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道士與茶 嶗山茶文化的過去與現在……

道士與茶 嶗山茶文化的過去與現在……

道士

許多道教名山如武當山、羅浮山、茅山等同時也是產茶聖地,嶗山自然也不例外。嶗山道士慣常飲茶,「丹灶」與「茶甌」成了道士的標誌。

山東大量產茶雖然歷史短暫,但卻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

「丹灶」與「茶甌」

上世紀50年代初,即墨文人藍水往游嶗山,借宿太清宮。當家老道給他沏上一壺自製的茶,飲後感覺非常好,他在《嶗山古今談》一書中賦詩讚曰:「入口似龍井,味清色卻青。誰為添一品?新制續《茶經》。

在嶗山,採茶制茶與海邊撿拾蛤蚌、鰒魚一樣平常,堪稱兩道獨特的風景。

文人筆下多有生動記載:如明人張允掄云:「潮落人爭鰒,煙香灶制茶。」清人趙似祖云:「網得海物形容怪,製得山茶氣味清。」

嶗山茶的品質如何呢?

周至元先生言其「味淡以清。惜山民不知採摘、烘焙之法,故不能與龍井等品齊名」。早期的嶗山茶惜因採摘、加工不得法而不出名。

嶗山名泉眾多,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甘香清冽。如華樓宮玉皇殿後的碧落岩下有「金液泉」,泉水落池中,不涸不溢,味極甘美。

用這樣的泉水煮茶有什麼效果呢?

元代禮部尚書王思誠在《金液泉》七言絕句中云:「瓦瓶日汲仙家用,釀酒煮茶味轉甘。」無論釀酒還是煮茶,用金液泉都會大大提高品味。除泉水外,嶗山的井水品質亦不俗。

如神清宮的長春井,用此井水烹茶也別有風味,「道人愛客將茶烹,龍涎一勺汲深綆。初啜已令腋生風,再酌回甘味更永。涼如冰雪置於胸,寒似醍醐灌人頂」。

嶗山道士慣常飲茶,「丹灶」與「茶甌」成了道士的標誌。飲茶可以放鬆精神,排解苦惱與憂鬱,讀經悟道時,更需要茶來醒腦提神,如明代即墨藍史孫《送戴道人入嶗山》一詩云:「分泉洗缽烹靈劑,就石支床看道書。」一些遊人常有幸得到道士的香茗款待。

1697年4月,清代河南文人張道浚游嶗山,憩息於修真庵,「松間犬吠,道童知客至,拾松枝烹茗相款」。

看來,道童是用就地拾取的松枝烹茶的。還有的用野竹煮茶,如清代孫鳳雲《游九水》云:「素有耽幽癖,山茶入夜煎。連根燒野竹,帶月汲山泉。」夜深人靜,明月高懸,品上一杯用野竹、山泉煎出的清茶,茶香四溢,令人陶醉。

嶗山石竹茶和嶗山玉竹茶,放到一起沖泡,就稱為「嶗山道家陰陽茶」,相傳這是嶗山道士發明的喝法。男女均可喝,滋陰壯陽,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人群中看大自然 的精彩文章:

茶道基本流程十三式,太漲姿勢了!
最適合上班族的一日三茶,輕鬆喝出健康來!

TAG:在人群中看大自然 |

您可能感興趣

茶酒里的文化之道
道教與茶文化
在武漢·花鄉茶谷觀茶藝表演,品香茶,分享這裡的茶文化!
茶葉的文化你知道么
文化齋山,邂逅水鄉湖雲,發現不一樣的萬年……
沒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耳朵與傳統文化那些事兒……
從茶道知識 看「文化與養生」之道
普洱茶香|茶杯里的文化
最經典的茶道、茶藝、茶文化讀物
喝酒有文化,把酒問青天。《酒論》與您談古論今……
中國石窟藝術與佛教文化有哪些淵源?愛學習的你都知道嗎?
茶文化與紫砂文化
和田玉賣的不是天價,是骨子裡的千年文化與君子之道
文化寧陽 | 康熙妙對興鞋店的傳說……
古與今的對話 讓傳統文化實現「現代一躍」
說茶史|萌芽的茶文化
這裡,才是山西文化旅遊的根
從一幅橫濱的街道畫,看熱門喜慶和茶道里寂的文化!
安化黑茶傳承的是文化,喝出來的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