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令人頭疼的8大行為,父母不用刻意制止!
行為一:咬人
解析:當寶寶1歲後,出現咬人行為要制止!
寶寶4月齡左右,即將出牙時,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即便父母瞪著他說「不許咬」,也是沒有用的。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一些蔬果片、餅乾,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膠,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機會。這樣寶寶緩解了出牙的不適,也就不會咬人了。
而等寶寶1歲左右時,有時也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為,不但咬身邊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寶寶,也會咬自己。這其實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只是用錯了地方。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為。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行為二:撕紙
解析:不用制止,讓寶寶在撕紙中獲得快樂!
當寶寶六七個月大,發現通過手的動作能改變紙的形狀並發出聲響時,會感到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所以會對撕紙「情有獨鍾」。這是一種基於好奇心理的探索行為,也是寶寶主動自發學習的表現。父母不應阻止,相反,還應鼓勵這種行為。
因為撕紙對寶寶來說,不僅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還能鍛煉小肌肉,發展手部精細動作,開發智力。父母可以引導寶寶把紙撕成小塊乃至紙屑,還可以慢慢地教寶寶撕出形狀和輪廓。這樣,撕紙就變成了充滿樂趣的活動!
行為三:扔東西
解析:可進行適當的認知教育,不建議嚴厲制止!
當寶寶9月齡左右時,會對「扔東西」的遊戲十分熱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會被寶寶有意識地丟出去,還樂得「咯咯」笑。媽媽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積木、皮球還是鞋子,每樣東西掉在地上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寶寶也在觀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擔心這是不是寶寶攻擊行為的開始,也不用著急阻止寶寶扔東西的行為。
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煉,對各種不同的物體也有了全新的認知。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扔扔撿撿」的遊戲,同時順勢引導培養寶寶東西扔出去還要收回來的好習慣,讓他知道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
行為四:玩弄生殖器
解析:需制止,但不要大聲斥責,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轉移寶寶興趣。
當男寶寶10月齡後,常常會喜歡用手抓自己的「小雞雞」,有時還拉得很用力,很讓人煩惱!其實,男寶寶玩生殖器是一種常見的探索行為,對他來說,「小雞雞」和肚臍、手指、腳趾一樣都是身體的一個部位而已,但觸摸生殖器會有快樂的感覺,也就會不自覺地經常玩弄了。其實女寶寶也會出現類似的行為,比如磨蹭或者是撫摸。而父母往往過分緊張,認為這是一種很羞人的壞習慣或者是性行為。
其實,父母首先應該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給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豐富的活動,讓寶寶的雙手忙起來,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小雞雞」;其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會對性產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語句,解答寶寶的性提問。
點擊展開全文
※教你如何輕鬆應對寶寶厭奶期
※給寶寶這樣喝水會「喝」走寶寶健康,很多家長還不知!
TAG:親子育兒母嬰中心 |
※寶寶不愛喝奶,父母不用太擔心,也得尊重寶寶意願
※這種枕頭,父母千外要給寶寶慎用!搞不好
※寶寶抓耳朵有時不只是癢,父母大意不得
※寶寶的穿戴有講究,寶媽們不得大意,尤其是喜歡「跟風」的父母
※父母注意,寶寶手上的倒刺不要隨意處理,弄不好要出問題的!
※寶寶的這4種行為,不是在逗你玩而是生病了,父母要注意些
※寶寶手指夾傷,9個意見常識早知道,心疼寶寶,不做無知父母
※尊重你做父母的權利,卻痛恨你做父母的行為,這種人不配做父母!
※最用心的良苦陪伴,讓無數父母汗顏!
※這對父母讓寶寶們和巨型鬥牛犬生活在一起,不但沒受傷,還超幸福!
※父母有這四種行為,才能有效保護寶寶的牙齒,你做到了嗎?
※關於寶寶洗澡後的一件蠢事,請父母們不要做了
※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不同的表情,掌握寶寶不同的哭鬧的需求,然後給予滿足
※父母對寶寶做這五點,會讓寶寶很脾氣差,父母們別不信
※寶寶有這3種惱人的行為,暗示了聰明潛質,可惜卻被父母埋沒了!
※父母常做的這4件事,竟會損傷寶寶聽力,你別不以為然!
※寶寶斷奶後,誰能扛起母乳營養的大梁?做父母必須知道
※傷孩子最深的父母,不是大吼大叫,而是這一種
※為什麼不能阻止小寶寶吃手?事關孩子智商,父母都有必要了解!
※有了這個小秘訣,再也不用擔心紋身之後會被父母混合雙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