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嚴謹的生物科學中,也有美膩的好圖

嚴謹的生物科學中,也有美膩的好圖

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FASEB)舉辦了「生物藝術」(BioArt)活動,選出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11幅圖片。想知道獲獎美圖有哪些嗎?

圖1

圖1為電子顯微圖片,顯示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黃色部分)在擬南芥根部表面(紫色和藍色部分)安家的場景。照片作者:Alice Dohnalkova;研究方向:土壤生態和微生物。

圖2

圖2為擴散張量成像(DTI)圖片,照片顯示了兩條重要的神經纖維束:皮質脊髓束和胼胝體。為了表現神經纖維束的空間位置,科研工作者利用BrainVoyager軟體為照片重新上色:從左到右為紅色、從後向前為綠色,從上至下為藍色。照片作者:Xiawei Ou,研究方向:大腦發育和營養。

圖3

圖3是由電子掃描顯微鏡和共焦熒光顯微鏡(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共同合成而得,目的是探索微粒的形狀如何影響對靶細胞的作用。圖中藍綠色和紫色的部分為乳腺癌細胞,金黃色部分為立方微載體(左上為放大版)。圖片作者:Jenolyn F. Alexander,Veronika Kozlovskaya,Eugenia Kharlampieva,Biana Godin;研究方向:癌症靶向給葯系統治療。

圖4

圖4展示了以細菌為食的秀麗隱桿線蟲,秀麗隱桿線蟲聚集在細菌增殖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形成了如圖的環形。秀麗隱桿線蟲是具有神經系統的結構最簡單的生物,因此是神經生物學最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照片作者:Adam Brown,David Biron;研究方向:行為神經生物學。

圖5

科研工作者用「糖果」(confetti)熒游標記技術對小鼠細胞進行了標記。圖5顯示了成年小鼠細胞被誘導隨機表達4種熒光蛋白的一種,這些細胞的後代將繼續表達與母代細胞同樣的顏色。當多種腫瘤擴散到全身時,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區分細胞來自哪個腫瘤。照片作者:Heinz Baumann,Sean T. Glenn,Mary Kay Ellsworth,Kenneth W. Gross;研究方向:胰腺癌。

圖6

圖6為大名鼎鼎的埃博拉病毒,圖中用不同顏色標註了7種結構蛋白(藍、綠、品紅),RNA基因組(黃色),以及膜結構(淺紫色)。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高達50%~90%,僅在2014年,就有數千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亡。埃博拉病毒三維立體結構圖的繪製有利於人們攻克這一致命病毒。照片作者:David S. Goodsell;研究方向:結構生物學。

圖7

圖7是擬南芥花蕾的照片。SUPERMAN基因(紅色)和APETALA3基因(綠色)被不同程度地激活,控制著雌蕊和雄蕊的發育形成。圖片作者:Nathanaёl Prunet,Elliot Meyerowitz, Thomas Jack;研究方向:幹細胞和花的發育。

圖8

圖8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熒光技術,展示了擬南芥植物葉片中鋅含量水平的熱圖。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影響300多種酶的功能。科研工作者希望通過研究植物如何獲取、分配鋅元素,來提高作物中鋅的含量。圖片作者:Suzana Car,Maria Hindt,Tracy Punshon,Mary Lou Guerinot;研究方向:植物生物學和營養學。

圖9

圖9顯示了小鼠胚胎中,血管和神經細胞並行穿過軀體,二者在早期發育階段就有了密切的聯繫;血管為灰色部分,神經細胞為紅色部分。照片作者:Shachi Bhatt,Paul Trainor;研究方向:發展生物學。

圖10

圖10是活雞胚胎的顯影圖片,包括發育中的心臟及血管網路等。圖片製作中沒有使用染色技術,代之為使用照片處理軟體增強圖片清晰度。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先天性心臟缺陷會改變血液流動模式。科研工作者巧妙地將活雞胚胎從蛋殼中轉移到容器內,通過顯微手術模擬心臟缺陷,進而觀察血流模式的改變。圖片作者:Jessica Ryvlin,Stephanie Lindsey和Jonathan Butcher;研究方向:心臟發育。

圖11

圖11為電子顯微圖片,顯示了牙釉質形成的「格狀」圖案,這一結構令牙齒兼具強度和韌性。牙釉質是身體內最堅硬的物質之一,基因突變會影響牙釉質的形成,進而導致齲齒及一系列健康風險。圖片作者:Olivier Duverger,Maria I. Morasso;研究方向:牙釉質發育與結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電催化電極材料的構築及應用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重簡併費米子
首次構築「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貘犀骨骼形態學研究獲進展
中國造核電機器人正式服役大亞灣

TAG:中科院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家推測地外生物的外形,有與星球一樣大的,也有比細菌還小的
中醫真的沒有科學性?
介紹中風食療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生活中的哲理世界17:在生活中,要學會科學而又有度的忍讓
外星生物跟人類的生活是否有區別?科學家:它們或不受環境控制
科學還是偽科學?竟然真的有鍊金術的存在!
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問題,量子科學家有自己的認識
在美國孩子的畫里,科學家的性別刻板印象似乎變弱了
爸爸與新生女兒的「不科學」合影,創意十足,有趣又有愛
《自然》:細思極恐!科學家首次發現,近3成常用非抗生素類藥物竟也會荼毒腸道微生物,或與耐藥性有關|科學大發現
為什麼恐龍時期的動植物都比現在大的多?科學家:和氧氣有關
漫威中有哪些不符合科學的超能力?
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生命誕生的重要物質,本身並非生命物質
質疑生物進化論,為何只有恐龍化石而沒有人類的,科學家給出理由
霍金不平凡的一生:重症殘疾無法阻礙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科學家研製出威脅性極強的物體,比核彈更恐怖,霍金生前表示擔憂
當你的身體死亡後,你的意識會在對等的多重宇宙中繼續生存!神奇的大自然科學
有冰有水有大氣,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最有可能適合生物生存
科學家弄錯了暗物質的重要特性
中醫是科學的 只是現在的科學技術不能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