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孫權曾兩次向劉備求和,可劉備的態度卻為何截然不同?

揭秘:孫權曾兩次向劉備求和,可劉備的態度卻為何截然不同?

劉備稱帝之前,曹丕已經代漢稱帝了,建立了魏國。劉備稱帝後,不去討伐曹丕,而是執意要去討伐孫權,可見其為關羽報仇心切。

孫權害怕了,於是立即向劉備求和,可是劉備沒答應。這是第一次。

《三國志·先主傳》載: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意思就是說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以給關羽報仇為名,發兵征討東吳。此時張飛又恰巧被部下所殺,劉備損失一臂。孫權派使者前去求和,劉備十分生氣,沒同意。東吳大將陸遜、李異、劉阿等屯兵秭歸,被蜀將吳班、馮習等擊敗,隨後蜀軍佔領了秭歸,派遣馬良前去聯合武陵五溪蠻夷,共同作戰。

接著我們再來看第二次。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公元222年,劉備派黃權率領江北水軍從水路進發,自己則親率陸軍從陸路進發。同年七月,被東吳大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等戰死。劉備退守永安。孫權聽說劉備駐紮在白帝城,非常害怕,於是又派遣使者去求和,這回劉備同意了,同時派太中大夫宗瑋前去吳國,以示交好。

前後相差還不到一年時間,對於孫權的兩次求和,劉備為何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其實很好理解。

孫權第一次求和時,劉備正在氣頭上,再加上此時劉備的兵馬齊備,風頭正勝,有絕對的信心能夠打敗東吳。所以劉備沒同意,他認為打敗孫權不但可以為關羽報仇,同時還可以重新奪回荊州要地,以保證諸葛亮為其制定的「隆中對」。

至於孫權的第二次求和,劉備剛經歷了夷陵之站的失敗,兵馬損失殆盡,元氣大傷。他意識到東吳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而且將士們的士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隨時都有被東吳全殲的危險。此時劉備的底氣早就徹底被打沒了,剛好見到孫權來求和,於是給自己找了個台階。

正所謂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此時如果不答應孫權的求和,再度交戰的話,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還不如忍一下算了。好漢不吃眼前虧,劉備不傻。

可惜的是就在答應了孫權求和沒多久後,劉備就在白帝城病死了,終年63歲。一代梟雄,就此隕落,著實令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雲護送甘夫人,原本十天半月的路程為何變成了大半年?發生了啥
他是諸葛亮好友,局勢看得更透徹,不願出山幫劉備,後下落不明
史上他們都有當皇帝的實力,可最終卻沒這麼做,最後一位實在鬱悶
三國第一騎兵統帥非他莫屬,不是公孫瓚,也不是馬超,更不是呂布

TAG:媛媛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伐吳時,孫權求和,劉備為何還不答應?
劉備伐吳前,孫權求和,送還孫尚香和荊州,劉備為何還不答應?
劉備為何要將兵權讓給李嚴,卻不是諸葛孔明呢?
周瑜主張限制劉備,孫權為何棄而不用,反而與劉備結親
為何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而不是曹操、孫權?真相讓人不可思議
黃權與呂布同樣多次投敵,為何劉備想置呂佈於死地,卻不恨黃權?
劉巴極度藐視張飛,令劉備勃然大怒,孫權卻為何對此讚嘆不已
孫權和劉備都邀請諸葛亮,他為什麼不選孫權,反而選擇弱勢的劉備
劉備託孤時,他讓諸葛亮可取代劉禪,這是試探?還是劉備的陰謀?
被劉備賜死的劉封,為何不救關羽,不降曹魏?
劉備、孫權、曹操三種不同的身份,你可知其中背後的奧秘嗎?
曹操想殺呂布,為何要徵求劉備的意見,其中原因並不簡單!
劉備伐吳時,孫權主動求和,為什麼劉備不答應呢?
劉備不怕夏侯淵,卻怕張郃,張郃善於打仗,為何敗給了劉備?
如果諸葛亮同時面對曹操、孫權、劉備的邀請,他還會選擇劉備嗎?
諸葛亮出山,為何選擇跟隨劉備而不是曹操、孫權?
關羽被殺前後,劉備要打孫權,諸葛亮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孫權曹操都比劉備強,諸葛亮那麼睿智,為何最終選擇了劉備?
曹操、劉備、孫權,誰更能吸引人才追隨?都說是劉備,其實並不是
欠錢的都是大爺?劉備借孫權的荊州賴著不還,孫權表示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