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迷:雍正奪嫡稱帝?其實康熙皇帝早有打算。

迷:雍正奪嫡稱帝?其實康熙皇帝早有打算。

對於雍正繼位,歷史學家莫衷一是,正位之說有之,奪嫡之說亦有之。那麼雍正帝到底是怎麼繼承的皇位呢?

關於雍正繼位,首先來分析康熙。康熙是誰?八歲即位,在位61年,在位期間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親征葛爾丹、抗擊沙俄、開拓疆土。以少年之身建立赫赫偉業,其英明睿智、剛毅果敢可見一斑。像這樣一位皇帝,會允許有人篡位奪嫡,更改自己中意的人繼位的事情發生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縱觀歷史,越是英明的君主,其權力慾望越強,對權利的靈敏成都越高。康熙皇子眾多,但其中若有公然覬覦皇位者,皇帝絕對不會顧念骨肉親情而輕易饒恕。反而或貶或廢,絕不留情。甚至連皇太子也不會例外。晚年的康熙皇帝對權力的敏感度更高:凡是有大臣上疏立儲者,或處死,或入獄,絕不容情。英明如康熙帝,怎麼可能給人留機會更改皇位繼承人?

仔細分析康熙皇帝晚年的行為,不難看出皇帝早已經將身後之事安排妥當:破格擢升與胤禛關係密切的隆科多、年羹堯,先後拜隆科多為步軍統領,執掌京畿,封年羹堯為川陝總督,總軍政實權,於駕崩前夜密旨赦出被幽禁十年且和胤禛生死相交在軍中威望甚高的皇十三子胤祥。凡此種種都說明一個問題:皇帝在為新君胤禛安排臂膀,以使萬一在自己身後家國有變,新皇胤禛可以從容應對、安定天下。由康熙皇晚年對朝局的安排,可以看出胤禛才是皇帝屬意的繼承人。

關於雍正篡位奪嫡。

1、 康熙意中的繼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撫遠大將軍,就是讓他立軍功、掌軍權、樹威信以備接班。駁:如果康熙真的中意十四子,為何不在他從西北回京後將其留在身邊,而是仍將他派往西北駐軍。飽經風雨的康熙皇帝不會不明白一個遠離權力中心的儲君是不可能順利繼位的,期間難免有很多變故,一旦京城有變,遠在西北的他又能如何應對?

2、 所謂遺詔「十」改「於」。駁:在滿文當中,十字和於字寫法完全不一樣並沒有矯正的可能性。

3、 康熙臨終前發了一道詔諭,命遠在西寧的十四子回京繼位,卻被步軍統領隆科多留而不發。駁:隆科多與胤禛是什麼關係?康熙帝能不知道?精明如康熙皇帝怎麼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如果當時皇帝將密詔交於其親信護衛任意一人,情形也會大不相同。

總之,無論雍正帝皇位是正統還是奪嫡,他都沒有辜負康熙皇帝晚年的期望。鐵腕手段整飭吏治、力排眾議銳意改革、設軍機處加強中央集權、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管理西藏、安定邊河,治理朝政,夙興夜寐、嘔心瀝血,終使大清國富民強、府庫充盈、四夷臣服、萬國來朝,終成乾隆時期「康乾盛世」之局面。從此而論,無論其帝位來源如何,雍正皇無疑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君主,為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時過境遷,歷史無法重現。但隨著現代科技不斷進步,一代代的考古學家不斷努力。終有一天雍正繼位之謎會被揭開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好作品的前提是這個,但很多人忽略了
290年前,康熙帝如果採納此人的提議,不僅可以收復台灣,也可以避免日軍侵華。
為何陳道明不演抗日神劇?背後的原因讓網友大讚!
康熙最愛,最得不到的女人
北京工地發現一具穿著龍袍的乾屍 手裡拿著皇族至寶 專家猜測為康熙之子

TAG:康熙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帝:我稱帝了,你羨慕嗎?大臣說了7個字,皇帝說:你在炫耀嗎?
隋煬帝是如何稱帝的?
曹丕登基稱帝,手握實權,為何卻不敢殺掉傀儡皇帝漢獻帝?
將軍將女兒許配給皇帝,皇帝說:你是忠臣,結果將軍登基稱帝!
袁紹都不敢稱帝,袁術為什麼就稱帝了?其實他真有稱帝的資本!
曹丕稱帝時,為什麼不把漢獻帝殺了?漢獻帝最後壽終正寢
曹丕稱帝後,劉備為何不迎接漢獻帝入蜀,而是自稱皇帝?
袁世凱雖為「皇帝」,卻至死未能正式登基,稱帝是被袁克定所逼?
宰相:我若稱帝定不立你為後,妻子向皇帝告密,皇帝做法堪稱楷模
商君稱帝,周君稱王,那麼夏君呢?他們的稱呼很有趣兒!
三國中魏才是正統,劉備稱帝是僭越,孫權稱帝純屬瞎湊熱鬧!
專業屠龍?他連殺六帝,然後自己稱帝,堪稱帝王剋星!
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前,讓他最為敬仰的武將是誰?
唐前稱帝,唐後稱宗,明清兩朝皆不用。說說古代帝王的廟號和謚號
皇太極死後,孝庄皇后憑什麼可以讓順治稱帝的?
漢和帝的老婆鄧綏臨朝稱制,主持皇帝廢立,就差沒有自己稱帝
孫權稱帝後,為什麼不追封孫策為皇帝?
清朝最有帝王之才,卻未能稱帝的是誰?若他敢稱帝,清朝更強大
漢獻帝聽聞劉備稱帝後,為何會大笑3聲?其實,原因很簡單
漢獻帝退位,劉備為何不讓漢獻帝到蜀國為帝,而是自己稱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