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著名旅英華人藝術家這次布置了3個國家館
文/俞可
展覽名稱:「流變的記憶」 奚建軍最新實驗
策 展 人:俞可
開幕時間:2017 年 7月 15 日 16:00
展覽時間:2017 年 7 月 15 日 - 8 月 27 日
展覽地點:藝琅國際 | 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328-c
Exhibition name:Flowing Memories: Xi Jianjun s Most Recent Experiments
Curator:Yu Ke
Opening time:July 15,2017,4PM
Exhibition time:July 15 to August 27,2017
Venue:328-C Cao ChangDi,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流變的記憶」奚建軍的最新實驗,展覽由策展人俞可擔綱策劃。本次展覽呈現了藝術家奚建軍最新的三件裝置作品及若干架上作品,展覽於2017年7月15日開幕,持續至8月27日。
奚建軍與作品
前言
這個展覽,直接的視覺衝擊是聳立在奚建軍工作室中央巨大的「通天塔」,在這個源自《聖經》油畫題材《巴比倫塔》的裝置作品,藝術家試圖通過自己的思想認識重構另一個與當下現實生活有關的巨型巴比倫塔。《聖經·舊約》里的「通天塔」是對人類因狂妄自大而懷疑上帝誓言,最終落得混亂結局的暗示,而奚建軍製作出的「通天塔」似乎希望暗示出當今社會人類過渡沉溺於物質汪洋而缺乏自我反省的擔憂。
「通天塔」旁斜躺著的是「議會大廈」,藝術家以美國華盛頓國會山的歷史建築作背景,這個傳承自古希臘的典型建築範式一直被看作是西方權力和民主制度的象徵,是歷史榮耀的載體。
奚建軍 議會大廈 (裝置)
藝術家用象徵的手法重新製作了這個建築大廈,並在裡面安裝了相互干擾的裝置,形成一種三角對峙的牽制,來隱喻今天世界多元政治和權力的隱形話語。
當視線移向「大本鐘」時,這個用木材精緻地複製的,有著維多利亞風格的經典建築不僅昭示了歐洲中心主義的特徵,同時也暗示著倫敦這個第二故鄉為藝術家奚建軍所帶來的文化困惑。
奚建軍現場講解大本鐘
當然,我們也會追問,這種充滿挑釁的「藝術創作」堅持的是什麼樣的文化邏輯?而藝術家以一個無國界的挑釁者的姿態來面對歷史、現實又讓我們怎樣去追尋——藝術中的線索。由此,我希望從這裡開始,展覽能沿著這樣的軌跡,來討論我們已經感到的各種困惑與焦慮。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左起:策展人黃篤、藝琅國際謝蓉、藝術家奚建軍
策展人俞可與藝術家奚建軍對話
策展人俞可
俞可:從你的個人經歷來看,其實挺早就已經介入了中國當代藝術。1986年,你與盛奇創立了「觀念21」行為小組,在溫普林的鼓噪下跑到北大用身體去「感受生命在空氣中的顫抖」。我感興趣的是,這是基於你對藝術史寫作的重新認識,還是試圖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知識來更新你對媒介、創作觀念的再思考?這裡面有沒有對西方行為藝術的模仿呢?同時,你是怎樣看待你與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溫普林與你在藝術認識上的關係。為什麼朱青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會把你們小組的名字說成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奚建軍現場實施行為作品
奚建軍:1986年,我從新疆和西藏遊歷回到校園時恰逢溫普林組織的北大藝術節,我和盛奇在回學校的公交車上討論取了「觀念21」的名字,後與盛奇、康木、趙建海、鄭玉珂一起創建了「觀念21」行為藝術小組,並在北大組織策划了「觀念21·藝術展現」的行動。在這場活動中,我們五人或赤身或用紅、黑、白布包裹著身體,用墨汁把自己先從頭臉再全身,連潑帶澆灌的塗鴉得面目全非,在敲鑼打鼓聲中進行表演。其中我用墨汁畫臉半祼在校園裡表演,作品主要是用身體來對抗北京零下八度的寒冷來隱喻當時學術僵化和藝術沉悶氣氛。把身體置放冰冷的狀態下感受的刺激和顫抖來感受到存在的價值。這種魯莽的創作也是受到「激浪派和貧困藝術思潮的影響,這也正好和溫普林當時研究西方現代實驗戲劇進入中國一脈相承。「觀念21·藝術展現」活動無意之中成了中國首例行為藝術作品。活動結束後,有記者在談到為什麼題為「觀念21」時?朱青生巧妙的從觀者的角度回答:「觀念21就是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這個解釋摡括了當代藝術的一種很重要的素質,即:勇敢和無畏的實驗精神。年輕時這種「魯莽」式的創作態度和方式一直延續到了異國,與英國溫文而雅的精英化社會拉開了距離。
奚建軍現場實施行為作品
俞可:重提這段往事,是因為85』時期正值中國當代藝術的初始階段,你們如此敏感地介入其中,而且這次行為創作為你成為一個中國先鋒的藝術角色奠定了基礎,但你卻在剛完成了85』時期的壯舉後,就因婚姻問題而遠離了中國當代藝術現場。那麼,你是怎樣看待你的85』時期的呢?儘管我們知道,87年的倫敦也正在醞釀著英國藝術史上從未有過的疾風暴雨,但對你而言,作為一個客居異鄉的藝術家,顯然既不能與之互動,又不能遙遠地呼應中國藝術的轉型,你後悔過嗎?是不是也正因如此,你就淡出了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語境?
奚建軍現場實施行為作品
奚建軍:這個選擇非常突然。我畢業後,我的英國女友也在央美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們在中國結婚,1987年一起去了倫敦生活、工作。在我主動選擇出走的這段時期,中國當代藝術迅速蓬勃發展。此時的我在一個新的環境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北漂藝術家們在圓明園、東村等地設營紮寨,積極的創作、辦展。1989年 「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中出現了如:「槍聲」、「孵蛋」、「洗腳」、「避孕套」等稱為「七宗罪」的七個行為作品,開始了一個新的中國當代藝術的轉型性起點。離開了中國這個大環境的實驗現場,淡出了本地的藝術現場狀態,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有些失落感的。但我需要找到在異國他鄉的藝術土壤,1988年和1989年我分別獲邀進駐英國德爾菲娜和巴黎城市藝術家工作室創作二年,有機會與一批優秀的西方藝術家一起辦展,我漸漸體驗到在另一條新的藝術創作道路上的新奇感。意識形態、日常語言、生存環境及在中國所接受的藝術教育,這一切與西方存有距離感和隔閡感,無疑這也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和實踐的視角。1987年英國經濟開始下滑瀟條,中下階層抱怨社會,對政府失去信認。而這時一場新的藝術新潮YBA也隨之出現在英國,一群年輕活躍的藝術家在東倫敦倉庫自發辦展,赫斯特、盧卡斯、艾敏等藝術家的作品直接與英國當時社會問題對話,用行動來對抗不良的經濟機制。作為一個剛剛踏上英國的外來華人,我僅作為一個觀眾出場,但多年的沉澱觀望卻為後來與蔡元在英國合作創作「介入」行為藝術埋下伏筆。現在回到中國,當然和30年前我出國時相比較,完全是一個新的局面,北京、上海己是國際化的大都市,許多歐美藝術大師在華辦展,中國也在觸步成為世界藝術的舞台。
奚建軍現場實施行為作品
奚建軍現場實施行為作品
奚建軍 議會大廈 (裝置)
俞可:我們知道,你在英國待了三十年,加入了英國國籍,不僅在哥德史密斯學院獲得了藝術學碩士學位,還經歷過倫敦最為跌宕的變化,現在你是英國的保守黨,也是英國華人藝術協會的主席。而說到加入保守黨和英國國籍,這個是你正式融入英國社會的標誌,它們不僅會給你提供了激進的思想,還會形成某種場域的刺激對你身份的轉變產生影響,今天你回過頭來,怎麼看待這樣的身份變化呢? 同時,從藝術史的角度,英國處在當代藝術的前沿陣地的位置,以及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視覺資源肯定對你影響很大,這種影響給你帶來的一種必然結果在今天表現為什麼?這些與你對藝術的認識有無內在邏輯?你現在在思考創作時還會有一個東方、西方的概念嗎?
奚建軍:在英國待了近三十年,親身體驗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互相影響。我像植物一樣嫁接在英國的土壤上,這幾年一直在做慈善和公益活動,致力於參政為華人發聲。加入英國保守黨也是為了深入接觸英國本土的社會現實。我覺得進入這個系統更有刺激性,和黨魁們交流更有新鮮感。我的藝術創作方法有異於其他海外藝術家,我沒有和其他藝術家那樣只是扎在藝術圈裡,而是會更多的關注脫歐、黃金時代、一帶一路等,這有利於我的創作。多元的身份會為我帶來更豐富的思考和表達。再者,因為我的作品關注點涉及到東西方政治和權力的問題,我有興趣對這個身份和議題做進一步的實踐和闡釋。當代藝術家參與公共事務,體現人文關懷,在系統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文明背景下,應該擺脫審美和裝飾的附庸身份,形式與內容都不足以對它作出限制,經驗的普遍相關性為它拓展出粉碎藝術私趣化的社會空間。在今天全球化系統藝術語境下,所謂東西方差異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反思和批判當下人類的處境,對於東西方藝術家來說,這才是真正的一個議題。
奚建軍 議會大廈 (裝置)
奚建軍 大本鐘(裝置)
俞可:前面之所以會提到身份的問題,那是因為你的作品有點兒「西方」。你幾乎從來不會因為自身最初的中國身份而在藝術創作中借用中國的文化符號,這和很多在西方獲得認可的中國藝術家不太一樣;當然,你更不會利用水墨這樣的傳統工具去換取在西方文化語境和系統里的立足之地。你的作品從來都是以一種挑釁的姿態出現的,而這種姿態面對的不僅僅是歷史的經典、文化的體制,或者政治的威權,而且它還是無國界的。為什麼一開始在創作中就如此全然地放棄中國身份呢?如果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策略,你認同嗎?而從現實層面看,有些強調自己中國身份的藝術家似乎找到了捷徑,而更早地獲得了西方的認同,這樣一來,就像參加了奧斯卡?
奚建軍:中國的傳統藝術,實際上是建立在手工藝人的文化修養、禪思禮儀、琴棋書畫等之上的生活方式,而西方把當代藝術作為一門社會進程的學科,社會學、美學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強調個性和創造,藝術家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所產生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我的創作靈感還是受西方的思維理念的影響較深,不是一種策略的選擇而是思想的認同自然延伸到創作。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藝術家們帶著原始煙火、圖騰符號和東方原素等標籤,被西方用獵奇的心態所推崇。現在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拿皮影和剪紙在威尼斯立個攤位不是不可以的,但是硬要貼上當代藝術的招牌恐怕是不合時宜的,根本談不上拿奧斯卡了。
奚建軍《坐在油桶上的人》(行為雕塑),165x60cm, 油桶鑄銅,2015
俞可:我們追溯你的創作軌跡,無論是87年到英國以後所創作的一系列行為作品,還是08年回到北京後的一系列裝置作品,你所關注的主題基本上都是對歷史、體制、權力、宗教的批判與思考,某種程度上說,要全然地進入你的作品是需要對作品中所涉及的上下文語境有所了解的。但是你所關注的許多主題都頗為敏感,或者說你所採用的方式比較刺激,它們常常能製造話題和引起關注。這種對於意識形態興奮點是一種你個人的策略性選擇,還是前衛藝術的內在本質?
奚建軍:我一直關注東西方的體制、歷史及身份問題,這在我作品中可以看出脈絡。我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外銷瓷具,通過這些瓷器,可以看到500多年間東西方文化通過海上貿易所產生的互相影響。我們能淸楚看到時代的演變和歷史的印跡。而所有的發展、繁榮和衰敗無不和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宗教有所關聯。我在英國的藝術創作主要是用身體直接對話,挑畔西方藝術體系及以藝術的名義溝通主客之間的關係。回國以後創作的裝置、雕塑是把西方的經典帶到中國,在中國以打散、解構和重組的方式再用自己的觀點去演繹。權力、歷史、體制和宗教是永恆的議題,它是對社會現狀的高度鳥瞰。這對我來說一直是挑戰,並在這裡面尋求新的發現和刺激點。
展覽現場
俞可:上次在你工作室,看到了《通天塔》、《議會大廈》、《大本鐘》幾個裝置作品,這讓我對這幾個假設的建築物本身有了非常直接的反映。這幾個建築物暗示出的不僅是它所包裹的歷史屬性,同樣,它也暗示出今天它們自身所折射出的歷史感悟、權力話語。回望《通天塔》的遙遠,再看看到此一游的充滿象徵意義的標識性的建築,是什麼原因,你會將這幾個東西串聯在一起?
奚建軍:我創作的藝術形式包括行為、裝置、雕塑、繪畫,在《通天塔》這件作品中實際上把這幾種形態都涵蓋了。通天塔是聖經里的一段寓言式章節,這個故事描述了人類的野心,即想逾越宗教的神聖為所欲為直通天際,建立一個貪婪的烏托邦樂園。上帝的懲罰是設置障礙,讓人類因語言不通使之建塔失敗,從此通天塔成為半途而廢的記憶。這故事暗合了對當下現實的隱喻。人類進程正處於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人類的野心隨著基因技術和生化科學的發展無限膨脹,而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被技術反噬。我花兩年時間製作這件作品,並在塔里打造了82個房間,把推動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人物聚合在一起追思慕拜。這個作品固然記載了歷史、政治、資本、權力及東西方歷史文明的時代軌跡和交疊,但重要的不是記載本身,而是試圖讓觀者思考歷史的真相、人類的脆弱以及重拾對宗教的敬畏。金錢、監控是現代人面臨的生存常態,避無可避,但是我們可以以藝術的名義質疑和發思,這一直是藝術創作最有價值的部分。
展覽現場
俞可:熟悉西方藝術史的人都知道,杜尚的《泉》將藝術的大門向現成品敞開了,而安迪·沃霍爾的《布里洛盒子》打破了生活與藝術的界線,而博伊斯的《7000棵橡樹》實現了藝術的社會學轉向。從藝術史寫作的角度看,每一次轉折除了觀念的變化,還有方法論的更新。在你的作品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從達達到波普的普遍方法論的存在。而今天我們卻又常常感嘆,中國當代藝術無法在世界範圍內形成話語權是因為我們缺乏獨立的方法論,作為藝術實驗者,我們也覺得我們始終沒有一條路徑能夠有效地讓我們關於展覽、關於藝術創作一些構想能夠如願以償。我想,你這麼多的創作經驗,是用一個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抵達彼岸呢?另外,你今天是用什麼樣的知識背景在支撐著你的創作?
奚建軍:在鮑里斯《藝術的力量》中有提到:「在當今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力量中,藝術就像曾經在冷戰中政治舞台上一樣,也能發出一股力量。當今的主流西方藝術越來越多地按照意識形態宣傳的規範行事: 在國際展覽和雙年展等等當代藝術展示了它的力量,它利用了對自己的反傳統姿態,將自己定位為一幅景像,並對景像進行批評和拷問」。理論知識支撐著藝術創作,事實上整個西方的藝術歷史都是一個批評的歷史,是站在前者的基礎上否定前者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都是用自身的經歷重構歷史和現實。好作品是不斷跨越自我的過程。我和蔡元之所以「玩」西方藝術大師杜尚, 我「玩」沃霍爾和博伊斯作品,是因為我要在所謂的東西文化藝術差異中找到一個連接點來延申,然後把他們對接到自己的藝術語彙里,這是我的創作方法論。我的知識背景除了藝術教育,更多的是對西方優秀當代藝術的吸收和對中國本土文化的銘心與探究。
俞可:談到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我並不怎麼樂觀。跟上個世紀末的中國先鋒藝術相比,我認為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因為它仍像過去一樣,寄居於外力和太多的物質性,缺乏自律,缺乏應對歐美的獨立的方法論。你作為最先離開中國而涉足於倫敦,也就是歐洲最為活躍的當代藝術的發生地,你是怎樣看待這一現象的?當然我們也知道,我們依賴畫冊,依賴碎片化的信息已經成為過去,但我仍感到,中國當代藝術要深入到歐洲中心的內部,與他們平等地對話,並不容易,你有什麼感想可以與大家分享呢?
奚建軍:中國是個大國,近三十年來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化進程,使中國的政治及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文化模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轉變,中國當代藝術當然無法獨善其身。藝術生態已經從80年代初期比較單一的表達方式和粗糙的呈現轉型到90年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但是隨著資本的介入,藝術家的困境和挑戰也越來越嚴峻。在歐洲落戶的雙重身份華人藝術家也面臨如何跳出純中國符號的困惑。但亞洲重要的藝術家如日本的小野洋子、草間彌生、村上隆和韓國的白南准等,他們早就在世界藝術史的殿堂上站立席位。正如你提到的中國藝術家主要還是缺乏個性和獨創性,沒有自律,沒有系統的方法論,不能和中國的當下經濟發展變化同步。我認為在文化上與西方進行平等的對話尚需時間,不過隨著信息的共享和年輕一代藝術家越來越寬廣的國際視野以及嶄新的創作方式,我們與歐美藝術界將在一起「玩牌」,這一點我還是持樂觀態度。
奚建軍 《另一道風景(約克城堡 )》
俞可:最後,你想通過這個展覽與大家分享一種什麼樣的觀念與訴求?將用什麼樣的視覺語言,讓觀眾理解你在創作中的思考?就這次展覽本身訴求而言,當然是需要新的思維、新的視覺認識,不同的切入點。作為展覽的基礎環節,你將怎樣合理地利用這樣一個現場,直接而有力地與觀眾形成互動與討論。你會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讓這個展覽在這樣的現場,表現出不同於其它展覽的例外狀態?
奚建軍:對我來說展覽本身是個實驗的過程。這次有幸與您第二次合作,為我策劃個展,也非常榮幸與謝蓉的藝琅國際團隊合作,得以細緻系統地梳理我的作品。在一個有活力的空間里實施這個藝術體驗,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穫。主要是讓所展作品之間互動,讓作品與觀眾對話。作品材料包括木材,不鏽鋼,玻璃瓶,鐵管,燈光,聲音,電動,攝像設備等,把握好所熟悉的不同材料之間的關係,在不同文化元素之間找到融合點。這個展覽的例外狀態不是我刻意追求的,我更傾向於讓觀眾達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共同營造一個藝術空間的實驗地帶。
(限於篇幅,本文轉載時有刪減)
奚建軍 《另一道風景(希夫爾德 )》
奚建軍 《銅版皇家人物》
奚建軍 《銅版皇家人物》
奚建軍 《銅版皇家人物》
奚建軍 《另一道風景》
奚建軍 《銅版皇家人物》
藝術家奚建軍
奚建軍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現生活工作於倫敦和北京,旅英當代藝術家,現任英國西敏市華人保守黨理事,英國華人藝術協會主席。其作品形式涵蓋行為、裝置、雕塑及繪畫。在英國泰特美術館、柏林藝術宮、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瑞典馬爾默當代美術館和上海證大美術館、牛津當代美術館等20多個國家的美術館和專業藝術機構做過個展和群展,作品被收藏於中國民生銀行美術館、澳洲悉尼白兔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歐美個人及專業藝術機構。
198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美院), 同年發起 觀念21 行為藝術創作小組。
1987年移居英國。
1989年獲邀倫敦德菲納藝術家工作室創作。
1992年獲邀法國城市藝術家工作室駐留巴黎創作。
1995年畢業於倫敦大學Goldsmiths歌德史密斯學院,獲得藝術碩士學位。
1999年與藝術家蔡元合作成立「Mad For Real—瘋狂為了真實」藝術小組,開展系列行為藝術的創作活動。
2006年榮獲美國Jackson Pollock 「傑出藝術家獎」。
2015年榮獲鳳凰藝術「最具感染力藝術家獎」。
「流變的記憶」 奚建軍的最新實驗
策 展 人:俞可
展覽時間:2017 年 7 月 15 日 - 8 月 27 日
展覽地點:藝琅國際 | 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328-c
有關藝琅國際
藝琅國際致力於探究全球語境下中國當代藝術的成就和發展方向,呈現中國當代藝術體系的發展進程。為了實現這一終極理念,藝琅國際不僅不遺餘力地推動各種類型的優秀當代藝術,也致力於發掘具有嶄新視覺和態度的當代藝術家們,探討當下的藝術新媒介、新美學對當代中國藝術的影響。
藝琅國際具備規範的組織架構、國際化當代藝術的運營模式、優秀的管理團隊,權威的藝術專家顧問,並擁有完善的藝術展示空間以及國際化的藝術家駐留平台。
X GALLERY is committed to exploring achievements and possibiliti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global context, manifesting the evolving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 system. To reach such an ultimate goal, X GALLERY has tried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artworks of various prominent contemporary artists and discover more prospective young artists of great vision and strong mind, discussing about new art medi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new aesthetics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With well-established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operating mode of contemporary art, excellent management and authoritative art consultant, X GALLERY provides well-functioned art space and global platform for artists in residence as well.
— The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有25妻145子,這個老頭竟在加拿大逍遙幾十年沒人管,政府被迫出大招
※一個女人,搞懵了整個英國
※邊哺乳邊結婚,這些外國新娘燃了
TAG:英國大家談 |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10個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美術館
※80個藝術家到這個村子裡畫畫,6天後這個村子……
※只有1%的人了解這個成為藝術家的秘訣
※耗時20年,這個「瘋子」藝術家在深山中建立了一個神秘國度
※全球第一個月球遊客:他是日本億萬富豪 還要免費帶6個藝術家
※14億中國人都看過他的畫!這位人民藝術家,走了
※這個國家只有一個足球場大小,一個藝術家鑽了法律漏洞
※藝術家竟把一個個美女人體留在了廢墟里……
※9個國家的10位盆景藝術家,誰的蟠扎表演打動了你?
※用他的藝術家看一個國家——日本(1)
※80後藝術家為首富夫人私人定製畫像,美輪美奐!
※夜讀 | 百年前那批留法藝術家 畫了這樣的中國
※一個藝術家的聖杯
※一個長了一張外星人臉的男子,20歲像八十歲老人,卻是個藝術家
※150名藝術家佔領一個小島後發生了什麼
※影帝 畫家 型男 偶像 藝術家 一個人
※這個月11位老藝術家離世,這劇道出了他們的心酸
※這個土耳其藝術家將世界名畫畫在了蛋殼裡,世界著名畫家都來圍觀!
※藝術家畫了九個漂亮的女人,個個都絕對讓人「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