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本是一代明主,因謀奪皇位而一直被忽視和誣衊

他本是一代明主,因謀奪皇位而一直被忽視和誣衊

在中國歷史上,明成祖朱棣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縱觀歷朝歷代,平心而論,其功績可以說比起秦皇、漢武、唐太宗等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不知為何,這位老兄做皇帝的名聲遠不及上述幾個人來的響亮。

這其中也許有什麼奧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功過是非可以任由後人評說探討。

朱棣在建文帝實行削藩時,以燕王的身份,於1402年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皇位。1424年死於北征歸途中。在位22年。在這20多年中,朱棣幹了許多事情。

首先是鞏固國防,開拓疆域。明朝開國後,被打敗的蒙元勢力雖然狼狽北躥,但是,他們仍然有很強的實力,長期盤居漠北。乘明朝不備,北元的蒙古鐵騎經常騷擾邊境,搶掠邊民財物,為害不淺。為了消除邊患,鞏固政權,明成祖朱棣先後5次親率大軍北征,到達漠北地區,給殘存的蒙古韃靼和瓦剌等部以致命的打擊,此後數十年都無法對明朝構成威脅。

明成祖第四次,第五次出征,基本都是韃靼和瓦剌一路奔逃,根本連和明朝的軍隊接觸都不敢接觸。 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對匈奴也好,突厥也好,都沒有佔據如此大的優勢,匈奴、突厥還是可以與漢唐的軍隊進行一些交戰。而到了明朝,卻出現蒙古軍隊被明朝軍隊打得心膽皆碎,望風而逃的局面,這是自古以來未有的情形。明成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親徵到達漠北地區的漢族皇帝,這說明他極具魄力,非尋常君主可比。

明成祖在位期間,最為著名的事情要算是七下西洋了。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六十二艘,遠航西洋。明朝艦隊從蘇州劉家港出發,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錫蘭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返國。以後又於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間,先後七次出海遠航,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這就是著名的鄭和下西洋。

據史載,永樂帝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明成祖威猛非常,武功蓋世,其文治亦不遜於武功。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賞罰分明,使官吏不敢怠乎其職,關心農事。他曾說:「如得斯民小康,朕之願也。以天下蒼生為己念。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時和歲豐,百姓安定。凡覆載之內,明月所照,霜露所濡,其人民老少,皆須使之遂其生業,不至失所。」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糧食多的因為吃不完都在倉庫里腐爛,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萬大軍,軍糧的供應源源不斷,這在其他朝代根本做不到。

遷都北京,這是明成帝在位期間乾的一件大事。原來國都遠在江南的南京,遠離北方地區,不利於鎮守北方,抵禦打擊蒙古,鞏固政權。明成祖經深思熟慮,最終決定遷都北京。當時的北京經連年征戰,殘垣斷壁,一片荒涼,何似南京繁華?故王公大臣反對遷都之聲不絕於耳。他堅持己見,派工匠修建北京宮殿,歷時三年,建成北京如今規模的紫禁城,最終完成遷都壯舉。事實證明,他這一步棋走的是對的,遷都北京是明成祖順應歷史潮流所做的一項富有遠見的決定,對中華民族起到了凝聚和鞏固作用,有力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

明成祖時代在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同時,還能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活動(其規模比秦始皇要大的多),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比如為了遷都,在北京建築皇城紫禁城就是在明成祖時代完成的。還有疏通大運河的過程、 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下西洋的船隊往往都是幾百隻龐大的船隻組成,簡直象海上移動的城市,那是非常耗費錢財的。沒有強大的國力作後盾,怎麼能在大規模作戰的同時做這些事情呢?從這一點來講,可以說,當時明朝國力的強大,是漢唐時期遠遠比不上的。漢武帝時,為出擊匈奴,搞得經濟凋敝,國庫空虛,沒有什麼力量再去搞大規模建設。唐玄宗開元年間,唐王朝達到鼎盛時期。然而,一個安祿山反叛,便搞得李隆基大驚失色,狼狽西逃,一時間,朝庭上下,雞犬不寧。同明成祖的永樂年間相比,應該說,所謂的漢唐盛世要遜色得多。

朱棣還重視文化建設,組織3000多文人學士,歷時5年,編纂了《永樂大典》。這部巨著總字數達到了三億多,保存了我國十五世紀以前的大量文化典籍,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和什麼四庫全書不同的是,永樂大典中的書籍都原樣照收,沒有任何修改刪減。現存的幾百卷永樂大典,僅僅是當初原來的3%,可象永樂大典規模的龐大。

看看在朱棣手中辦成的事:親自北征,橫掃蒙古鐵騎,從此為明朝贏得北部邊境的安寧;開拓疆土,擴大版圖,建筑紫禁城,定都北京,為此後500多年中華民族的首都發展奠定了基礎;疏通大運河,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七下西洋,擴大了中外交流;編撰《永樂大典》,保存了古代文化……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能夠干好其中的一件事,就可以躋身到著名的帝王行列,名垂史策。可事實上,他一個人在短短的20多年間就做了這麼多事。可以說,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明成祖朱棣,是一個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好皇帝,其功績已經超過了他的前輩們。

然而,他又是一個被後人忽視的能幹的好皇帝。其名聲遠不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以至什麼康熙、雍正、乾隆之類。是什麼原因呢?除了他本人的皇位來路不太那個之外,我想恐怕與此君性格殘暴,濫殺無辜有關係。最明顯的是他滅方孝孺十族的慘案上。在這方面,他同他那個老子朱元璋一樣,暴虐有餘,仁愛不足。這無疑是明成祖身上的一個污點,會影響到他本來應該很光輝的形象。

但是,考慮到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皇帝這個職位來說,衡量的關鍵還是要看他給國家,給民族,給百姓辦沒辦好事,辦了多少好事。從這個角度來說,瑕不掩瑜,明成祖朱棣不失為一代英主。他不應該被忽視。歷史,應還他一個公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語說史 的精彩文章:

《刺客列傳》,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刺客排行榜,你認識幾個
本可與秦國一戰,長平之戰的失敗卻直接導致趙國滅亡
你想不到,看「亂世奸雄」曹操是如何發家的
各國都想著爭霸,春秋戰國的「老大」卻在為這些事搞得焦頭爛額
我眼中的「啃老族」漢武帝,雖啃老卻從沒真正敗家

TAG:未語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本是古代皇帝,金庸賜他一門神功,卻讓他丟了皇位還因花心而死
他本將皇位拱手相讓,卻因對方一句話而弒君奪回皇位:讓你再嘚瑟
明朝一位悲催皇帝,皇位不傳後代,只因有百位子女,卻都是別人的
他是權臣也是外戚,把外孫趕下皇位自己稱帝,卻被人稱為一代明君
老爹任性皇位被奪,他一夜之間從太子變成庶民,卻這樣回敬奪位者
他因一隻貓和十個美女丟掉皇位,卻成就一代中興之主
漢文帝如何登上皇位,一是得益於他母親,另一個原因大臣看走了眼
楊廣荒淫無道本無緣皇位,為何最終奪得王位?全因他使出這一招!
在爭奪皇位前,雍正就知道自己能當皇帝,只因康熙向他要了此物
此人不願當皇帝,硬是被逼上皇位,當了一個月主動讓位,還是被殺
他本來是一個詩人,由於無人繼承皇位,他被迫成為皇帝
明朝這個皇帝有意思,皇位本來就是他的,卻還要發動「奪門之變」
才能堪比雍正,本可爭奪皇位,他卻被一個宮女攔住,反而得了善終
他本是康熙最寵幸皇子,離皇位就差一步,卻因自己作死被圈禁到死
本被康熙看重,卻因不擇手段爭取皇位,反而害自己一生的皇子
太子把皇位讓給弟弟,變成一代明君,死後更是被追封「讓皇帝」
古代有一種職業,就是拿皇位換,也不一定願意換,因為實在太爽了
康熙能繼承皇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得過一種病
史上最明智的太子,主動讓出皇位,造就了一代明君
他甘願讓出唾手可得的皇位,成全了一代明君,死後被封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