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握軍政大權的多爾袞,為何不取代順治帝直接稱帝

手握軍政大權的多爾袞,為何不取代順治帝直接稱帝

大清王朝定都中原是在順治一朝,但是實際上的「領路人」卻並非順治皇帝,而是順治皇帝的十四叔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因為順治皇帝正值沖領,無法獨立處理朝政,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多爾袞擺布,甚至淪為傀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皇上終究會長大,長大之後的皇帝便要擺脫多爾袞的束縛,這便使得叔侄二人的矛盾越加凸顯尖銳了。

這種矛盾,在多爾袞強勢的時候,少年順治只能選擇容忍,並且要儘力表現為欣然的模樣,他不斷的、「毫不吝嗇」的對他的十四叔給予肯定、加功晉爵,從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其榮耀早已高高地凌駕與其他諸王之上。但這些似乎還不能夠滿足多爾袞的野心,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他的母親也不惜下嫁於多爾袞,雖然經史典籍對這段「太后下嫁事件」沒有記載,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一些不和常規的事件之發現其端倪,而且在朝鮮國文獻中發現一二。至於把這二人的婚姻描繪成「郎情妾意」,則來自於現代小說,小說里將兩人的結合寫得那麼浪漫,乃是地道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甚至與小說是大相徑庭。

▲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

這些妥協著實讓順治皇帝難受,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個人見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皇帝的權威,天子就是天子,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容僭越的,即使是自己的長輩,是這個王朝的最高王爵,那也得屈服於皇權的淫威之下,因為再高的爵位也是臣子。

實際情況是,多爾袞太跋扈了,跋扈到了要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程度。他不但一再索要加攻晉爵,而且在禮儀方面也要做到與皇帝接近,就連外國使臣前來拜厄天朝,也要準備兩份同樣高貴的禮物,一份呈獻給順治皇帝,另一份就是呈獻多爾袞。雖然這些都讓年少的皇帝很不爽,但是皇帝更加知曉,多爾袞的重要性。對於這個剛剛入主中原的滿族王朝來說,太多的機務需要處理,對於尚且年幼的自己來說,多爾袞的存在是必要的,他需要依靠多爾袞來維護現在政治格局的平衡,因為確保王朝有條不紊的前行這才是首要之事。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很多讀者閱讀至此,可能會問,多爾袞為什麼不取而代之直接稱帝呢?

首先,我認為多爾袞是肯定想要稱帝的,身為愛新覺羅子弟,又是實際意義上的「一把手」,不想當皇帝是不可能的。但是直接取而代之,干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多爾袞還真沒有這個膽量。這招棋太險了,一招不慎,就是身敗名裂,甚至讓大清王朝前功盡棄。這對於多爾袞來說,是萬萬不可承受的。

但是,多爾袞並沒有放棄對皇位的追逐,他積極在朝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將兩白旗的權勢推向頂峰,同時多爾袞極力栽培自己的同母弟豫親王多鐸。多爾袞一生妻妾成群,但是僅有一個女兒,所以過繼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為嗣,多鐸儼然成為多爾袞利益的接班人。順治四年,多爾袞以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和政務繁多為由,晉封多鐸為輔政叔王,這意味著多鐸已經成為僅次於多爾袞的大清二號領導人。

而順治皇帝對於這一切,僅有「肯定權」,只能任由多爾袞擺布。

上天似乎並不想「拋棄」順治皇帝,就在多鐸晉封叔王兩年後,順治六年多鐸害天花而薨,時年三十有六,看來這位「殺人魔王」(揚州十日的屠城慘案製造者就是多鐸)最終還是造到報應,年紀輕輕便不得好死。

在外出征的多爾袞聞知弟弟多鐸病逝,立即收兵返回北京。多爾袞換上素服,悲痛欲絕而嚎啕大哭,多爾袞不但悲痛弟弟的早逝,更為自己政治前景變得驟然暗淡而悲傷。多鐸的離去並不僅僅是權力交接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多爾袞失去了「左膀右臂」,一個真正能夠推心置腹的盟友。

失去盟友的多爾袞雖然想過放棄權力,但是權力這個東西就如同「毒品」,一旦擁有想要放棄談何容易。順治七年八月,多爾袞利用自己的權力,尊生母烏拉那拉阿巴亥為「聖武皇后」,不知含恨而去的母親,能否知曉多爾袞的一片孝心?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

順治八年,健康狀況級差的多爾袞,已經感覺力不從心了,繁重的工作,無疑是讓原本虛弱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多爾袞想要「退二線」了,想要將權力還給順治皇帝,其實以多爾袞的智商,不可能不懂急流勇退的道理。只是,他明白或者說悔悟的太晚了。

多爾袞想要在京郊以外之地給自己修建一座豪宅,用來退休後居住。順治八年十一月,多爾袞出北古口狩獵(實則為自己豪宅選址)不幸墜馬,被緊急送往喀喇城療養。據說順治皇帝,親自前往喀喇城探望多爾袞,多爾袞聞知皇帝駕到,拖著病體勉強從病榻起身要給順治行跪拜之禮。這說明此時多爾袞已經徹底妥協,開始明白要「抓緊」準備自己的身後之事,順治皇帝當然不能讓重病的十四叔給自己行此重禮,更何況順治四年的時候,順治皇帝就下過昭「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

順治八年十二月,就在他墜馬後不到一月,大清皇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薨世,享年39歲。縱觀中國封建歷史,權臣去世之後,伴隨而來的必定是一場「大運動」,從西漢的霍光,到大明的張居正,身後未被清算者寥寥,多爾袞也很正常的「沒有例外」。很多一直被多爾袞壓在身下的人開始行動了,首先「有所作為」的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順治元年攝政王發給明故軍民的諭旨

多爾袞去世了,他的同母哥哥英親王阿濟格居然「跳」出來要接班,阿濟格一介武夫,智商不及多爾袞十分之一,就這個水平還有臉要當政?你阿濟格是多爾袞的親兄,多爾袞一死,你能不受牽連就是萬幸,你居然還敢冒頭鬧事,這不就是作死嗎?

阿濟格想要利用順治皇帝迎接多爾袞靈柩的時候,武力綁架皇帝以要挾其同意自己攝政的願望。這種武力要挾皇帝實乃大不敬之舉,即便僥倖成功也無法逃避最終的審判。但是就這麼低劣手段,連保密工作都沒有做好,被早已經獲取情報的濟爾哈朗先下手而擒之。阿濟格因此落了個「對攝政王靈柩大不敬」的罪名,最終也難逃被逼自縊的結局。

如果多爾袞能夠泉下有知,不知會如何怒其不爭。然而,這只是多爾袞身後之事的開始。

▲大清版圖

剛開始也就是多爾袞剛去世的時候,朝廷或者說順治皇帝對多爾袞還是肯定的。順治皇帝追封多爾袞為「義宗成皇帝」(十七字謚號),然而兩個月之後,就開始對多爾袞進行清算了。主持清算工作的正是濟爾哈朗。濟爾哈朗積極網羅多爾袞生前的罪責,主要是僭越帝位的問題,很多一直被多爾袞壓制的兩黃旗的頭頭們,也加入「清算」的隊伍之中,這倒也正常,但是不少兩白旗受盡多爾袞恩惠之人,一看「風向」不對,也倒戈到「清算」隊伍之中,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蘇克撒哈。

清算的工作進展的比較順利,雖然有個別「不識趣」之人,上奏皇帝為多爾袞「說好話」,說多爾袞為大清朝建功立業,鞠躬盡瘁。結果這些人無出意外的受到懲處,該罷官的罷官,該流放的流放。這下子朝野上下聲音終於一致了。

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以成事實的僭越大罪,雖然表現出「痛心疾首」,但還是高度讚揚了濟爾哈朗的工作成果。而多爾袞這樣的「亂臣賊子」結局就是被從墳墓中挖出來鞭屍、梟首,然後罷黜愛新覺羅宗室資格。簡言之,將多爾袞徹底變成孤魂野鬼並再踏上一萬隻腳而永世不得翻身。

順治皇帝的母親,那個和多爾袞關係即迷離又特殊的皇太后,對於多爾袞的處罰問題,一直保持著「袖手旁觀」之態度。很難理解如此冷漠的「孝庄太后」,會和多爾袞之間存在著至死不渝的愛情。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客觀的說是比較成功的,一生實現了諸多理想,完成了父兄兩代人的夙願和遺願。並且在諸多事關大清王朝命運的關鍵時刻,做到了以大局為重。他以自己的「退讓」換來了整個大清的萬眾一心。對於這個新興的少數民族政權來說,能夠有這樣一位深謀遠慮的領導人,屬實是難得,更是幸運的。而多爾袞一生的遺憾恐怕就是沒有登基為帝,他窮其一生為其所累,死後落得身敗名裂,令人唏噓不已。

多爾袞徹底倒台,順治皇帝終於正式親政而大權在握,鄭親王濟爾哈朗再一次走到政壇的前端,盡心儘力輔佐侄子順治皇帝。年輕的順治皇帝也秉承著先祖們兢兢業業的優良品質,也算勵精圖治,努力著帶領王工大臣們,使得大清王朝更上一層樓。

順治皇帝對歷史很有研究,他曾和大臣探討歷史上帝王,問到歷史上最有名望的君主為何人?大臣陳可夏對曰「唐太宗」,但順治皇帝卻不同意,他認為明太祖朱元璋最優,並特地指出,明太祖指定的很多政策有利後世。大家不要輕視了這段對話,這是大清君主第一位公開對前朝皇帝的肯定,不但如此,這段對話已經說明年輕的順治皇帝,已經認識到本朝制度上的疲敝,這是一個「改革」的信號。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果然,順治皇帝開始重用汗臣,這是順治皇帝政績之最大亮點。我們在歷史典籍中不乏見到順治皇帝對汗臣的啟用,尤其是對洪承疇這位前朝降臣,順治皇帝對其委以重任並且給予相當大的鼓勵,使得在困境中的洪承疇最終得以扭轉局勢。

可以說,這樣一位年紀輕輕,剛剛入主中原不久的年輕皇帝,竟然具有這般的高瞻遠矚的政治大局觀,真正是難能可貴。重用漢臣的這一國策,正是大清王朝能夠延綿統治近300年的基礎。但實際上,順治皇帝推行這一積極的國策並不是那麼容易,很多滿蒙貴族對此就十分排斥,皇帝的母親就是其中之一。

繁重的政務、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家裡家外的各種瑣事,使得健康不佳的順治皇帝力不從心,他曾自己預言自己很難活過30歲。其實,工作上的壓力還好承受,最讓順治皇帝無法承受的是精神上的空虛,皇帝也是人不是神,也需要精神伴侶,需要精神支柱。

為了緩解壓力順治皇帝「迷戀」上了佛教。更讓他欣喜的是愛情,他摯愛一生的董鄂妃。關於董鄂妃的出身史籍記載很少,僅知道她的父親是內大臣鄂碩,弟弟是一等公大將軍費揚古。董鄂妃順治十三年入宮,當時她已經十八歲了,在當時十八歲才出格顯然不合乎常理,而史籍又對此隻字未提,這就引起後人對其身世的猜測,本文無意對董鄂妃身世澄清,所以就此略過。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

與董鄂妃的真愛確實給順治皇帝又注入活力,使得一度頹廢的精神又再度振作起來。他們二人的愛情結晶更是讓順治皇帝高興不已,特為此而大赦天下,並下詔書稱「此子乃朕第一子」,大有封太子之意。然而,好景不長,出生才幾月的皇子便不幸夭折,這對年輕夫婦打擊太大了,尤其是董鄂妃,從此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以至於22歲年紀輕輕便與世長辭。

失去愛妻與愛子的順治皇帝精神幾近崩潰,他已經無心留戀權位,一心向佛似乎已經成為他的唯一出路,於是順治皇帝就有了皈依佛門的想法並為此付出了實際行動。事實證明,即使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因為皇帝擔負著龐大帝國的穩定與安危,更和很多人的利益關係密不可分,豈能「兒戲」之?所以順治皇帝即使剃了發,也還要迫不得已的蓄髮上朝。

有人說順治皇帝迷戀佛教是不務正業,這樣說的人是沒有走進順治皇帝的內心,哀莫大於心死,這正是這位多情皇帝人生的最悲慘之處。

就在被迫蓄髮上朝後幾個月,順治十八年正月,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了。順治皇帝一生都活在壓抑之中,年少的時候被多爾袞管制,甚至是寄人籬下,惶惶度日。好不容易熬到親政,可以一展宏圖,情感上卻又連續遭受打擊,最終落得鬱鬱而終,讓人扼腕。

《大清崛起錄》系列 第五回 ,每周五更新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王金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順治 的精彩文章:

他是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攝政王,死後卻慘遭鞭屍!
令人意外:「滿洲第一勇士」鰲拜,他殺了張獻忠,皇太極和順治都信賴他!
出人意料:順治稱他是開國第一功臣,康熙贊他功冠諸臣,他還是鰲拜的親叔叔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十六個兒子為開創大清江山立下汗馬功勞,龍子龍孫的命運卻天差地別
清朝最無辜的皇后 入宮三年被廢為妃 死後連墳墓都找不到

TAG:順治 |

您可能感興趣

多爾袞手握軍政大權,順治帝又年幼,為何不趁機奪取皇位?
曹爽死後,司馬懿手握軍政大權,為什麼沒有稱帝?原因很簡單
楊秀清手握軍政大權,為何敗給無實權的洪秀全?達開一開始就知道
鰲拜獨掌軍政大權,又清楚長大了的康熙不容他,為何卻不造反
楊秀清統攬軍政大權,警覺多疑,卻為何對洪秀全的殺心毫無察覺?
香港總督到底有多大權力?掌管軍政大權,形同皇帝,毫無民主可言
楊秀清手握軍政大權,為何卻敵不過洪秀全?因為得罪這四個人!
真正的軍政大權一手握,清朝的總督告訴你,什麼叫做封疆大吏
楊秀清掌控軍政大權,為何韋昌輝能殺他,還能血洗整個東王府
慈禧為什麼不顧眾人反對,把軍政大權都交與曾國藩?
軍政大權一身包攬的曹爽,何以被司馬懿一招反殺?
軍政大權於一身包攬的曹爽,何以被司馬懿一招反殺?
司馬懿為什麼能輕易篡奪曹魏軍政大權?只因司馬懿控制了一個女人
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如何逐步掌握華中地區軍政大權的
這位皇帝完全掌握軍政大權,但是最累的人也是他
多爾袞掌握軍政大權,坐擁20萬兵力,最終沒稱帝的原因是啥?
慈禧為何不顧眾人反對,執意把軍政大權交與曾國藩?心機讓人心驚
清朝的八大總督握有軍政大權,為何沒有出現類似唐末的藩鎮割據?
清代總督執掌軍政鎮守地方,為何很少有造反的,他們忌憚什麼
隋朝的短命,不僅僅是門閥,是地方軍政集權繁衍的武力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