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從生活中來
1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城市設計學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著名畫家王其鈞近日做客新華網文化頻道和書畫頻道共同出品的大型對話欄目《文化藝術大家談》。王其鈞教授與主持人就「文藝要為時代服務」、藝術家應該擔當起哪些社會責任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與廣大網友分享了他曲折豐富又碩果累累的藝術人生。
畫畫要從生活中來
我覺得畫畫還是要從生活中來,源於生活這句話還是沒有錯的。我畫的很多作品都有一些小故事。
王其鈞作品《春訊》
像《春訊》這副畫便來自於中央美院和四川合作的一個「畫說康巴」的活動。我們到藏區寫生的過程中,給當地的藏民帶了一些禮品。我們剛剛把一個禮品送給一個老太太,她就忽然接到一個電話。她一手拿著禮品,一手拿著電話,雖然是藏語聽不懂,但是我們猜測這正是在遠方城市裡打工的孩子給她帶來的問候。我想,在這麼偏遠的少數民族山區,又是一個這麼大年齡的老太太,居然也能夠用上手機和遠方的親人通話。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我覺得這很典型的就是一幅畫面,這個畫面就表現了我們這個時代。
王其鈞作品《都市中的一抹霞光》
《都市中的一抹霞光》描述的是徐州下水道四班的女工們。整個四班完全是女工,她們有一個口號是「寧願一人臟,換來萬人凈」。這些女工年齡比較大,都是中年人,但是她們仍然堅持做一線的工作。我創作的時候說要去看看她們工作的場面,她們說可以,但是她們早上起來得很早,所以提前跟我約了地點——在黃河南路。第二天天沒亮,我過去找她們時,她們已經在工作了。清潔工作很辛苦,雖然有汽車能幫她們拉清理出來的垃圾污垢,但還是需要人去捅污井。等她們工作完以後,大家走在乾淨的路面上,早上的陽光照在她們身上,當時的畫面很好,畫的名字《都市中的一抹霞光》也自然而然就想出來了。這幅作品在十二屆美展獲得中國美術獎優秀獎。王其鈞作品《昨天·明天》
我最近剛完成不久的作品叫作《昨天·明天》,描繪的地點就是中央美院旁邊的肯德基。那天凌晨,我有一點事情去了那兒,只有一個人坐在餐桌旁邊。我猜他是公司白領,或者是做保險、房地產經紀一類的工作。雖然是凌晨,但他仍然在電腦前工作著。我當時就感覺這是現代化城市生活的縮影。他們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這個社會,24小時工作著。正是肯德基的這個環境,讓我畫下了這幅畫。
所以。生活中處處都是畫面。
每一個題材深入挖掘都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說到歷史題材的繪畫,畫《樂山大佛》的起因,是四川省廣播電視局邀我去參觀四川的一些好的歷史景點,我去了以後覺得四川有相當多好的題材。我們捕捉每一個題材深入挖掘,都能創作出好的東西。王其鈞作品《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非常知名的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我讀了很多史料,和當地文物工作者進行座談。我覺得能夠還原建造過程是一個非常好的畫面,也能彰顯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這其中包括他們的藝術能力。
我在這種背景下創作了這幅畫,但是這幅畫的創作是相當不容易的。在當地寫生時,我們找了一個和畫面情景差不多的採石場,真正搭起腳手架,請民工上去刻鑿石頭。一切都是從生活中來的。這幅作品寬五米、高兩米,希望能讓現在的旅遊者重新回到唐代那些工匠建造樂山大佛時的場景。
王其鈞作品《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這幅作品也是從生活中來的。當時有一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大學生長跑運動會,我便畫了一幅作品叫做《紅軍過草地》,到廣西的現場把這幅畫捐獻給組委會。那時,我才了解到當地就是湘江戰役的古戰場。我參觀了紀念館後,非常感動。中央紅軍離開蘇區的時候有八萬,通過敵人圍追堵截後,真正踏上長征路的只有三萬人,大部分紅軍都在湘江邊上犧牲了。湘江戰役是非常慘烈的戰役。所以,我想用一幅作品來表現紅軍當時的勇猛精神。
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我到當地走訪了很多年老的農民,尋找當年的足跡,聽到很多感人的故事。因此,我在畫的時候,有意避開我當時捐贈的《紅軍過草地》那幅畫裡面曾表現的大概二、三百人長長的紅軍隊伍過草地的畫面。我這次採用的都是紅軍戰士的近景——勇猛的衝鋒場面。後來,這幅作品參加了中央美術學院在中央美術館舉辦的「接力系列展 藝術再長征」,還曾發表在美術雜誌上。
中西方文化差異大,要保持中國自己的藝術語言
我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時,作為訪問學者到多倫多大學克拉德(音)教授的工作室學習,移民後也留在那裡工作。後來,我自我感覺在多倫多大學建築學院沒有我的發展空間,便去了英文出版公司畫插圖。
那時和我接觸比較多的是歐洲移民來的一位女編輯,她每次都要和我如何在一本書中把插圖表現出來,而且每一幅插圖她都幫我從網上下一些參考資料。她給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參考哪些、不能參考哪些、必須參考哪些。最開始,我覺得沒什麼必要,後期才發現這對我很有意義。
王其鈞作品《北大系列 一》
這樣做,最重要的是尊重知識產權,但是又不限制學者自己的發揮,在尊重前人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做自己的創作,既保險又能創作出新的東西,還能迴避前人已經有的一些個人風格的問題。這種思維是90年代我還在國內時沒有學到的。通過幾年在國外出版公司作插圖畫家的經歷,給我的訓練很多。
王其鈞作品《北大系列 二》
我回到中央美院工作後,譚平院長分配給我一個工作,叫我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和英國著名美術學院——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合作辦學的主任,我因此又到英國學習和工作。
這期間我收穫非常大,真正接觸了從建築到設計到純藝術各個領域的專家,跟他們一起交流,令我更加了解西方目前的創作狀況和藝術風格。
王其鈞作品《灘上歡歌》
我覺得我們過去很多對西方的理解不見得全面,尤其是在「85新潮」之後。很多年輕人在「85新潮」之後,就覺得我們過去傳統的方法、從生活中來的創作模式、獲取繪畫作品題材的方式是過時的。但是,通過在英國的學習和工作,以及深入和藝術家交流後,我發現並非如此。
生活仍然是藝術重要的來源。即便我們現在看到的抽象作品,西方藝術工作者也是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創作的作品可能是抽象的,但是靈感是從生活中來的、色彩也是從生活中來的、構圖模式也是從生活中來的,而不是從前人的作品中來的。
王其鈞作品《織進幸福》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中國藝術工作者為什麼不能全盤學西方呢?
從學語言到與國外學者進行交流,無論是建築學還是美術學的交流,都讓我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非常大,作為一個中國的藝術家、中國的學者,保持中國自己的藝術語言非常重要。認識到這一點,也更加堅定了我自己創作的方向和模式。王其鈞作品《在陽光斑駁的草地上》
中國的觀眾,尤其這些年的觀眾,由於經濟發展得好,國力強盛,民族自信心提高很多,更多人開始喜歡中國藝術,喜歡帶有中國符號、中國元素、中國根的藝術。這種藝術是與生俱來的,是不能用語言描述的。作為我們畫家、藝術家來講,應該深刻理解文化的差異性,要堅定自己用中國的文化、中國美學思維創作自己的作品。
(來源:新華網)
點擊展開全文
※于敏中書法《海西雜卉》
※劉墉書法藝術精品《清愛堂墨刻》
※軍師聯盟爆款
※王羲之行書欣賞《晚復毒熱帖》
※王寵楷書作品欣賞《送陳子齡會試三首》
TAG:書法第一網 |
※假我三十年,我定超八大,自稱畫畫從來不打草稿的范曾先生畫作
※長篇漫畫從開頭到結束,為什麼畫風會經常發生變化?
※為陝西國畫院主題朗誦會《中國畫從哪走來》而作
※插畫丨畫畫從不打草稿的插畫師,每張作品信息量都很大,需要慢慢的去品鴨~
※世界上最「奇」的畫家,做畫從不用畫筆和顏料,只需要一個放大鏡
※在畫花這件事上,油畫從來沒有輸過!
※繪畫從接納自己的不同開始
※繪畫從不拘泥於形式-這些作畫簡直美翻了
※日本動畫從業者爆行業內幕 光碟的銷量全是假的
※麥稈畫從鄉土 登上世界舞台
※因為這幅古琴圖,文人畫從此登上歷史舞台!
※再見油畫-認識油畫從這裡開始
※畫畫從不打草稿,一亮相就火爆全球……
※論油畫從寫生到創作的藝術特色.賞世界名畫里傾國傾城的古典美女
※她畫畫從不拘謹,教你畫出最有風格的治癒系「免費公開課大大微講堂」
※中國畫從整體看是一幅畫,分開看,都不是畫,是書法!
※為什麼良心動畫從電視上消失了,取代的是幼稚動畫,全是家長導致的?
※鄉村印記:灘頭年畫從竹子到年畫的旅程
※這幅畫從未公開展示過,無錫博物院珍藏的這件寶藏來頭不小
※歷史上的今天,先定一個小目標,做動畫從印表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