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系列:比文官靠譜的杯具太監

太監系列:比文官靠譜的杯具太監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他文采不錯,在軍事上也有一定的戰略眼光。

身為一個宦官,他為人正直,中規中矩,也算是一個賢宦。

但是,在偃武修文的大環境下,在好大喜功的皇帝、紙上談兵的文官合力折騰之下,他成了一個杯具。

他就是北宋時期的太監李舜舉。

太監天生就是挨罵的體質,要得到好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李舜舉做到了。

李舜舉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道的地方:

——不貪財。李舜舉曾經領銜督造冶金鑄造工程,工程結束時,預算沒用完的部分悉數上交。

——不多嘴。李舜舉的太監生涯中,他「與人言未嘗及宮省事」,從來不傳是非,講八卦。

——業務精。李舜舉先後在多個崗位任職,從皇宮服務人員,到軍隊後勤人員,再到邊防情報人員,該做的事情一件不少,不該說的話一句不多。

宋神宗曾經給了李舜舉十六字評語「公忠奉上,恭勤檢身,始終惟一,以安以榮」。

北宋中期,趙家王朝的掌舵人一直在左右搖擺。

軍事上,要麼雄心萬丈,好大喜功,要麼畏敵如虎,戰戰兢兢。

內政上,一會兒不遺餘力推進改革,一會兒改弦更張全盤否定。

太后垂簾聽政,任用一批大臣,推進一種政策,皇帝親政,任用另一批大臣,改換另一種政策。

大宋王朝就在當家人的折騰中不斷內耗。

「偃武修文」是北宋王朝的基本國策,即使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依然不打折扣地貫徹執行。

文官地位高於武官,經常會出現一個小文官針對一方統帥冷嘲熱諷的局面,在軍事上,雖然有不少極具戰略眼光的文官出現,但更多的時候是夸夸其談,紙上談兵。

至於北宋初、中的太監,基本上屬於夾著尾巴的一類人,奴才就是低人一等的奴才,監軍就是正兒八經的監軍,走馬承受就是責權清晰的情報收集,完全沒有權宦生存的土壤,倒是有幾個會打仗的,比如秦翰,比如李憲。

自從「檀淵之盟」以後,在北方,大宋和遼國雖然摩擦不斷,但基本上是一個和平的局面,而在西面,漢族人和党項人則是真刀真槍,一場大戰接著一場大戰。

依靠著雄厚的國力,大宋在和西夏的攻守中,逐漸佔據了上風。如果時機合適,戰略得當,滅掉西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永樂城之戰爆發了。

當時,西夏軍隊進攻大宋,結果遭到迎頭痛擊,党項人損兵折將,北宋軍隊不依不饒,攻進西夏國土,佔領西夏兩千多里土地,兵鋒直指西夏首都興慶府(寧夏銀川)。

古代打仗,國土拓展到哪裡,城池就要建設到哪裡,尤其對於更擅長步兵作戰的宋朝軍隊來說,建設城池、軍寨。

永樂城就是這樣一個深入敵國腹地的一個新城。

回頭來看,宋朝的戰略還是太激進了,如果是逐步蠶食,吃一口,消化一口,再吃一口,再消化一口,西夏人還真是沒辦法扭轉頹勢。

被皇帝派往邊境監軍的李舜舉就覺得宋朝軍隊的步子邁得有些大了,但是他對於這種軍事冒險的反對聲音,很快就淹沒在一片高歌猛進的讚歌聲中。

雖然李舜舉並不想摻合進去,但是皇命難違,在臨出發前,李舜舉找到了人稱「三旨相公」的王珪,狠狠吐槽。

大意是:你們這幫牛氣哄哄的士大夫,如今打仗了,都沒影了,讓我們太監頂上去,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打掃打掃皇宮伺候伺候人,你們好意思嗎?!

完全沒有擔待的王珪臉皮很厚,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其實,李舜舉錯了。

如果真的讓他這個太監來指揮,或許結果沒那麼糟糕。

正是一個名叫徐禧的文官手握指揮大權,才讓局面變得不可收拾。對了,還有一個文官也起了負面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夢溪筆談》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沈括。

先說築城的選址。

徐禧選址永樂埭,沈括選擇支持徐禧,名將種諤堅決反對。種諤認為這裡地理位置並不好,支援上不方便,還沒有安全的水源,甚至說出了:「城之必敗,敗則死。」這樣的狠話。

但是徐禧和沈括力排眾議,對於一切的勸告,一律視作嫉妒,對於善意的提醒,一律聽而不聞。

在築城方面,徐禧的組織實施能力還是不錯的,李舜舉也親臨一線協調,只用了14天就建成了永樂城。

城建好了,留下四千軍隊駐守,徐禧、沈括、李舜舉都回到了後方。

沒幾天工夫,西夏人來了,一來就是三十萬,西夏人無法容忍宋朝在這樣的戰略要地打下一個楔子。

按說,徐禧是負責築城的,現在就該武將們上場了,但徐禧手很長,心很大,認為敵軍來得越多,他取得的功勞就越大。

徐禧親自帶領兩萬五千軍隊進駐永樂城,還打小報告,整治了想「爭功」的種諤。

按說,西夏人不擅長攻城,宋朝軍隊善於守城,雖說選址有些問題,但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但是,因為指揮官是徐禧,局勢更糟糕了,李舜舉也受到了牽連,杯具了。

先是有大將指出水源問題,認為應該放棄永樂城。

徐禧認為這是動搖軍心,把人家關進了監獄。

接著有大將提議對正在渡河的西夏軍隊半渡而擊。

徐禧說,你懂個屁啊?

結果,等西夏軍隊休整下,一舉擊敗迎戰的宋朝軍隊,把宋軍趕進城中,緊接著切斷水源,宋軍「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

而救援的部隊根本上不來,種諤乾脆賭氣不來救援,永樂城成了孤城。

但即使這樣,總可以突圍吧,有將領說,最近連續下雨,本來就是新建的城,城牆不堅固,我們趁現在還有戰鬥力,突圍西去。

整天懷揣兩個炊餅,親自上城作戰的徐禧又拒絕了,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李舜舉也勸了,可是根本沒用。

幾天後,城牆垮塌,城破。

宋軍包括徐禧、李舜舉在內的兩百多位軍官、一萬多名士兵殉國。

徐禧吃不成炊餅了。

李舜舉在殉國前,撕下衣襟,寫道:「臣死無所恨,願朝廷勿輕此賊。」

可惜太晚了。

永樂城之戰以後,大宋對西夏的戰略態勢由進攻轉向對峙,有著轉折性的意義。

更嚴重的是,輿論開始認為文官還不如宦官,為後來宦官勢力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比文官靠譜,但依然躺著中槍的李舜舉。

——史料摘譯——

原文:

王珪迎勞之曰:「朝廷以邊事屬押班及李留後,無西顧之憂矣。」舜舉曰:「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相公當國,而以邊事屬二內臣,可乎?內臣正宜供禁庭洒掃之職,豈可當將帥之任!」聞者代珪慚焉。——《宋史·宦者傳》

譯文:

王珪迎接慰勞李舜舉說:「朝廷把邊境事務託付給您和李憲,沒有西顧之憂了。」李舜舉回答說:「邊境多事,實在是士大夫的恥辱。今天是相公您執政,難道以為將邊防託付給兩個內臣(李舜舉和李憲,妥當嗎?我們內臣的本分啊,就是洒掃庭院、擦抹窗戶,相公當真以為可以領兵作戰?」聽說的人都替王珪慚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張儀的舌頭(八卦史記97)
宰相系列:棉花宰相不怕彈
你殺我,他殺你,離成功最接近的北伐就這麼毀於窩裡斗(刺客系列)
八卦史記41:把仇人放在身邊的二貨國王
八卦史記38:春秋最牛老爸

TAG:大嘴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太監王振本是教官,因績效差,轉行做太監,這種記載靠譜嗎?
餐飲監督:「水檢法」鑒酒不靠譜
「貢茶」比「保俶塔」靠譜
太空電梯,真的靠譜嗎?
女性監測排卵,怎麼做才靠譜?
池莉:靠譜
水松緣、健康貓、海爾維靠譜嗎?
●什麼養老最靠譜?(好文)
靠唇色鑒健康,靠譜嗎?
從不靠譜總統特朗普的太空策略看美國精神
韓國拍懸疑比踢球靠譜太多太多
特斯拉的「黑科技」真的靠譜嗎?
范冰冰林允等女星推薦的護膚大法真的靠譜嗎?
什麼養老最靠譜?(深度好文)
一條不太靠譜的書單推薦
比男朋友靠譜太多的台灣便利店
路透社:白宮:特朗普不靠譜的說法很「荒謬」
董明珠搞晶元與羅永浩做系統:到底誰更靠譜?
什麼樣的老師更靠譜?
鴨掌木能不能用葉子扦插繁殖?不太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