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對耐心的強調,卻讓孩子越來越不耐煩?原因在這裡

為什麼,你對耐心的強調,卻讓孩子越來越不耐煩?原因在這裡

開闊眼界、趣味驅動,培養4-12歲孩子的求知慾

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

耐心細緻,難道不對嗎?

家長不可以對孩子嚴格約束?

案例告訴你

有一類孩子,若被這樣教

必然長成「緊張焦慮不耐煩」的人

他是生性自由的人,你卻非要「憋」著他。

這種教育,帶給他的,將是糾結矛盾的痛苦:自由著、放鬆著、快樂著,對嗎?既然不對,為什麼我內心裡卻總想這樣?——這種糾結,可能困擾他一生。這種糾結,常常令他焦慮、緊張、不耐煩。

不了解ABCD天性劃分的同學

了解天性但不了解如何判定的同學

則請回復「判定」

如上D天性的孩子,靈動、隨性、悟性高,自然也顯得急躁、馬虎、沒耐心、興趣轉移快。

當他的優勢被忽略,而劣勢被突出強調,補短糾偏的教育者,對他的最大管教熱情總是聚焦於「管住」:平靜下來、認真起來,必須規矩、必須仔細。具體的管教方式,則是B式的訂規矩、給細則,以及「總是令他火大的」監督和懲罰。

然而,D天性的孩子,在規矩、仔細和平靜等等方面,既達不到B天性的要求,也沒有必要按同樣的」規格「管理。這種方式的管教,是對他的壓抑、壓制。壓制,既帶來反彈,也製造糾結。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D天性孩子身上,最合適。D天性的孩子,你大可放心,興趣不但會給他方向,也會給他成績和成就。而且,只有興趣能給他。他不是那種靠執行力取勝的孩子,「熱情「才是他成就的動力和保障。

如果你沒能幫他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也沒能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啟發他,卻將他天性上的劣勢視作他的問題,靠監督懲罰執行規則細則,生硬地給他補短糾偏,他就了。越管越煩,越管越難管。長大的他,則將成為負D:緊張、焦慮、不耐煩。

負D有很濃的負能量,負D對加之於自己的規矩規範非常敏感、常有抵觸,並因此表現得焦慮緊張,但卻並不能使他對別人寬容。負D對他人、尤其是被教育者提要求時,多表現得強勢而又瑣碎。

如下案例中的負D,很討厭,又很可憐。

我媽對我的教育很嚴格,從小有什麼不合她規矩的就是面牆思過,要不就打屁股。我媽很喜歡把我的缺點講給別人聽,老是在別人面前數落我,說我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就感覺很害羞。我覺得我現在很沒自信,就是這樣造成的。我如果不確定自己能做好,或者不確定在這一干人眾中是做得最好的,我就會隱藏自己,不把自己的愛好特長顯出來

到目前為止,我過的生活全不是我自己喜歡的生活。什麼事情,我媽媽都不讓我自己做決定的。包括選專業,包括選丈夫。所有人生大事的決定,都是我媽做的。還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特別愛胡思亂想,但是我想的東西通常是不著邊際的,我喜歡看天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愛上了看天空。我想法很多,老是不安於現狀,但是沒有一樣敢去實施。我媽說我沒心沒肺,腦子簡單。有次去看中醫,醫生說我思慮太多,我媽說:她思慮多?她腦子簡單得很,根本不會動腦的。

小的時候跟我媽吵,我媽就會到處宣傳,說我怎麼不聽話,然後讓親戚來調停,來做我的思想工作,讓我向我媽道歉。親戚們也都說,不管父母對還是錯,他們都是為你好。就從出發點來講,你也不應該頂嘴。所以每次吵架都是我低頭認錯。我其實個性很倔,但是我媽管教我也特別狠,就把我的倔勁全去掉了。在我媽面前只有惟命是從,但是在別人面前就要強得很。

由於從小就沒叛逆過,所以沒怎麼跟父母起過衝突,所以也沒發覺自己那麼多的毛病。後來生了女兒後,看的育兒書多了,就越來越反感媽媽的育兒方法。跟媽媽的矛盾漸漸得多了,吵得也多了,我的缺點也漸漸顯露。我才發覺我真的一無是處。

我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從不會對別人講我內心的感受。很沒有安全感。感覺說自己的感受就好像是脫光了站在一個人面前,讓我很不自在。我喜歡一個人也不會表達,恨一個人也不會表達。所以我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通常會把不愉快不高興壓在心底,騙我自己我很開心。但事實卻是,我這人很悲觀,是我把不高興的事強硬地壓在了心底,已經成了心底的垃圾。

我一直都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單位里有什麼比賽,其實有些我還是挺擅長的,我也不會去報名,上台表演更不敢。在別人面前唱歌也不敢,很容易緊張。其實我內心是有熱情的,我很渴望自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讓別人注意我,可是行動上卻不曾這樣表現過。總是表現得懶得參加,表現得很不熱情。其實原因我知道,我太緊張,太不放鬆。

在人際交往上我也很白痴。我這個人不太會要求別人幹什麼,也不喜歡打擾別人。自己能解決的事一般都是自己努力解決。所以有的時候我想做的事別人不同意,或者別人讓我做的事我不喜歡,雖然嘴上不說,但是會以行動表示反抗。你不肯,我就自己做,不管你怎麼說,我當沒聽見。而且我這個人說話刻薄,別人要是讓我不爽,我就一定要說得他也不高興,也不爽為止。

我特別不喜歡做別人指派的事,如果是我不喜歡的,我一定敷衍了事。我不會拍馬,不會跟年紀大點的人或者是領導講話,看見他們就怕。曾經一段時間,領導處處刁難我,同辦公室的大媽也處得不好,總是處於冷戰狀態。對於人際交往,我真地好痛苦、好彷徨,極度焦慮。在家裡跟老公的關係不好,跟爹媽的關係也不好,跟婆婆更相處不好。而且我覺得自己特別小心眼,但是有時候又很馬虎、神經大條,經常不自覺地惹到別人。媽媽又經常數落我的不是,導致我一度沉迷於尋找心理工作坊之類的,後來又接觸佛法,但是還是沒法改變自己。人際關係仍然是我最大的困擾。

跟老公的關係一直不冷不淡的,而且因為他的出軌導致了家裡很多的矛盾。我婆婆把責任推到我身上,說是因為我太懶,不做家務。所以從那以後我踏進婆家門就不叫她不理她,我對她恨。因為我老公是我媽看中的,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歡,又出了這樣的事,所以我把責任推到我媽身上,跟她吵,是她逼著我嫁這個男人的。曾經我一度想離婚,覺得離婚就是我跨出成長的第一步,我要反抗,我要活出我自己。可是我要離婚我媽又不肯,也沒有任何人支持我,所以就這樣不死不活地拖著,我也打定了主意只做表面夫妻。你讓我過不好是吧?我就不讓日子好過。

人際關係困惑,是大多數負D的焦慮所在。感性的右腦在乎和諧的氛圍,卻因敏感、緊張和怨氣處理不好。

負D對約束極其敏感,一些正常的其實壓力不大的紀律規範,也會令其煩躁不安,所以,負D常常想要「從現實逃走」。「脫俗」、與眾不同是感性的負D所喜歡錶現的,他還常常自我感動,並以此作為逃避和拒絕的借口。

如下案例中,一個曾經快樂活潑、創意創想的「孫悟空」小孩,在媽媽嚴謹嚴格的管教和指責下,不但變成了猶疑焦慮不放鬆的負D,還又成了另一個焦躁、強勢、過度嚴厲的媽媽。

媽媽很愛乾淨,規矩很多,家裡的事情不按她的想法來就肯定不行,她會訓斥,會生氣,會發火,會打我們,最恐怖的就是掐大腿裡面,很疼的。

爸爸也得聽媽媽的管,有時候矛盾大了兩個人也會吵架,偶爾會吵得很兇。

姐姐上小學學習很好,是學習委員,媽媽不太為她操心,反倒是我,上學媽媽是找教育局長批的條子,早上了半年學,還是重點小學。上學第一天就被老師留校,因為上課教同座用手指頭丈量桌子的長度。我小學上課搞小動作、說話、不聽課,經常被留校、被批評,媽媽會因為這些事情打我。

我不太跟女生玩,喜歡和男生玩,跳牆去公園,彈玻璃球……成天天馬行空地想這想那,不聽課,但學習成績還行,老師曾經說過我聰明反被聰明誤,不過我當作是對我的表揚。那時候最怕開家長會,只要開家長會就會被告狀,回來就得挨打。

但雖然這樣,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上課還是不認真聽講,會被老師留校,扔粉筆頭。

……

一直以來媽媽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她喜歡抱怨,瞧不起爸爸,看不上奶奶,所有的弟媳嫂子在她眼裡都毛病一大堆,不管娘家的事情婆家的事她事事想得周全,做得很多,但是做完了嘴裡還不斷地抱怨著、批評著。

我是在她的批評、抱怨和嚴厲的管教中長大的。不管我怎麼努力,好像總也達不到她的標準,守不了她的那些規矩,總也是個馬虎、隨意、不聽話、招人嫌的孩子,總是需要被批評、指責、糾正。

這些批評、指責,帶給我最多的,是焦慮和不耐煩,莫名地對那些「必須做的」事情感到煩躁,常有甩手不幹、一走了之的想法。但又知道自己不能這樣做,因此更加焦慮,更加被不耐煩的情緒所困擾。

即便成年以後,我做的事情在媽媽眼裡好的對的也幾乎沒有,不管給她買什麼東西都是不好的,我自己買的東西也不好,總是說我不會處理問題,太簡單,不靈活,交際能力太差。於是我也真地越來越像她說的一樣,越來越不放鬆。正常的人際交往也常常因自己緊張而處理不好,小時候那個人來瘋的娃,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這幾年,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發現自己的焦慮緊張愈發加劇了。

媽媽對我的教育方式很多是我認可的,甚至我認為有些道理也是她打過後我才記住,才成為可以受用一生的品質。所以對孩子我也是道理說得很多,規矩定得很多,犯錯誤也會打他。

自從孩子上學後,我越來越多地從他身上看到了我的小時候,一樣一樣的。我開始越來越煩他、對他有越來越多的不滿和怒氣,我接受不了他的散漫、溜號、不在意,老師一告狀我就很生氣,回家就會懲罰他,打手板,罰抄寫、罰站、罰跪這些都干過。也會用很嚴厲的語言來訓斥他,甚至有些話很傷自尊。

可我發現打沒用,說也沒用,毛病改不掉,還越來越差,嚴厲的懲罰和訓斥讓他越來越緊張、不自信,而且錯誤犯得更多。他沒有自信的樣子我看著特別心疼,但是那時候還是覺得方式沒問題,老公也認可那樣的方式,而且有時候他對孩子發起火來比我還厲害。可是孩子的狀況卻越來越糟,越來越讓人擔心。

負D的不耐煩,常使他進入「煩躁」的情緒之中。這種情緒壓力是負D最大的敵人,也是他的負能量的源頭。強勢上腦,與D的靈氣疊加,往往變成「尖刻尖酸」。言語傷人,負D是最「一陣見血」的。

「他簡直渾身是刺,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能挑出毛病。卻又當面不說,背後妄評,還是典型的常有理。」

認真讀到這裡的同學

請收這堂免費微課

當下唯一正確的家庭教育

再不了解就晚啦

----------

一種方法適合所有的孩子?不可能。

那些不考慮孩子差異的「通吃型」教育理念,都是騙人的。

或以偏概全,或自欺欺人。

孫悟空式粗心活躍的孩子,跟沙僧式規矩仔細的孩子,能用同樣的標準要求么?

唐僧式理性堅定的孩子,跟豬八戒式黏軟溫情的孩子,揚長避短的方式,能一樣么?

因材施教的「材」,不單單是某項才能,而是內在的「材質」。

區分天性的「材質」,比發現才能更重要。

因為:

不同類型的孩子,教育方法必須有不同。

為什麼有些家長那麼努力,還對教育一籌莫展,或者把孩子教得毛病多多?

原因就在於:方法和「材質」不匹配。

那些性格有問題的成年人,都是因為,成長期所受的教育,沒能順應天性。

討厭自己性格的,是被養「病」啦;

性格不招人喜歡的,是被養負啦。

你不希望孩子也這樣吧?

或者,你想從天性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來聽課吧:

這堂免費微課,就是要告訴你:

天性怎麼劃分?

不同天性,需要怎樣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育逆了天性,會帶來什麼樣的「病負」性格。

性格「病負」了,要怎麼辦?

順應天性的教育,是當下唯一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也是解決孩子教育問題和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關鍵途徑。

順應天性的教育,來自泡爸的發現。

泡爸

教育學者,知識童書作家

著有親子教育圖書:《你的蜜糖 他的毒藥》、《天性》。

18分鐘教育演講:《不一樣的天性 不一樣的教育》,在騰訊視頻的點擊數超過300萬。

「親子教育的出發點,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家長的喜好。」

出於給泡泡講知識的原因,「不小心」成為作家。已出版《讓孩子著迷的中國歷史》、《讓孩子著迷的中國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時間簡史》等十多本知識童書。

「好的教育,不是給他世界觀,而是帶他觀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每種天性都有優勢劣勢。如果家長只從自己的天性喜好出發,給孩子的往往是逆天性的教育。逆天性的教育,製造糾結、矛盾、有問題的性格,也是親子衝突的主要來源。

了解順應天性的教育思想,可從泡爸的18分鐘演講視頻開始:

請識別添加如下群管家二維碼

加入微信群免費收聽微課

當被問到驗證碼時

請回復「天性」

微信群免費轉播

200人以上群完全免費

200人以下群需付10元轉播費

所有轉播群主,均送:

順應天性的教育深度語音課程

和《西遊記泡爸改編版》語音全集

「順應天性的教育」免費微課

已被500多個微信群轉播

---------

「不同天性的孩子,適合不同的興趣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爸講知識 的精彩文章:

泡爸語音知識,全在這裡
教會孩子這些方法訣竅,數學成績你還發啥愁呀
這樣的清華,有溫度,點贊!
和孩子一起,聽著故事,了解山東-語音、文字加漫畫
辛棄疾。你以為是個病詞人?不,人家的第一職業是沙場刀客

TAG:泡爸講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太極為什麼沒有孩子?不是因為不待見他的妻妾們,而是因為太忙了嗎?
現在的熊孩子,真是越來越厲害了,你小時候都不敢這樣干!
懷不上孩子的夫妻越來越多,除了疾病因素,還有可能是這5種原因
孩子得了蕁麻疹,對於沒有耐心的父母而言,真的很難熬
遇到這種情況,為了孩子也得戒掉!它不僅讓自己長胖一圈,對胎兒更不好!
孩子越來越大,跟你的關係卻越來越遠?那可能是你沒做好這4點
家長們如果有這些壞習慣的話,就怪不得自己的孩子越來越笨了
這類的媽媽不僅自己累而且更容易培養出叛逆的孩子!希望你不是!
生娃後,婆婆都變壞了?哪有那麼誇張,奶奶對孩子還是很好的!
如果連你的孩子都不能讓你變得更好,那麼,請你別原諒自己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優秀,但你絕對不能沒有教養!
孩子的問題,都是當媽的做得不夠好?媽媽的苦誰懂?
孩子不是吃得越多越營養,貪吃對孩子的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孩子,我祝你不幸且痛苦!這是一種怎樣的愛?
挨罵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
我不怕癌症,只擔心孩子因為沒有媽媽而難過
孩子臉越長越丑,只因一個壞習慣!很多爸媽卻還不知道!
孩子老是哭,還不愛吃飯,可能是這個原因!
為啥越來越多的女人懷不上孩子?想要個孩子怎就那麼難!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原因都在這,很多父母為什麼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