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深度解讀:感染性疾病如何改變人類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和語言?

深度解讀:感染性疾病如何改變人類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和語言?

本文轉載自「生物谷」

儘管致病菌小的無法用肉眼看到,但其仍然會引發嚴重的人類疾病,正因為如此,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感染性疾病都足以影響我們居住的環境和方式、我們的經濟、文化和日常習慣等,而且當感染性疾病被消除後這些影響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感染性疾病往往會改變社區居民的結構和數量。1348年至1350年在歐洲爆發的黑色病疫情,患者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疼痛,皮膚暗斑,這場由鼠疫桿菌引發的感染性疾病殺死了80%的感染者,至少引發200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佔到了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二;同時這場疫情也減緩了歐洲的城市化進程、工業發展以及經濟增長,很多人都離開了城市回到農村,過著農村生活,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就成為了城市主要的勞動力,受到了極大的追捧。

1875年,由於旅遊業的發展,麻疹從歐洲首次傳入斐濟,在數個月內20%至25%的斐濟人口死亡,同時也引發了斐濟69名首領死亡;領導層的真空以及勞動年齡人口的缺失往往使得殖民地政府將大批量勞動力引入到國內開始從事農業生產。

深度解讀:感染性疾病如何改變人類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和語言?

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據估計在哥倫布、他的船員及所攜帶的病原體(諸如麻疹、流感和天花等)抵達海島後的50年內,所有的土著泰諾人幾乎滅絕了;美洲土著群體死亡人數的大幅增長在很多地方不斷重複著,其造成了人們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認同的缺失,並且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

很不幸的是,感染性疾病引入到易感人群中往往並不總是意外的,「細菌戰爭」就是很多殖民地爭奪和戰爭發生時所使用的策略,這其中就包括北美的土著人口,18世紀晚些時候那些被天花感染死亡的人類屍體所用的毛毯被分發給了當地的土著人;12世紀義大利戰爭期間,死亡的動物和人類屍體被扔進了城市的供水系統中;15世紀西班牙人還利用狂犬病後的唾液和麻風病人的血液來攻擊抵禦當時的法國軍隊。

改變全球的經濟

幾個世紀以來,感染性疾病以及治療策略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很多影響,1623年,十名紅衣主教和數百名侍從的死亡使得羅馬教皇七世宣布必須找到一種治療瘧疾的有效方法;瘧疾是羅馬人群所面臨的一種常見的疾病風險,從古典時代晚期(late Antiquity)瘧疾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的耶穌會牧師從歐洲遠赴南美去學習當地的瘧疾治療方法,1631年,他們從秘魯當地的金雞納樹中發現了能夠治療瘧疾的藥物—奎寧。

奎寧被發現後,頓時一場控制奎寧的競賽開始上演,目的就是保持羅馬軍隊保持對歐洲的戰爭,當時的拿破崙還企圖佔領別國領土,從那時開始,奎寧就成為了一種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品」。19世紀80年代晚期,突尼西亞人經歷了多種疾病的流行,包括霍亂、傷寒和饑荒等,疾病的流行嚴重削弱了突尼西亞的經濟,以至於其無力償還債務,隨後突尼西亞就被法國佔領,然後成為殖民化領土。

近些年來,HIV在南非不斷流行,從1997年至2010年,HIV的流行讓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17%,而SARS的流行讓東亞耗費了150億美元(大約0.5%的GDP)。

深度解讀:感染性疾病如何改變人類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和語言?

改變飲食模式

我們對很多食物忌口或許都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相關,這其中就包括禁止喝動物的血、禁止分享烹飪和飲食用具等、以及將肉與其他食物的盤子分開,或者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人並不吃豬肉(或許跟豬肉絛蟲有關)。除了這些食物以外如今還有一些其它的準則,包括:1)很多國家喝生奶是犯法的,當然制定這樣的法律是為了抑制牛結核的傳播;2)女性懷孕時不要吃軟乳酪,以免患上李斯特菌病,這種疾病會誘發孕婦流產和死產;3)阻止人們舔蛋糕碗,因為這存在一定的雞蛋傳播沙門氏菌的風險。

在人類語言中添加新辭彙

很多經常在英語中使用的辭彙和表達方式或許都和感染性疾病有關。比如一種常見的短語用來描述患上感染性疾病沒有癥狀但會傳播疾病的患者,我們稱之為傷寒瑪麗(傷寒帶菌者),1960年,廚師Mary Mallon成為了首個在美國被鑒別出的攜帶傷寒沙門菌的健康個體,而傷寒沙門菌能夠引發傷寒,這是19世紀西方國家流行的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中。一位公共衛生研究人員追蹤了Mary層經工作過的牡蠣灣的疫情,隨後Mary在紐約被隔離,她在那裡待了將近三十年後才去世(並非因為傷寒而去世)。

14世紀,法國人給我們帶來了兩個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新術語:傳染病(contagion),意味著接觸;疾病(diseases)來自des(缺少)ease(舒適感)。16世紀疾病流行—epidemic則來自於法語中的epi(其中)和demos(人群)。

因此病原體會同人類一同不斷進化,並且改變重塑我們的生活,當然其也是人類不斷適應新環境,通過人類歷史進程不斷進展的驅動力。

參考資料:

【1】Pacific Island Societies Destabili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of Military and Veterans" Health http://jmvh.org/article/pacific-island-societies-destabilised-by-infectious-diseases/

【2】The history of biological warfare

EMBO Reports DOI:10.1038/sj.embor.embor849

【3】Empires in the Sun: The Struggle for the Mastery of Africa

【4】Food taboos: their origins and purposes.

J Ethnobiol Ethnomed doi: 10.1186/1746-4269-5-18

【5】Epidemics and Pandemics

【6】WORKING PAPER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Epidemics Old and New - Working Paper 54

【7】How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shaped our culture, habits and language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老年痴呆的大腦為什麼會萎縮?細胞死亡的新機制被首次挖掘
大牛Carl June參與發表最新論文:CAR-T治療實體瘤「人體試驗」結果公布,有兩大障礙需克服
科技部發布973項目驗收結果,57個優秀,133個良好!
安捷倫收購這家公司的分子、樣品條形碼專利,提高NGS的準確性和靈敏度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疾病的類型和診斷策略
生活習慣與疾病
疾病會改變歷史嗎?——讀《疾病改變歷史》
導致膽囊形態變化的常見非腫瘤性疾病
克羅恩病的上消化道病變的發生率、風險因素和疾病進程如何?
疾病的自限性談抗感染治療的療程
精神類疾病如何治療?
退化性疾病營養素補充療法之癌症篇——細胞在缺氧的代謝環境下易於異變和突變為癌細胞(三)
非傳染性疾病真的不傳染嗎?
兒童的感染性疾病
從生活角度去注意的事項及如何預防和改善婦科、子宮問題和疾病
養生文化:人的一切疾病,都源於「心」!
新的研究對自身免疫,動脈粥樣硬化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產生重大影響
腸道通透性增加可能是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慢性炎症的原因
風險低,無疤痕!治療急性肝膽感染性疾病,介入超聲微創治療術來幫您!
硝化細菌能凈化水質、治療觀賞魚疾病嗎?
感染性疾病與癌症免疫學的相互學習
視網膜變性疾病的未來治療
癲癇疾病知識和飲食習慣
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如何影響甲狀腺功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