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Nano Lett.:場效應調控VSe2納米片吸附動力學實現HER高效催化
【引言】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TMDCs)由於其獨特的晶體結構和電子能帶結構,在納米電子學、光電子學和電化學儲能器件領域備受關注。基於TMDCs電子結構轉變而提升電導率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其儲能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研究發現MoS2從2H半導體相到1T金屬相的轉變,提高了材料本身的電導率,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其在析氫反應(HER)中的催化性能。部分研究稱,通過調節FET基電化學-液相柵極電壓可以有效調控液相中離子濃度和半導體電導率,從而增強離子傳導和優化過電位。對於HER體系而言,除催化熱力學以外,離子動力學也至關重要,如何通過場效應調控電荷輸運速率和吸附動力學仍有待攻克。
【成果簡介】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上發表一篇題為「Field-effect tuned adsorption-dynamics of VSe2nanosheet for enhanc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的文章,介紹了電場調控VSe2納米片吸附動力學,增強HER性能的相關工作。研究人員利用不同的背柵電壓誘導實現了電解液-VSe2納米片界面的離子分布調控,提高了電荷運輸效率,從而在根本上促進了HER的放電過程這一限速反應。由於電場調控VSe2納米片吸附動力學的作用,起始過電位從126 mV降低到了70 mV,電荷轉移電阻從1.03 MΩ降低到了0.15 MΩ,吸附過程時間常數從2.5×10-3降低到了5.0×10-4s。通過電場效應調控增強VSe2納米片催化性能這一技術,為非貴金屬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圖文導讀】
圖一 HER器件的形貌及工作原理圖示
(a) VSe2的晶體結構模型;
(b) HER器件的結構示意圖;
(c) VSe2納米片的光學顯微圖片,其中黃色條紋代表兩金電極;
(d-e) VSe2納米片的SEM圖像及對應的EDS元素分布圖。
圖二 單個VSe2納米片的HER活性表徵
(a) PMMA, Au, VSe2, Pt的極化曲線;
(d) 背柵電壓對起始過電位和塔菲爾斜率的影響。
圖三 電化學阻抗和熱力學分析
(a) 不同背柵電壓下,單個VSe2納米片的奈奎斯特圖;
(b) 電荷轉移電阻(Rct)和極化電阻(Rp)圖;
(c) 相對應的高頻時間常數和低頻時間常數圖;
圖四 HER條件下的原位伏安特性測試
(b) 負載電壓為-0.1V、-0.2V和-0.3V時,電勢差?V和電流I之間的線性關係圖;
(c) 線掃描過程中,VSe2納米片的電阻變化曲線,插圖為0.1 V到-0.4 V的部分掃描曲線;
(d) VSe2納米片在0.5 M H2SO4中的開路電壓,步長為-0.1 V,保持時間為10 s;
(e) 不同的附加電位偏置下,電解質區域中的凈電荷濃度分布;
(f) 不同的附加電位偏置下,正、負電荷以及凈電荷濃度(插圖),其中點代表H+,線代表SO4-。
圖五 計時電流測試
【小結】
在本文中,研究人員通過背柵電場實現離子和電荷分布調控,提高了VSe2納米片的HER性能。測試結果顯示,初始過電位從126 mV降低到了70 mV,塔菲爾斜率從70 mVdec-1降低到了59 mVdec-1,電荷轉移電阻和高頻時間常數也得到了大幅度減小,從而促進了VSe2納米片HER的放電過程這一限速步。該結果為非貴金屬催化劑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由材料人新能源組 深海萬里 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材料人
※美麗佳人,卻是「隱形殺手」—淺談偶氮染料
※余彥AM最新綜述:先進鈉離子電池中鈉超離子導體型電極材料的挑戰與展望
※中國科大江海龍Chem.Soc.Rev.最新綜述:MOFs基金屬納米顆粒:增效催化的協同作用
※哈工大Acta Mater:三元層狀陶瓷MoAlB的密度泛函理論分析
※曹慶Science:利用碳納米管打造世界最小晶體管!
TAG:材料人 |
※外出旅行神器「Brickspower 吸附式無線充電寶」
※蘋果的著名設計:MagSafe 和它的磁性吸附時代
※繼Nature石墨烯重大發現後,Science不甘落後:實現鎳上石墨烯原子吸附的實時成像
※能夠吸附S Pen?三星全新平板Tab S6渲染圖已經出來了
※老錢推薦:多彩生活,隨心吸附——KaihLoc吸盤掛鉤
※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拆解:用磁鐵完成閉合吸附
※「可吸附」充電器開箱:天吶,iPhone還能這樣充電?
※清華學霸研發的除甲醛球,物理吸附+氧化分解,24小時除醛95%!
※新型3D列印海草材料,可吸附污染物,效率高達94%
※清華團隊研發的除甲醛球,物理吸附+氧化分解,24小時除醛95.3%
※ACS作者智選:孔道表面功能化的共價有機框架化合物用於氨氣吸附
※3D列印海藻來源的材料可吸附污染物,效率高達94%
※能吸附pm2.5的植物有哪些?
※清華研發的除甲醛變色球,物理吸附+氧化分解,甲醛去除率達95.3%
※阿姆斯特丹大學製造出可以選擇性吸附CO2的新型水穩定金屬有機框架
※義大利研究團隊開發出比活性炭更高效的新型污染吸附材料
※IC人才調查:互聯網/金融吸附能力太強 誰來守護工業糧食?
※新型污染吸附材料比活性炭更高效
※3D列印由海藻提取的材料可以94%的效率吸附污染物
※科學家研製鈦納米顆粒纖維墊 可高效節能地吸附清除水中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