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這位大將,真正做到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今山西省潞城東北)人,西漢名將。
馮奉世出身於將門世家,年輕時一度從軍,昭帝時因故免職。此時年已三十多,依舊不誤學習,鑽研《春秋》,攻讀兵法。
公元前71年,宣帝任命馮奉世為衛侯,命他出使西域,順便護送大宛國的使臣回國。在此之前,朝廷多次排遣使者出使西域,幾乎都不稱職,或是收受賄賂,或是有辱使命,以至於挑選合格的使者都成難事。宣帝任馮奉世為使臣,這也可以說是對他的一種看重。
臨危受命,平莎車之亂
當時的莎車國(現在新疆莎車縣)在西域東部,扼守絲綢之路的要衝。當馮奉世一行西出出敦煌到了現在新疆鄯善的時候,莎車的貴族殺死與漢朝交好的莎車國王以及漢朝駐守莎車的使者奚充國,反叛漢朝。
莎車本就是西域大國,與匈奴結盟後,更是自命西域霸主,切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癱瘓了整個絲綢之路。
馮奉世想率軍平定莎車,但是苦於手中無兵,需要調遣附近漢朝駐軍,又得上奏朝廷,西域與長安之間路途遙遠,交通又多有不便,來回一趟,估計莎車都已坐大,難以剷除。於是,馮奉世當機立斷,用自己隨身攜帶的符節通知附近各國共同攻打莎車。沒多久,就徵集了一萬五千人。馮奉世親自領兵進軍莎車。
莎車新國王呼屠征毫無准本,等馮奉世率軍如神兵天降似地攻入都城的時候,才慌忙領軍抵抗,但此時抵抗已然為時已晚,呼屠征最後兵敗自殺。
馮奉世隨機應變,平定了莎車之亂。回到長安以後,被封為光祿大夫。
南征北戰,再平羌亂
馮奉世為將一生,南征北戰,為漢朝中後期邊疆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48年,元帝任命馮奉世為執金吾。沒過多久,上郡地區(現在陝西北部)投降漢朝的一萬多匈奴造反,馮奉世領兵鎮壓。
公元前42年,羌人不堪受辱起兵反漢,聲勢浩大。當時馮奉世官至右將軍,上書請求率軍出征。當時漢朝連年收成不好,災荒嚴重。元帝問馮奉世需要多少部隊,馮奉世答道:「羌人士兵有三萬,要想速戰速決,徹底平定羌人,需要四萬人。」當時朝廷諸位大臣都認為多事之秋不應多派兵力,認為只要有一萬人駐紮羌人作亂的地區就足矣。
最終元帝只撥給馮奉世一萬二千人。因羌人勢大,馮奉世率軍抵達隴西之後,果然兩度遣人與羌人對戰都告失敗,還損失了兩名校尉。於是上書元帝,請求多派援兵。元帝只得增兵隴西。待兵力集結後,馮奉世率軍出擊羌人,果然一戰而勝。是役,漢軍獲取牲畜數萬頭,殺敵數千之餘,還迫使其餘為亂的羌人都逃往塞外。次年二月,班師回朝的馮奉世受封為關內侯。
公元前39年,馮奉世去世。其戎馬一生,較之說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不遑多讓。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說明,盜文必投訴)
※不是所有王朝都叫大一統,大一統的先決條件有哪些
※親大哥被人設計砍死,為了活命,自己還要當面賠禮道歉,最終翻身當上皇帝
※此皇帝收留匈奴人,供其吃穿,百年後卻死在這些人的手裡
※精彩一貼:這個郡叫「會計」郡,而且位置就在蘇滬寧,當今中國最發達地區
※好奇:知道你的家鄉,在秦初三十六郡里屬那一郡嗎?
TAG:漢朝 |
※做到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卻得不到獎賞,毛澤東說漢朝從這個皇帝開始「每況愈下」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你不知道的是,這句話的背後卻是英雄落寞
※「鑿壁偷光」的小孩,後來毀了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人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將陳湯,終因什麼毀了大好前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事,他乾的比陳湯早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偷犯強漢者又該咋處理?看看這個朝代的做法吧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事他乾的比陳湯早
※他在歷史上留下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你可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偷犯強漢者咋處理?看看這個朝代的做法吧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誰指揮了漢朝那次長途奔襲的「斬首」行動?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背後有多骯髒,語文老師不敢說
※漢朝為什麼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跟明朝的軍力比怎麼樣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家喻戶曉,前一句更是霸氣側漏
※霸氣的漢唐,如何實力演繹「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霸氣,還沒有主席的一句更解氣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滅了三個國家,是窮兵黷武,還是霸氣
※他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音,為何匡衡卻堅決不讓他封侯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家喻戶曉,還有一句話更加霸氣側漏,卻鮮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