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防重於治!跟《黃帝內經》學養生,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防重於治!跟《黃帝內經》學養生,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曾看過一句話:「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但是好多人都是關注疾病,而不關注健康。」

說得真對啊!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說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明確提出防重於治。《黃帝內經》中的話,講的就是養生之道,小美在這裡就為大家簡單地總結了幾條:

順時養生:人與自然保持和諧關係

人與自然保持和諧關係,是一個重要的養生法則。《內經》提出:「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即破壞了人和自然的統一性,則不免要致病。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

《內經》提出根據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化規律來調節生活秩序及精神活動,提倡「四氣調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比如夏天,自然界陽氣旺盛,人就應該適度出汗,這樣才有利於人體陽熱之氣宣洩,既可降溫消暑,又能排出陳氣濁物。

精神養生:恬淡虛無

「恬惔虛無」、「志閑而少欲」是精神調節的兩個具體養生理法。即避免情志過激,控制、約束自身,減少各種不切合實際的慾望。

「恬淡虛無」並不是要人放棄追求或正當的慾望。而是指人在精神層面上要自得其樂、從容大度,虛心方可納萬物,恬淡才能多從容!佛家講無妄念,不執著,放下了才能從新出發!例如炒股,心態不好的人總是忐忑不安,升、跌都很焦慮,這樣一來往往錢沒賺到,反而把身體給搞壞了!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從生活方式上調攝精神,沒有在乎地位高低,沒有爭權奪勢,沒有嫉妒心理,如此一來形神和睦,就不會受到外界刺激的侵擾,達到「不懼於物」的精神境界。

飲食養生:飲食有節、各取所需

飲食是人體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是保持機體健康的一大要素。

《黃帝內經》非常強調多樣化飲食,極力反對偏食、偏嗜五味。主張人體生命必須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如果長期偏嗜某味(辛、甘、酸、苦、咸五味),長此以往將會引起臟腑功能的失調。

《素問·生氣通天倫》一再強調指出:「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現代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倡導「三少一多」即少脂,少鹽,少糖,多素。

另外要「定時定量,寒溫適中」。《內經》極力主張飲食應當適量,反對暴飲暴食,反對飲食過量或不足。飲食的溫度,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涼,要做到寒溫適中。

運動養生:形勞而不倦

「形勞而不倦」是合理勞動或運動的標準。

《內經》十分重視形體與精神的整體調攝,提倡形神共養,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只有動靜結合才能做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動以養形」是指通過運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靜以養神」就是保持心情的寧靜、專一,使臟腑之氣機協調,真氣充沛,就能精神健旺。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還提出「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使人體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活動旺盛的運動,可以保持身心健康,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老來不養生,只會養醫生?跟從這6條飲食秘訣,做到少生病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謹記「兩防、三穴」,讓你少生病,更健康!
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
念佛了卻生病?因為生病,才是滅病時
清明養好生,一年不生病
現代人養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適秘方!
學佛後就不會生病嗎?不,連佛陀也會生病!
一人懂養生,全家少生病
醫生,你也會生病嗎?
長期不生病身體就健康嗎?醫生:經常生點病,反而更容易長壽!
寶寶生病前的6個徵兆,經常會生病或者突然生病,爸媽要注意
為什麼有人長期不生病,一生病就是重病!長期不生病對身體不好!
黃帝內經:人的一切疾病都起於這五點,提前預防,一生少生病
春天不養生,生病養醫生!衣食住行做到這幾點,健康自然常相伴
宣化上人:念佛了卻生病?因為生病,才是滅病時
年輕人越來越容易生病,都是不注重養生的結果
春季養生,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兒科醫生:娃生內熱,上火還積食?夏季輕鬆掌握重點,讓娃少生病
如沒有不生病的,生病不一定是壞事!經常生這種病,反而更長壽!
雖一生病患多,但康復也易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