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歐陽詢《九成宮》雲逸書院學書法必備啟蒙指導教材!

歐陽詢《九成宮》雲逸書院學書法必備啟蒙指導教材!

一、歐陽詢生平

二、九成宮的藝術風格

三、《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1)

四、《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2)

五、《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3)

六、《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4)

七、《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5)

八、如何將歐字寫活

九、《九成宮》臨習指導(樊建峰)

十、《九成宮》臨習指導

十一、歐陽詢楷書淺說

一、歐陽詢生平

歐陽詢,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終年84歲。複姓歐陽,名詢,字信本。據《唐書·歐陽詢》記載,他是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了3個朝代。少年及青年時期生活在南朝陳。他出身貴族,聰明敏悟,勤奮好學,讀了不少書。他的父親在33歲時因犯謀反罪被殺,歐陽詢由於得到父親好友江總的保護才倖免一死。江總字寫得很好.是一位書法家。在他的教育指導下,歐陽詢受到了良好的書法熏陶。他天資聰穎,加上刻苦好學,當了掌管宗廟禮儀等事務的「太常博士」。以後,他與後來成為唐朝開國皇帝的李淵交往密切。李淵建唐時,歐陽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淵、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過修改政令的「給事中」、掌握時辰的「率更令」和專門修編文章的「弘文館學士」等官職。作為—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主持編纂了長達100卷的著名類書——(藝文類聚),同時他還足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寫大家。他的楷書,博採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銘石之書與魏晉尺牘真跡之長,剛健險勁,法度森嚴,在書法史上,他的影響之大,除二王、顏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與比擬。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所見到的歐陽詢楷書(主要是碑刻)字跡,大約有十幾種。但其中確定為歐陽詢真跡的,只有4種,其餘10多種,根據有關專家考證,均為後人偽刻。不過,這些傳世書作,無論是碑刻還是拓片,即使不是歐陽詢本人書寫,從字體的各方面來看,至少也能以假亂真。由此不難看出,後人是多麼喜愛歐陽詢的楷書藝術,以至有人不惜作假來滿足人們學習歐體的需要。

二、《九成宮醴泉銘》藝術風格

《九成宮醴泉銘》為歐陽詢七十五歲時書。此碑是奉詔而作,又當其書藝已臻爐火純青境地之時。因此,全碑筆筆不苟,剛勁精密,歷來被認為是歐書代表作。此碑點畫方圓兼備,穩健含蓄,較之《皇甫誕碑》顯得豐腴、渾厚。在淳厚勻整中寓以深厚功力。橫畫布排嚴整,微微上翹,豎筆挺拔勁健,豎彎鉤保留了隸書筆意。結構看似平穩端正,而其橫畫的上翹與結構組合使人感到險峻欹斜。這種穩中寓險,險中求穩的結構特點,正是歐書的鮮明個性。此碑豎畫伸展,結構長方;左右對應豎畫往往呈內凹之勢,更顯得字形聳立挺拔修長,唐張懷瓘形容歐書「森森焉若武庫戟」,並認為「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非常準確地評價了歐書的藝術特徵及其藝術成就的優劣得失。

初唐書風受李世民影響,表現為崇尚二王。歐陽詢書學二王,又深受北碑影響,在當時濃烈的社會審美趨向左右下,法兼南北,融清雅秀麗與遒勁雄強於一體,使剛勁與平和、端穩與險峭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書風,確是難能可貴。

尤其他在自己的實踐中,使楷書的法則得到了相當的完善。因此,後世把「歐體」楷書視為書法學習的最佳範本。正如明代楊士奇所說:「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得晉風之飄逸,歐得晉之規矩。 …… 初學者師此以立本,而後入虞、入永、入鐘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難也。」

三、《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1)

起筆規律分析:首先應在寫點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發筆動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著寫點,受北碑影響,《九成宮》筆畫起筆寫點時也有「橫畫直下筆,直畫橫下筆」的特點,所以寫橫(提與之同)起筆時點的方向較陡,與水平線呈大於60度左右夾角(左尖橫除外),豎(撇與之同)起筆時點的方向較平,與垂直線呈大於60度夾角(上尖撇除外)。後面帶筆和轉筆步驟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

圖1 橫起筆角度

圖2 豎起筆角度

行筆規律分析: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如下

行筆規律:中鋒鋪毫

起筆三步完成後,緊接著中鋒鋪毫行筆,在行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筆鋒指向與運筆方向正好相反,同時要求筆鋒始終保持在筆畫的中央,隨著手腕的運動,筆桿可以倒向筆鋒所指方向(不能往運筆方向也不能往筆畫兩邊倒,否則會造成拖鋒或偏鋒),筆桿傾倒幅度越大,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越大,筆毫克服阻力前進,寫出的筆畫自然就有力度美(見下圖)。

收筆規律分析:可借鑒楷書入門教材介紹的相應方法,如下:

(一)藏鋒收筆:彈、挑、折、轉

中鋒行筆到末尾,收筆第一步是筆鋒反彈提起(越是彈性小的筆或按筆幅度大的情況,越要反彈提起),因為象橫、垂露豎或短豎以及反捺的收筆需要較輕的筆觸才能圓滿完成收筆。所以反彈提起是圓滿收筆的關鍵一步。這裡我用一個「彈」字概括反彈提起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筆鋒上挑(對橫而言)或筆鋒左挑(對豎而言),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稜角,以強調筆畫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時要用一分筆輕挑,不可用很重的筆觸。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筆鋒在「挑」之後折筆(方向與起筆點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與下一步圓轉形成的圓弧收筆構成方圓對比。注意: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筆輕折。

第四步「轉」概括的是圓轉回收,完成「折」後,手腕帶動毛筆,使筆鋒輕鬆一轉,從下方輕輕收回,整個筆畫到此圓滿結束。

垂露豎、短豎、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筆(見下圖)。

(二)露鋒收筆:彈、傾、踢

露鋒收筆是要寫出筆鋒。與藏鋒收筆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彈提起(此步也稱「彈」),不過這種反彈提起是反覆且連續進行,運筆一次比一次輕,直到寫出筆鋒為止。伴隨著反覆多次反彈提起,為使筆毫能漸漸收攏,筆桿必須向筆鋒所指方向傾斜,(此步謂「傾」),最後一步筆尖快速從紙面踢出,形成筆鋒(此步謂「踢」)。基本筆畫中如懸針豎、撇、捺、提及鉤的收筆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筆鋒,起筆時轉筆就要到位,只有轉筆到位,才能在收鋒時將筆鋒寫到筆畫的中心線上,從而產生美的外觀(見圖3 —5)。

四、《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2)

折的兩種書寫規律

1、起筆折法—— 彈、挑、點、帶、轉

此種方法即還原法,特別適合寫豎折、撇折以及豎提,就是將折筆看成兩個線類筆畫的連接,如橫折可看成橫和豎的連接(豎折可看成豎和橫的連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橫的連接,即上筆的收筆步驟接著下筆的起筆步驟),橫折即可寫成橫的收筆(保留「彈」和「挑」,去掉「折」和「轉」)接著豎的起筆(「點、帶、轉」),豎折、撇折可以此類推(見圖3 —6)。

2、三角形法 —— 彈、挑、折、折、轉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後三步折、折、轉鉤出三角形的輪廓,再調整筆鋒運筆。特別適合寫橫折、橫鉤、豎鉤,也特別適合初學者使用。(見圖3 —7)。

3、折鉤的書寫規律

折鉤(橫鉤、豎提、豎鉤)的書寫規律與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彈、挑、折、折、轉」五個步驟書寫,不過豎鉤應按「彈、折、折、轉」四個步驟書寫更合理,因為如果豎鉤也寫出同豎提一樣的「腳後跟」,其效果必然難看而且拖沓累贅。豎提更適合用彈、挑、點、帶、轉法書寫。(見圖3 —8)。

4、弧鉤的書寫規律 —— 彈、弧、折、轉

弧鉤(斜鉤、卧鉤、豎彎鉤、豎左彎鉤)的寫法同折鉤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書寫,鉤的背部多出一個拐角,因而特別難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鉤的「挑、折」兩步,這樣,寫出的弧鉤才有美感。弧鉤的書寫規律可以用「彈、弧、折、轉」四字概括(見圖3—9)。

《九成宮》特色筆畫及字例

《九成宮》一般筆畫及字例

五、《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3)

漢字的基本點畫有點、橫、撇、捺、豎、折、鉤、挑,其它無論多麼複雜的筆畫都是由這些基本筆畫演變而來。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學者必須勤學苦練的「基本功」,只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才有可能為將來進一步的學習做準備。

這裡總結了《九成宮醴泉銘》的基本筆畫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筆畫的筆法,初學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重點地練習。

(一)點和點的變化

歐體的點結實有力,似方似圓。有些點畫作出鋒點,以順勢帶出下一個筆畫,顯得生動多姿。

(二)橫和橫的變化

歐體的橫畫平穩有力,有時中段粗於兩端,得「中實」之趣,這是歐體獨特之處。

(三)撇和撇的變化

歐體的撇除常見的長撇、短撇、回鋒撇、蘭葉撇外,還有入筆強調停頓的屈頭撇。

(四)捺和捺的變化

歐體的捺畫通常較直,也有少數呈微弧狀,至尾端頓筆前與頓筆後的過渡含蓄自然,一氣呵成。

(五)豎和豎的變化

歐體的豎畫除常見的懸針豎、垂露豎以外,還有上尖豎,即露鋒入筆,稍作轉筆後徑直豎下,這也是歐體的獨創。

(六)折和折的變化

歐體的折畫即不作圓轉,也沒有過於外露的稜角,而是果斷而又含蓄。

(七)鉤和鉤的變化

歐體的鉤都不作回鋒鉤,除橫折鉤作頓筆鉤出以外,其餘的鉤畫都在前筆的基礎上轉鋒順勢鉤出,尤其是豎彎鉤,履端邊重按、邊鉤出,特徵顯著。

(八)挑和挑的變化

歐體的挑畫短促、果斷,不拖泥帶水,但又顯得沉穩、安祥。

偏旁部首:字頭的變化

偏旁部首:字底的變化

偏旁部首:左偏旁的變化

偏旁部首:右偏旁的變化

偏旁部首:字框的變化

結構分析:獨字體的變化

(1) 獨體字的變化

歐體的獨體字或寫得小巧精緻,或寫得開張奔放,有些字由於斜筆多而呈斜形,但重心仍然安穩,形態變化十分豐富。

(二)合體字的變化

歐體合體字是四面勻整,八方俱顧,平衡遒勁,生動活潑。所以初學者應認真描摹原作,並學會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點。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除了應該注意左右各自的長短高低寬窄之外,還要注意二部分的穿插、避讓和聯繫,使左右有機地統一起來。

上下結構:上下結構的安排,要注意上下兩部分各自的寬窄、長短、大小的區別和聯繫。

左中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由於呈三部分的寬度,容易寫得過寬,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寬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位置高低等等區別以及三部分避讓、穿插等等的有機聯繫,使三部分融為一體。

包圍結構:包圍結構更應注意包圍部分與被包圍部分的緊密聯繫,以免字形鬆散,應該使被包圍部分向包圍部分靠攏。由於歐字嚴謹險勁,包圍部分應該寫得緊湊,特別是全包圍的「口」部兩豎作向背狀(即都向內拱)。

六、《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4)

特色筆畫及字例

一般筆畫及字例

虛接法字例分類臨習

實接和虛接的比較

筆法組合系列一 虛接法字例分類

主筆長橫字例分類練習

長橫在字中作主筆,分三種情況:

一、 長橫作天覆,放開寫長,除了覆蓋下面的部分;還要注意右端適當下壓,以平衡整個字的重心。為突出長橫,下部應寫窄寫小。

二、 長橫作地載,放開寫長,除了承托上部之外,還要注意右端適當下壓,以平衡整個字的重心。為突出長橫,上部應寫窄寫小。

三、 長橫作腰橫,放開寫長,注意右端適當下壓,以平衡整個字的重心。為突出長橫,上下部應寫窄寫小,如筆畫多還應向中部緊收。如「響」和「樂」的上部。

主筆豎彎鉤字例分類臨習

豎彎鉤是《九成宮》中富有鮮明特色的筆畫,在歐字中均作主筆,寫含有該筆畫的字,字中從屬筆畫盡量左讓和上讓,留出足夠的空間突出這個主筆。如左部有撇畫,大多寫成斜撇,不可寫成彎撇或豎撇。如上部有橫,均寫成左低右昂的短橫,目的也是讓出下部空間以突出這個主筆。

主筆斜鉤字例分類臨習

《九成宮》左右結構規律分析

前幾章都圍繞主筆講筆畫組合規律,其實合體字中也有主筆。但很多人寫這類字時想當然的用「對稱原則」處理,寫左右結構時左右偏旁各占格子的一半,結果是有主筆的偏旁寫得很拘謹、壓抑,主筆無法伸展,沒有主筆的偏旁寫得鬆散或緊湊而浪費空間。實際上,大部分字都不是左右均等的,多數字左窄右寬,還有一部分字左寬右窄。下面的字就是這些情況,請大家動腦筋分析一下,左窄右寬的字、左寬右窄的字或左右均等的字各有什麼規律?

七、《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分析(5)

不善學歐字者,往往失之過猛「劍拔弩張,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圓」。所謂「不方不圓,亦方亦圓」,乃指歐字方圓兼容之特點。就用筆而言,自古有方圓之說,所謂「圓」則強調中鋒運筆,得其骨力;「方」則運用側鋒取妍,求得精神。圓筆中鋒源於「篆法」,方筆側鋒源於「隸法」。各種書法,除篆書這外,隸、楷、行、草諸體都離不開側鋒用筆。實踐證明,書寫楷、行、草諸體,要達到筆筆中鋒是不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的。正如姜夔《續書譜》中所說:「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鋒(中鋒)與側鋒,構成了筆法中既對立又統一的一對矛盾,用筆時兩者都不可偏廢,當以正鋒為主。

「歐體」兼用側鋒隸法,其特徵表現為點畫起筆、收筆、波撇、轉折、鉤趯之處常現稜角或露鋒。故其透出一種竣利沉著、骨氣雄強、斬釘截鐵的明快風格。

歐體楷法主要筆法簡介如下

(1)折法

折以成方,是歐體的主要筆法。「折」又分為右折和左折兩種。

右折:引筆右行,至折角時以腕法將鋒提至畫的右上角,以筆不離紙為度。然後迅速翻筆,筆鋒在紙面上作一暗圈,將鋒由陰面翻到陽面。然後順勢朝右下作點,稍一挫動筆鋒(調鋒後)再引筆下行。

右折稱之為「提翻法」。此法較難,初學者可分兩步練習:第一步先練橫畫收筆之提和豎畫發筆之頓;第二步再練提翻時的暗圈動作。難就難在作暗圈須「筆不離紙」,其實這種動作無非是在轉折時將兩筆吻合得自然些罷了。折法宜乾淨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動作要輕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畫外,翻筆後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橫落點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時猶豫不決,墨跡即滲透外畫外而形成「鶴膝」。這是右折時常見的誤筆。

左折:引筆向下,至折角時以腕法將鋒提至豎的左下角,以不離紙為度。然後迅速側勢一翻,筆鋒在紙面上作一暗圈。翻筆後順勢朝右下切入作點,點後逐步頓挫筆鋒向右上挑出

(2)側法

「側法」即是點法。稱之為「側」,實際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在筆畫形態上 呈斜伏狀,點以斜勢居多,斜則多姿;二是作點時皆順勢落筆,尖鋒入紙,以側取勢,十分便捷。

「點」法要重,筆力要深入沉著,其勢如「高峰墜石」。

「點」法化勢:凡露鋒之點,起筆時用尖鋒入紙,順勢落筆;方筆之點,即用逆勢切入,收筆出鋒方向,應與下一筆點畫的起筆相呼應,則自然盼顧有情,血脈相連。「點」法化勢舉例如下:

半蟻點、蝌蚪點、粟子點、直三角、橫三角、杏仁點、懸膽點、打點、柳 葉點、曾頭點、反捺點、直波點、三開點、懸珠點、三往一復點等。

(3)勒法

所謂「勒法」,即橫畫的寫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顧,強抑力刺, 愈收愈緊的意思。故寫橫畫時,不宜順鋒平過,用筆輕滑則意思淺薄。寫橫畫時要注意三個方面。

勢欲平而畫欲曲:楷法雖以「畫平豎直」四字為律,但決不是平直機械地排列,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橫之平,指勢而言,有了輕重、粗細、曲直的變化,不但能夠產生筆力,還可以產生韻律、點畫就會生動起來。

逆入、澀行、緊收是行筆大法:「畫如長錐界石」。可以設想,錐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錐尖勢必與石面形 成一種對抗的力,而錐尖深入石面後又十分艱澀地用力划過去,這就很形象地比喻寫橫畫時「勒」的意思。所以,寫橫畫時要鋒先筆後,逆勢澀進,令筆畫豐實。

凡橫畫重疊時要富有變化:

A、筆形變。包括長短、肥瘦、仰覆、起止處的方圓藏露以及用墨處的濃淡 枯潤等,特別是發筆處變化最大。

B、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

幾種常見橫畫的具體寫法:

平畫:逆勢切入,調鋒後鋪毫提運,逆勢澀行,至收筆時,將鋒略提 至右上角,然後向右下頓一頓,再反揭回鋒收筆。所謂落筆時取「逆勢」,即筆鋒在離紙面不遠處「空中作勢」,也可用尖鋒輕觸紙面逆入。歐體多用「切入平出」法。

寫平畫要注意其勢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細,宜豐實而不可空怯。這種筆常為一字主畫。

露鋒短畫:尖鋒入紙,順勢落筆後著力右行,力量偏於上側,至收筆時輕提、輕頓,疾收。寫露鋒短畫,發筆要尖,收筆要圓。這種筆畫常為一字之次畫。

仰勢和覆勢:仰勢用筆用露鋒短畫,只是畫勢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勢同平畫用筆,只是畫勢微曲,有下俯之態。

(4)努法

「努法」即豎畫的寫法。「努」有用力之意。「謂作直畫必筆管逆向上,筆 尖亦逆向上,平鋒著紙(即斜橫落點後中鋒運筆),儘力下行。有引弩兩端皆逆之勢(即發筆時逆入,收筆時上縮,畫的中段綳得緊緊的,故名努也。」(包世臣語)

幾種常用豎畫的具體寫法:

垂露:輕鋒逆上即將鋒略提至豎的左上角,然後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橫落點, 調鋒提運,著力向下,至收筆時將鋒向上略提,然後向下頓兩頓,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

懸針:發筆同垂露,至收筆時以腕帶動筆尖,微微上下挫動筆鋒,邊走邊提,由中抽出後迅速於空中作收勢。關鍵是出鋒收筆用勁得當,令豎畫飽滿尖銳,而切忌「針尖」細長。

曲頭:此畫發筆尖鋒入紙,順勢落筆,至收筆時輕提、輕頓、疾收,書寫起來有 便捷爽利之勢。在楷書「尖按法」中運用。

向背:此兩豎相對之法。所謂「背」,即兩豎勢微彎,如兩人背向而立,歐楷喜用 此法而少用向勢。向勢略。

(5)掠、喙法

「掠」即長撇的寫法,「喙」即短撇的寫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寫長撇時 末鋒飛起之筆法,有如婦女梳長發之態,而「喙」則形容寫短撇的動作如禽鳥啄食一樣迅疾,且短小、銳利、飽滿的筆形亦像鳥喙,有雙重意義。

寫長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鋒時,勢微曲而力勻。「掠」法當的腕送,決不可以指頭挑剔,而作虛尖斜拂。寫短撇時用逆勢切入後,稍一頓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輕捷勁利為勝。

(6)策法

「策法」就是挑法。謂之「策」,因為好比用馬鞭子策馬一樣,發力於執鞭 處,得力在鞭稍處,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的發筆和收筆的動作,力量要聚在收筆的鋒尖處。起筆時,筆肚著紙,側鋒斜鋪,然後轉中鋒於空中暗收。

(7)趯法

「趯法」即鉤法。「趯」含有跳躍之意,是書法用筆中的重要筆法,也是寫 歐字最難掌握的筆法。其難在鉤多有稜角,書寫時要充分利用側鋒,在蹲鋒同時須運腕得當,即出鉤前筆桿微傾(傾倒的方向與運筆的方向相反),筆毫鋪開(用力不勻稱,一般借力於鉤之外側),而筆身仍保持斜挺之狀——這是關鍵之關鍵。有的學者在理論上雖有所悟,但在書寫時往往不能得心應手,應題就在於筆力不夠,未能做到筆身挺而筆毫斜鋪。

幾種常見的鉤法:

(1)直側鋒鉤:輕鋒逆入,如作豎畫切入作斜橫落點,稍一調鋒後即將筆桿倒向右側,使筆毫斜鋪展開,引筆下行,同時筆桿漸向右上方欹側,至出鉤時借力在毫外側,輕輕向下快速一頓(即蹲鋒),並運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鉤法自然尖銳飽滿。

(2)心鉤、戈鉤、浮鵝鉤:這三種鉤的運腕方法類似,均為右鉤,且比直鉤易於掌握。關鍵是發筆時手腕皆微左仰,筆管微右傾,取其側勢,而出鋒時手腕均需向右側微微翻動。

(3)平鉤:平鉤的關鍵在於掌握右折法(詳見折法),行筆至折角處,翻筆作暗圈後朝右下點,再微微挫動筆鋒,得勢後方可向左下鉤出,出鉤方向當與下筆相呼應。

(8)磔法

所謂「磔法」,即捺法,是書法用筆中的主要筆畫。捺法勢宜開張,一波三 折(起筆向右上為一折,中駐向右下為二折,末筆平出為三折)。

平捺。「道」、「之」等字用之。

側捺。「文」、「是」等字用之。

一字中有數捺,則以合代開,斂其捺腳,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八、如何將歐字寫活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則,許多書法愛好者將歐字作為入門的範本,但練了幾年,收效甚微,雖有形,卻無神,觀其字,味同嚼蠟。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

歐字法度森嚴,字存隸意,字形偏長,這些顯著的特點與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談,以下說說幾個容易忽視的方面。

(一) 用筆

歐字用筆以方為主,但臨習時不可一味的將各個筆畫的起收筆都作刀切處理,過分追求稜角,要注意方圓結合。圓處用"揉筆"處理,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揉筆"--如同在疼痛處作圈形按摩。以橫為例,收筆時輕頓之後,毛筆輕輕提起,但不離開紙,朝著回鋒的方向作圈形運動,爾後回鋒收筆。動作雖小,卻能表現出方中帶圓的形態。其它如豎畫的收筆處、橫折的折處、取法於隸的豎彎鉤的收筆處等,都帶有圓意,都可用"揉筆"。

注意細微的粗細變化。初臨歐字,便可觀察出筆畫的輕重變化,諸如橫、豎的兩頭重,中間輕等,但細察之則變化多端。比如垂露豎:一種是兩頭重,中間輕,在字中多有頂樑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還有一種是起筆輕,行筆較細,收筆重,常用於字中有多個長豎,如"澗","國"字的左豎等,力求多變。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仔細觀察,細處著眼,寫出細微變化,才能讓筆畫活靈活現起來。

(二) 筆勢

有的習字者,寫完一筆,停下來看一筆,再寫下一筆,將一個個筆畫"擺"在紙上,失去了內在聯繫,這就失去了筆勢。所謂"勢",就是筆畫在運動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間的關係,了解了這個關係,才能和諧統一,氣息貫通,不然,筆畫就會成為一個個符號,所以古人說:"必先識勢,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兩點為例,左邊一點向右上方出鋒,以便接著寫右邊的一點,而右邊的一點帶筆向左下出鋒,以便接著寫下一個字。再如"三點水"旁,第一點收筆後奔向第二點,第二點又同樣奔向第三點,所以前兩點都是向下俯勢,收筆出鋒也都向下,而第三點寫完後的奔赴方向是右邊的筆畫,所以有上仰之勢,其出鋒也帶筆向上。另外,在橫畫中,斜度大的,收筆較重,反之,則輕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明白了這些,筆畫的俯仰,頓筆的輕重,出鋒的方向等就不會是盲目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了。而筆勢又與節奏,韻律關係緊密,每一筆都有快有慢,如起筆蹲駐蓄勢時稍慢,行筆加快,收筆護尾略減慢,但較起筆略快,因為它既是一筆的結束又是下一筆的即將開始,就這樣快慢,輕重,字字反覆著。在用筆正確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筆呼應,連貫,字便有了活力。

(三) 結體

要收得住,但還要放得開。歐字的確中宮緊收,工整嚴謹,但也須有"疏可走馬"之處,臨習時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於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鉤畫,極力放開,對比強烈,不能寫得縮手縮腳。

字字有"險"處。千萬不可將歐字寫得過於"平","均"。橫畫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厲害,但通過其他的筆畫又化險為夷,如"懷"字,靠最後的長點求平衡。打破常規的處理,讓該居中的偏側,如"宮"的第一點,"千"的中豎等;應錯開的卻對齊,如:"長"的兩豎等。看似平整的楷書,通過"險"的結體變化,使歐字有了各種各樣的姿態。

虛實要得當。歐字中一些銜接的地方,諸如"雨","門"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內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與室必有門窗一般,取透氣之意,避免沉悶。

當然,以上強調的幾點,都必須要先有純熟的基本功,但這也只是解決了技術性的問題,還需要在品德修養,意境構思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現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於此。

趙體臨習指導

1、藏露結全。楷書的筆畫書寫一般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將鋒芒藏住,極重含蓄。趙體字敢講逆入回鋒,但是趙體字筆畫的起筆之處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勢,從空際逆入,並沒有完全把鋒芒藏住。收筆時有回鋒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頓挫回鋒。強求圓潤。這種寫法不但無損於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種生氣和自然輕鬆感。

2、筆道停勻。趙體字的筆畫自有輕重的變化,但較顏體。柳體來說,明顯地勻凈多了。而且也無那種橫輕豎重的固定程式。到底那一個筆畫該重,哪一個筆畫該輕,完全是依據字的需要隨機而定的。

3、騰挪起伏。趙體的捺畫。橫畫多起伏,有曲折之美。

4、點畫呼應。趙體楷書借鑒了行書的寫法,有行書筆意,點畫之間多前後呼應,筆意相連。有的甚至乾脆就用行書的寫法,筆畫與筆畫之間有牽絲映帶。

趙字的結構特點:

1、字形趨扁方,趙體筆畫圓秀,間架則方正,不象歐體或者柳體那樣高長。趙體撇畫。捺畫。以及橫比較舒展,字勢橫展。

2、端莊流動,趙體字橫直相安,重心平穩,結體嚴謹端莊,借用行書,有的字介於行楷之間,因而以顯得流美動人。

九、《九成宮》臨習指導(樊建峰)

歐陽詢,字信本,湖南長沙人。隋朝時任太常博士,入唐後封太子率更令史,與其子歐陽通並稱「大小歐」。隋唐時歐陽詢的書法均享有較高的聲譽。其楷書吸取了漢隸、晉代楷書、北碑的一些特點,法度嚴謹,中鋒用力,骨力險峻,用筆乾淨,表現出士大夫極高的品德規範和廟堂崇高感,被視為唐楷極則。《九成宮醴泉銘》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為歐陽詢七十五歲的代表作,原碑石在陝西麟游九成宮。現在最佳拓本是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

(一) 臨習《九成宮》要注意的事項

《九成宮》法度過嚴,今人用羊毫及宣紙難度較大,臨寫時要鬆弛,開始將注意力多放在結構上而不是筆法上,待結構掌握後再專門強化筆法。字不要寫太小,10公分左右為佳,以後再縮小,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學歐容易產生的拘謹。

(二)《九成宮》的筆法

《九成宮》的筆法不像顏柳提按強烈,而全是緩提按,要求心與手的控制能力要強。學者也容易把手寫僵,寫進要松要用心寫,開始不要過分強調筆力。

歐體的起收筆都渾厚方正,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寫時不可過尖和單薄。

1 、橫

橫尾部下垂有鬆弛感,這在顏柳處較多見,歐體也有,但少,此橫上邊緣線直下邊緣線才有弧度。

多數歐的橫上邊緣線下彎,下邊緣線上彎,即只有中線是直的,表現很硬朗。

短橫有方切起筆,也有尖起的。

無論上述哪種寫法,歐體的橫粗細都逐漸變化的,要求控制得當。

2、豎

懸針豎切筆不可過重,運行過程中要逐步緩提到尖,出鋒不可偏左,即使是尖也要強調渾厚。

歐字的垂露豎寫法較多,有類似顏柳的。

還有類似於鉤法,但不鉤出。

垂露豎也有一些變體,寫得較彎。

還有一種豎尖起,有點近似長點。

最難寫的豎是垂露豎的一種,豎左右兩邊緣線都向內凹,收筆也居中。

3 、撇

短撇要注意一些變體,如尖起尖收的,尖要有份量,不能虛飄。

還有一些短撇起筆後有個或轉或折的動作。

長撇要注意弧度要自然,圓融。

尖起尖收的柳葉撇,也要注意起收都不能尖飄。

也有先橫切後慢慢收細的。

有一種明顯是學隸書的撇的,末端加粗或有上揚。

與捺交叉的撇要到交叉處再轉。

也有撇當豎或豎鉤寫的。

4 、捺

歐體的捺變化不大,不像顏柳出鋒處有缺口。尾端或方或圓,寫時要注意緩按緩提收筆不要尖即可,尾部出鋒略上揚如隸書。

5、 鉤

歐體的鉤不像顏柳那樣有缺口。豎鉤出鋒處向左緩提即可,不要太尖。

也有豎鉤的豎兩邊緣線都向內收。

橫折鉤的豎有些有意向左彎。

《九成宮》有特點的鉤主要是在斜鉤和豎彎鉤上。斜鉤向右出鋒有很強的隸味。

但也有楷書寫法向上鉤出的。無論是哪種,斜鉤都要略有圓弧而不能過彎。

豎彎鉤也有近楷法即向上鉤的。

但更多的是向右上鉤出的,這近隸書的捺。豎彎鉤的轉折處基本都近方折。

橫折鉤多向下緩提出,氣息沉穩,如寶蓋右邊的鉤。

6 、點

上面的點多做豎點,如人昂頭出精神。

三點水的首點一般寫做短撇。

寶蓋頭的左點有方起尖起不同,但都做豎點。如方起。

也有尖起的。

長點分直點、曲點兩種。

(二)《九成宮》的結構特點

1、 上昂下收。上昂出精神,但一味上昂則浮躁,歐體用下部收束使得氣息收斂沉穩,很好地做了互補。

有時這種下收非常的短,幾乎達到極致。

2 、以中心錯位來造成險峻的效果,是歐體另一大特徵。

上下錯位。

橫筆劃寫斜造成側斜錯位。

中心偏移後再重新對正,如「察」寶蓋與下面「示」的中心對齊,而中間部分中心偏左;「青」上面與下面「月」里兩橫的中心對齊,《九成宮》裡面這樣的情況相當多,它形成獨特的動感。學者要仔細揣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字 的精彩文章:

雲逸書院:歷代楷書名家作品精選,經典收藏!
北魏 董美人墓誌 魏碑-適合手機欣賞臨摹學習的書法字帖
「明第一流人物」王陽明書法的超逸與豪邁
唐 鍾紹京 小楷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跡本-適合手機欣賞臨摹學習的書法字帖

TAG:每日一字 |

您可能感興趣

《晉陽體書法》教您學書法:壽
《晉陽體書法》教您學書法:特
《中國書法·書學》:《睢陽五老圖》與商丘
王鐸書法解析教材《草書字譜》
雲逸書院硬筆書法全套教材
歐體書法範本《歐陽詢楷書離騷》
歐體楷書字帖欣賞《歐陽詢書法精選》
書法圖書欣賞《孫四海楷書唐詩》
劉炳森《岳陽樓記》書法鑒賞——堪稱隸書中的典範!
《中國書法·書學》:千唐志齋館藏唐代墓誌書法分期研究
唐代書法家韓擇木楷書《南川縣主墓誌》書法欣賞
從《大字陰符經》&《雁塔聖教序》學習褚體書法!
田英章楷書《岳陽樓記 》書法欣賞——堪稱楷書之典範!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黃庭堅行草書法《教審帖》書法欣賞
《書法菩提·蔡襄帝京翰墨逸事》
國家圖書館藏:趙孟頫行書拓本《絕交書戲鴻堂法書》書法欣賞
書法教學乾貨:畢雲揚老師《集王聖教序》授課筆記之二
書法教學乾貨:畢雲揚老師《集王聖教序》授課筆記之一
明代 董其昌 書法《酒德頌》
書法課堂 朵雲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