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刀拿到古代會不會成為寶刀?
很多喜歡歷史的人們,總有一種「失傳情節」,認為古代記載中有那麼多的神奇的好玩意,到最後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人因此嘆惋,中國古代有太多好東西「失傳」了。
對於刀劍等冷兵器也是如此,史書上記載了許多神兵利器,寶劍名刀,現今大多都失傳了。不過現代科技發達,利用現代科技生產的冷兵器,放在古代不知能否稱上「神兵」二字?
上圖:現代軍用刺刀可以做到任一批次完全相同,而且大批量生產,這在古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今天的一些廉價刀劍等產品的確質量堪憂,不如古代實戰的刀劍精良。那是因為咱們今天的冷兵器更多的是裝飾品、收藏品,而古人的武器則是士兵們貼身立命的傢伙,所耗費的心血、設計生產的初衷是不同的。如果今天的工匠精心打造,完全可以生產媲美古代寶刀的產品。
上圖:咱們今天很多優質工具刀的性能就已經超過古代大部分刀劍
我們必須要冷靜的看待一個問題,那就是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只要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基本上不存在現代科技無法生產的古代人造物品。的確,咱們今天依然沒有復原出一些古代的技術,但是無非一個原因:
沒有技藝嫻熟的匠人以當時的技術進行復原。簡單說,科技上沒問題,可是手藝失傳了。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小學的奧數題,你用初中的知識可以輕鬆的求解,可是這是一道小學的題目,只能用小學的知識進行求解。
比如說生產青銅劍,要是採取現代科技進行不計回報的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比之前的青銅劍性能更好,而且還能批量化生產。一個幾十人的工廠,其產量就可以嚇死青銅器時代的任何一個軍事大國。
上圖:圖為越王勾踐劍,古代青銅劍防鏽處理的巔峰。以現代科技完全可以將青銅器的防鏽做的更好
但問題在於,考古學進行復原的目的是要研究的是古代生產技術,而不是復原產品。古人用有限的生產資料,加上靈巧的手藝能夠達到那樣的水平,的確能讓人感到敬佩。但是,要說古代人能夠生產比今天還要優質的產品,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
上圖:國外用傳統的鍊鋼法復原中國明代長刀,圖中他們正在用鐵礦石煉鐵
上圖:復原後的成品
不說咱們今天科技生產的冷兵器和古代的對比,即使古代不同時期,冷兵器的技術也是翻天覆地的。且不說鋼鐵兵器取代青銅兵器,同樣是鐵制兵器時代,也是越往後世,越是先進。除非遭遇類似蠻族入侵、頻繁戰亂、大規模天災這種極端情況,才有可能出現文明的倒退。
上圖:同為青銅兵器,戰國時代青銅器也普遍優於西周青銅器,圖為戰國青銅劍
當然,這個先進,不是說優質產品的性能如何。以刀劍類兵器為例,同樣凝結了最優質鐵匠心血,使用最優質原材料的一把寶刀,或許明代的刀比漢代的刀好不了多少。但是,同樣的刀劍質量,明代的科技可以維持更高的產量。
就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漢代儘管有領先當時世界的鋼鐵鍛造工藝和熱處理技術,但是出土的漢代刀劍之間鋼鐵質量差異非常大,並且含有硅酸鹽之類的雜質。
而且,我們發現的漢代刀劍大多為墓葬中出土的陪葬物,上面一般都有銘文、鑲嵌珠寶甚至錯金銀工藝,必然是墓主人(肯定是貴族)生前的心愛之物,在當時也必然是寶劍名刀的級別。
上圖:鑲嵌珠寶的漢劍殘件
以環首刀為例,環首刀刀刃寬厚的形制卻足以透露出一點,那就是當時普通士兵所批量裝備的環首刀雖然剛柔相濟,但是強度有所欠缺,需要以厚度來彌補這一劣勢。
上圖:出土環首刀
另外從一些考古資料來看,漢代的鍊鋼技術是利用炒鋼生產出雜質較多的低碳鋼,而且當時的冶鐵技術出鋼不穩定,也有一定概率會出現中碳鋼。如果製作的精良一些,就再用摺疊鍛打技術減少雜質,然後進行淬火或部分淬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百鍊鋼。這也可以作為環首刀強度欠缺的一個例證,因為含有較多雜質的低碳鋼物力特性的確如此。
上圖:斷了的出土漢劍
當然,儘管如此,漢代的鋼鐵冶煉技術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了。不過,在當時看來是先進的,到了後世就不一定了。
傳世明代刀劍,則大多以士兵、基層軍官的實戰武器為主,在當時只是批量化生產的制式武器,而非個人定製珍藏寶物。但是這些武器在性能上已經漢代貴族墓葬里的寶刀名劍相差無幾,在工藝上更是先進了許多。
上圖:傳世明代刀條,為普通士兵或低級軍官的佩刀
明代,中國的灌鋼法已經非常成熟。這種方法是先用鐵礦練成含碳量高的生鐵,再用生鐵變成含碳量極低的熟鐵。在鍊鋼的時候,將生鐵和熟鐵合煉,生鐵和熟鐵的不同比例,可以相對精確的生產出含碳量不同的各種鋼材。泉州曾經出土過一個明代鐵錨,重達750公斤,經過檢測,該錨的雜質含量極低(尤其是含硫量),已經符合現代鋼鐵的行業標準,這在漢代是不可想像的。
上圖:明代巨型鐵錨
因為可以相對精確的控制雜質含量和鐵碳比例,故而明代可以有夾鋼、嵌鋼、生鐵淋口等複雜工藝,而且可以將這些工藝大規模應用,批量生產各類武器和工具。
上圖:傳世明代刀的精美花紋
還有個例子可以證明古代兵器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那就是鋼鐵產量。
九世紀初(唐朝元和年間),中國鋼鐵年產量約為200萬斤,到了十一世紀中期(北宋治平年間),這個數值增長到了約800萬斤,然而到了明朝永樂初年(十五世紀早期),中國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1900多萬斤(約一萬噸)。而且有證據顯示,在明朝中期(十六世紀),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十幾萬噸,比十八世紀初的整個歐洲鋼鐵產量還要多,是唐代元和年間鋼鐵產量的一百多倍,明代早期的十多倍。
上圖:明代修建的千佛塔,主要部件均為鐵制,高33米,為現存古代鐵塔中最高者。
當然,這個產量在當時看是令人吃驚的,但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微不足道的,2008年,中國僅粗鋼產量就已經超過了五億噸。
另外,還有些武器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倒退。這是因為作戰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看似倒退,實則暗含了另一層面的進步。
比如說漢代的槊製作精良,而宋代、明代的槍頭則非常簡陋,明代甚至說槍頭重量不要超過四兩。漢代的槊是精貴的優質武器,強調槊要堅固耐用,而在宋代,軍隊甚至用長槍捆紮成木筏去渡河,而明代則明確說「一槍換一馬」,將長槍作為一次性的武器。從珍視到成為一次性用品,這本身就是武器產量進步的體現。
上圖:漢代槊,長度達半米以上
上圖:明代小槍頭
還有個事例就是弩的退步。在漢代,中國的弩機達到了一個巔峰,結構非常精巧,不需要彈簧就可自動複位,而且還有望山,可以針對不同距離進行瞄準。但是到了魏晉之後,弩則出現了明顯退化。
上圖: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這是因為,漢代的時候沒有馬鐙,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主要以立馬騎射為主要作戰手段,只有少數騎兵可以在策馬奔騰的同時精準的射箭。對付這些騎兵,用弩與之對射是非常合適的,所以弩怎麼精緻也不過分。
上圖:無馬鐙的匈奴騎兵
而到了魏晉之後,騎兵開始裝備馬鐙,北方的軍隊不僅可以跑馬射箭,還可以穿著重甲進行衝鋒。這時候,一分鐘射不了幾發的弩便顯得有些累贅。相適應的,魏晉之後的弓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軍隊中的裝備數量也非常驚人,因為弓的射速更快,與騎兵對射的時候更具優勢。
上圖: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唐代軍隊每人都裝備一張弓。圖為壁畫中的唐軍形象,豹紋袋子中裝的便是下弦的弓。
古代不同時期,尚且可以看出明顯的技術進步,且不說咱們今天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了。人類文明是爆炸式發展的,越往後世,科技發展的速度也越快。
我們古代的確先進,但也是橫向和其他文明比較,和今天比,那些曾經的榮耀,其實都只能作為一份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如果沉迷其中甚至將其神話,未免有些固步自封。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投稿作者毛錐。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混合了腦洞與殺傷力的致命之美:非洲冷兵器
※沙和尚和魯智深的兵器傻傻分不清,他們的兵器究竟有何不同?
※我們都被86版《西遊記》給騙了,沙僧的兵器竟然是一根短棒子!
※《綉春刀·修羅戰場》武器解讀:刀光劍影重現明末兵器庫
※盤點八個自古流傳至今貨真價實的中國功夫
TAG:中華冷兵器 |
※古代怎麼給壓歲錢的?現在要給上千元紅包,會不會成為一種負擔?
※智能商業時代,如何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現代社會,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你才能成為不同尋常的人
※他是一代名醫,現在卻成為了人們嘴裡的「梗」
※只有努力才會讓自己成為讓老闆無可替代的人
※智能跳繩讓你成為更會跑的人
※托尼離開後,誰會成為二代鋼鐵俠呢?這三位你會選誰?
※推背圖預言趙匡胤會結束五代十國的分離局面,還會成為一代明君
※周軼君:何以成為「最好的時代與最壞的時代」
※穿越火線:學會這幾種跳狙,成為一代狙神不是夢!
※學會讀幾首古詩,加幾首現代詩,你會成為神一樣的人
※木葉丸會成為八代目火影嗎?還是佐良娜會當選?
※如果給你一個實現新年願望的機會,你最想成為動畫片里的誰?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奴隸制社會?哪個朝代成為奴隸制社會的開端?
※想成為非洲的巫師嗎,只要會唱歌跳舞就行了
※刀是怎樣成為兵器的?
※我們隨意丟棄的瓶蓋,卻被非洲人做成了珠寶,成為身份的象徵
※這把世界上最詭異的刀,曾讓上千人自殺,現成為鎮宅首選利器!
※一座被古代成為「軍事要塞」的古城,如今面目全非,不久就會不復存在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如今長成了這樣?居然還是門薩的成員?她成為了現實中的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