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撫今追昔:中國海軍初創時用不起冰艙,雇黑人操艦

撫今追昔:中國海軍初創時用不起冰艙,雇黑人操艦

近日,關於中國海軍,不斷有令人興奮的消息傳出:先是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將在香港回歸20周年、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之際,前往香港參與相關活動,並向公眾開放參觀;接著又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回想近代中國海軍草創之時,不但中國沒有能力自主設計建造軍艦,得花大把銀子從國外訂購,而從國外接收軍艦駛回國內的過程也充滿了艱難波折。比如,130年前的那次航行……

130年前那次繞半個地球的航行

在130年前,中國海軍初興時也從歐洲帶回過軍艦,即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製造的致遠號、靖遠號,以及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的經遠號、來遠號,另加一艘魚雷艇。

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的經遠號

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製造的致遠號

中方派出的接收軍艦團隊的主要成員,有總理接船事宜洋員、英國人琅威理,以及四艦的管駕:致遠號鄧世昌、靖遠號葉祖珪、經遠號林永升、來遠號邱寶仁,以及大副、水師學堂學生、水手等。其中琅威理所乘坐的靖遠號,可以算是臨時旗艦。

負責光緒十三年接收軍艦的英國人琅威理

除此之外,一同護送軍艦回國,沿途進行外交交涉的還有駐英公使館隨員餘思詒,他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即將《中英會議緬甸條約》正本帶回北京。蓋因條約已經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親自畫押,與中國皇帝所用璽印不同,英王用的是戳印封蠟兩塊,中以絲繩牽連。條約正本關係重大,時任駐英公使的劉瑞芬不敢怠慢,以帶鎖黃匣收納,封入公文袋中,又用油布包裹,加以皮帶捆紮。

光緒十三年(1887)七月初六日,分別由兩國建造的四艦一艇在英國朴次茅斯港會合,經過半個月的測試和休整,於二十一日生火出發。誰料出師不利,起錨時因為用力過猛,錨鏈斷裂沉入水中,只得由隨船學生駕駛小舟搜尋。找到沉錨之處後,又僱人著潛水服,下海用鐵絲固定,復又拖回船上,遷延數日後於二十五日方才正式起行,魚雷艇由來遠號拖帶,一路向南駛向地中海。

船隊來到直布羅陀海峽時,官兵、學生上岸參觀炮台等軍事設施,竟然遇見廣東籍華工數十名,其中數名勞動合同期滿,卻無盤纏回國,鄧世昌等人問明情由後,便同意將願意隨船返回的八名華工帶上,在艦上充作幫工。這些廣東人名為華工,實即「豬仔」,乃被掠來此處,做工二十餘年,薪水僅僅能支付高昂的苛捐雜稅,其中大部分是專門針對華人者,年老力疲之後竟無川資回國。

進入地中海後,來遠號所拖帶的魚雷艇就一直出狀況,因浪高風大,拖曳所用的纜繩數次斷裂,四艦隻得原地等候派出小船回頭尋找,重新接上纜繩。期間該艇曾經以自身動力航行,亦不得法,仍由來遠號拖帶。行至蘇伊士運河時,因需逆流而上,魚雷艇又撞壞了船舵,艦隊只得原地等候修理。六年前回國的超勇號,也曾在此處受損修理。

船過運河,駛入亞丁灣,在亞丁,也有中國人在此做工者,情況顯然好於直布羅陀的華工,如無嗜好,每年可省下二百銀元。這些華人見到中國艦隊,十分高興,準備殺雞設宴,卻被官兵拒絕了。

因為魚雷艇纜繩時常斷裂的緣故,艦隊在印度洋中航行緩慢,及至錫蘭(斯里蘭卡),終於感受到了一些同文化的親切。錫蘭島上不僅有寓居而非傭工的華人家族,還有不少佛教寺廟和僧侶。當地的土著官員不知是深諳套近乎之術,還是發自肺腑,數次以英語告國人:

中國吾同教之國也,日益強矣。兵船過此甚多矣,吾輩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

知中國增如許好船,我等同教之國格外歡喜。

隨行官員餘思詒則答以外交辭令:兩國崇信佛教,的確是同教之國,中國強大即等於你們國家強大。聞此,當地土官又頗具大洲共同體認同地表示,這是「亞西亞」可喜可賀之事。余氏還在錫蘭贈當地僧人孔子聖跡圖,以作文化輸出。

至新加坡,則華僑華商雲集,此時中國已經在此設立了領事館,領事左秉隆不僅負責當地的華人管理,還建立起了義學。水師官兵在此頗為自在,不僅有飯局,還能去中國園林遊玩,交流聊天也無障礙。艦隊或為投桃報李,或專為同胞考慮,在華商的極力請求下,開放原本「不準人窺探」的軍艦,讓當地華人登艦參觀。

十月中旬,艦隊終於來到廣東,接到李鴻章的命令,準備前往廈門過冬,以避免北方的冰凍期。肩負遞送條約正本的餘思詒則繼續北向進京,完成自己的使命。

那些年,中國海軍遇到的那些事

雖然海路航行,距今130年,看似路線並無太大區別,致遠等艦艇未如遼寧號的前身回國之時遇阻,也還算一路順暢。不過因為時代、科技等多方面原因,仍然經歷了不少困難,有些在今日已難想像。

首先當然是艦船操作上的問題和舟行之險。儘管此次派出的接艦人員,皆為國內海軍的佼佼者,但終究因「機器新式,非所素習」,難免「偶有錯誤」。況且航行途中,琅威理還不斷變化陣型,進行各種戰鬥和救險的演練,也增加了出錯的幾率。除了前述操作汽機拉力過猛,導致錨鏈斷裂,以及魚雷艇時常脫韁之外,歸國航程中還經歷了其他事故。

離開英倫之後,致遠艦就因接艦不久,「人手生疏」,誤將舵機閥門當作炮機閥門關閉,引發蒸汽驅動舵機失靈,改用人力舵機。艦隊行至印度洋上時,一次炮術演練,發現炮塔不能旋轉。檢查之後發現,事故乃是因為蒸汽動力所用汽管流出熱水過量,導致橡皮膨脹卡頓,旋轉不靈,所幸艦上官兵比較專業,立即查出問題,及時解決。

大海揚波,躁靜無常,夜間值班的官兵,需要應對風浪和海上夜晚的嚴寒,換班後又因機器熄火,連熱水也喝不到一口,只得以餅乾充饑,最為辛苦。因為風浪和暴雨,航行中還發生過人員如廁被浪拍暈之事。

其次是後勤保障的問題。艦隊一路回國,途中所需的煤炭和淡水,都是自行購買。在亞丁時鄧世昌曾親自去銀行,劃交購買煤水之銀,銀行工作人員並不專業,計算匯率數次都有出入,這顯然是外匯準備不足造成的。

鄧世昌

北非西亞的炎熱天氣,也給艦上官兵及水手帶來困擾。在埃及時,艦隊不得不僱傭了十六名當地黑人操作輪機,因紅海附近溫度太高,輪機燒煤作為動力,則機器附近溫度更高。

炎熱的氣候還導致了食物保存的問題,也是在紅海,餘思詒突然腹痛狂瀉,服食丹藥方才痊癒。他認為致病之因,在於天熱而食物放置半天就會腐壞變質。同一時期的外國輪船,不論官商所有,都有「冰艙」保存肉類新鮮,中國船隊則以「尚儉約,惜經費」的緣故,「不備冰塊」。由此也可見水師的經費和後勤準備不足。

食物上短缺和保障不力,對於素稱「吃貨」的國人來說,的確是第一大麻煩。

有時買來的食物不合口味,比如行經中東地區,氣候則沙漠地帶,人文則穆斯林聚居區,有牛羊肉而無豬肉,有瓜果而無蔬菜,皆使船員不適。有時則因航行茫茫大洋中十天左右,沒有靠岸,致使食物告罄。

又為了艦隊官兵水手飲食的規範化,沿途食品採買之權,統一操之於琅威理之手。故而會發生供應不及時之事,比如當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致遠艦上的飯菜卻一直沒有送來,鄧世昌只得命廚師明天做頓好的,補過節日。

第三則是接艦人員的健康,當然這與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眾所周知,近代以前海中航行,水手最怕的是敗血症,由於缺乏維生素C引起,而東亞人因長期食用精米,會因缺乏維生素B而導致腳氣病,長時間航行,則會加重。

此次接艦回國途中,情況正是如此,艦隊在大西洋、地中海時,就有不少人患腿腳浮腫之病。尚未過蘇伊士運河時,來遠號上就有二人因腿腫「上攻於心」而病故,葬於岸邊。到新加坡以後,餘思詒讀報見到日本人關於腳氣病的記錄和對策,知食米致病,食麥面(粗糧)可免,只是他仍按傳統說法將其歸因於船上和大米濕氣比較重。

儘管改變了一些飲食成分,但是仍有人患病身亡,為了保證衛生,只得實行海葬,這在當日的國人眼中,是很凄慘的。艦隊行至廣東洋面,致遠號有一升火水手腳氣病不治身亡,在眾人求情之下,終於挨到靠岸才下葬。

接艦過程中,除了海上病故者外,還有一些官兵在英國即因病去世,客死他鄉。早在光緒七年(1881)年,接收超勇、揚威兩艦的團隊中,就有袁培福、顧世忠分別在四月廿六和廿八半夜去世,葬於紐卡斯爾的聖約翰公墓。光緒十三年接收四「遠」之際,又有擬保把總陳成魁和水兵連金源、陳受富在紐卡斯爾相繼去世,與前次兩人安葬於一處。近日,由中國出資,這5座孤懸海外的海軍將士墳墓的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實際上,僅光緒十三年接收四遠的過程中,亡故的中國水師官兵,遠不止次數。根據李鴻章在次年上奏的《甘肇功等從優議恤片》中,有廩生甘肇功為首的二十四名官兵葬身海外,最終獲得照陣亡例從優撫恤的待遇。

李鴻章:《甘肇功等從優議恤片》

130年後,拖曳船體回國、自行改裝的遼寧號航母南巡,中國自行建造的萬噸驅逐艦也已下水,人民海軍編隊亞丁灣的護航早成常態。中國海軍自近代誕生至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今天不但是海上的萬里長城,也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撫今追昔,不禁令人生出無限感慨。中國海軍的歷代英靈泉下有知,想必也會紛紛點贊吧。

(作者系四川師範大學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全明星還湊的出嗎,如果還有一個人對東部忠誠,那就是詹姆斯
上海「實時天氣追蹤」上線,首席預報專家實時發布天氣信息
特朗普宣布能源新政:重振核電,把煤炭賣給全球有需求的國家
特朗普提高接待禮遇拉攏文在寅,美韓首腦會談求同存異
換掉主演,《夏至未至》或許還能看看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