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兵力多寡,而是這些因素

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兵力多寡,而是這些因素

一般而言,在冷兵器時代,兵力佔優是戰爭取勝的重要條件,所以《管子·七法》中說:「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但戰爭史中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也有很多,比如官渡之戰和淝水之戰,它們的決勝之道是什麼呢?

東漢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袁紹率精兵十萬,戰騎一萬,準備進攻曹操的根據地許昌。袁軍先進佔黎陽,而後派遣大將顏良佔領白馬城。

當時,曹操的軍隊不足兩萬人,在兵力上不及袁紹的五分之一,在軍需供給上也遠不及袁紹軍。所以,曹操想要以弱勝強,獲取戰爭的勝利,唯有以智取勝。

曹操採納了謀士荀彧的建議,聲東擊西,虛張聲勢進攻袁軍後方,迫使袁紹分兵西應。而後,曹操揮師東襲,解了白馬之圍,撤出全城官民退往官渡,於延津設伏,擊敗袁軍,斬殺袁軍大將文丑。

八月,兩軍對峙於官渡。十月,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率兵萬餘,押運糧車萬餘輛,屯於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

曹操得知此消息,聽從降將荀攸的建議,親率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趁夜取小道奔襲烏巢,一把火燒了袁紹在烏巢的糧倉。

袁軍見糧草被燒,軍心動搖。曹操趁機全線出擊,消滅袁軍七萬多人。袁紹僅率八百騎兵渡河逃走,從此一蹶不振。

東晉太元八年,即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調集將近九十萬大軍,分兵三路大舉進攻東晉。

十一月底,苻堅的弟弟苻融率兵攻佔壽陽,慕容垂的部隊佔領隕城。其後,苻融部將梁成率兵五萬進至洛澗,聽說晉軍西進,便於洛口設置木柵以阻止晉軍。

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見秦軍聲勢浩大,而己方只有八萬人馬,兵力懸殊,於是便在距洛澗二十五里處屯兵,與秦軍對峙。

晉軍胡彬率部西進迎敵,半途聽聞壽陽失守,退兵至硤石,被秦軍圍困,軍中糧盡。胡彬秘密派人向謝石求援,結果被秦軍截獲。

苻堅得知這一消息,不等大軍到齊,立刻率領騎兵八千從項城趕到壽陽,親自指揮作戰。

十二月,謝玄趁秦軍尚未集中的機會,派劉牢之率五千精兵趁夜渡過洛澗,襲擊梁成大軍,大敗秦軍。而後,晉軍又分兵斷秦軍後路,殺死梁成,殲敵一萬五千人。

晉軍首戰獲勝,士氣倍增,謝石率軍水陸並進,直逼敵陣。苻堅和苻融在壽陽城觀戰,看到晉軍隊伍整齊,草木皆兵,心中害怕,也不敢冒然出擊,於是兩軍隔著淝水對峙。

謝玄針對秦軍軍心不一,將士厭戰的弱點,派人要求秦軍稍向後退,以便晉軍過河決戰。而苻堅則想趁晉軍渡河時半渡而擊,於是便答應了晉軍的要求。

不料,就在秦軍撤退時,朱序突然大喊:「秦軍敗了!」秦軍將士信以為真,紛紛逃竄,一發而不可收拾。晉軍於是趁機渡河,向秦軍發起猛攻。

秦軍人馬相殘,潰不成軍,在逃跑中連風聲鶴唳也以為是追兵,加之飢凍,回到洛陽時,損兵十有七八,苻堅自己也中箭負傷。

官渡之戰,袁紹儘管在兵力上佔優,但由於袁紹本人不善用謀,不能審時度勢,又不願意採納別人的正確意見,因而敗給了兵不足萬的曹操;淝水之戰,秦軍在兵力上更是佔有絕對的優勢,可惜苻堅卻忽視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最終也敗給了兵力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謝玄。

可見,兵力的多寡,並不是戰爭取勝的決定性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是將領的智謀、膽識和士兵的勇敢、銳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這是場慘烈的戰爭,如果不是希特勒一個錯誤的決定,歷史將被改寫
戰無不勝的坦克在這場戰爭中為何成了致命弱點?真實原因你絕對猜不到
戰爭時期,有這樣一群士兵不怕威力巨大的炮,而怕它
知道戰爭勝利他暈了過去,但是不是因為興奮和高興,而是因為放鬆
這些戰鬥告訴我們,現代戰爭中決定勝敗的究竟是裝備還是人?
不寒而慄!最殘忍的戰爭武器你決不會想到是這款
戰爭一定不好玩,但可能挺好笑的
蘇德戰爭,是狂妄還是不得不為!
哪個沒心沒肺的人,沒有一段為某人掏心掏肺的曾經。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接受對方,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著改變對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戰爭。
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差不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北越可以全部執掌政權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是如何對待戰俘的,這個方法能讓女戰俘受不了
日本的侵略戰爭為何會失敗?不僅僅是因為原子彈,還有這個原因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不是航母 也不是幾百架殲20
古代戰爭中,兩軍對陣為何要主將單挑?不覺得多此一舉嗎
貓狗之間不只是戰爭,也可以是真愛
為何戰爭結束後,一定不能侮辱對方屍體?專家告訴你,後果有多嚴重
戰爭中軍服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真相遠不是你想的那樣
兩伊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這場戰爭對越南最大的影響不是經濟 而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