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為什麼把道比作橐龠呢?

老子為什麼把道比作橐龠呢?

文/清虛道人

道生陰陽

在追問道是什麼時,老子曾用過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比喻,稱之為「橐龠」(tuó yuè),即我們如今所言的風箱。在《道德經》第五章中,老子寫道:「天地之間,其猶橐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其意是說,在天地之間存在一種類似於鼓動的風箱的東西,其通過一動一靜的呼吸之態來維持萬物的生化與運轉。在老子的理論體系中,世間萬物都是由道生化而來的,而道的生化作用則是通過陰陽運轉實現的。所以用橐龠作比喻,實則是把陰陽二氣的運行過程變得具象化、生活化,使人們更加容易明白陰陽二氣和合生化的基本道理。陰陽,正是老子以橐龠喻道的直接目的。

自然中的陰陽(資料圖)

明朝林兆恩曾作《道德經釋略》,其寫道:「萬物之生而死,榮而卒,成而毀,亦天道也。天何心哉?」此即是道家所遵從的天生天殺之理。在自然之理的囊括下,不論生還是滅,不論陰還是陽,都是自然的法則,都是萬物自我運行的本性使然。陰陽不會因為萬物的生滅而改變自己的運行方式,所以老子在提出了道以類似橐龠的方式來運化世間萬物的同時,還強調了一點——「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是在告誡人們要保持虛靜之態以得形神不朽。躁動愈強,耗出愈多,自身也就越快地走向滅亡。

修道要「無為」而「不仁」

道教修行的目標,是要達到與天地比肩的長且久者。但因為身在世間總免不了群情耽染,所以就需要藉助於靜之徐清的功夫,從充滿了欲情的凡塵之動回照自我本心之靜。道學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無為」,即不要因為自己的妄為而受到了五音、五色、五味侵擾。

孔子曾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孟子則把「仁」的概念推廣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親疏等次,並且韓非之「兼愛」、楊朱之「一毛不拔」,均是在自我或萬物之上施予了個人的感情,此便是被俗塵耽染了情志。而老子講的「不仁」,是立足於施化萬物而忘功同塵,此為聖人之道,為天之道,更為道之道。不著心於萬物,才不會受到萬物的誘導;不偏心於萬物,才不會受到自我情志的傷害。

老子畫像(資料圖)

與天地永恆相比較,萬物的生長變化皆是須臾,為虛幻;與聖人的造化利物相比較,百姓的貪嗔痴愛皆是塗毒,為無實。所以天地不著心於萬物,聖人不著心於百姓。所謂「不仁」,乃是不以萬物情態而沉溺己心。

故王弼云:「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故陳榮捷在《中國哲學資料選編》中立論說:「天地不偏不黨,公正無私,毫無人為蓄意的仁愛之意。」

聖人治世效法於此,才能使百姓得「我自然」的狀態。而「自然」的最好狀態,就是陰陽的調和、家國的同治、身心的煉養和內外褒光以合本真。

天地不偏不黨,公正無私(資料圖)

在老子的理念中,能做到如此境界的人,是足以稱之為聖人的。而聖人與天地是具有品德上的相通之處的,他們都是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正譬比橐龠所具有的「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特性。聖人乃以虛心之儀經教於世,卻不曾恩求萬物給予回饋。聖人處世,如蘇轍之語「夫豈愛之,適時然也;夫豈惡之,亦適然也。」

道是天地法則

但聖人雖然留下經教,世人卻不明白背後真理,反而淪為追求百家之言的爭辯。「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這是文明的異化,並非聖人出經教的本心。所以老子特彆強調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唯有守中一之道,才能回到如橐龠一般「虛而不屈」的不竭與無窮,回歸到自凡入聖、自聖合真的人生修行。張默生在《老子章句新釋》中解釋說:「(這)好比橐龠沒被人鼓動時的情狀,正是象徵著一個虛靜無為的道體。」這一邏輯推理,恰恰逆推出了道家所強調的「中空」的重要性。這一特性,也正是橐龠所具有的典型表現。

萬物和合(資料圖)

因為虛空,所以才具有生化萬物的可能性,而自身卻又是無待於物的。莊子在《逍遙遊》篇中提到,唯有無待,才可以達到真逍遙的境界。不滯於物,於是也就超越了物的生死變化,此正是玄道的奧妙所在。老子把不滯不死之虛空谷,稱作「穀神」,是以有形有相的實體來對所守之中一進行比擬說明,即等同以「玄牝」來解「天地根」。朱熹曰:「『谷』只是虛而能受,『神』謂無所不應」,穀神連謂,即是把橐龠中空之需與「動而愈出」之應相聯繫,亦是陰陽互化的鮮明表現。這是第一次鮮明地闡述了道家的宇宙生成觀,同時又點出人心與自然相呼應的宗教母題。

動而愈出(資料圖)

不同於其他的宗教,道教所提出來的陰陽互化與中一之道是上承天理、下合人事的統一法則,指出整個物質世界的運作都是在同一法則下進行的。這個法則,我們強名之曰「道」。不論先賢對道作出何種比喻,如橐龠——是敘述道之陰陽的生化本性,如穀神——是在述道之中空的氤氳屬性,如水——是敘述道之善利與處下的自然特性,如此等等,均是對道進行某些方面的具體說明。但老君又言,「道可道,非恆道」,至於大道究竟為何物、又是如何在每個人的人生修行中起到指導作用,終究還是需要從心上去體悟,從行動上去實踐,以自我的功行來證道之真切,這才是修行的本義所在。

(編輯:玄朴)

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古樂中的密碼,聞樂知未來
棄官歸隱當道士
7/27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章
山間小廟,離奇遭受天雷擊;護民一方,保舉成神享香火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老爸茶是什麼嗎?
你知道老人最喜歡什麼樣的子女嗎?
老虎為什麼比獅子強?
你知道佛祖為什麼不幫你嗎?原因就在這裡!
為什麼你扎馬尾又丑又老氣?原因在這裡!
獅子暗戀時會是什麼樣子呢?
獅子座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為什麼手比臉老得快?
兒童窩溝封閉是什麼?有必要做嗎?有什麼副作用嗎?
原因真的無話可說 為什麼老羅鎚子要改名?
賈母真的疼林黛玉嗎?那為什麼不把鳧靨裘給她卻給薛寶琴?原因竟是這樣心酸!
羅馬凳是什麼呢?健身的時候該怎麼用呢?
知道你的徵信為什麼會變差嗎?原因在這裡!
為什麼衛衣都有兩條繩子?現在才知道怎麼用!太吃虧了!
你知道什麼是月勞病嗎?
文字背後的你是什麼樣子的?
月子餐,吃什麼?怎樣吃?很多婆婆都做錯了!你做對了嗎?
什麼是道與德?
你知道為什麼歪果仁頭髮是黃的了嗎?
老夫子爆笑漫畫:為什麼這個表的時間不對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