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首輔並非張廷玉鄂爾泰,而是反其繼位的帶頭大哥

雍正首輔並非張廷玉鄂爾泰,而是反其繼位的帶頭大哥

向敬之

1

雍正在清朝最大的政治變革為設立軍機處,將內閣基本排除在朝廷核心決策之外。龔自珍在《上大學士書》中寫道:「軍機為諭之政府,內閣為旨之政府;軍機為奏之政府,內閣為題之政府。」雍正帝命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鄂爾泰入軍機處協辦機務,而只在內閣的大學士所職掌範圍被明確限制為日常政務處理。

因而,很多人認為雍正內閣首輔,為張廷玉和鄂爾泰。張、鄂為內閣首領不假,但論內閣首輔,該是馬齊。馬齊自雍正元年三月由武英殿大學士改任保和殿大學士起,直至雍正駕崩後一月卸任,都是名副其實的保和殿首席大學士。

張廷玉於雍正六年三月、鄂爾泰於雍正十年正月入值保和殿,且被雍正臨終授為顧命,遺詔死後配享太廟,寵冠群臣,但他們在內閣一直排名馬齊之後。只是由於馬齊在雍正朝的史料記載嚴重欠缺,沒有雍正帝之於張廷玉、鄂爾泰那麼多親密接觸扶持的文字證明,顯得盛名不顯,甚至被人們遺忘了他一直是內閣首輔。

馬齊的資歷老,能力強,威望高,在康熙朝兩度出任武英殿大學士,達十七年之久。而且,他在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九歲時任左都御史,就和理藩院尚書阿喇尼一起列位議政大臣,開清史先例。康熙帝曾多次讚賞他廉潔奉公、剛直不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聖祖駕崩,世宗繼立,雍正帝當即「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清世宗實錄》卷一)。

《康熙王朝》馬齊劇照

雍正帝特頒諭旨,強調自己因喪父內心紛煩,掩抑即位成功的喜悅,命群臣所有啟奏諸事,除其潛邸事務外,都須交送四大臣;而凡有諭旨,必經四大臣傳出。

雍正帝以這種方式首重允禩,晉和碩廉親王,封理藩院尚書,委管工部事務,對爭位最大對手以示優寵,旨在穩住八王黨的不滿情緒。馬齊曾是允禩的死忠粉絲,險被康熙處死。康熙當時認為馬齊打了小算盤,欲在謀立允禩成功後恣肆專行。

雍正改元定局後,逐步將與允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如強迫允禟至西寧軍前效力,以大不敬之罪抓捕允?回京拘禁,軟禁大將軍王允禵在景陵讀書,並派人領重兵監視。雍正對允禩予以孤立,並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對名義上的二號首長敲山震虎。他的黑名單中,似乎沒了馬齊的名字。

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世宗率大學士馬齊等奉聖祖皇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廟,在端門前設更衣帳房。新制的神牌,油漆味大。雍正大怒,命管工部的允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廟前一晝夜。雍正帝對允禩等防範訓斥,敲打嚴懲。然而,雍正在晉陞幫助自己即位成功的兩大重臣: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隆科多、川陝總督年羹堯,為太保時,將保和殿大學士馬齊一併加為太保。

太保與太師、太傅位列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最顯貴的榮譽稱號。雍正封完太保後,又追贈曾外公、一等公佟圖賴太師,追贈舅公、一等公佟國綱、佟國維太傅。

雖然太保馬齊沒有像隆科多、年羹堯那樣得到雙眼孔雀藍、四團龍補褂、黃帶及鞍馬紫轡的賞賜,但隆、年二人很快盛極而衰,而馬齊卻沒有因為曾帶頭舉薦允禩為皇太子,遭到雍正帝的瘋狂打擊。

2

馬齊推舉允禩為儲君的事情,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八年間。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太子胤礽被以疾病廢儲,幽禁高牆內,康熙帝郁怒成疾。國舅兼國丈、前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佟國維啟奏:「皇上治事精明,斷無錯誤。此事於聖躬關係甚大,請度日後若易於措置,祈速賜睿斷;若難於措置,亦祈速賜睿斷。總之,將原定意指熟慮施行為是。」(《清史稿·佟國維傳》)

佟國維是支持皇八子胤禩的,當然也為外甥兼女婿的江山永續考慮。雖然康熙帝對這位舅舅兼岳父,總直呼其名甚至經常訓斥,但對他的一片苦心還是欣然接受。於是,康熙下發諭旨,命諸大臣保奏諸皇子中優秀者為皇太子。

時任武英殿大學士馬齊曾任戶部尚書時,同太子胤礽有過合作。但,他心向胤禩。

胤禩廣有善緣,有八賢王之譽。裕親王福全曾向弟弟康熙舉薦他:心性好,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胤礽雖有深明大義、為人謹慎的一面,但被康熙過分寵愛放任而性情乖張,不免在共事中同剛直的馬齊鬧了不少矛盾。

康熙特諭不許馬齊參預此事,有三種可能:一是他德高望重一呼百應,二是他位高權重影響朝局,三是他不滿胤礽另推胤禩。馬齊沒有體會到康熙有意復立胤礽的用意。理藩院尚書阿靈阿等書「八」字密示諸大臣,胤禩取得了絕大多數票。

康熙鬱悶了一段時間。第二年正月,康熙問群臣,去年他身體違和時,命大家推舉新儲君人選,為什麼大家都選了胤禩。究竟是誰在暗箱操作?

《雍正王朝》康熙劇照

大臣們都說是自發的,沒有首倡者。康熙仍不罷休,直接說是佟國維、馬齊授意,群臣附議了他們。

馬齊自證清白,稱不知情,但沒講究說話的策略,態度很強硬,還拂袖而出。

康熙很惱火,找來大學士張玉書問話。張玉書落井下石,直指馬齊稱大家都要立胤禩,故而他和大學士溫達才同行保奏。

康熙大怒:「如此不誅,將誰誅乎?」(《清史列傳·馬齊傳》)下令將馬齊族人一併捉拿,擬將馬齊斬立決,最後因「任用日久,不忍加誅」,交由胤禩拘禁。

然而不久,康熙帝又將馬齊起用,負責與俄羅斯的貿易事務,後又命他總管內務府。幾年後,康熙帝見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成為了言官核心,領導漢官大有傾倒滿臣之勢,很是不滿,於是命馬齊復掌武英殿,在抗衡中重佔了上風。

馬齊能在康熙絕對權威下,大難不死,復任首輔,與其傑出的理政能力不無關係。

3

不僅如此,馬齊應該是一個秉公持正的朝廷大佬。不然在雍正帝對政敵兄弟及其支持者瘋狂打擊時,為何卻厚待曾極力推舉胤禩為儲君的馬齊?

雖然雍正帝曾說過馬齊等大學士「不肯盡心辦事」,「漫不經心」(《雍正起居注》第一冊),但他強調:馬齊出任大學士二十多年,非常敬謹寬厚。康熙帝出巡,馬齊每次隨從,都是出力很多。他連馬齊因議立允禩被貶的那幾年也忘記了!

他充分肯定了馬齊善於辦理朝政,任勞勤勉,總理事務竭盡忠誠。雍正特賞其一等輕車都尉,加上他所襲的一等男爵,合為新給世職二等伯。

雍正六年三月,大學士張廷玉由文淵閣改授保和殿時,馬齊已獨掌保和殿五年。

張廷玉、鄂爾泰職事保和殿,俱為少保,名列太保馬齊後。雍正還與馬齊家締結了兒女親家。雍正五年七月,皇四子弘曆奉命迎娶馬齊弟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嫡福晉。雍正有意讓馬齊的侄女成為後繼之君的皇后,即乾隆帝最愛的孝賢純皇后。

《雍正王朝》雍正帝與張廷玉劇照

李榮保累遷不過察哈爾總管,雍正擇其女為未公開儲君的元妃,無疑是看重馬齊的緣故。雍正還將馬齊另一弟弟馬武,授領侍衛內大臣,死後按伯爵待遇賜撫恤。

此時,雍正帝正在忙於嚴懲已改名的允禩,將其定罪四十款,很快圈禁至死。而康熙四十七年群臣推舉允禩為儲之事,雍正帝並未忘記。雍正二年,他追責已死多年的前理藩院尚書阿靈阿與左都御史揆敘,奪官,削謚,將他們的墓碑改鐫為「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他將助其登基的第一功臣隆科多定罪幽死,也有牽連議立允禩的原因。

馬齊作為議立允禩的操盤手,是反胤禛繼位的帶頭大哥,卻沒因此遭雍正秋後算賬、嚴厲追責,反而受到頂級優待,成為政壇常青樹和皇帝的姻親,很讓人奇怪。

這,或是馬齊早早投靠了雍正,與允禩撇清了關係;或是馬齊並未實際操盤,對答康熙時,完全根據允禩的人望做出的判斷,結果做了康熙的出氣筒。

更讓人奇怪的是,馬齊作為雍正朝內閣首輔,歷時十三年,這段歷史卻為《清史稿》記載得極其簡單:「世宗即位,降敕褒諭,予一等阿達哈哈番,尋命襲其祖哈什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進二等伯,加太子太保。雍正元年,改保和殿,進太保。三年,復降詔褒其忠誠,加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子富良襲。十三年,引疾乞罷,許致仕。」其以病請求退休之事,還是雍正駕崩、乾隆即位一月後的事情。

這,與他在乾隆朝四年的榮休生活中所得的皇帝嘉獎、病重慰勞及死後賜祭葬,也顯得蜻蜓點水。

難道是讚賞「馬齊歷相三朝,年逾大耋,舉朝大臣未有及者」的乾隆帝,有意為皇阿瑪雍正和伯岳父馬齊不為人知的共事隱瞞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第一功臣迅速盛極而衰,雍正是怎樣將隆科多弄死的?
李衛彈劾九門提督壞法營私,雍正為何講情面不嚴懲?
天啟七年,二皇帝魏忠賢為何稱帝不成功?
雍正帝對胞弟痛下狠手,是康熙帝埋下了禍根
能幹的李紱靠本事擢升,為何遭致雍正鐵拳打擊?

TAG:向敬之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康熙之後不是雍正繼位,而是八阿哥繼承大統,歷史會被改變嗎
李衛是雍正的心腹大臣,乾隆繼位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康熙為何讓雍正繼位?不是有賢王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原因無可替代
新書爆料戴妃希望哈里王子繼位成為國王,而非威廉王子,是何故?
乾隆繼位真正原因 為何說雍正繼位與其有關?
康熙皇帝真的是因為喜歡孫子乾隆才選雍正繼位的嗎?
永曆帝毫無帝王之才,本人也不願當皇帝,為何大臣們非讓他當繼位
康熙的皇八字為什麼沒有繼位,都是大阿哥和大臣們惹的禍
康熙為什麼會讓雍正繼位,原因是孫子太優秀?
嘉慶繼位大典上,乾隆緊抓著玉璽不舍放手,劉羅鍋一句話點醒乾隆
他是康熙的皇子,深得雍正信任,乾隆繼位後卻將他治罪
朱棣本應名正言順繼位,為何朱元璋劍走偏鋒,將皇位傳給皇孫?
雍正王朝:為了讓胤禛順利繼位,康熙布局三件事,藏盡帝王權術
康熙遺詔問世,說明雍正是合法繼位,為何雍正繼位大家卻不信?
兩個哥哥都是皇帝,為何載灃不做皇帝,而是兒子溥儀繼位
雍正繼位後,為何將自己的皇長子弘時,過繼給最大的政敵胤禩
民眾呼籲女王讓威廉王子直接繼位 談及做國王查爾斯勃然大怒
五阿哥永琪是乾隆繼承人的最佳人選,因這件事讓令妃兒子意外繼位
雍正皇帝迷之繼位後,十四阿哥為什麼不領兵造反?
伊麗莎白王太后最喜歡的王冠!不想把它還給繼位的大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