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張豐:80年代的人情之美,是中國人最不該丟掉的東西

張豐:80年代的人情之美,是中國人最不該丟掉的東西

文 |張豐

魯迅的孫子周令飛,80年代隨妻子到台灣居住,曾拜訪祖父的論敵梁實秋。周令飛沒有讀過魯迅和梁實秋論戰的文字,但是卻很想讓梁實秋談一下當時的情景。梁實秋淡淡地拒絕了:「以後有機會單獨談吧」,說完,他站起來往周令飛的杯子里添了一些啤酒。

兩人幾度碰杯,氣氛很是融洽,周令飛甚至想為梁實秋做一串在台灣吃不到的老北京糖葫蘆。

記錄下這一幕的是丘彥明,當時任台灣《聯合報》副刊的編輯。她的《人情之美》最近在大陸出版,該書記錄了丘彥明擔任副刊編輯期間與十多位作家打交道的經歷。大陸的80年代,是一個讓人懷念的思想上的黃金時代,在台灣也一樣,丘彥明筆下的80年代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時代。

梁實秋、台靜農、葉公超,在大陸版的《現代文學史》中都曾佔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們所知道的都是年輕的他們。梁實秋是作為魯迅的論敵存在的,魯迅那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就是針對他的。台靜農是魯迅的學生,魯迅日記里很多次都提到他。葉公超,新月派的年輕批評家。我們知道就是這些最粗的線條,隨著1949年政權的更迭,這些人就在我們的文學史中消失了。

丘彥明為我們講述了這些人的80年代。梁實秋憑藉一己之力,耗費30年時間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然後,他又花了7年時間,寫出一部一千多頁的《英國文學史》,編輯二千多頁的《英國文學作品選》,他的堅持和耐力真是讓人敬佩。這樣的工作量,放到今天,需要一個文學所組織十幾名專家,立一個大項目,做十幾年都未必能做好,但是,這樣一位梁實秋,是不為大陸讀者所知的。

晚年的梁實秋,生活優雅而洒脫,他和太太養了兩隻貓,每天都要去菜市場為貓買活魚吃。貓枕在他腿上睡著了,他都捨不得挪動身體,怕影響貓的休息。就是這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竟然和魯迅圍繞革命文學進行了一場論戰,站在晚年梁實秋的立場來看,實在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僅從對待寵物的角度,也能看出兩人的根本不同,魯迅厭惡寵物,把梁實秋比喻為「落水狗」,而梁實秋則是標準的「貓奴」。這樣想,兩人起衝突也就並不意外了。

丘彥明大學學的是新聞,但是喜歡編輯刊物,等她到了《聯合報》,在著名詩人瘂弦擔任主編的文學副刊做編輯,瘂弦為了鍛煉她,除了約稿外,還讓她承擔訪問作家的任務。丘彥明個子不高,聰慧而可愛,很快就和老作家們打成一片。因為女兒不在身邊,梁實秋夫婦把丘彥明當女兒來看待,梁太太韓菁清到香港出差,就讓丘彥明每天來陪梁實秋吃飯。

丘彥明與梁實秋先生合影於台北四維路梁宅

正是由於這種深入的交往,丘彥明得以深入了解作家們的生活甚至生命。梁實秋生命的最後時刻,丘彥明一直陪在身邊。戴著氧氣面罩的梁先生,突然大聲喘氣,並且大喊:「給我更多氧!」這就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這個瀟洒的散文大家,儘管早已自稱看破生死,也對身後事做了清楚的交代,但是他對生命又是如此不舍,讓人動容。他性格的底色,就是對生命的熱愛。

和梁實秋的洒脫相比,葉公超則顯得決絕而頑固。他晚年和政治關係緊密,1978年被聘為「資政」,但是他同時還保持著文人的本分。由於對丘彥明的信任,他特別告訴秘書,丘彥明可以隨時來他辦公室,不用打電話,也不用預約。生病住院後,丘彥明每天下午都抽空到醫院陪他,成為了他心靈的依靠。得知葉公超去世,丘彥明用被子蒙著頭大哭一場,然後去料理這位批評家的喪事。

就這樣,這個小女子成為了中國新文學的守夜人,送走一個又一個老作家。這就是「人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感情,一個女孩子與文學老人的感情。丘彥明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是,正是這種「人情」,把她和這些從大陸顛沛而來的文化人聯結在了一起,某種程度上說,她也繼承了他們精神的衣缽。

正是這種親近,讓他可以大膽地問老年的梁實秋:你還有什麼遺憾?梁實秋說了很多,最後提到的是陸遊的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也讓我們知道,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在老一代作家心目中是多麼重要。丘彥明在和這些作家打交道的時候,其實有著一種文化上的自覺,她有意要為時代留下一些特別的記憶,而這些老人,此時已經有點像孩童,在丘彥明面前完全打開了心扉。

如果說梁實秋、葉公超是一代人的話,三毛、白先勇和高陽,則是新一代,他們的文學之路,都是在台灣開始的。三毛把丘彥明當成最好的朋友,甚至送了一些衣服給她,在丘彥明去領獎前,還把她喊到自己家裡,給她找最好看的衣服,幫她化妝。白先勇對丘彥明也非常好,「丘彥明做的一切事情,我都支持」。歷史作家、大才子高陽,則把丘彥明當成了紅顏知己,領了稿費,去買一雙義大利皮鞋,要過來給丘彥明秀一下:你看樣式怎麼樣?後來,高陽更是向丘彥明表白:如果我再年輕10歲,就追你啦。

白先勇與丘彥明

每個人對「人情」的理解,都是不同的。這種「人情世故」,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你不但要投入情感,也要把握分寸。丘彥明在當編輯的時候,和在美國的張愛玲通信好幾年。每次約稿,張愛玲都會回復,偶爾也會有一些對生活的吐槽,顯得挺親密。但是,等丘彥明從《聯合報》離職,不再當編輯的時候,再給張愛玲寫信,張就沒有回復了。

丘彥明所講述的《人情之美》,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情感。這其實有著相當深的時代烙印,他們交往的紐帶,是報紙的「文學副刊」。那是報紙副刊的黃金時代,副刊不刊登新聞,它比新聞更慢,因此,也就更有人情味。報紙提供的新聞,塑造的是讀者對世界的看法,哪些是「現代」的,哪些是「落後」的,新聞的本質,就是為讀者提供這種理性。而文學副刊,則提供某種感性的紐帶。

80年代,以《聯合報》副刊為代表的報紙文學副刊,其實是台灣文學的主陣地,報紙上不但發隨筆和短篇小說,還要髮長篇連載。據說,最多的時候,高陽要同時為三家報紙的副刊寫歷史小說連載,怕把故事寫混,他要分別在三張桌子上寫。高陽和聯合報有很深的感情,窮到交不起房租時,就躲在報社裡,成為一名「編外人員」。

在這個時代,副刊編輯,其實文學活動的靈魂。他們負責約稿,負責組織筆會和各種文學活動,他們也必須和作者們打成一片。丘彥明就是那種最理想的副刊編輯,她本身熱愛文學,並不把與作者打交道看成是「加班」,相反,她甚至從中找到了很大樂趣,和很多作家都成為好友。他們的交往,最終超越了功利性,三毛在最絕望的時候,會打電話給他,而白先勇家的兄弟,甚至把她當成最親密的朋友,稱呼她的外號。

如今,報紙的輝煌不再,即使是台灣,進入90年代後,隨著網路的興起,報紙副刊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大的魅力了。除了圖書編輯依然堅挺外,報紙和雜誌的編輯,都已被社會完全邊緣化,他們甚至普遍喪失了社交的興趣和動力。丘彥明所講的故事,就成為了讓人無比懷念的歷史。

我們可以跳出編輯和作者的關係模式來看待這種「人情」。它也許是中國文化中最迷人的一部分,進入工業社會或者現代社會,這種人情普遍遭遇到了挑戰。在大陸,有時候我們會用另一個詞來代替它,「關係」,這個詞的含義有時候非常負面。「有的人靠能力,有的人靠關係」,「大城市靠能力,小城市靠關係」。當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功利的時候,就變成了「關係」。

我們確實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現代了。但是,我們也越來越懷舊。任何一種懷舊,懷念的都是人情之美,而不是工業增長和技術進步。如今,完全在電子媒體和表情符號中長大的一代,可能已經很難理解80年代的那種感情模式了。人與人之間,如果失去了情感的聯結,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很多惡性新聞事件,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丘彥明與《人情之美》

【作者簡介】

張豐|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讀書人,媒體人,現居成都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根 的精彩文章:

房子,是你留給孩子最低級的不動產
我們的公民課,實在太姍姍來遲了
這樣的黑夜,已經無所謂恐懼

TAG:六根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到中年,要丟掉的四種東西!
蔣介石丟掉大陸,他不恨毛澤東,最恨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
他是康熙最寵愛兒子,被囚10年,後代丟掉中國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乾隆墓中的一樣東西,孫殿英瞧不上丟掉,最後賣出1.3億元天價
只有40萬人的巴拉圭單挑半個南美,丟掉40%領土,全國只剩2萬男人
中國人當成垃圾丟掉的東西,在印度被做成美食,還賣給了中國人!
40歲中年女人的忠告:不要為了維持婚姻,丟掉尊嚴
晚清被隨意丟掉的國土,被這個瘦弱書生拚死奪回,100年後的今天,卻無人知道他
從2元100顆到上萬元1顆,被隨意丟掉的童年玩具,居然這麼值錢?
中國人最不能丟掉的「八個字」,精闢!
壞掉的西紅柿特別好,千萬不要丟掉,10個人中9個人都能用到!
一支萬人軍隊為了不丟掉一寸國土,跟一個大國對壘了50年,最後獨立
中國第一個屈辱條約,發生在1200年前的唐朝,丟掉200萬平方公理的土地
繼李小龍之後,又一名中國拳王,為女人丟掉31歲寶貴的生命
人到中年,不丟掉這五樣東西,你會敗的很慘,沒有例外
人到中年,最好丟掉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比如這些
一個中年大叔告訴我:人到五十,這幾樣東西已經不值錢了,丟掉吧
51歲的周慧敏比20歲更美:丟掉事業、遭遇渣男的她,怎麼美成這樣了?
一帝國太子,丟掉王位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現有一百萬後人在中國
人到中年,女人想抓牢男人的心,那就學著丟掉這些「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