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 文化:出家佛弟子與在家佛弟子有哪些不同

佛教 文化:出家佛弟子與在家佛弟子有哪些不同

在中國佛教中,出家佛教徒和在家佛教徒在外表上,除比丘要剃除鬚髮外,在衣服上也有所分別。比丘應蓄的衣服,根據佛教原始的規定,只有三衣,總名為『袈裟『。其中一件是』五衣『,是由五條布縫綴而成的襯衣;一件是』七衣『,是由七條布縫綴成的上衣,這是平時穿著的;一件是』祖衣『,是由九條以至二十五條布縫綴成的大衣,這是遇有禮儀或出外時著穿的。每一條布又要由一長一短(五衣)、二長一短(七衣)或三長一短(大衣)的布塊所合成。這種式樣叫做』田相『,言其如同田地畦隴的形狀,表示僧眾可為眾生的福田。

在中國寒冷的氣候,只穿三衣是不夠的,如是在袈裟以下穿著圓領方袍的俗服。其後時代變遷,俗人的衣服改變了式樣,而僧人始終保持原樣;如是圓領方袍便成為僧服的特有形式了。在家佛弟子平時只穿著俗服,在拜佛時可以穿著五條布縫綴成的』縵衣『,言其通縵無有田相。縵衣的每條不許用一長一短合成。沙彌和沙彌尼也只許穿著縵衣而不許穿著割截成的袈裟。

佛教徒中比丘、比丘尼是獨身修道的,必須清心寡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佛教制定受比丘戒之前要有許多質問,凡是不合條件的人,是不允許受比丘戒的。例如:父母未曾允許,身有負債,身有痼疾或精神病,現任官吏及曾為比丘而違犯四根本戒等等,凡有十三難、十六遮。

至於受比丘戒以後,又厭倦出家的清苦生活,願意還俗,卻是極其容易的,只要對任何一人聲明,自己願意舍戒,便可以放棄比丘身分。如若不舍戒,不放棄比丘身分,卻私自違反戒條,這叫作』破戒』,是不允許的。其他比丘可以檢舉,經過僧侶集會評判,要受到一定的懲罰。受五戒的在家居士也可以根據自願,隨時對任何一人聲明,放棄優婆塞、優婆夷身分。唯有菩薩戒是只有受戒,或者破戒,而沒有舍戒。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五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初會眾 聲聞菩薩數無量
佛教文化:如何擺放經書
佛教文化:家中的佛堂應怎樣整理
佛教文化:佛教徒為何每日誦經?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佛弟子為何一定要在家裡設佛堂?
修行中,在家弟子和出家弟子沒有什麼不同
新弟子加入佛道兩家都是出家,但為何佛教出家剃度,道教卻是蓄髮
在家弟子如何修佛法?
佛弟子不論出家在家,每日必在佛前自懺
佛弟子不論出家在家,每日必在佛前自懺!
佛教徒不一定是佛弟子
佛教知識 弟子即徒弟,而俗家弟子又有怎樣不同的意思呢
妙江法師:佛弟子為何一定要在家裡設佛堂?
佛弟子為何供奉佛像?
在家佛弟子如何選擇課誦?
荀子身為儒家代表人物,為何培養出韓非子和李斯兩位法家弟子?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真佛弟子還是真我弟子
佛家弟子為什麼都姓「釋」?
佛家弟子必修課,迴向
身為佛弟子,為何要在家中設置佛堂?有什麼功用
劉素雲老師:不皈依佛門,就不是佛家弟子嗎?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的二弟子是金蟬子唐僧,那他的大弟子是誰?
佛弟子為何不願稱佛教徒,寧可自稱三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