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澶淵之盟」中看北宋名相寇準的是是非非
澶淵之盟
北宋年間,在澶淵發生的遼國與北宋之間的一場戰爭,最終以條約形式和平解決,史上稱之為「澶淵之盟」。該盟約的主導者是當時的北宋宰相寇準,寇準因此同時背負罵名與被稱頌,是是非非至今仍是人們爭論的話題。
自信蓬勃的寇準,少年胸懷大志,幹什麼都要比別人強,甚至做官做到連皇帝都得乖乖聽話!後世對寇準的評價是:「左右天子為大忠。」寇準「綁架」了宋真宗到澶州前線,挽救宋朝社稷於傾覆之中,這就是他永遠銘刻在史冊上的功勛,哪怕在這個過程中他無數次強暴了皇帝的意志。
蕭太后率遼軍侵犯大宋
景德元年(1004年),寇準出任宰相。當年冬天,遼國蕭太后攝政,為展示國力,她親率契丹二十萬大軍南下犯宋,連攻數城未得手,轉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接著,遼軍採取迂迴穿插策略,直至汴梁,北宋朝野震驚。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無奈之下,宋聽從了寇準的意見,親征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守城將士軍心漸漸穩定。在射殺遼軍主帥撻覽後,蕭太后感覺攻取澶州無望,派宋降將王繼忠上奏宋真宗,商議訂立盟約,雙方免於戰爭,永久和平。經過雙方充分協商,最終達成「澶淵之盟」,約定如下:
寇準力主迎戰
一、遼宋為兄弟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尊遼蕭太后為叔母。
二、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兩朝邊界城鎮一切如舊,不得加創築城隍。
三、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20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在邊境地區建立市場,開展雙邊貿易。
宋真宗御駕親征
「澶淵之盟」從訂立之日起便引起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
贊同者認為,「澶淵之盟」挽救了大宋王朝,避免了被遼國吞併的命運;年賠銀三十萬兩,僅佔北宋年財政收入(七千三百萬元)的千分之四,遠遠小於戰爭或邊關軍事費用,經濟上是合理的;簽訂盟約換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百姓免受戰爭之苦;除條約中第三項內容外,其餘三項還算平等,刺激了宋遼兩國的經濟發展,有助於改善民生。
反對者認為,「澶淵之盟」開啟了北宋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先例;間接承認遼朝存在的合法性,失去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正當理由;條約簽訂後,宋朝享樂之風盛行,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卻削弱了軍事力量的發展,最終導致了滅亡。
宋遼邊關貿易
再看看這場戰爭的整個過程,也許還有比簽訂盟約更好的解決辦法:
遼軍侵犯北宋,鎮守邊關的將士們表現英勇頑強,基本上都堅守住城池,遼軍沒有占上多大便宜。攻城難以取勝,遼軍只好採取迂迴戰術,直取汴梁。可以想像,遼軍的戰術一旦取得成功,汴梁失守,北宋亡國將為期不遠。寇準在收到邊關加急文書後,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只是一味的等待,等事到臨頭逼宋真宗御駕親征,藉此提高北宋將士的抗敵士氣。遼國本身也是攝政的蕭太后親自出征,宋真宗坐鎮前線的確能起到積極作用,但絕對取勝卻不會有十足的把握。憑藉賭博式的作戰指揮,包括寇準及主戰宋大將高瓊在內的所有人都心存疑慮。所以,當遼軍提出議和時,宋真宗及眾臣只好順水推舟,以簽訂賠款的形式結束了這場戰爭。
邊關告急
「澶淵之盟」結束了戰爭,從實際意義上看,條約的確起到了和平穩定的作用,只是從心裡上難以接受其中的賠款,有辱大宋國威。假如,寇準等眾臣在收到邊關告急文書後,積極採取有效的防預措施,立刻集結宋朝各地軍隊,將來犯遼軍徹底消滅,那才是上上之策。
※談談宋史(2)——北宋的興與廢王安石變法(上)
※宋朝名槍排名,果然英雄的要用好槍
※此皇陵陵墓千座坐落於荒野山地,寒酸到連盜墓賊也不光顧
※在古代,椅子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只有男性才能坐
TAG:宋朝 |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也許「澶淵之盟」在當時是個明智之舉
※澶州之戰與澶淵之盟:宋遼兩國在「戰與和」之下的邏輯差異
※宋朝的澶淵之盟,對宋國的統治到底是利還是弊?
※澶淵之戰宋朝打輸了嗎?澶淵之盟對宋朝到底是利是弊?
※宋遼澶淵之盟誰是贏家?看似每年在給遼國送錢,其實大宋在薅羊毛
※澶淵之盟:北宋向遼賠錢看似不平等,其實一點也不虧
※澶淵之盟背後的秘密:看似吃虧的大宋才是真正的贏家
※宋朝與遼國簽訂檀淵之盟,宋真宗的這個決策,讓蕭太后十分懊悔
※澶淵之盟後,趙恆問王丞相:寇準要造反嗎?丞相拿出龍袍:你看!
※同樣對敵妥協,渭水之盟讓唐朝強大,澶淵之盟讓宋朝更軟
※促成遼宋「澶淵之盟」的王繼忠是怎樣一個人?
※宋朝時檀淵之盟每年給遼國歲幣鮮為人知的真相,其實是宋朝的計策
※宋遼檀淵之盟的利弊
※澶淵之戰是遼的戰略反攻;從這個角度看,澶淵之盟就是一鍋溫水!
※北宋·宋朝的軟弱,從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開始!
※宋朝時屈辱的澶淵之盟,並不像大家了解的那樣,其實別有隱情
※「澶淵之盟」飽受詬病,但其實之前在這樣做,之後也在這樣做
※宋遼之戰,宋朝仗打贏了,宋真宗為什麼還有簽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屈辱象徵?不在條約本身,而在真宗氣死人
※澶淵之盟後的北宋如何保和平?幸虧這些邊關將領使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