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很多愛好者對太極拳感興趣,但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很多愛好者對太極拳感興趣,但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很多愛好者對太極拳感興趣,但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能找到老師,好的老師,當然是捷徑。但也有些,比如在他鄉異地,或者時間不允許,很難找到老師,找到老師也很難經常去上課。所以自學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有老師指點,自己還是要下工夫去琢磨。本人願意把十年太極拳自學的經驗體會分享,希望能幫助初學者找到勇氣和信心。本人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己的目的。我的目的是強身健體,在此基礎之上尋找人體和太極拳的奧秘。其次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和修復能力。我當時30多歲,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久缺乏鍛煉,小毛病很多。初練時興趣大,兩大了,身體修復不了,造成面部出斑。我無所謂了。女拳友要引以為戒。初學時不要練太多。多休息

找拳架。陳楊孫武吳。都行。我現在覺得初學找武氏比較好。高架動作小,對膝蓋損傷小。有一定基礎了,再學楊氏陳氏都行。找視頻,找書。反覆對照。有些書上寫的不對不清楚,看視頻是必須的。別太在意練的對不對,把架子走起來再說

架子走熟,走得要自然順暢。有些動作覺得彆扭?改之。別怕,不是說拳架不對。只是暫時的調整。為啥?因為你筋骨不活,一身僵肉,有些動作沒法做好。先改成自己覺得得勁的。先順暢的走下來,以後功夫好了,那些標準動作就慢慢的能做好了

這樣練著。別著急。膝蓋疼了就養著。補補鈣鎂維他命D。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時候你可能覺得身體有所變化。體質好了。別著急。這只是因為你長期缺乏鍛煉,開始鍛煉後的效果,跟太極拳關係不大

然後你就能順暢的走一套拳架了。甚至忘了招式名稱。一招未盡已經準備下一招了。招招銜接流暢。這真的是很牛了。就好像寫字,從不會寫到會寫,再到寫的順暢,可以寫的很快了。這時候打拳很快,同時可能平常也經常喜歡比劃幾下。這時候可以考慮提升一下境界了

拳架熟了,然後追求什麼?這時候可能迷茫了。這時候你要去慢慢打,裝模作樣的慢打,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要快么?可以試試。快而不散,很累的。但關鍵不是追求快或者慢,而是鬆柔。

其實這時候可以去學學推手。不是散推,而是套路推。固定動作的那種。找個會的,給他幾百元,學兩小時可以了。回家找自己教會一個,兩個人可以了。有單推手,一隻手拿個凳子推也行。總之體會那個感覺。劃圈,不單單是畫圈。一圈的肌肉交替使用。再有,體會雲手。各種左右手配合的畫圈。腿也要配合

稍後再說鬆柔。先說畫圈。雲手。主要動作是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畫圈,覺得哪裡翻碗腕最舒服哪裡翻。左右腳也是畫圈的。區別是手上是綻放,腳下是固定的,收斂的。但左右勁力要有潛意識讓他它貫穿。從腳到手綿綿不絕

這時候你會欲罷不能。太有意思了。這時候注意柔。男的要要放下矜持,不要怕媚態。一個柔字貫徹到拳架。雙臂如柳條如蟒蛇。雖有骨好似無骨。這裡的難度就是意。儘可能的用先天本心去追求。這地方別人教不了你,只有本心可以。很累的。累了,筋疼了,就要放鬆。悠著點。放鬆則更是個意念的事。必須要靜,放下。有氣功基礎者比較容易

意念放鬆,心無雜念,身體放鬆,肌肉放鬆,放下你疲憊的經筋,讓它們自休息一會吧,讓它們自己抻抻懶腰。放鬆到一定層度,你那疲憊的經筋就想抻懶腰,抻之,舒服。可能會聽到所謂的筋骨齊鳴。正常。從此每遇到疲憊,身體哪裡不適時,意念至其附近肌肉,抻之擰之,嘣嘣響了幾下,舒服了。後者病灶好了都有可能。牙根,舌根,鼻子里都能。不過你可能最初是肩響。慢慢來

前面寫的有點快了。有些細節需要補充一下。但是達到上面的境界,其實也就是不到兩年的光景。所以真是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心,是決定一切都的關鍵

我是找到的陳氏太極拳學的。因為有一本太極拳全書,從頭看起就是陳氏了。追隨田秋信老師的教學錄像。書里講解陳氏一路很難理解,二路就好很多。這一套拳架和書上最接近的就是田秀臣的視頻了。書上寫的倒是很詳盡。順逆纏的細節都寫出。良心之作。很多陳拳傳承,手把手教的,反倒未必忠於陳發科原意但現在看來,其實什麼套路都行。最重要莫過於雲手。

學陳拳的纏絲式的雲手很重要。可以假想用自己的胳膊纏上一根繩子的感覺。但是最終舞起來,還要聽任自己內心的呼喚。最得勁,最舒服的畫圈便是對的上下相隨。手上也可以逆向雲手。則腿的纏絲也要反過來。

在此過程中,對於底子比較差的我,髖關節出了狀況。說白了就是疼。穿鞋都疼。晚上睡覺右腿彎起,不知覺得的往外歪掰,疼醒我。後來不得不把腿用繩子束縛住才睡得了覺。但這些都會好。

後來兩胯能坐下去了。但這不是真的開胯。只是我原來僵死的地方活動了。身體柔韌性好的可能不會有此劫難追求柔是最累人的,一定要適可而止。累了要練放鬆。拳架可以放鬆。但站著專門放鬆也可以。晃晃個胳膊。把兩肩有意識到的往下放。甚至乾脆入靜,任由身體自發的運動。兩腿可輪流抬起放鬆。這時候出現骨肉分離現象。但我只是右腿。

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左腿才有骨肉分離。以前只是右腿所謂骨肉分離是可以牽扯大腿肉讓它左右擺動顫抖,就像一大塊肉已經脫離骨頭一樣。視覺效果是比較嚇人的。但是也未必說明什麼。繼續練就是。

另外太極拳是讓你渾身肌肉均勻。強的可能會變弱。弱點的則會變強。一些弱筋原來幾乎要死去的筋可能會因為你用它而造成疼痛。不要怕,慢慢來

前面說的到能抻響筋骨。其實這個是鬆柔的目的。找到了自己能抻的筋,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以後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更多的這樣的筋,把他們連起來。有時候一條筋在腿上上下摩挲,可以聽到嘎吱嘎子如皮帶的聲音。也不必大喜。你仍然是個平凡人。道還長著呢。

我練到十年多,也沒見到的怎麼樣。中間有幾年是耽誤了。生活瑣事。所以心靜才是根本這些年緩慢的進展著。我不知道應該不應該練抖杆子。所以也不敢推薦。我已經很久不練練了。但是對發勁幫助很大。容易受傷。我一身疼痛,已經數年。過度疲憊也可能。

年紀大了。身體修復能力慢了。40多歲還想換筋,可能有點痴心妄想了。不過還是在進步的。比如左腿,胸腹部,很多經筋還在發展進步。雖然很慢。所以我現在就是書法太極拳了

因為練多了實在無聊。改成左邊對稱練也玩過。另外也需要其他體育活動。出汗喘氣。鍛煉心肺功能。僅僅靠太極拳健身還是不夠用。現在我的書法太極拳就是走拳架如寫字。試圖提高走拳架的樂趣。堅持下去前面寫到,練過氣功的有好處。因為你要入靜。心不靜練不好。而且你要找先天本心。那裡會告訴你真正的正確的適合你當時身體情況的動作。先天本心是練拳乃至做人的老師。找到它,聽它的聲音

推手。說說推手。

初學時配合的推手很有意思。也就是學習畫圈的那個階段。然後呢,就是玩了。可以玩。但不重要。別受傷就好。我練太極拳不是為了打架。為打架的話,我現在就去買沙袋拳套練拳擊。身體好就行了。

(再編補充:去練競技推手,在這個階段沒有必要。變成摔跤了。反倒影響你松下來。沒必要過早為之。打好底子再說)

這個抻筋,不是壓腿那種。而是用兩頭都的肌肉去拉它。在外人看來,你頂多就是扭扭身子,沒有太大動作。甚至有的根本沒有外在動作。站在那裡坐在那裡或者躺在那裡,已經在練了。這時候走拳架還有多大用?我不知道。拳架走多了,越來越熟越來越沒有運動量,就無趣了。所以我想辦法加東西。力求有點新東西。把拳架當書法練就好了。可以一直有追求了。藝術嘛,永無止境。

當找到經筋後,可以慢走拳架了。因為你不動即可練到,何況慢動。你知道為什麼慢,慢的時候在做什麼就好。

你一定要學經絡嗎?十二正經的事?其實也不需要。不需要知道。知道也沒太大用。除非你想當大夫。知道不知道的,它們都在那裡。你只要循序漸近。從頭松到腳,處處可讓筋活,如骨肉分離,可以膨起,又可以筋筋拔河相連。就挺好。這些不過是讓一個先天體質差的你,追趕上先天就好的體質而已。再往後,全在心意。能傷你的,是生活中的傷心事

生活中的傷心事,可讓你渾身筋疼,苦不堪言。功夫一下都沒了。所以說到底,還是心態的修行最重要

像著罈子里,多少行家裡手,如果不能心如止水,你就是什麼都告訴他也沒有用。心上若蒙了豬油,就很難得救了

經筋之感。誠心練太極拳兩年,有的人半年即可體會到。可各路大師神仙卻或者質疑,或者不敢出聲,原因何在?你聽他說如何能打,莫輕易相信。他能打過你不算能打。讓他去自由搏擊擂台。如果你老師說他不能打,這是好老師。亦師亦友,共同學習

初學容易陷入的誤區包括強化大腿肌肉,尤其正面肌肉。架子過低等等。都沒必要。沒必要過多的力量練習。我們要把經筋練到,一圈的肌肉都可用,渾圓均勻。原來強的肌肉沒必要繼續加強。長期不用的,才要鍛煉。

科學研究發現,有些運動神經總也不用就死了。它們負責的那些肌肉被其他神經託管。且只有在做其他組合動作時才被用到。但這樣下去,那些肌肉也會失養,最終萎縮。太極拳或許可以恢復那些死去的僵化的運動神經和肌肉

再說架子。前面說過你可以改架子。不能做好做順暢的就改了。當你體會到些許經筋之後,你就知道,招式其實不重要。你原來覺得彆扭的招式之所以彆扭,是相關的經筋不會動而已。所以慢慢可以做到,且不彆扭。招式不太重要了。這時候如果有興趣可以學習學其他套路。八卦掌什麼的。都挺有意思

某個時期喜歡推那種四輪購物車找勁。真的挺有意思。越沉越好。推車,兩肩兩胯,整勁貫穿

說說抖大桿

大桿就是一條三米多長的白臘桿。一頭粗,一頭細。老師一般會教你多種動作,其實都類似槍法。用大桿劃圈,撥擋,刺。等等。但是我這裡只講抖。

這個抖呢,練家子有時融合在具體動作里。動作盡處抖一下。我這裡就是雙腿撐開,雙手抓住大桿粗的那端,平抬大桿,舒服了,開抖

有那臂力好的,一上來僅憑臂力就能抖動,頻率較低,只見另一端擺動甚大,比教拳師父都抖的幅度大。但這種抖法不是我們要練的

我們要練的是節節貫穿之整勁。所以必須用整個身體去抖。用自身的頻率帶動大桿,使其末端也抖起。因為這個頻率不是大桿本身的頻率,而是你自身發力彈抖的頻率,這個頻率要比整個大桿固有頻率高。

大桿一頭粗一頭細,也適合對不同頻率產生作用。我試過三米多長的銅管。粗細均勻,但只有一種頻率,所以沒有效果,雖然很容易抖起來。抖大桿不是抖大桿,是抖自己。大桿就好比一個測量儀,反應你的抖勁

我當時就練時間。最長時,一個方向抖45秒。然後就氣喘噓噓了。所以這東西對健康很不好。太急。腎上腺素分泌太快。心臟不好的切忌。最好有準備活動再練。而且別太累

其實大桿到底應該不應該練,我現在也表示懷疑。如果你要為打架做準備,應該練。練了之後身上有勁。彈抖發勁非常有力。否則,對長遠的目標未必有幫助。還是先把筋都通全了再說。我那時有可能疲勞過度。總之後來不練了

了解了這個抖以後,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練。比如抖繩子,抖尺子。不過還是那句話,不用著急練這個。這些都是用,不是體。體是你身上的筋。

八法是什麼?

右手來說,

棚者,抬臂往上。按者,落臂下按。擠者,往右撐擠,捋者,往內收夾。

肘者,往右上斜抬,采者,在右采拿。列者,往左下切甩。靠者,往左上肩靠。

把這一圈走起來,

1.右肩往左上靠,力點在肩

2.抬起上臂棚,力點在上臂

3.肘尖刺右上,力點在肘尖

4.手掌往右擠,力點在小指一側的掌根

5.手往下采,力點在指端

6.手往下按,力點在掌根

7.小臂往左下挒,力點在小臂內側

8.大臂往內收夾,力點在上臂

這一圈纏起,八法俱足,力點從肩到指尖,再從指尖到肩。妙趣無窮。

更要配合以肩和胯之間的軀幹,以及胯和腳尖的下肢纏絲。三相交錯,連綿不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教訓。一定要知道,就是別忘了適度做些其他的運動。

這個非常重要。

僅僅是練拳練筋,陰氣太重,不出汗不喘氣,鍛煉不到循環系統,以及其他內髒的功能。時間長了,容易影響恢復能力。造成很多傷難以恢復。

要適當的(不要受傷,不要過猛,不要追求力量)進行其他體育運動,最好是氣喘心跳,出汗。鍛煉心臟,循環系統。這樣活血。

而且玩其他運動時,還可能加速對筋的感覺。

其實我忘了一個環節,必須向讀者道歉。我其實更早的兩年練過簡化二十四

我最初的時候學過簡化二十四。其實試圖學簡化二十四從中學時就開始了。但直到三十歲時才完成。我練簡化二十四時完全是按氣功練的。後來有點無聊。不怎麼練了。改練陳拳。

陳拳比較有技擊意義。但容易誤入歧途。比如過早的投入到對抗中。我覺得太極拳還是要以我為主。而我的目的也是強身健體,探索人體而已

開始時我經常陳拳和簡化二十四換著走架。前者很累,後者補養。但是簡化二十四打完了以後覺得憋著難受,忍不住要發發力,才舒服。當然都是拙力

我練簡化二十四幾乎完全是按氣功來的。而且也有畫圈動作。基本是做操。練陳拳很不一樣的就是纏絲了。老擰著胳膊腿,這樣筋很疼很酸很累。休息時就練練簡化二十四。不過後來乾脆一拳多用。用陳拳也可以打出簡化二十四的感覺

一套拳可以有多種打法。快慢不用說了。可以懈怠的鬆鬆垮垮的,也可以醉醺醺的晃悠悠的,還可以始終擰著勁的,像用毛巾搓澡那感覺。還可以很快的打。能多快打多快。總之根據自己當時的興趣和狀態。沒有老師的好處就是隨意

但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中間有幾年基本停頓了。保持興趣不容易。沒有新東西出現就缺乏動力。

陳拳的最大特點,與其他太極拳不同的,在於纏絲。你想像用胳膊去纏一根繩子,比較容易找到感覺。我一開始覺得纏絲其實便於找到經筋,但找到經筋後楊拳的抽絲,順著經筋用勁就是。

但是後來覺得這纏絲不簡單。經筋交互使用。另有奧妙

我練拳到第二年夏天時,胯疼的毛病已經好了。練的有點累。就站樁放鬆。我自己的獨創的站樁,就是站著。身上可以動,全聽潛意識。搖擺。放鬆。

因為原來很多筋健都累了受損。放鬆以後,就自己想動了。肌肉按摩自己,按摩筋健。那時候覺得松就是一切了。肩松下來,覺得以前都是端著的,多累啊。不要那麼累,任由它往下沉。鬆鬆垮垮,也是一種練法

架子走的不順?有一個經驗體會,上下相隨。胳膊如果是順時針的圈,那麼同側的腿也要順時針。胳膊是逆時針,腿也是逆時針。否則非常彆扭

忘了說了。找勁,貼著骨頭用勁是關鍵。要有那種感覺。個人認為這就是楊拳的抽絲

這幾天很少走架。幹活。累。但是也能促進走筋。昨天站著休息。自發。先是脖子用勁,抻到腦門鼻腔。打的是猴拳。後來雙手成爪,兩腿分別後纏。腳尖向上外撇。很奇怪。後來意識到以前的腿纏絲不對。腳要上勾才對

最近偶爾走走氣感。架子很少完全的走。部分研磨一下。主要是幹活比較多,以及打乒乓球,已經很累了。所以所謂的練太極拳就是抻抻筋了。這兩天突然覺得搬東西比以前輕鬆了。舉重若輕的感覺。剛才實驗了一下,左手或者右手提東西時,力量走肋到胯了。誰說我橫膈沒通?我自己說的。還是沒通全。主要是足少陰和足太陽。

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一、傳統與簡化

許多人面對門派眾多,套路繁雜的太極拳常感無所適從(現在傳播較廣的有陳、楊、武、孫、吳、趙堡以及國家競賽和簡化套路,即使是陳、楊等傳統套路中也是分支流派繁多)。我認為無論是從健身角度還是技擊角度,都應選練傳統太極拳。

簡化拳的不足主要有兩點:一是達不到健身所需的運動量。二是破壞了傳統套路的體系結構。簡化套路降低了其原有的療病健身效果,其技擊功能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說是太極拳里的偷工減料,我覺得偷工減料的東西總是不好的吧。所以,為了達到真正的健身養生目的,應選擇學練傳統太極拳。

二、如何學好拳架

太極拳是世界上所有體育運動項目中,最獨特的運動方式之一,必須按照其特有的規律要求進行習練。我認為學練拳架最少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學規矩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自然空架子。

1、學規矩,定架子。太極拳在武術門派中,是極為嚴格規範的拳種,學練傳統太極拳一定要守規矩行拳。初學者開始習練太極拳時,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須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循規蹈矩而不得有隨意性。要按明師的口傳心授,規矩練拳、用心體悟。

至於楊式太極拳架的規矩,對於初學者,首先是楊公澄甫《太極拳術十要》,其次是明白十三式,再有就是32目。至於具體的身法、步法、手法等只要跟隨傳統太極拳老師學習,都會在教拳過程中耐心細緻不厭其煩的反覆強調行拳的規矩。

結合自己學練和輔導學員,在初學楊式太極拳過程中最容易出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意識、關節肌肉一定要放鬆。初學者最容易出的問題就是僵緊,結果是越打越累,不僅達不到健身鍛煉的目的,反而容易傷身。所以學習拳架的同時也是去僵緊求鬆柔的初步過程。

二是沉肩墜肘,松腰開胯。剛練拳架最常出現的通病就是聳肩翻肘,這樣身體自然會緊,所以要在行拳過程中時時反醒,檢視肩肘是否松沉。而鬆開腰胯是太極拳中最難解決也是最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體的主宰,只有腰胯鬆了,才能做到全身的鬆柔。

三是自然檔距。這是楊式太極拳最獨特的地方,無論是弓步、橫步,進步、退步,兩腳橫向都要求有大約等肩寬的距離。這樣才能正肩正跨,才能中正松沉。

四是方向要踏正。太極拳有所謂四正、四隅。在拳架行進過程中上步、退步,腳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點注意的是,胸線也要與腳尖在同一方向(除個別動作是雙向發力胸線兩向兼顧外)。因為只有胸線與腳尖在同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機得勢,進退自如。

五是分清虛實。楊公澄甫說:「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於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於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以初學者一定要分清虛實,要單重不要雙重。

剛學拳架時只要時時注意上述五個問題,再按照輔導老師的要求和示範拳架,把套路學完,從起式到收式能不間斷地連續練下來,知道放鬆安舒,基本不緊不僵,基本知道前後、左右、虛實就算過關。

2、循理法,融架子。太極拳作為內家拳術的代表,其核心特點之一是「用意不用力」。那麼意從何來,不是憑空的胡思亂想,對於初學者,已有前輩現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階段就是在第一階段按規守矩能夠基本流暢把拳架打下來的基礎上,把拳理拳法融進你的拳架里。

那麼楊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認為初學不要貪多,更不能盲從。一定要把握那些經典的經過實踐和歷史考驗的東西。一是張公三豐的《太極拳論》。二是王公宗岳的《太極拳論》和《十三勢行功心解》,這三篇是太極拳的總綱總論,重中之重。三是楊公班侯的《班侯九訣》。其中第一訣《全體大用訣》,對拳架一招一式的用意都做了概括總結,非常好(還有第八訣對拳架也有指導作用)。四是楊氏太極拳老譜32目。五是楊公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對每一招的說明要在行拳架時仔細體會揣摩。六是楊公澄甫的《太極拳術十要》。這些太極拳的經典論述如果真能落實到拳架里一、二成即可登堂入室,終身受益。

總之這個階段行拳架不能再象第一階段那樣如木偶般呆板,跟行屍走肉般僵直,更不能全身如一盤散沙,局部妄動。而應該是以意領形,意靈形松,內靜外柔,周身鼓盪,一勁貫通。既要有圓活輕靈的鬆柔勁,又要有上下一體,內外相合的整勁。

3、返自然,空架子。這是習練拳架的較高階段。在第一階段按死規矩學練,至第二階段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行拳架以意相領,走拳鬆柔彈活,舉手投足契合八法五門,僵緊漸去,松活已生的基礎上,繼續向內求,知進退、懂虛實、用意不用力。說通俗些就是用心用腦子行拳,而不是單純的用手腳等肢體走拳。而且逐漸形成良好的太極條件反射,一舉手一投足處處都是太極。就象趙濟夫老師說的太極生活化,生活太極化。

到這一階段就要盡量少的按剛開始的次序練習拳架了。而是在日常接人待物中都含有太極的條件反射,也就是所謂要空架子。這就是為什麼王公宗岳把太極拳傳下來就只有幾篇拳論,沒有一式拳架,這是他聰明的地方。

咱們常把按套路打拳稱為盤拳架子。那為何到這一階段要空架子呢?架子,故名思義是用來放東西的,能有空間,架子才有用,才可將拳的真義放在架子上。如果架子上放滿垃圾,真義便放不進去,架子的作用也沒有了。再打個比方:我手上拿著一個桃子,我只是擁有桃子的軀體,並沒有擁有其精華,桃子在我手中久了便會腐爛。這如同沒有好好學拳,沒有把拳落在自己身上。如果我把桃子吃了,消化後吸收了,桃子就會變成我身體的營養,這如同用心學拳,有了收效。但是桃核兒是不能吃的,這如同學習過程中要辨別拳理的真偽。最後桃子的渣子都要排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空架子(試想我們如果吃了東西不排泄的話會是什麼樣子)。換句話說,就是把沉肩墮肘等有為之法都放棄。就如同我已經擁有桃子的營養一樣,我們已經把「沉肩墮肘」這個意念深深的融進思想意識里,動也是這個,不動也是這個,隨時隨地都是這個,所以外形上的,有為的東西都要揚棄。這時聳肩也是沉肩,沉肩也是聳肩,陰陽相濟了。

所以學練太極拳,我們從一招一式的拳架子學起,漸漸累積起來,融會貫通,再從架子中漸漸體會內意內勁,把握內意內勁的技巧後漸漸要讓內意統配肢體,意念一動身體便自然作出反應,最後連意念也無需動了,舍已隨人,這就是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鳥雀難以飛的神妙境界。

三、如何看待快慢

世界上運動項目大都是中速度或快速度,很少有以慢速度方法來訓練搏擊術的,只有中國的太極拳和上世紀20年代中期創拳的意拳,以其獨特的訓練方式-- 慢,來作為運動的方法,用慢速訓練出極強的技擊效果。他要求練習者必須要以慢速度做各種動作,不僅是慢速,而且還要求勻速。(慢優於快、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就是生生不息之動)

但是否說楊式太極拳就只能慢練呢。不是這樣的。楊公澄甫高足之一董英傑老師在《太極拳釋義》一書中指出:「練熟之後,由熟而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隨心所欲。」其實慢練只是練習過程中的一種方法,不是目的,太極拳應該是能快、能慢。慢練是為了練習肢體運動時的最佳配合比,是為了將來更快速的出擊。因為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比越準確,精密度越高,在快速出擊時才能穩、准、狠的打擊敵人,達到拳論所說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四、進一步理解鬆柔

咱們學練太極拳遇到最多的恐怕就是「鬆柔」「松沉」這樣的詞了。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太極拳的松,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什麼是松。二是學練太極拳為何要松。(限於篇幅這裡省略「沉」「柔」)

松,其原義為使松(放鬆)或解開、放開。相關詞有鬆柔、松活、松融、松垂、松靜等,還有鬆散、松馳、鬆懈、松垮等。太極拳的松,應為前者而非後者。

楊振鐸老師講「放鬆是練好楊式太極拳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手段,但不是目的」。那麼松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更好的緊!是為了打擊對方時,渾身如鑄般瞬間的緊。

那麼如何做到松呢。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鬆;二是肢體的放鬆關節的靈活。具體的要經過,肢體的放長、關節的靈活、意念的放鬆、周身貫通、百骸輕靈這樣一個過程。

一是肢體的伸展放長、關節的靈活。陳鑫大師說:「沉肩墜肘;松腰圓襠,開胯曲膝;神聚氣斂,身手放長。」太極拳的練習,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識的使全身關節、肌肉、整個骨骼鬆開、放展,使其韌帶拉長,忌僵硬。通過鬆開、放展,使全身有機地聯繫起來,更好地連結成一個整體。

二是意念的放鬆。太極拳是內功拳,應以心意為主,然後才求身勢。故松,應是先松心意後松身勢。行拳時首先要放鬆心態,這也是放鬆的入手點。李雅軒大師說:「松須松心,心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隨之而松。」(做試驗)

三是周身貫通。楊式太極拳的松,是鬆柔、松凈、松活、松融的那種有機的松,而不是鬆散、鬆懈和松垮的那種無機散亂的松。

四是百骸輕靈。李雅軒大師說:「人,應該靈活;拳,更應該靈活。」

所以光有鬆柔,沒有輕靈是不夠的。松的目的也是為了在行拳時輕靈圓轉,行雲流水。《太極拳論》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使周身各個環節都能隨心所欲地達到圓活、靈敏、滑潤,變化輕快,使各個有軸的關節,曠量不斷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轉動,以保證發勁時節節暢通,極快地把周身之力調整集中到施力點上去。

其實松不是在這裡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作為內家拳更需要現場的口傳身授,這裡只能是簡單的泛泛說一下。我們少兒活動中心輔導站準備用一周以上的時間,作為一個課題,系統的教授和解決鬆柔的問題。比如如何放鬆肌肉、如何松活關節、進步退步中如何放鬆、意識如何放鬆、放鬆與虛實的關係、放鬆與腰帶腰拉的關係、放鬆與內氣鼓盪的關係、意識與肢體的關係、如何把松貫穿於整個拳架中等等。

總之,太極拳使人們在柔緩、輕鬆的運動中享受養生保健的樂趣,是一門高雅的武術與藝術。初學者學練楊式太極拳時,一定要全身心放鬆,舒展大方,身輕、步靈、勁整;處處走圓,大圈套小圈,直到有圈不見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外帶內,柔中寓剛,剛柔相濟。

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東西,慢練是為了快用;大松大柔是為了大緊大鋼;本是武術是要傷身害體的,卻又養生蓄精,讓健康廣澤眾生;這就是矛盾,這就是太極之陰陽。

太極好書推薦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練太極拳一定要遵循「骨架結構」「身體的被運動」「拳架流動」的原則?
陳瑜老師講習練太極拳時如何預防膝蓋痛!
歷來為不傳之秘,大師們的心得體會之精華!
人行如果只有一次機會去武當山,那麼就要提前做足功課!
《以心悟道練太極:從一點不會到太極拳高手》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泫雅風美甲可愛又有趣!女神都做啦,你難道還不入手嗎
既想練背又不知從何入手?害怕受傷?幾個動作很適合你!
男朋友與寵物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男朋友,何不從這裡入手?
誰都不能錯過一雙飛躍!踩屎感真的絕了!不入手你絕對會後悔!
這些闊腿褲太好看太顯高了,今秋你必須得入手一條!!
你會因為打折就入手不感興趣的遊戲嗎?
想要夏天入手多肉,大樁與幼苗該如何選擇?不怕多肉長不好!
這些闊腿褲太好看太顯高了,今秋你必須得入手一條!
你知道要去學人工智慧,但你卻無從入手,對嗎?
判斷男人愛不愛你,要從這些細節去入手,才能看清真相
初學太極拳手足無措,不知從何處入手?應克服這五大病
痘肌確實不太雅觀好看,這幾款痘肌剋星有必要入手,效果很贊喲!
你很想入手卻因為網紅臉怕了它?冤枉啊!
許多國家經常入手導彈戰機,為何不購買航母?不是不想是不能
引體向上如何鍛煉?新手又該怎樣科學入手?這些你都知道嗎?
你塗口紅為什麼不好看?還不是因為沒入手這隻超適合春夏的臟橘色
很想入手冠希哥的新鞋,但是苦於不會搭配?
這是什麼溫柔「玫瑰豆沙」哦!怎麼能夠錯過,再不入手就遲了!
跟風買的東西竟然不好用!入手用過告訴你什麼不踩雷!
男人是真心愛你,還是在「撩」你?從這些細節入手,大多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