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癒防復-中醫「治未病」
當你生病了,你的身體為這一刻已經準備了好多年……
不少人見到"中醫治未病"的提法會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我很理解,以前我也會如此反應。而今天,在靜心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數年並經歷了無數臨床案例後,我滿懷對中醫經典的敬意重新解讀這幾個字,希望能有助於人們進一步認識和遠離現代"不治之症"。這裡所指的現代"不治之症",包括了無法治療的和無法根治的疾病,以腫瘤、高血壓病、糖尿病之類為代表。這些疾病對人們打擊太大,要麼感覺被宣告生命結束;要麼就終生與藥物為伍。
有關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在《黃帝內經》中多次闡述,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內涵:
一、反映了中醫經典對"病"的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未病"不是"無病",而是"將病暫未病"、在到達"病"的路上。這恰好解釋今天許多人的迷惑:為什麼按期體檢的指標都正常,而疾病突然降臨?現代人們總是把"病"和指標異常划上等號,以為各項指標正常就說明身體健康。事實上,許多人儘管體檢"指標"正常,但有諸如睡眠不好、疲乏、間發性腹脹、大便不暢、偶爾頭暈、手腳發冷、常出虛汗、體重失控、感冒遷延不愈等等現象。只不過忙碌的工作、精彩的生活讓人們感覺不到這些身體信號的存在,卻把評判自己健康的標準簡單地寄托在別人甚至機器身上。在傳統中醫的眼裡,沒有腫瘤、癌症等駭人的病名,它們都是從小的"疾"而起,未加註意而發展演變而來,是身體糟糕到不同程度、在不同人身體的不同表現罷了。
二、反映了中醫"治人"的核心思想。為什麼叫"治未病"?病還沒有坐實、病還沒有到達現代醫學"確診"的標準時,治什麼?治人。在中醫的眼中,病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病之人,因此說"病為標,人為本"。病只不過是表象,真正有問題的是人本身。《移精變氣論》:"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深刻描述了後世的人們是如何把自己的身體折騰得無可救藥的,這也形象地指出了當今時代出現如此多的疾病和重病的原因。因此,在治療中,首先要判斷人的問題出在哪兒,先改變這個人,然後才能治癒人之病。
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句經典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了了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因。結合其他篇章的論述,至少有兩層意思:其一是病入膏肓,太晚了,不治;其二是有的人太不聽話了,人不受治,達不到治病效果,即便暫時有效也會不停複發。
四、除了重點關注"治人",中醫還注重治"疾"。古文中"疾"是指正在向"病"發展的一些小的身體不適反應甚至無不適反應,是外邪入侵的初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指出高明的醫生會在疾病在發生的初期,"病未成"時即治而止之。而《扁鵲見蔡桓公》則是這段話的生動寫照。
五、至於中醫"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癒防復"的涵義,許多專家已有精闢論述,在此不再重複。
結合以上思想內涵,不難發現現代"不治之症"越來越多的原因:
其一最為主要的是"不治之人"越來越多。正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正擠上慾望的快車,在奔向物質享受天堂的同時,卻容易墜入健康的地獄。傳統文化的遺失,物質慾望的膨脹,不僅使人們早已失去天地之正氣的呵護,還不斷用外部物質充斥本來正氣漸衰的身體,表面上看是"得",實際上卻是"失"。
其二由於科技手段的進步激發了人們的過度自信。不遵守大自然規律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皆以為自己能改造自然,為所欲為,而事事皆反自然之道而行之。還有人錯誤的認為,現代醫學科技對絕大多數的疾病都能醫治,而事實上,疾病的治癒率卻遠不如人所願。儘管修建越來越多的大型醫院,培養數量龐大的醫務工作者,仍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已充分說明現代醫學的局限性。
其三是由於現代社會競爭加劇,個體生活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人迫於生存壓力,為外物所累。人們的注意力和精神也都放在身外之物上,甚至沒有空閑感受一下身體發出的信號和警報,直到身心俱損,積重難返,各種醫療手段無法解救,只能哀嘆"病來如山倒"。
其四是現代人不承認"不治之症"生於毫釐,是從小到大、長期積累的過程;而把一些重大疾病歸咎於"遺傳"、"基因"、"運氣"等等,當然就不會在平時注重養生與健康了。
由此可見,現代"不治之症"並非真的"不治"、"難防"。只有人們自己才能真正能拯救自己,遠離"不治之症"。而中醫經典理論則是協助人們自我救贖的終極武器。
可悲的是,當今之世,不治之人卻越來越多!
在我國濕寒體質人群已經高達90%以上,脾腎濕寒可以引發人體20多種慢性病,比如:咽炎 鼻炎 胃炎 腸炎 失眠 便秘 肥胖以及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統疾病等。 脾、腎、肝是人體最核心的臟器,脾腎濕寒並且寒入厥陰也就是肝,就是三陰寒,而三陰寒就是癌症體質了。
膽胃上逆 + 濕寒體質,這是是最有危害的體質,為什麼呢?
膽胃上逆的人因為膽氣、胃氣向上串,輕者是咽炎、扁桃體炎或者長痘痘,重者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膽囊炎等。
而濕寒體質是瘤子、結子、囊腫的根源,濕氣遇寒氣在體內到處凝結,就成了各種結、瘤、囊腫了。
濕氣就是人體代謝的廢物,沒有正常隨尿液排出,長期滯留在體內,阻礙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
現代著名的中醫大師李可說過:人體但凡有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了。濕寒會嚴重阻礙陽氣運行。
中醫的濕寒體質就是西醫說的亞健康狀態、酸性體質、免疫力下降。
因此,濕寒可以引起的慢性病有20多種,還是要早早調理才能避免重大疾病的發生。
人先天不足唯有後天多愛自己
作者;幺妹
※根據這些異味可能識別出劣質啤酒!
※漢武帝:歷史上劉徹功大?還是過大?
※產房生孩子時出現的怪異現象,醫生也解釋不清楚
TAG:東方IC體壇速遞 |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大鐘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肩中俞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曲澤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周榮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溫溜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大橫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少府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水分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經渠穴
※中醫「治未病」與冠心病的防治
※控制高血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中醫「治未病」與惡性腫瘤
※藁本,未病先防,治病求本
※未病先防的意義
※上醫治未病 下醫治已病
※精采故事:防患於未然,治病於未病
※道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智慧
※養生之道,講究未病防病
※(一)治未病治欲病
※治未病先要知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