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主客死山東,墓誌中一字被改動,見證武則天篡位
《舊唐書》中沒有《公主傳》,歐陽修等人在編撰《新唐書》時設《諸帝公主》,對二百一十一位公主作了記載。經過唐末、五代戰火,唐朝公主的資料缺失較嚴重,有的公主僅留下了一個封號,有的公主事迹不詳。
唐高祖李淵的生育能力較強,有二十二子,十九女。《諸帝公主》對十九位公主記載不一,有的篇幅較長,而有的只有寥寥數語,還出現錯誤,如「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駙馬名字就給搞凌亂了,應為封言道。之所以跟歐陽修較真,很大程度上在於嫁給封言道的淮南公主,死在山東淄博。
筆者是山東淄博人,對淄博的歷史格外感興趣,本文就說淮南公主。
據《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並序》記載,淮南公主「諱澄霞,高祖神堯皇帝之第十二女也。……武德六年,年始三歲……言道隨例,改授淄州刺史……奄以載初元年一月十八日,薨於淄州之城刺史宅館,春秋六十九」。從墓誌看,淮南公主名叫李澄霞,李淵之女,死於載初元年,死在淄州,活了六十九歲。
這裡有個問題,載初元年系何年?《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稱,武則天「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改舊正月為一月」;《資治通鑒》稱「(永昌元年)十一月,庚辰朔,……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由此可知,載初元年始於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終於次年(690年)九月武則天稱帝改元天授。
李澄霞死於公元689年,還是公元690年?墓志銘中提到,淮南公主「武德六年,年始三歲」,倒推李澄霞生於武德四年(621年),按其虛齡六十九歲,可知其死於公元689年一月。但是,從封言道於永昌元年(689年)夏遷任淄州刺史、李澄霞同年冬天發病的情況看,李澄霞應死於公元690年一月。
兩個不同的推斷,筆者更傾向於後者,因為李澄霞畢竟死在淄州,死於一月。此時,正處於武則天稱帝前夕。由於武則天為稱帝做準備,仿照周制,肆意改元,又改置歲首,加之墓誌撰寫人封言道年老忘事,內心悲痛,精神恍惚,故在紀年問題上出現錯亂,將「武德六年,年始三歲」搞錯,應為武德七年。
李澄霞生於武德五年(622年),是李淵第十二女,生母不詳。墓誌中稱,李澄霞是個非常優秀的公主,吹拉彈唱,無所不能。三歲封淮南郡主、公主,食邑三千戶,待遇比親王要高得多,可見李淵對此女之鐘愛。太宗李世民對此妹也非常喜愛,兄妹之情濃厚,貞觀二年(628年),李澄霞加封淮南長公主,「親睦之情,碩重於同氣;愛育之義,尤切於孔懷。貴顯既隆,恩遇彌盛」。
長大後,李澄霞下嫁唐初宰相封德彝之子封言道。封言道親撰的李澄霞墓誌稱,「言道二十有三,並迎尚主」(封言道墓誌稱,貞觀十五年(641年)封言道尚淮南公主,誤)。封言道生於大業十二年(616年),二十三歲時應為貞觀十二年(638年),此時李澄霞十七歲,其許嫁封言道應提前一年,這與墓誌中的「小星三五之侯,五姬二八之年。夙成教於公宮,方下嫁於私室」相符。
下嫁後,李澄霞恪守婦道,執掌家務,與駙馬封言道相親相愛,相濡以沫。對此,其墓誌稱「承顏溫順,無忘沃盥之儀;中饋聿修,每勖奉姑之敬。於是家道既正,識女位之利貞;之子于歸,諒桃夭之宜室」。因為娶了公主,封言道仕途起初不錯,歷任通事舍人、汝州刺史、朝請大夫、汴州刺史等職。
從封言道墓誌記載看,封言道至少有五個兒子(第五子為封思履),兩個女兒(第二女嫁瀛洲刺史鄭贍)。封言道娶的是大唐正牌公主,且夫妻恩愛,納妾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封言道沒有其他姬妾,則七個孩子均出自淮南公主李澄霞。可見,封言道、李澄霞夫婦感情很好,愛情結晶連連降生。
高宗李治執政後期,武則天開始弄權,對封言道這位宰相後裔、駙馬都尉心存警惕,故封言道頻頻被調動,上元二年(675年)任滄州刺史;儀鳳二年(677年)遷瀛州刺史,尋遷青州刺史、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隆二年(681年)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別乘;弘道元年(683年)遷懷州刺史。期間,太平公主下嫁時,李澄霞還以姑奶奶的身份充當「碖母」的角色。
李治死後,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成為政治玩偶,一個被廢,一個被幽禁。在此情形下,封言道繼續頻繁調動,光宅元年(684年)復為汴州刺史;垂拱元年(685年),降授朝議郎,守貴州刺史,改授溫州刺史,尋加朝散大夫,守滁州刺史。永昌元年(689年)夏遷任淄州刺史。
淄州淄川郡,原屬齊州,武德元年(618年)從齊州脫離,單獨設州,下轄淄川、長山、高苑、鄒平四縣,其中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為州郡治所。
常年連續的顛簸,李澄霞屢遭舟車勞頓、水土不服,在淄川沒住多長時間就病倒了,「孟夏屆州,陪游未幾,季冬違豫,寢膳乖宜」,墓誌說李澄霞四月隨封言道到淄州,還沒逛夠淄州山水,十二月就病倒了,飯都吃不下去。武則天聞訊後,派人送葯、問安,但無濟於事。次年一月,李澄霞多方醫治無效而逝。
李澄霞,身份高貴,又是刺史夫人,是個當之無愧的大人物。墓誌稱,對於她的死,「州縣士女,行□(缺一字)悲泣。聖上發衣,百官陪慟,贈物有加」。武則天下令,將李澄霞靈柩運回京都,「葬須近陵。既以天授二年正月十二日陪葬於獻陵」,葬在了李淵陵旁。此時,武則天已經稱帝,以周代唐。
古人死後,有墓誌,分為志蓋和志石。李澄霞死時,尚為大唐帝國,她本人也為大唐公主,其墓誌蓋上刻有篆文「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墓誌石上刻有楷書「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並序,駙馬都尉封言道撰」。但是,等李澄霞入葬獻陵時,已是大周帝國,墓誌如何處理?禮部官員有辦法,將志蓋上的篆文「唐」字稍加幾筆就改成了「周」字,但志石上的「唐」字未改動。
唐和周,是涉及國號的關鍵之字,改也就改了。但是,工匠把「唐」字添了幾筆後,未將「唐」字多餘的筆畫磨掉。這樣以來,改動之字成為「唐」和「周」的結合體,或者說是個重疊字,看起來亦周亦唐,十分滑稽搞笑,姑且稱之為「大唐(周)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吧。這份墓誌,見證了武則天篡位。(劉秉光)
※土皇帝徵兵十萬,武士面頰皆刻仨字,文士腕臂皆刻四字
※見到大隋高僧,王爺嚇得顫抖流汗,王妃也驚出一身冷汗
※一天不見,李世民就想他,他死後,李世民也不肯放過他
※自古豈有禿頭天子、跛腳皇后?有人斷言造反者難成氣候
TAG:劉秉光 |
※山東挖出一古墓,墓主「金頭銀胳膊」,墓中設的八卦陣困死盜墓賊
※濟南挖出一座史前古墓,墓主身材顛覆認知,難怪有山東大漢之說!
※李世民、武則天兩位雄主在位就打壓山東士族,這是為何?
※山東發現大規模東周墓葬,有鼎有編鐘,墓主可能是東夷古國貴族!
※明朝也有文字獄,山東知州寫「錯」一字,被朱元璋下令「斬」
※真正威震歷史的三位山東籍名將,只有這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客戰領頭羊廣廈,山東誓摘掉客場蟲帽子,防死一人成關鍵
※山東紀王崮頂有座大墓,專家發掘後遺憾地說:墓主徹底成謎
※康熙去山東拜謁孔廟,墓碑上的這個字讓他臉色大變,死活不肯下跪
※山東鬧市區有一座古墓,考古隊以為是唐朝羅成墓,挖開一看是王陵
※山東挖出一批竹簡,上面文字令人動容:孫臏俘虜過龐涓?
※中國首艘大陸航母新名字公開,不叫山東艦,或將以此人名字命名!
※山東村民撿到一塊隕石,上面刻有神秘文字元號,轟動了整個村子!
※山東鬧市驚現大量盜洞,市民說是羅成墓,挖開一看:東漢琅琊王
※康熙來山東,不想跪孔墓,大臣遮住墓上一字,康熙看完就跪了
※藩王古墓出現在山東九龍山,十墓九空在這也成例外,出土大量寶藏
※《射鵰英雄傳》里的真事:一位無私的山東人,勸蒙古鐵騎少行殺戮!
※山東膠東一座山,一洞點火滿山冒煙,郭沫若一看就說:山中埋有王陵
※詩鬼張宗昌,一個被抹黑的山東軍閥
※武松打虎在山東,李逵殺虎在山東,宋朝時,山東老虎會這麼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