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寒論傳真》讀書筆記之301至315條

《傷寒論傳真》讀書筆記之301至315條

301.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以不發熱為常,始得之病在表,脈亦不當沉,今反發熱而脈沉者,沉為寒飲在里,反發熱為邪在表,故以解表而溫中逐飲的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按:太陽病章謂「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故少陰病以不發熱為常。脈沉主里有寒飲,本不宜發汗,今以始得之而又發熱,則表邪明顯,因以兩解表裡的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金匱要略》日:「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水在里者,熱反外郁,此少陰病始得之,所以反發熱脈沉也。故以麻黃細辛附子湯,解表兼以逐飲也。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

麻黃(去節)二兩,細辛二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此於麻黃附子甘草湯去甘緩的甘草,而加驅寒逐飲的細辛,故治麻黃附子甘草湯證而有寒飲者。

鄧按:表證陽證之發熱,其脈當浮,今脈沉,是為病在里在陰也。本方即小青龍湯之陰面,麻黃附子甘草湯合并停飲者。

302.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

解析:少陰病,始得之二三日,以不傳里而無里證為常,則宜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解表。

按:由二三日無里證的說明,則少陰病本是表證,不是一清二楚嗎?以其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暫,四五日即常傳里,並發嘔吐、下利的太陰病,胃氣衰敗則死也。感冒而現少陰病,宜抓緊時機,依法治療,稍有輕忽,極易轉屬太陰或厥陰而死也。

由上條脈沉而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則本條脈自不沉可知。麻黃附子甘草湯為少陰病發汗的主方,也即傷寒病無汗這一類型的發汗劑,若中風汗自出的少陰病,當於桂枝加附子湯類求之,以詳於太陽病章,故不重出。少陰病二三日無里證,明明告人本是表證,以其多虛傳變較速,二三日雖即將傳里或半表半里,但並不是說少陰病根本即是在里的病。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

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麻黃、甘草發汗緩急,附子溫中興衰,此少陰病無汗、發表之主方。以其本虛,麻黃用量甚輕,微發汗也。

303.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而心中煩,不得安卧入睡者,病已傳入半表半里,而為少陰少陽的並病,故作以上的虛煩證,宜黃連阿膠湯主之。

少陰病以傳厥陰為常,然亦間有傳少陽者,今於二三日以上,轉屬少陽。以其本虛,上焦復熱,故使心中煩不得卧也,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一雲三。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內膠烊消盡,小冷,內雞子黃,攪合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黃連、黃芩除熱解煩,芍藥、阿膠、雞子黃養血補虛,故治上焦有熱,陰血不足,而心中煩悸不得眠者。

按:久痢便膿血或血便,以及諸失血證,而心中煩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驗。

本方治心中煩不得卧,頗似梔子豉湯證,不過本方偏於治虛,而衄血、吐血、或下利腹痛便膿血而虛煩者,用之有驗。但梔子豉湯則否。

鄧按: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今雖心煩不寐,但本方證常見細數脈,故出此為辨。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解析:里有寒,則口中和。胃中有飲,則背惡寒。少陰病一二日,即見此候,急當溫中逐飲,緩則必並於太陰而吐利也,故當灸之。並以附子湯主之。

按:《金匱要略》日:「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陰病本虛,雖得之一二日,尚未傳里,但口中和,背惡寒,里寒有飲的為候已顯,法當溫中逐飲以救里,可止吐利於未萌,此即良工治未病的手段。至於當灸何穴,書中無明文,注家有謂鬲關(第七椎下兩旁三寸陷中)及關元(腹中線任脈臍下三寸)各穴,是否,存以待證。

附子湯方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兩,人蔘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主用附子溫中驅寒,佐以人蔘健胃補虛,苓、術利小便以逐留飲,與附子為伍並解濕痹,芍藥緩攣急而治腹痛,故此治里虛有寒飲、小便不利、或腹痛、或痹痛而脈沉者。

鄧按:口中和為無熱,灸法與附子湯均為里證治方,但以虛寒為主,脈必微、細,列此之由與上條同。

305.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解析:中氣內虛,則手足寒,以有水氣,則脈沉,以是則身體痛、關節痛,知為濕痹,而無關外邪,當屬太陰里虛寒證,故以附子湯主之。

按:寒濕痹痛而脈沉者,多屬本方證,尤其下肢拘急,屈伸不利,而脈沉者,更驗。

鄧按:本條與上條用意又進一步,乍看身體痛骨節痛似屬表證,而脈沉則在里,故用此方。

306.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轉屬太陰,下利便膿血久不止者,宜溫中止利,桃花湯主之。

按:下利便膿血,即指今之痢疾,乃粘液血便、膿血便。若脈微弱沉細,而無里急後重,滑泄不止者,可與本方止之。若脈滑數而里急後重者,多熱實證,非溫澀所宜,不可輕試本方,須注意。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搗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解:赤石脂為一收斂止血、止泄葯,用為本方主葯。乾薑溫中,粳米養正,且治腹痛,故此治虛寒下利、腹痛而便膿血不止者。

鄧按:下利便膿血多半為熱證實證,今出少陰篇,冠以少陰病而用桃花湯收斂之劑,只因脈微細弱之故。老師按語中「若脈微弱沉細,而無里急後重,滑泄不止者,可與本方止之」之語須緊記。

307.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即常傳里轉屬太陰病,若腹痛、下利不止、小便不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按:此承上條,而詳申其證也。以上兩條均指脈微細,但欲寐的少陰病,而並於太陰病,為便膿血下利不止證,即所謂陰證的下利,故以溫中固脫的本方治之。

鄧按:「二三日至四五日」以下至「下利不止」,為真武湯316條文字竄入此處。小便不利而下利者,當利其小便則下利自止,與桃花湯虛寒滑泄者不同。

308.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解析:如上述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除以桃花湯主之外,亦可用針刺輔助治之。但刺何穴、如何刺,書中無明文。

鄧按:下利膿血者多屬熱,即便脈細亦須慎用收斂溫燥,刺法可選天樞、血海、承山、三里、巨虛等穴。按理刺法主瀉而灸法主補,故知此條非承自桃花湯而來,若虛寒泄瀉則宜灸中脘、關元、三里等穴。供參考。

309.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轉屬太陰而吐利,若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為胃虛寒飲逆迫之徵,吳茱萸湯主之。

按:煩者熱,為陽;躁者亂,為陰。陰寒重證,陽復則生,陰進則死。故煩而不躁者吉,躁而不煩者凶。煩躁者,雖非不躁,但以煩為主;躁煩者,雖非不煩,但以躁為主,前(296)條日:「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與本條所述頗相似,只以煩躁有別於躁煩,故猶可以吳茱萸湯主之。仲景用藥極有分寸,不可混用視之。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升,人蔘二兩,生薑(切)六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吳茱萸溫中下氣,伍以大量生薑更能降飲止嘔,復以人蔘、大棗補胃之虛,故治胃虛寒飲逆迫、嘔惡煩躁、或胃痛、或頭痛、或眩暈、或下利者。

按:吳茱萸湯為溫中逐飲治嘔的要葯,凡胃虛寒伴有水飲沖逆而嘔吐者,或頭痛、或胃痛、或眩冒,用之無不立驗,讀者試之。

鄧按:本方證以嘔惡為要征,適症用之,並不難食,否則極難下咽。

310.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為熱邪內盛,充斥上下,是已轉屬少陽也。由於津液枯燥,故不宜苦寒而宜咸甘,豬膚湯主之。

按:少陽熱者,故胸滿心煩,上炎則咽痛,下迫則下利也。少陰病本虛,內寒者多,故常傳太陰或厥陰。但若內熱亦間有傳陽明或少陽者,前(283)條少陰病汗出而脈復緊,即熱邪內盛之證,法當咽痛而復吐利者,乃預其後傳少陽言也。本條所述當即其具體證治,宜互參。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方解:豬膚潤燥解熱,合白蜜以治咽痛,用白粉以止下利也。

鄧按:本方潤燥生津,曾試用於靜脈曲張肌膚甲錯而下肢皮膚瘙癢無度者獲效。

311.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解析:少陰病二三日,咽痛別無餘症者,為傳入少陽,可與甘草湯。若服後痛不愈者,可再與桔梗湯。

按:少陰病津血本虛,少陽病則熱上炎,少陰轉屬少陽故喜咽痛。此當是論述扁桃體炎、咽喉炎的證治,紅腫輕者,則痛輕,與甘草湯即治;紅腫重者,則痛重,須更加桔梗治之。但據經驗,單用此二方的機會不多,反以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桔梗的機會多,應注意。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再服。

方解:甘草緩急止痛,凡痛而急迫者,均主之,不止於治咽痛也。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桔梗排痰、排膿並亦止痛,合於甘草湯,故治甘草湯證,排痰難、或有腫膿而痛較劇者。

鄧按:觀其甘草用量大於桔梗,是以甘草緩急為主,桔梗排膿袪痰為輔。

312.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解析:咽中傷生瘡,即咽中有腫膿的意思,瘡腫痛劇,張口困難,故使不能言語、聲不出,宜苦酒湯主之。

按:此當是論述扁桃體周圍膿腫的證治。

苦酒湯方

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雞子(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一枚。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方解:《本經》謂半夏辛平,主喉咽腫痛,用為本方主葯。復以苦酒之酸,以斂瘡傷。雞子之潤,以利音聲,少少含咽之,使漬患處,實治咽中傷生瘡之妙制也。

鄧按:本方斂瘡袪痰,用於咽喉部潰瘍、息肉、聲帶小結等音啞者最宜,扁周膿腫須以排膿解毒為主,膿成決以刀針。

313.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解析:前之咽痛,是指或左或右咽之一處痛,此之咽中痛,是全咽中皆痛,較桔梗湯證更腫而痛劇,但未化膿成瘡,因亦未至不能語言聲不出,此宜半夏散及湯主之。

按:此即上條所說的咽中傷,生瘡之證,但因其表證還在,故以半夏逐痰涎,並治咽喉腫痛,合桂枝甘草以解外。

以上三條除甘草桔梗湯條,所述為少陰少陽的並病至於以後二條,均與少陰病無關,因此類癥候常見發熱、惡寒,但最忌發汗,故冒之以少陰病,以示警戒。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方解:《本經》謂:「桂枝,氣味辛溫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與半夏合用,利咽喉而治腫痛,更以甘草緩急止痛,少少咽之,亦使漬患處也。

314.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解析:既有少陰病的外證,同時又有自下利的里證,當是少陰與太陰的合病,故以白通湯主之。

按:表裡合病的下利證,現太陽證者,宜葛根湯,現少陰證者,宜白通湯,其理同,宜互參。

白通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蔥白髮汗解表,乾薑、附子溫中止利,故治少陰與太陰合病,而自下利者。

315.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噦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解析:白通加豬膽湯主之,當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可能傳抄有誤,宜改之。

上述的少陰病下利,雖宜白通湯主之,有如上述。但少陰病脈微者,為亡陽也,不可發汗,今下利而脈微,故不可與白通湯以發汗,若誤與之,則不但利不止,而且必致厥逆無脈、乾嘔煩等虛脫的惡候,此時須以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服藥後,若脈暴出者,乃燭欲息焰反高的凶兆,故主死;若脈微續而出者,為生氣的漸復,故主生。

按:自成無己注謂「服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寒氣太甚,內為格拒」云云,後之諸家多宗其說,均謂不是白通湯藥有所誤,認為陰寒之極,初服熱葯,反而拒格,以是則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而煩,宜熱因寒用之法,乃以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胡老早年也信其說,但經長時間的體驗研究,乃知其非,其觀點略述於下。

為了說明問題,首宜對於白通湯的應用有個明確認識。蔥白為一辛溫發汗藥,乃眾所周知的常識,伍以姜、附辛溫亢奮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細辛附子湯等配伍的大意同,雖具體主證有所出入,但均屬少陰病的發汗方劑,是毫無疑問的。注家為了自圓其說,或謂蔥白通陽,或謂能升下陷的陽氣,而避言其發汗作用,因而妄謂白通湯溫中回陽的作用,比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更為有力,這是與事實不符的。溫中逐寒、振興沉衰,須賴姜、附的協力,通脈四逆之所以能治四逆湯證陰寒更劇者,即由於增量姜、附的結果。白通湯的姜、附用量還不及四逆湯,更不用說通脈四逆湯了。何況主用發汗的蔥白,虛寒甚於里的陰證,依法勢在必禁。

試看下利清谷、四肢逆冷、脈微欲絕等陰寒重證,均用無蔥白的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而無一用有蔥白的白通湯即其明徵。蔥白通陽,無可非議,不過通陽是通氣以致津液也。用現在的話說,即發汗也。名之為白通湯,即取意在此。上條的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乃下利而同時有少陰病的外證,即所謂表裡合病之屬,此用白通,與太陽陽明合病而下利者,用葛根湯以發汗,是同樣的治療手段,只是陰陽有別,用藥不同罷了。

再就本條的證治討論一下,少陰病下利,雖與上條的為證同,但明明提出脈微者三字,可看作無關重要的浮詞,「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前有明文,白通湯既是發汗劑,上條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當然是脈不微者,今下利而脈微,故不可與白通湯,若強與之,

則利必不止,並由於誤汗,更致厥逆無脈、乾嘔煩的虛脫證候。注家只看到方中臣葯姜、附的溫中,而忽視了主葯蔥白的發汗,又把前後二條誤為同證,因而說不是葯有所誤,是因證極陰寒,初服熱葯,而反拒格云云,但詳審服藥前後,為證懸殊,明明是誤治的虛脫壞病,相當嚴重,故附有脈暴出者死,脈微續者生的預言。豬膽汁雖有治嘔煩和亢奮作用,但加於白通湯的發汗劑,而施於此證,勢必益其虛脫而速其死亡。厥逆無脈,只有通脈四逆的一法,加豬膽汁,亦宜加於通脈四逆湯始較合理,故謂白通加豬膽汁湯,當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之誤。宜改之。

為便於參考,仍將白通加豬膽汁湯方照錄附下: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豬膽汁半合(《玉函》為四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內豬膽汁,分溫再服,其脈即來,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方解:豬膽汁為一苦味亢奮葯,而有強心作用,加於通脈四逆湯,故治通脈四逆湯證而心衰益甚者。

為便於學者研究,仍附: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更多前文,請查看本公眾號歷史消息

歡迎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理講經堂 的精彩文章:

TAG:會理講經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讀書筆記—2018—3
讀書筆記—2018—2
2017年讀書筆記
《走近2050》——讀書筆記
2018年1月讀書筆記之《未來簡史》
2018年3月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02
《論語》1.3-1.8讀書筆記
2018年4月份讀書筆記
2018上半年讀書筆記
《教育漫話》讀書筆記 72——102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p002-p051
讀書筆記04:《30歲前的每一天》
2018 五月讀書清單
書評 2017年讀書瑣記
2018.2閱讀書單
2016讀書推薦
2018讀書書單
阿里《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90後、80後仍是讀書主力,男女讀書比例約為4:6
逸爸2018年50本讀書筆記之十二《由內而外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