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攻略集
寶寶在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們會發現寶寶經常會出現攻擊行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們應該找出寶寶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的情緒,耐心教導寶寶,而不應該總是去呵斥寶寶。
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
寶寶攻擊行為是什麼?就是在兒童心理學上,寶寶所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稱為兒童攻擊性行為。這種傷害他人的行為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行為方式,一是直接的身體傷害,如打人、推人等;
二是語言傷害,如罵人、嘲笑他人;
三是間接的、心裡上的傷害,如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造謠等等。
根據攻擊的行為意向性,可把攻擊行為分為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兩種。
工具性攻擊:工具性攻擊視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比如寶寶採用踢、打對方的方式來爭奪玩具,而爭端的起因主要是由物品和空間的爭奪引起的。
敵意性攻擊:敵意性攻擊是尤以傷害別人的行為,如以言語、身體或工具直接或間接地向他人施以攻擊,取得心理快樂、精神愉悅的一種方式,比如寶寶會在他人摔倒時進行嘲笑、打踢另一個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擊性行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現,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攻擊性的行為方式也會產生變化。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寶寶具有攻擊性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
寶寶攻擊行為原因
1語言表達貧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或者說話說不清楚,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2寶寶的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3寶寶口腔發育
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會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裡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4寶寶的嘗試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5寶寶的空間感
小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係。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里。出於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6寶寶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1 為寶寶創設良好的環境
與成人相比,寶寶的行為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一個有多種多樣玩具、充裕的玩耍時間及良好氣氛的環境中,孩子的攻擊行為將大大減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應提供足夠的空間、玩具、書籍和其他娛樂器具供寶寶選擇。在選擇玩具與娛樂器具時,應儘可能避免刀槍等明顯有攻擊傾向的玩具,也不要讓寶貝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
2 父母要擔當寶寶的楷模
父母應控制自己,不要怒罵責打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盡量使家庭生活變得更加和諧與愜意。有空就多帶寶寶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外出郊遊、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看電影、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等。
3平時加強親子溝通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與寶寶多多溝通,這樣可以準確地了解寶寶的情緒。此外,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寶寶表明你的立場。如果寶寶有進步,應立刻給予鼓勵,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4實施冷處理
如果寶寶僅僅為吸引父母的注意而發生攻擊性行為,那麼不要理會他。只要沒有危險,就一定要控制大人自己的情緒,讓他徹底受到冷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明白,他的這一招絲毫沒有效果,那麼他會考慮放棄。
5去除不當的獎勵
寶寶之所以出現攻擊性行為,有時是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某種「利益」。要遏制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父母一定不能讓他得逞。比如寶寶搶走小朋友的玩具,那麼父母一定要堅持將玩具還給小朋友。如果讓寶寶繼續擁有他靠暴力獲得的玩具,那麼這個玩具便成了他攻擊性行為的獎勵,無形中就鼓勵了寶寶的攻擊行為。所以,當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父母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處理時態度一定要鮮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6通過遊戲了解寶寶內心
2~3歲的寶寶還缺乏用語言準確表達內心感受的能力,所以我們很難詢問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此時,父母可以嘗試讓寶寶參與角色扮演遊戲,讓他分別扮演父母、老師、受攻擊的小朋友等,引導寶寶想像受害者在受到攻擊後的感覺和心情。在遊戲過程中,父母可以對寶寶進行有效的引導,同時也通過遊戲深入了解寶寶的內心世界,找准寶寶攻擊性行為的癥結所在,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
7引導寶寶遵守規則
帶寶寶玩一些他喜愛的遊戲,比如棋類、打彈子、玩撲克牌、投球等具有競賽性質和固定規則的遊戲,通過遊戲提高寶寶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在帶寶寶參與這些規範性遊戲時,寶寶時常還會「原形畢露」,此時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寶寶逐步減少犯規的次數,一直到他學會完全自覺地遵守規則為止。等寶寶能夠比較好地控制情緒之後,還可以請寶寶的小夥伴來一起做遊戲,增加寶寶遊戲的樂趣,同時也讓寶寶接受小夥伴的監督,更好地學會約束控制自己的行為。
8幫助寶寶控制情緒
塗鴉是每個寶寶都喜愛的遊戲。如果2~3歲的寶寶還不習慣用筆畫畫,沒關係,那就讓他用手指畫好了。一開始寶寶可能亂塗亂抹,動作幅度逐漸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緊接著可能又要開始他的攻擊行為。每當寶寶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父母可以抓住他的雙臂,使他平靜下來。在這項活動中,需要父母時刻牢記的是,重點不是激發和鼓勵寶寶如何去進行想像和創造,而是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9給寶寶良性的心理暗示
當寶寶開始他的攻擊行為的時候,父母可及時提醒寶寶:「寶寶能管住自己!他不會打小弟弟!讓我們看看寶寶怎麼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與提醒都是良性的心理暗示,可能讓寶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覺,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0掌握渲泄情緒的正確方式
煩惱、挫折、憤怒等,這些都是容易引起攻擊性行為的負面情緒。因此,請儘快讓寶寶掌握宣洩情緒的正確方式。比如讓寶寶向父母哭訴一番、給寶寶一個可以發泄內心不滿的玩具,或讓寶寶在適當的場合與時間大哭大叫一番等。只要能讓寶寶找到不至於傷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洩不良情緒的方式,就能將攻擊性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TIPS:當寶寶打了別人時1、父母絕對不要在眾目睽睽下懲罰孩
父母絕對不要在眾目睽睽下懲罰孩子,而應該把兩個孩子分別帶到一邊去單獨談談,雙方的父母都可在場。對待肇事孩子,由肇事孩子的父母首先發問,而受傷害孩子的父母在一旁聽;對受傷孩子,順序則反過來。
2、認真嚴肅處理
用嚴肅而平靜的語氣問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讓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與嚴重後果。一般來說,孩子傷人都是因為一時控制不了自己,只要大人坦誠地跟他談,他很快就能領悟到自己的過失並真心悔過。如果事態嚴重,可陪孩子到醫院看望受傷的小朋友,教孩子送禮物作為慰問,並誠懇地進行道歉。
※寶寶發燒怎麼辦?這5種水果能退燒!
※順產 or 剖腹產?讓孩子來決定吧!
※夏季寶寶腸胃要健康,少不了這些「殺菌菜」!
TAG:親親寶貝網 |
※關注寶寶的思想行為
※搞怪寶寶的行為裝
※嶗山食藥局在行動,嚴厲打擊重拳整治保健食品會銷行為
※把狗的攻擊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攻擊行為的自我抑制機制
※為何寶寶總生病?寶媽的這些行為破壞了寶寶的免疫力,該警惕了
※用遊戲化思維引導孩子的行為
※拳頭、暴雪等巨頭成立聯盟 對抗惡劣遊戲行為
※利用發件人策略框架自動進行反網路釣魚攻擊行為偵察
※寶寶總生病?家長的幾種行為,正在悄悄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貓咪的九大噁心行為
※不要隨意打斷寶寶的這些行為,否則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弱者任思緒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思緒,直擊心底!
※暴雪拳頭等廠商成立公平遊戲聯盟:聯合打擊惡劣行為
※臨渭區食葯安全「亮劍行動」再發力 嚴打危害群眾健康行為
※寶寶體弱多病?其實是你的這5個行為,無形中破壞了寶寶的免疫力
※法王如意寶:向惡劣的人採取猛烈的行為
※北大心理講師公開支持馬蓉,諷刺王寶強:你的行為沒有風度
※神秘小行星闖入太陽系,行為詭異難以阻擋,科學家擔憂其撞擊地球
※准媽媽為保護寶寶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害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