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元年, 甘肅舉院的那場首次鄉試

光緒元年, 甘肅舉院的那場首次鄉試

  原標題:光緒元年,甘肅舉院的那場首次鄉試

  講述人:王琛教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

  甘肅舉院最高建築——明遠樓

  甘肅舉院衡鑒堂刊印優秀鄉試作文選

  清代鄉試規則——欽定科場條例

  這火熱的六七月份,天氣酷熱,令人難熬,比天熱更加難熬的是高考學生的家長。從學生考試,到填報志願,再到焦急等待,每年的高考季,無數家長都是在糾結和焦慮中度過的。

  百餘年前,也有一場「高考」牽動著甘肅全省很多人的心。這就是1875年陝甘分闈後甘肅舉行的首次鄉試。也可以說,這是甘肅歷史上的首次科舉大考,一場難度遠遠超過今天高考的「高考」。

  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分闈,是清代科舉史上的重要事件。清代在今西北地區先後建立了三個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陝西分省,析為陝西、甘肅。新疆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光緒十年建省。清代甘肅行省的轄境包括今甘肅省全境、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和青海省東部地區,新疆建省前,天山北路實行府縣的地區也隸屬於甘肅行省。在新疆建省之後,其文教仍由甘肅學政管理,鄉試與甘肅一體在甘肅省會蘭州舉行。

  因而,那場一百多年前在蘭州城內舉行的甘肅首次鄉試,實際上牽動著甘寧青新四地人的心。那麼,那場科舉大考,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百年前的「高考」故事。

  首次鄉試考場難住了左宗棠

  甘肅鄉試的舉行,可謂是波折重重。甘肅官紳為實現陝甘分闈,從清乾隆年間就開始上書朝廷,要求陝甘分闈。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百餘年後才得以實現。陝甘未能分闈的最大阻力來自乾隆皇帝。如今,我們查閱資料時發現,申請分闈的歷程可用百折不回來形容。

  乾隆元年,甘肅巡撫許容就上書乾隆皇帝要求陝甘分闈。許容認為,陝甘幅員遼闊,學生往來應試非常不便,他不僅奏請分建鄉闈,而且提出增加錄取名額。乾隆皇帝的批示說「此歷來定例,遵行已久,何須亟亟紛更為哉。」剛剛登基的皇帝,要地方官員因循守舊,不要急於改變。

  乾隆四年,川陝總督鄂彌達再次提出陝甘分闈。這次準備充足,理由也比較充分。陝甘分省後,武舉已分闈,文舉沒有分闈,自然也必須分闈。其次,甘肅各地文風逐漸興盛,學生不下萬人,而有能力到陝西參加考試的卻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路途遙遠,動輒就是一兩千里至三四千里的行程,導致眾多學子無法參加考試。鄂彌達要求參照湖南湖北分闈。他在奏摺中連分闈後甘肅鄉試的地方也找好了。可惜,乾隆皇帝又批示「此事尚可緩圖。」

  這一緩圖就是百餘年。直到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期間才再次提起。此時,地方督撫的權力大增,再加之又是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新疆問題更是焦頭爛額。對於將要替朝廷西征、廓清邊疆的重臣左宗棠「奏請甘肅分闈鄉試,設學政」的奏摺,自然沒有太多波折。

  光緒元年三月初十,清廷議准陝甘分闈,而考試日期,則定在八月上中旬。此時,考場卻成為大問題。

  在古代,貢院、舉院選址不是一般的講究,風水要好,必須是城市中上佳的位置,交通要便利,還要寬敞,能容納眾多學子。最終,蘭州城外西北廊的海家灘進入左宗棠的視線。這就是今天我們蘭大二院所在的位置。這裡是黃河沖積形成的淤積地。人們因地制宜,東南利用蘭州城郭牆,西北為新建城牆,建成甘肅舉院。

  修建舉院所經歷的艱難非比尋常。其時,長期戰亂尚未徹底平息,民生凋敝,地方財力枯竭,國家更是無力顧及。可以這樣說,原本應由國家投資的「建設項目」卻由「項目」發起者來解決資金問題。

  左宗棠禮聘蘭山書院山長吳可讀協助。吳可讀多方奔走,雖飽受白眼,但還是募集白銀51萬兩!各地士紳們更是踴躍出工出力。記載說:「伐石於皋蘭北山,采木於平番、碾伯、河洮各州廳縣;同時,各郡人士征匠送徒,鳩資庀材,絡繹載道。」「磚瓦木石不足,則各罄私儲,或撤祠屋,散材入公,不計價值。」這些話語,能看出修建甘肅舉院的艱難,磚石不足,一些人把祠堂都拆了。

  1875年7月,蘭州城西的海家灘甘肅舉院「竣工」了。說是「竣工」,實際上只是具備了鄉試的基本功能:考舍近4000間,有辦公的至公堂、閱卷的衡鑒堂、張榜的錄榜所等,而明遠樓和觀成堂,則只能緩圖了。

  甘肅首次鄉試,自然在全省各地引起了轟動,且形成了考試經濟。

  考試經濟帶火蘭州大街小巷

  封建社會講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或者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參加科考,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更能改變一個家族的命運。科舉在許多地方被稱為舉業,是一項全身心參加的事業。

  陝甘分闈批准後,在蘭州迅速形成一種考試經濟,其火爆程度和今天的高考經濟不相上下。當時,湧進蘭州城的除了數以千計的考生及家人,還有從各地州縣調上來的閱卷官,跟隨來的僕役。這些人云集蘭州,充斥各個街巷,城區立刻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按士子出行慣例,一般是投奔各地會館。參加考試人數比較多的武威、天水兩地的涼州會館和秦州會館內一時間人滿為患。而街頭的考具店、書房店更是生意火爆。

  新落成的甘肅舉院坐東向西,外建城垣,內建棘圍。舉院的大門在城牆的西南角,門額題「為國求賢」,進入大門,左右有雨廊,兩側設點名廳和搜檢廳,之後是圍牆,牆上開有南文場門和北文場門。舉院最西處為龍門,寓「鯉魚躍龍門」之意。由龍門起,自西向東,依次為明遠樓(缺)、至公堂、牌坊及柵欄、水池、觀成堂(缺)、內簾門、衡鑒堂、雍門、錄榜所。

  科考是一件大事,一旦有舞弊行為,輕則發配充軍,重則人頭落地。考試程序自然嚴格無比。八月初二,結束報名。八月初六,參與考試的官員,便進入貢院,且被隔斷了內外聯繫,以防舞弊。八月初七,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四所官集中在至公堂分別戳印座號,並與試卷(即答題紙)和號簿同時加印,然後將號打亂,編排考生座號。

  八月初八,當天寅時(凌晨三時至五時)考場開始點名。考生入場分為南北兩路,然後每50人分成一組,為一點名牌,每十牌仍設一大房旗,上大書某路第幾牌,每牌頭上寫某路第幾牌。這樣就條理分明,不至於有人混入考場。

  考生們先在大門領號簽後,攜帶考具、衣被在指定的時間和指定的門口依次進入。點名官根據鄉試報名登記簿和考生持有卷票上的內容對考生的身份、年齡、相貌進行一一審核,確認準確無誤後方可放入場內領取考試用的試卷(即答題紙),再經過搜檢後依照號數入各自號舍,然後由號軍把號舍封鎖,由監臨將貢院大門、龍門加封,限制出入。

  鄉試第一名竟然是聲名赫赫的他

  八月初九,鄉試開始,直到八月十五結束。甘肅首次鄉試,究竟考了些啥?考題八股文為:「子曰有教」子曰一節,「有教無類」、「必得其祿」一句、「皆所以明人倫也」一句。試帖詩為:賦得「政成在民和」得「成」字。

  不過,畢竟是首次鄉試,磨難不小。許多地方戰亂剛剛平息,再加上秋雨連綿。學子們如何按時趕到蘭州就是個大問題。再加之,首次參加鄉試的學生們對程序不熟。故而,條件也放得比較寬。要求是八月初二前,必須辦完報名手續。實際上,一部分遲到的考生也被准予考試。考試閱卷中,也是從寬。左宗棠說,不拘定額,憑佳文取中,並奏請禮部磨勘時得從寬議,勿過拘成例相繩。可以這樣說,為順利完成甘肅首次鄉試可謂是一路綠燈。

  九月初六:鄉試揭曉,安維峻,獲鄉試第一名(解元)。

  安維峻字曉峰,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縣人,清代著名的諫官。他的父親曾參加三次科考,但都落第,最後以務農為生。安維峻先在家鄉讀書,後來又到蘭州求學,在蘭山書院拜吳可讀為師。安維峻以直聲滿天下。甲午之戰時,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曾連續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聲震天下,結果被發派張家口軍台效力,人稱隴上鐵漢。後曾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總纂《甘肅新通志》、著有《諫垣存稿》、《望雲山房詩集》等5部。

  真是一個不簡單的第一名。甘肅舉院選取了646名舉人赴京會試,考中進士116名。其中包括蘭州張國常、天水劉光祖、蘭州劉爾炘、河州鄧隆等。他們支撐起甘肅數十年的文化根基,其影響延續至今。

  甘肅舉院不僅是科舉制度的見證,而且也是甘肅諸多歷史大事件的見證,如袁世凱復辟、雷馬事件、蘭州事變等等。如今,雖然甘肅舉院只剩下至公堂和觀成堂兩座建築了,但它所承載的文化血脈,是我們砥礪前行的根基。

  (本文得到了蘭大二院院史辦的大力支持,謹表謝忱!)

  文/圖 首席記者 王文元

  (資料圖片由記者翻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光緒帝有多慘?有心改革但毫無實權,被慈禧幽禁致死
光緒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慈禧?真實情況是「殺不得」
光緒初年的「丁戊奇荒」,既是天災,也有人禍?
光緒皇帝是怎樣死去的——慈禧是否害死光緒?
清代帝王婚姻:因這一點造成皇室凋零,以致後繼無人,光緒絕嗣!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