女演員黎灼灼,黎民偉一家全部投身於電影事業,後來家道中落。雖然「民新」在香港電影史上並不是份量最重的電影公司,但其對早期香港電影的開拓貢獻卻是不能忽視的,因此,黎民偉本人也被尊稱為「國片之父」。

同時,除了是香港電影的「國片之父」之外,黎民偉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黎姿的祖父。黎姿曾經扮演過《古惑仔》中的「小結巴」,也是一代八零九零後的記憶。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電影的中心一直都在上海,早期大陸的電影人對於香港無論是文化還是個人都生有優越感,因為香港作為一個被殖民地,其含混不清的文化根本無法得到大陸電影人的正視。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民營電影機構慢慢退出歷史的舞台,上海電影逐漸式微,此時香港電影卻開始悄然興旺起來,直到最後一躍成為「東方的荷里活」。作為類型電影的生產基地,香港電影的誕生卻偏偏與喜劇電影有著一種莫名的緣分。1909年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偷燒鴨》,與1933年香港第一部有聲片《傻仔洞房》均為喜劇電影,這似乎也是預示著香港電影未來與喜劇必定有特殊的羈絆。

那什麼是喜劇電影呢?賈磊磊認為喜劇電影是一種難以指稱的藝術,沒有經典編碼和放之四海的金科玉律。李天濟也曾在書中指出「喜劇不是一個類型,因此喜劇片不能叫類型片。有人說,『笑』就是喜劇的規律」。而柏拉圖對喜劇下的定義則是:無自知之明是可笑的。

中國早期電影大多是對歐美電影的模仿與借鑒,然後加以本土化形成特色的中國電影。陳趾青認為中國(早期)影片處於幼稚時代,摩仿是必要的,同時列出了模仿公式「他人的模型+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新作品」。而喜劇電影可以說是最早模仿借鑒國外影片的「類型片」,早期的喜劇電影或者說滑稽片,無論大陸還是香港,都來源於對西方喜劇演員卓別林、巴斯特·基頓等人的模仿。而單方面從香港來說,香港喜劇電影真正形成區別於其他地域喜劇片風格的時間應該是從許氏兄弟的喜劇以及以成龍、洪金寶等人為代表的功夫喜劇出現之後。八十年代初,「邵氏」開始走小成本製片路線,1986年建起了邵氏電視帝國,曾經以「邵氏」的風月片、歷史片、粵語片等為主要類型的香港電影市場開始轉舵,春筍般的小電影公司不斷崛起,「衛星制」的實施也給香港電影類型多元化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說八十年代的香港喜劇電影是「許氏兄弟」的天下,那麼九十年代必定是周星馳的天下了。1990年,《賭聖》的一炮而紅,使得周星馳開始了他的「主演」之路,據統計從1990年開始到2001年十年間,周星馳所主演的電影拿下了七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從此「周氏電影」便成了票房保證。2016年周星馳所導演的《美人魚》票房突破30億,有學者稱這一神話不可能再現。在香港能以演員名字命名一類電影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成龍,另一個便是周星馳,「周氏電影」是一代人不可替代的電影情懷和記憶,而提到「周氏電影」,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劉鎮偉。

劉鎮偉,香港「無厘頭」喜劇電影導演,1952年出生,1987年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猛鬼差館》,三年後與周星馳合作的《賭聖》使兩人迅速走紅,也將「無厘頭」這一電影風格正式帶入觀眾眼前。隨後的合拍片《大話西遊》在內地票房慘敗,失意的劉鎮偉從1997到2002再無拍攝電影。經過幾年的沉寂之後,《大話西遊》在大陸突然風靡起來,使得劉鎮偉「起死回生」,重回影壇。

說起「無厘頭」喜劇,其實並非劉鎮偉首創,也非周星馳獨創。有學者研究,最早的「無厘頭」電影其實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粵語喜劇電影《笑星降地球》,在這部電影中「無厘頭」風格早已有所顯現。雖然「無厘頭」不是劉鎮偉或是周星馳首創,但卻是興於兩人之手無疑。

希奧·安哲羅普洛斯曾說「我是在拍一部很長的電影,片子不斷被延長,這部片也許沒有結尾,而其他的影片只是這部長片的一個段落或一個章節,所以這個章節的角色出現在另一個段落中,或者他們看起來很相似,或相關,都正常。」安哲羅普洛斯認為好的導演一輩子只拍一部電影,劉鎮偉雖不能說一輩子只拍了一部電影,但卻也是拍了一部不斷被延長的電影——《大話西遊》,至此以後,劉鎮偉幾乎所有的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有《大話西遊》的影子。

劉鎮偉的第一部影片拍攝於1987年,同時期出現的導演還有後來引無數人追捧的——「世界的王家衛」。劉鎮偉與王家衛的關係自然不用贅言,兩人頻繁的擔任對方電影的監製,在電影中也不乏調侃互動。1993年,王家衛拍攝《東邪西毒》的時候遇上了麻煩,原定三個月的拍攝計劃已經延期,不能在合約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兩部電影的拍攝任務,他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劉鎮偉。接到好友求助的劉鎮偉二話不說臨時寫了《東成西就》的劇本就開拍了。《東成西就》拍了27天,其中劉鎮偉還花了5天的時間給元奎寫了《方世玉》的劇本。在這樣的狀態下,《東邪西毒》、《東成西就》、《方世玉》都成了香港電影的經典,不得不說劉鎮偉在中間的功勞甚大。

此外坊間還流傳著一個劉鎮偉與王家衛的趣事。據說兩人在拍攝《旺角卡門》和《猛鬼差館》時,曾彼此開玩笑說要是日後火了就用電影中的人物「金麥基」和「技安」的名字做編劇時的筆名。兩人此後果然火了,可王家衛嫌「金麥基」一名實在俗氣,不願使用,最後只剩劉鎮偉獨自履行承諾。

對比其好友王家衛,劉鎮偉既不受電影獎項的青睞,也不討電影學術界的喜愛。

知網搜索劉鎮偉詞條只有43條結果,而其好友王家衛卻有2781條。

雖然外界認為劉鎮偉的電影學術研究價值不高,也不在各大電影獎項的考慮範圍之內,但他的電影從音樂到監製到出品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電影界的「大腕兒」。

劉鎮偉首部與周星馳合作的電影《賭聖》,出品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吳思遠。吳思遠——香港電影教父,早期在內地生活了14年,80年代開始接觸內地電影局,在香港與大陸電影的交流上功不可沒,如果沒有無思想,香港電影不會在大陸如此迅速的站穩腳跟。眾所周知,「CEPA」協議(《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對香港導演的北上以及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最初,在這份協議之中其實並沒有涉及到電影領域的條款,是吳思遠向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極力推薦,之後才考慮將電影領域加進去,也才讓香港電影在相繼失去台灣以及東南亞電影市場之後名正言順地拉住了「大陸」這根稻草。

早期拍攝的恐怖片《屍家重地》出品人何冠昌,此人是「嘉禾」的創始人之一。「嘉禾」也就是締造了「李小龍神話」的公司。1970年,何冠昌與鄒文懷以及梁風因不滿「邵氏」的大廠制度,與其不合出走邵氏繼而成立了嘉禾,嘉禾也成了香港電影公司的翹楚。出品劉鎮偉電影《花旗少林》的公司「金公主」,與其子公司「新藝城」開創了「衛星制」的先河 ,在香港電影工業的歷程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新藝城的前身是麥嘉、石天、黃百鳴70年代末成立的「奮鬥電影公司」,此後與「金公主」合作,出品了《最佳拍檔》系列和《開心鬼》系列等。

除此之外元奎、王家衛、向華強、杜琪峰、陳果都曾擔任過劉鎮偉電影的監製以及出品人,音樂方面有過久石讓與趙季平等人的幫助,譚家明——新浪潮的代表導演之一,曾為其做過剪輯,「如花」的扮演者劉建仁給他做過副導,《大話西遊》的武指更是程小東,劉鎮偉的電影製作班底可謂是不凡。

得到圈內眾多好友的幫助,與王家衛同時出道互相扶持,劉鎮偉和王家衛的電影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

王海洲曾在《香港電影研究》中指出「香港人對本地歷史最廣泛的經歷蘊藏於香港電影之中」。1985年5月27日,香港進入了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前歷時十二年的過渡期,世紀末的焦慮混之對香港前途未卜的擔憂,香港社會充滿了不安、焦躁和彷徨。而在面對「九七」的問題上,劉鎮偉與王家衛在電影中也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情感表達。

在《賭聖》和《賭霸》中,劉鎮偉將主人公都設置為大陸人,周旋於香港的反派與台灣人之間。在兩部電影中擁有特異功能的人也都是大陸人(不知道是否有意而為,在《花旗少林》中劉鎮偉也將大陸人設置為具有特異功能的人),而大陸人最後卻站到了台灣人的一方,不管導演在其中是否有深意,都可以將上面的對白視作導演面對「九七大限」的宣言,與其消極對待,不如來一場末世狂歡。今朝有酒今朝醉,「無厘頭」也成了劉鎮偉面對「九七大限」自我保護的「武器」。

王家衛自幼隨母親前往香港,在他的認知中香港始終不是「根」,因為「回大陸」是他必然的歸宿。有人說王家衛一輩子只拍了一部電影——《阿飛正傳》,玩家為此後所有的電影中都有「阿飛」的影子,因為他自己就是「阿飛」。相比劉鎮偉對待「九七」無厘頭狂歡的態度,王家衛則顯得十分消極,強調個體在社會中的孤獨和無所適從。孫建業曾列舉電影中「封閉敘事空間」的四大類型,分別是密室、迷宮、驛車與孤島。而香港對於王家衛來說可能就是座逃不出去的孤島,人在島上孤立無援,任何打破空間和諧和改變空間關係的人、事的出現都會帶來一次難以抑制的風波或災難。

圈內圈外都會有人將劉鎮偉與王家衛放到一起比較,其實兩人的電影根本無法做絕對好壞的對比,類型不同,又怎能同日而語呢?

劉鎮偉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無厘頭電影」和「非無厘頭電影」兩類 。

「非無厘頭電影」包括劉鎮偉拍攝的恐怖片、港式樣式片以及愛情片。1987年,劉鎮偉拍攝了他的處女作《猛鬼差館》,隨後又拍攝了《猛鬼學堂》、《猛鬼大廈》、《屍家重地》。《賭聖》之後劉鎮偉只拍了一部與「鬼」有關的電影——《回魂夜》,之後便再也沒有碰過恐怖題材的電影。有導演曾說青年導演初出茅廬可以嘗試拍一下恐怖片試水,如果連恐怖片都拍不好的話,就趁早轉行吧,可見當時作為新人導演的劉鎮偉恰巧也選擇了恐怖片作為試水之作。

劉鎮偉一共有五部電影可以劃為港式樣式片,所謂港式樣式片即不一定具有明顯個人風格但卻符合港片一貫審美特點的影片。其中包括早期的《金裝大酒店》、《霸王女福星》、《流氓差婆》以及「回歸年」的兩部《麻雀飛龍》、《黑玫瑰義結金蘭》。這五部電影沒有明顯的「無厘頭」成分,但或是搞笑或是誇張都符合了傳統港片的「盡皆過火,儘是瘋狂」。

此外劉鎮偉還編導了四部愛情電影,分別是93年的《天長地久》、94年的《都市情緣》與《花旗少林》,以及02年的《無限復活》,其中九十年代導演的愛情電影質量較高。

《天長地久》是劉鎮偉拍的第一部沒有融入其他類型電影元素的純愛情片,由劉德華與劉錦玲主演,講述了一個浪子周旋於各種女人身邊,最後發現心底真愛奮不顧身去爭取卻悲劇收場的故事。不知道劉鎮偉是否受到好友王家衛的影響,在這部電影中隱隱約約有著《旺角卡門》與《阿飛正傳》的影子。同樣是劉德華出演,《天長地久》有《旺角卡門》的明顯愛意,也有《阿飛正傳》的放蕩不羈。如果說王家衛追求極致藝術手法在構圖燈光和台詞上苦下功夫,那麼劉鎮偉則是循規蹈矩追求大眾化在故事內容上「大做文章」,豆瓣評分7.4。

1994年的《都市情緣》由黎民與吳倩蓮以及吳孟達主演,是一部「正經」的愛情電影,也是劉鎮偉在豆瓣中除了《大話西遊》和《東成西就》以外評價最高的電影,豆瓣評分8.1。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叛逆少年尋回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正劇」。雖然這部電影在許鞍華的《半生緣》之前出現,不過同樣由黎民和吳倩蓮主演,讓觀眾在《半生緣》中的遺憾倒回來可以在《都市情緣》中得到安慰。

《花旗少林》拍攝於1994年,是一部奇幻愛情片,與大陸合拍,由周潤發和吳倩蓮主演。講述的是周潤發扮演的美籍華人被任命去中國護送一件寶物,暫居在少林寺結識了吳倩蓮扮演的具有特異功能的少女,在經歷與反派的鬥爭後兩人最終在一起的故事。劉鎮偉的電影一向被認為是「粗製濫造」,強調喜劇成分,並不在乎攝影機的運動,但在《花旗少林》里卻一改往常的風格,開始注重畫面的構圖,足以證明,劉鎮偉認真起來,他有能力拍精緻的電影。

《無限復活》拍於2002年,同年上映的還有劉鎮偉的《天下無雙》,也是一部奇幻愛情電影,由鄭伊健、張柏芝主演。講述的是鄭伊健所飾演的賭徒與張柏芝飾演的警察因為一樁兇殺案回到過去,在經歷過種種危險之後相戀,最後回到現實的故事。這部電影明顯帶有港式樣式片的特徵,但沒有「無厘頭」成分,相較於劉鎮偉九十年代的愛情電影,這部電影明顯功力弱了些。

劉鎮偉的另一類「無厘頭」電影始於《賭聖》,外界也一直認為是《賭聖》和《大話西遊》讓劉鎮偉和周星馳成就了彼此,每逢提及劉鎮偉的「無厘頭」,觀眾總會自然的想起周星馳。但實際上,香港回歸後,周星馳就再也沒有出演過劉鎮偉的電影。而劉鎮偉從1990年開始到2002年間的十幾部電影中,能夠稱得上「無厘頭」也的只有7部。

其實與其說「無厘頭」,實際上劉鎮偉只是通過「無厘頭」的風格表達了他的愛情觀而已,歸根結底還是愛情電影。從《大話西遊》開始,到後來的《天下無雙》、《情癲大聖》、《機器俠》、《出水芙蓉》、《越光寶盒》、《大話天仙》等等,無一例外全是愛情題材。而劉鎮偉完全專註於這種「無厘頭」愛情風格則是從2002年的《天下無雙》開始。

在這部電影中,不得不說劉鎮偉發掘了「天后」王菲的喜劇天賦。

劉鎮偉曾說他拍電影是為了他的母親,因為小時候劉鎮偉的母親經常一個人帶著他去看電影,後來成人了劉鎮偉才逐漸體會到母親作為一個女人的孤獨。所以他要拍電影,拍給他母親和所有「孤獨的女人」看,如果她們能在電影中獲得慰藉,他便滿足了。

而小時候經常看電影的劉鎮偉對《西遊記》可以說是十分的迷戀,這也是他日後在電影中始終繞不開「西遊」這一主題的原因。拍完《大話西遊》之後,劉鎮偉一直在思考「大愛」與「小愛」,然後突然覺得還差點什麼,意識到故事還沒講完,唐僧是怎麼變成現在如此大愛的呢?所以有了後來的《情癲大聖》。

《西遊記》中,唐僧一直都是心懷大愛,而劉鎮偉卻對此抱有疑問,他認為大愛一定是從小愛開始,期間必有一個過程,然後便有了《情癲大聖》的故事。不知道是否巧合,在多年後周星馳所導演的兩部電影《西遊降魔篇》和《西遊伏妖篇》中,主角都不再是孫悟空,繼而變成了唐三藏。這或許是因為周星馳和劉鎮偉在經十幾二十年的歲月後,才發現《西遊記》中最具悲劇色彩的可能是唐三藏而不是孫悟空。

09年劉鎮偉導演了一部「人機相戀」的電影——《機器俠》,這部電影的出品人之一正是樂視的老總賈躍亭。繼在02年的《天下無雙》中發現了王菲的喜劇天賦之後,劉鎮偉又一次發現了胡軍。我們印象中的胡軍是《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又或是《藍宇》中的陳捍東,卻從未敢想像一個硬漢演喜劇會是什麼效果,但是劉鎮偉「敢」。劉鎮偉說不是他激發了「他們」的喜劇天賦,而是「他們」本來就有,只不過是他幫「他們」打開了那扇門而已。

《機器俠》豆瓣評分5.3,實際上自《情癲大聖》之後,劉鎮偉的電影在豆瓣上就再也未超過6分。隨後的《越光寶盒》5.2,《出水芙蓉》5.0,《東成西就2011》3.9,《完美假妻168》4.9,《大話天仙》3.0,《大話西遊3》3.6。

在劉鎮偉眾多「無厘頭」的電影中,最受爭議的是《大話西遊3》,因為《大話西遊》的確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當主演確定為韓庚與唐嫣時就引發了網友們的不滿熱潮,稱劉鎮偉會毀了《大話西遊》系列。

《大話西遊3》對筆者本人來說是失望的,無關導演和演員。在《大話西遊3》連雛形都未成時,導演在一次訪談中說到,他認為孫悟空應該是一個女人,只有女人才會這麼偉大,才會不離不棄的陪在唐三藏的身邊,一路面對妖魔的侵犯和鬼魅的迷惑,孫悟空都是第一個站出來保護唐三藏的,只有孫悟空是女人才會這麼做,除非他是gay,但他肯定不是!一直很期待這個故事,這也是最初劉導對《大話西遊》第三部的設想,但最後還是未能拍成,確實頗為遺憾!

在《大話西遊3》製作期間劉鎮偉本人在一次採訪中說到:

「劉鎮偉已經把《大話西遊》的包袱放下了,我是放下這個包袱的,我放下這個包袱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這個電影的經典什麼什麼都是你們說的,這個光環是你們做的,但是你們呢,就很喜歡把這個光環放在我頭上,結果這個光環放著之後,我拿不下(來),我一照鏡子,我就知道原來我是孫悟空,你們全都是唐三藏,現在你們所有人都在問我這些事情,你覺得你們是好人么?我覺得你們非常殘忍啊,把我變成一個猴子,我跑不掉,20年來從來不問我《天下無雙》好不好看,不問我《機器俠》拍的怎麼樣,老是問我同一個問題,現在你問我的問題,20分鐘之前我已經回答過了,我基本上每一刻是拿著這個越光寶盒,生活在越光寶盒裡面,夠了吧!所以我拍第三集,別再問我拍不拍第四集,講完了,這個故事不要再講了!同時,我覺得你們玩我玩的很厲害之外,就老是我每次拍什麼就跟這個《大話西遊》去比較…...20年後我拍第三集了,所有人要拿一二集的包袱在這,(問)這個第三集是否有問題,你們是不是有病啊你們!你們是不是要反省一下!你們全都是拿著包袱來跟我講話的人,我是唯一一個放下包袱的人。所有人說我是無厘頭,不正常,你們才不正常,你們花錢來看一個不正常的東西,你們正常在哪裡!」

劉鎮偉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作者導演」,他有自己的風格,雖然這種風格並不受很多人的喜歡。《大話西遊》是早期香港和內地的代表合拍片之一,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與西安電影製片廠合拍,「西影」非常追求電影質量,這也是這樣一部天馬行空、「粗製濫造」的電影能夠由大師趙季平配樂的原因。可是觀眾如若仔細,便會發現在《大話西遊》的職員表中並沒有趙季平的名字。故事還要回到拍攝的那年,當時趙季平為電影作曲,苦於找不到靈感,便去了片場,去了之後正巧碰上春三十娘與牛魔王在牛魔王肚子里大戰的那場戲。看完那場戲的趙季平各種憤懣,坦言說請不要在電影中署名是他配的樂。受到圈裡圈外人的不理解和「嘲諷」,劉鎮偉依然堅持他的「無厘頭」。

葉偉民,也是最早「北上」拍合拍片的香港導演之一。說名字,可能他並不如陳可辛、杜琪峰、王晶、陳木勝等導演讓內地觀眾耳熟,但他的電影內地觀眾一定有看過的。從早期的《百變星君》、《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山雞的故事》、《炮製女朋友》到後來的《人在囧途》、《繡花鞋》、《一路順瘋》、《京城81號》、《魔宮魅影》都是葉偉民所拍,而葉偉民也成了香港「北上」最捉摸不透的導演,因為你永遠猜不到他下一部電影的風格是什麼。同時,在他的電影中也越來越看不到香港電影的影子,似乎已經完全融合到大的華語電影概念中去了。

《人在囧途》——一個香港導演拍的一部關於內地春運的電影......

如果將劉鎮偉的電影與之對比,從口碑到票房肯定皆不如葉偉民,葉偉民知道內地市場要什麼,並且願意為市場改變和妥協,可劉鎮偉始終堅持他「惡俗」的「無厘頭」,不知道這種堅持是執著還是固執。

為了市場而改變自己的風格,又或是想嘗試多種風格的電影對於一個導演來說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它的首要屬性便是商品,並不是藝術。但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堅持自己的風格,不受評論和票房的影響,這也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擁有資本後的勇氣。

近幾年來,內地觀眾對劉鎮偉的電影惡評如潮,而且愈演愈烈,可他似乎從來都沒有受到影響,或是說嘗試改變一下自己的風格來迎合觀眾。他並不是不能拍,他能拍。從九十年代的愛情片來看就足以證明,只要他拍普通的故事片評分也一定不會低,可是他選擇了「無厘頭」風格。有很多評論稱劉鎮偉是為了來內地圈錢才拍這種低質量的商業片,不,他一直都在拍商業片,一直都是低質量,一直都想賺錢。《東成西就》27天拍完,其中「唱」的部分是張國榮即興創作的,《大話西遊》里最經典的場景,「紫霞提劍直指至尊寶」,我們現在上口的台詞在當時的劇本手稿中只有一句話:「那天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喏,把劍還給你」。他說他的經典都是偶然,唯一一次刻意的真的想做出一點東西,就是《九一神鵰俠侶》,即使是《大話西遊》,他也是想趕快拍一部電影出來幫助周星馳。

其實所有的「無厘頭」都是劉鎮偉兒時的夢,他只是將夢拍了出來,事實上,不會有人去指責另一個人的夢做的不好。

迎合市場一定會對市場進行評估,如果劉鎮偉一心為了迎合市場而拍電影,看到如此多網友的惡評,恐怕早已改變自己的風格,他只是想拍自己天馬行空的夢,爛不爛,你們定!

周星馳曾在《香港製造——夢十年》中有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人對我扮演的那些無厘頭角色頂禮膜拜,還有很多人專門為我寫書立著,甚至專門成立機構來研究和評論我的無厘頭現象。看著這些對無厘頭文化趨之若鶩的可憐人,我不知道上帝有沒有發笑,反正我笑了。而那些口口聲聲罵我是狗屎的人更是可憐,他們一邊看著我的電影,研究著我扮演的角色,然後再挑出來罵無厘頭文化的不入流。罵我的表演膚淺無力流於惡俗,罵我的電影是純粹的商品。可罵了又能怎麼樣呢,我還是一年能賺幾千萬的周星馳。我懶得理會你們會不會因為我整天談錢而罵我惡俗,我的確就是這麼惡俗的一個小人物,因為我是周星馳,不管別人在我頭頂加上多少頭銜,我還是周星馳。「

周星馳的這段話可能也適用於劉鎮偉,兩人一路走來一直被「罵」,一直都陷在惡評的熊熊大火之中,如果說經過這麼多年周星馳已經被推上神壇不再遭多數人質疑,那麼劉鎮偉則是變本加厲。

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就在昨天上映了劉鎮偉的新片《仙球大戰》,單日票房765萬。片尾借他人之口說「這種無厘頭的故事,看完哈哈一樂,不就行了么」,這句話可能也是對觀眾「惡評」的回應。不去評價《仙球大戰》的內容,因為這部影片似乎也沒有超出網友的「預料」——爛,不過「爛」又如何了,和周星馳說的一樣,即使再爛,劉鎮偉仍然在拍片,他仍然可以靠「劉鎮偉」一名去招募香港、大陸一線明星的參與,這是他創造的「過去」饋贈給他的。

GIF/1K

作者語:

仍然記得念初中的我第一次看《大話西遊》的心情,電影結束後,蹲在電視機前哭了很久,不懂為什麼第一次看就能明白這部電影是個悲劇,畢竟那時候還只是個小娃娃。此後便保持每次假期溫習一遍的習慣直到現在。隨後的《情癲大聖》、《機器俠》也是如此,從來不覺是喜劇,無數次流淚。對我個人來說,劉鎮偉導演的電影帶給我的感動是無法被任何電影替代的。

劉導今年已經65了,曾經「無厘頭」的輝煌留在了九十年代,被埋沒的愛情電影也留在了九十年代。電影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劉鎮偉回不到過去,香港電影也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因為我們已經離那些日子太遠了。

劉導有資本拍自己堅持的東西,無論好壞,這是他曾經的輝煌所回報給他的。對劉導,有私心,這次不提《大話西遊》,不把劉導逼成猴子,收起「苛刻」和客觀,偏袒的說一句——「只要您開心,拍什麼都可以」。

「港影留聲 再見傳奇」

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演出

- 一鍵掃碼買門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麥啦 的精彩文章:

《異星覺醒》驚悚體驗:尖叫噁心,咬牙切齒,握緊拳頭,潸然淚下

TAG:開麥啦 |

您可能感興趣

嬌小的她成把自己逼成了天后!拚命三娘惹人心疼
因母乳不足,她把寶寶滑入浴缸!是誰把她逼成壞媽媽?
少犯賤,是你把我逼成現在的樣子的
不要再說劉昊然唱歌跑調了,看看把人孩子逼成什麼樣子了,知乎關注的這是啥!
到底是誰!把「百事」逼成這樣?
豬八戒娶妻後,是被誰逼成妖怪的?
太歡樂了,這位女明星的鐵劉海,把網友都逼成了段子手!
原來,我就是這麼把孩子逼成對立面的!
把孔子的高徒逼成小人,看他是如何變亂天下的
延禧:袁春望被逼成瘋子,為何太后還要留下他的命 網友:真相了!
十條笑話:我好好的一個淑女被你逼成了潑婦
母親把女兒逼成精神病:父母的虛榮心,才是孩子的第一殺手
如懿傳:魏嬿婉憑著一句話,就把金玉妍逼成了瘋子,如懿稱讚不已
女兒寫給母親的信:你把我逼成了「伏弟魔」, 活得沒有一點尊嚴
打曾志偉,逼成龍下跪,恐嚇張柏芝,如今生活卻安穩的令人羨慕!
喜歡將自己逼成女漢子的三大星座
就是他,把詹姆斯逼成了這樣!
撒嬌的薩摩耶最好命,一言不合就要抱抱,硬是把妹紙逼成了女漢子
扇曾志偉耳光,逼成龍下跪,想打誰就打誰的向華強,卻懼怕這3人
有多少親媽,就這樣被逼成了「後媽」,說出了媽媽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