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戰國八強之魏國的崛起與衰敗
到了紀元前4世紀中期之後,當時中國版圖上只剩下八個重要的國家。這八個重要的國家中,除了楚王國外,其他七國,在理論上仍然是周王朝的封國,國君仍然只能稱「公爵」稱「侯爵」。但他們早已不滿意這種低一級的身份。於是,從紀元前4世紀六十年代起,國君們一窩蜂的擺脫封國的名義,一律改稱國王——跟從前管轄他們的周王朝的國王站在平等地位。
下面是他們的王國名稱和王國的首都:
楚王國,郢都(湖北江陵)
齊王國,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魏王國,安邑(山西夏縣)(不久遷都大梁·河南開封)
宋王國,睢陽(河南商丘)
秦王國,咸陽(陝西咸陽)
韓王國,新鄭(河南新鄭)
趙王國,邯鄲(河北邯鄲)
燕王國,薊城(北京)
其他仍存在的還有越來越小的衛國(河南濮陽)、儒家大本營的魯國(山東曲阜)、苟延殘喘的鄒國(山東鄒城)、滕國(山東滕州)、歷史模糊的中山王國(河北定州)以及古老的周王國(河南洛陽),但一個比一個微不足道。尤其是周王國,從前它還可以在精神上自我陶醉,關著門宣稱他是天下的共主,中國的元首,至少還有一旦被利用的價值,如分封三晉跟分封田和之類。現在連這點自我陶醉也告終結,只剩下可憐的空殼,國王窮困潦倒,每天忙著內部鬥爭,跟一個部落酋長相差無幾。
這一時期,魏國迅速崛起。
魏國是戰國時代前期的超級強國——猶如鄭國是春秋時代前期的超級強國。魏國在沒有建立王國之前即以霸主的姿態出現,稱雄國際舞台60餘年。它的開國國君魏文侯魏斯一連任用了三位法學派人物:一位是我們上篇文章敘述過的李俚(點擊查看前篇);一位是鎮守鄴城(河北臨漳)的西門豹;一位是開闢並鎮守西河地區(黃河以西·陝西北部)的吳起。
魏國位於中原的中央,擁有最肥沃的耕地,農產品的收入在各國之上。李俚當宰相期間,制定法律,調整賦稅,使社會得到長時間的安定。西門豹在鄴城一帶興辦灌溉工程,使魏國更富上加富。吳起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他鎮守西河期間,像泰山壓頂一樣,緊壓住秦國的北疆,如果再多給他十年時間,秦國可能會被他片片蠶食。
尚是封國的魏國,國力就已達到巔峰。然而隨著魏文侯以及魏武侯的去世,繼位的魏罃(魏惠王,即梁惠王,孟子曾遊說之)資質平庸,他不但放走了孫臏,還放走了商鞅。此是後話,先說孫臏的師兄龐涓。
紀元前354年,大將龐涓進攻趙國的大城邯鄲(那時趙國的首府仍在晉陽——山西太原)。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出援軍,總司令田忌、參謀長孫臏採取攻擊敵人所必救的戰略,統率齊兵團直接進入魏國本土。龐涓果然回救,在桂陵(河南長垣)陷入埋伏,大敗而歸。
——這裡面包括一個著名的出賣朋友的故事:龐涓和孫臏同是鬼谷子的門徒,也是最要好的朋友。龐涓先離開老師,當了魏國的大將,最初還懷著純潔的友情向魏國國君(魏惠王)推薦孫臏。可是龐涓不久就發現孫臏的才幹遠超過自己,可能被國君賞識而奪取自己的位置,他沒有鮑叔牙對國家和對管仲那種高貴的情操,他決心採用冤獄手段,排除孫臏。
於是,龐涓命人告發孫臏謀反,當然是證據確鑿,然後再由龐涓虛情假意的一再哀求,魏惠王才勉強赦免孫臏一死,但仍砍斷他的雙足,以防逃亡。從此孫臏不能走路,只能在地上爬行。龐涓所以沒有殺他,是為了要他寫出記憶中鬼谷子所傳授的一部兵法。孫臏感激老友的救命之恩,當然願意寫出。但寫了一半,他發現了被陷害的真相,就偽裝瘋狂,啼笑無常,有時候連屎尿都吃下去。
等到龐涓的防範稍為鬆懈,孫臏就逃回他的祖國——齊國,被齊國最高軍事首長田忌任命為參謀長(軍師),作戰時他不能騎馬,就坐在特製的車子上指揮。這個故事的另一意義是,大黃金時代中,政權不再是世襲的花花公子們的私產,有才能的平民可以很容易地擢升為政府的高級官員,思想學術自由的天地中,一定擁有一個生氣蓬勃的開放社會。
紀元前341年,魏國再發動第二次侵略戰爭。由太子魏申親自擔任總司令,龐涓擔任參謀長,進攻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田忌、孫臏仍然使用攻擊敵人所必救的老戰略,統率齊兵團再度進入魏國本土,直指魏國的東方重鎮大梁(河南開封),並在馬陵道(山東陽谷西南)布下埋伏。
魏兵團不得不回軍應戰,結果又第二度大敗,魏申被俘自殺,龐涓在黑夜中被引到那棵上面寫著「龐涓死此」的大樹之下,當他命衛士燃起火把,察看上面寫的是什麼時,伏兵向著火光,萬箭俱發,把他射死。
龐涓是一個典型的卑劣人物,他臨死都沒有絲毫對他的負義行為感到慚愧。
接下來我們回過頭說說吳起——魏國的強盛與衰亡,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魏國的開國國君魏文侯魏斯是一位英明的領袖,這由他能任用三位法家巨子——李俚、西門豹、吳起——可作為證明。而吳起是三巨子中更為傑出的一位,他是衛國人,在魯國當過低級軍官,然後投奔魏國,立下開闢河西(陝西北部)廣大疆土的功勛。
——吳起早年得魯國國君賞識,及後齊魯交戰,吳起因娶了一位齊國宗室女子為妻,魯國人對即將擔任統帥的吳起表示懷疑,吳起為博得魯國信任,竟將自己妻子殺死。魯國雖然保住了,但是吳起以殺妻來求得將位,這種行徑為魯人所惡,因而最終還是被魯國的國君所辭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殺妻求將」典故。
當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便去投靠。魏文侯問李克說:「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克說:「吳起貪財好色,但用兵即使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因此魏文侯任吳起為將,進攻秦國,拔取秦的五座城池。
有一次,魏斯跟吳起一齊在龍門(山西河津西北)渡黃河時,魏斯不禁讚賞說:「山川如此險要,正是魏國的珍寶。」
吳起說:「一個國家的存在,在政治修明,不在山川險要。夏王朝末代君主桀帝姒履癸,東有濟水(發源於太行山,東流注入渤海,現在河道已被黃河所奪),西有華山(五嶽之一),南有伊闕(洛陽南郊關隘),北有羊陽阪(山西平順東),結果被商王朝滅掉。商王朝末代君主紂王子受辛,東有泰山(五嶽之一)。西有孟門(河南輝縣西大行山關隘),南有黃河,北有恆山(五嶽之一),結果被周王朝滅掉。魏國如果政治腐敗,同舟共濟的人都可能成為敵人。」魏斯欣然接受這個十分不順耳的勉勵。
紀元前387年,魏斯逝世,他的兒子魏武侯魏擊繼位——龐涓喪師辱國時國君魏惠王魏罃(即梁惠王,孟子曾遊說之)的父親,這時吳起的聲望很高,魏擊準備任用他當宰相,現任宰相公叔痤大為恐慌,公叔痤是一個精明透頂的政客,他像演戲一樣進行他的權力鬥爭。
公叔痤的妻子是一位公主——魏斯的女兒,公叔痤在新王魏擊面前,竭力讚揚吳起,認為吳起是一個了不起的角色。足有資格擔任魏國的宰相。問題是,吳起是衛國人,恐怕他不能專心忠於魏國。不過這也容易解決,公叔痤建議說,如果選一位公主嫁給吳起,就把吳起的心拴住了。魏擊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公叔痤夫婦在精密的設計下,擺下筵席,邀請吳起,筵席上,公叔痤的妻子以公主的身份,鼻孔朝天,把公叔痤像牛馬一樣喝來叱去,百般凌辱。吳起看到眼裡,大為震駭,暗暗慶幸自己幸而沒有跟公主結婚。不久,國君魏擊向吳起說,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吳起緊張起來,婉轉但堅定地表示不敢當。
公叔痤就向魏擊警告:「娶公主是一般人做夢都夢不到的榮耀,吳起竟然拒絕,恐怕他的志向高於公主,我們必須提防。」魏擊遂對吳起改變態度。
——毫無諱言,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排擠吳起,是出於保全相位的需要,並不是不知道吳起對魏國的重要性。薦舉公孫鞅,是直到自己病重時才提出。太史公司馬遷於此特著一筆,「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很有深意。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
吳起知道中了公叔痤的圈套,但已不是可以用口舌解釋的了。他只好逃亡,逃到楚王國。楚悼王羋疑誠意地歡迎他,並任用他當楚王國的宰相。楚王國自從伍子胥鞭屍之後,已200年之久,尤不能恢復昔日的威勢,羋疑便把希望寄托在吳起身上,交給他大權。
吳起對這個龐大古老、內部已腐爛不堪的王國,先從整理法律規章著手,使它簡明切實,然後嚴格執行,把一些政治垃圾——只發議論不做事和貪污腐敗的官員,以及花花公子型的貴族,全部免職,逐出政府,任用有才幹的幹部,提高行政效率,把節省下來的經費,用到武裝部隊上。
吳起身為總司令,但他經常跟最低級的士兵生活在一起。只幾年工夫,楚王國驟然強盛。影響力向南直到百越(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及湖南、江西二省南部),向北則阻止新興的魏、韓兩國南下,向西攻擊秦國,深入漢水上游(陝西南部)。國際間都感覺到楚國問鼎中原的古老災難又要重演。
然而,那些失去官位權勢和失去貪污機會的政治垃圾,跟附在他們身上的寄生分子,寧願國家衰亡,也不願自己的既得利益喪失,於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發生,那就是怨聲載道。紀元前381年,羋疑逝世,吳起失去了保護人,憤怒的垃圾迫不及待地群起向吳起攻打——箭如雨下。
吳起的謀略到底高人一等,他逃到羋疑停屍的所在,躲在屍體底下,亂箭固然射死了吳起,但也射中了羋疑的屍體——等到羋疑的兒子羋臧即位,即楚肅王,下令逮捕射死吳起和射中老王屍體的叛徒,七十餘家被屠殺。
吳起對楚王國的貢獻是一個奇蹟,可惜不過六年的短短時間,不能作更大的發揮,基礎也不穩固,吳起一死,光芒又熄。
但吳起不過就原有規模認真的加以整頓而已,20年後,更大的一個奇蹟在秦國出現。
※看看那些頂級公司創業初期的屌絲樣,莫欺少年窮!
※被黑得最慘的十大歷史人物 有人你絕對想不到
※圖解古代攻城戰的十八般武器!各顯神通
※圖說歷史:外國報紙上的清末中國,看看那段歷史,方知道如今站起來有多不易
※她是個丫鬟,嫁給梁啟超無名分,卻培養出九位人才
TAG:文休看天下 |
※戰國篇:論戰國時魏國的強大與衰敗
※戰國第八大強國,力戰魏國、趙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藍田之戰:秦國、韓國、魏國、楚國四國大戰,誰贏了?
※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由來
※戰神白起的成名之戰,讓韓國、魏國元氣大傷!
※河西之戰:秦國和魏國的百年之戰,結果誰贏了?
※戰國七雄首先稱霸的為何是被強敵環繞的魏國,而非國土更廣的楚國
※進入後戰國,魏國、齊國、秦國稱霸時,趙國崛起後也享有山東頭號強國的威名
※魏國、韓國、趙國三國聯合進攻秦國,結果誰贏了?
※戰國七雄中,魏國究竟有多強大?差一點滅了趙國、秦國!
※邯鄲之戰時,楚國和魏國支援趙國,齊國和燕國為何沉默呢?
※三國中魏國和吳國最強的大將,誰更厲害?
※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魏國、齊國曾力壓秦國!
※戰國前期,強大的魏國為何不先滅了秦國?
※此人是古代一「戰神」,幫魯國敗齊國,又幫魏國敗秦國,最後被殺
※戰國首霸的魏國:在戰爭中崛起,在戰爭中失落
※馬陵之戰之後,為何三國中魏國的實力下滑得如此之快?
※曾是戰國第一霸主的魏國,為何會迅速衰敗被秦國吞併?
※戰國七雄中,魏國和齊國先後稱霸,結果都「富不過三代」!
※雕陰之戰:秦國和魏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