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不是孩子的錯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或初中以後,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老師叫苦不迭。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筆者認為,厭學不是孩子的錯,是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出現了問題。解決厭學問題,家長和老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提高興趣 降低期望要求
經常會有家長和老師抱怨說,這孩子真不省心,上課不認真,學習不努力。但很少有家長和老師思考背後的原因。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現象與孩子基礎差、上課聽不懂有關。對此,家長、老師需要反思的是:孩子基礎差,上課不是聽「天書」嗎?幫助孩子補基礎、抓預習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可能有家長會說,補基礎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的。我覺得,一是通過預習打好每一節課的基礎,特別是理科,可以消滅每一節課的攔路虎,進而結束惡性循環的學習狀態。二是可以選擇暑假或寒假專門就某些學科進行補課。孩子進入高年級學習能力增強了,短期內補足以前的基礎完全有可能。
孩子不認真學習也有可能與學習內容枯燥、興趣不高有關,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才是關鍵。從家長的角度看,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了解當代前沿知識、多閱讀課外書、把學習與當前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就有可能解決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孩子不認真學習還有可能與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有關。這勢必會讓孩子視學習為畏途,甚至會因為努力了卻達不到目標而放棄努力,產生厭學情緒。對此,降低期望值才是關鍵。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家長給孩子的期望值,必須因人而異,不要總拿別人的孩子或自己以前的狀態,與自己孩子進行對比,因為越比越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厭煩學習。
厭學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想學好,但苦於找不到好的方法和竅門,學習效率低下。家長需要反思的是:如果天天做事倍功半的事情我們會喜歡嗎?因此,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必須告訴孩子省時省力的辦法。比如,做作業的策略,就是要做到五個「不」沒有認真複習功課以前,不動手做作業;沒有形成正確的解決思路之前,不動手寫作業;做作業過程中,不許翻看書本和筆記;做完一個題目後,沒有整理這個題目的解題思路,不做下一個作業;沒有把這個作業進行改正前,不動手做下一個作業。
這五個「不」提出以後,孩子做作業的速度雖然慢了,但是效率高了,做一道題能頂四五道,實現了舉一反三。因此,如果家長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可以省時省力的,我相信這樣的建議孩子們是容易接受的。
主動減負 緩解學習壓力
很多時候,孩子每天的作業量非常多,有些遲慧或者身體不大好的孩子怎麼做也做不完。這樣的情況必然會因為作業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而受到老師的批評,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對此,家長需要反思的是:怎麼努力做都做不完,或做不好都要受批評,孩子會願意繼續努力嗎?
面對作業過多的情況,家庭減負勢在必行。比如,我的女兒在高一時數學成績很不好,主要原因就是作業完不成,找誰補課都沒有用。我想了一個辦法:把她每次的數學作業減少一半,甚至減少三分之二,剩餘的部分抄完,讓她先能夠完成作業。結果,兩個多月以後,孩子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從倒數第一變成了中游。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叫《抄出好成績》。為什麼能抄出好成績?因為抄作業後,孩子休息有保證,上課精力好,聽講效率高,而作業正確率提高,老師也不批評了,孩子的信心就增強了。
孩子的壓力大,還與家長不理解孩子、過多說教和指責有關。有些家長天天嘮叨來嘮叨去就那幾個字:「你學會了嗎?你要認真學習呀!」有個高中生的家長跟我說:孩子周末回來後,當他要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這樣說:「別說啦,我知道你要說些什麼,你無非是要對我說,要好好學習,學習好了就能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就有好的享受。如果沒有別的要說的,你就別說了。」
家長要多關愛孩子,與孩子多協商,多給孩子些建議,少些要求和命令,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孩子,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如果命令、要求太多,孩子是無法聽進去的。
像上面那位家長,我建議他,孩子回家後先與孩子這樣交流:一周學習太辛苦了,回家後先休息,吃點好吃的,放鬆放鬆,多干一些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不要急著做作業。這個家長這樣做了以後,周日上午,孩子反倒著急了。因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不完成,老師會找他麻煩的。反過來,如果家長天天催時時催孩子完成作業,孩子就會被催皮了、煩了:反正家長要催我完成作業,乾脆等你催我再做。
增強自信 融洽師生關係
厭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經過努力成績沒有明顯進步,對自己缺乏信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必須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哪怕有任何學習的變化或進步,家長都要予以激勵。
我寫過一篇《貸分數「貸」出好成績》:有兩個孩子分別考了57、58分。孩子們找到老師,讓老師給他們提高成績,以便達到及格,讓家長看了後有面子。老師稍加思考後告訴孩子們:「我同意給你們加分數,但是在加分之前你們得查一查有關貸款的知識。」第二天,兩個孩子把自己查到的有關貸款的概念及利息等知識告訴給老師。講完後老師說:「好吧,我也要給你們貸分數,貸分數是要有利息的,每給你們貸一分,你們要還三分。」那倆孩子開心地說:「老師你簡直是個『黑魔王』。」過了兩個月,這兩個孩子都考到了80多分。這個案例說明,只要給孩子希望和激勵,孩子就能夠不斷進步。
孩子因不喜歡科任教師,進而不想學習有關科目的現象也時常發生。通常情況下,家長會責備孩子:「你要喜歡老師,否則怎麼能提得起精神呢?」我覺得,家長得理解孩子,設法幫助孩子改善師生關係,讓孩子喜歡老師。
有一天,我接到班主任的電話,說孩子上課頂撞老師,對班主任也不耐心,希望回去以後嚴加管教。我放下電話後想,除非萬不得已,孩子是不會頂撞老師的,一定是因為老師誤會了孩子,孩子受了委屈,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孩子回家後,非常不開心。我見狀並沒有批評孩子,而是這樣跟孩子說:「你受委屈了,把自己的委屈告訴爸爸吧。」孩子聽了後滿眼淚水,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原來,她座位後邊有一個男同學老捅她,她感到非常難受,就說了那個孩子一句。結果,她說話的時候被老師看見了,老師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她:「你在講什麼?給我出去。」孩子想跟老師解釋,而老師誤以為是孩子頂撞她,就把班主任叫到教室來。於是,就發生了上文所述的情況。
說完以後,孩子接著說:「我在學校這個樣子,老師和班主任都對我不好,我該怎麼辦呢?」我說:「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但你想過沒有,老師當著大家的面說你的時候,如果你當時不反抗,你就點個頭坐下來,下課再跟老師解釋,效果會不會更好?」她點頭稱是。我說:「要是你是老師的話,你也會把學生的辯解誤會成當面頂嘴,心裡也會不舒服。」孩子聽完後說:「爸爸我錯了。」我說:「雖然你受了委屈,但自己錯了,還是要跟老師道個歉。老師聽到你的道歉和解釋以後,會理解你的。」假如老師打電話告訴家長,孩子犯錯了,而家長不理解孩子,直接把孩子批評一通,孩子不可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師生關係就僵化了,孩子就不可能喜歡這門課程。(作者房超平,系深圳南山區大學城麗湖實驗學校校長,著有《好教育成就好孩子——解密熊孩變學霸的45條法則》)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30日第2版
※山東高校書記校長暑期也上「輔導班」
※農家牆上「畫」作業
※中國職業教育緣何「走俏」東盟
※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你的孩子是不是還在學「三無」英語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我要和學習不好的孩子玩」
※不懂事的不是孩子,是你!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孩子有這五個習慣,以後孩子可能學習很好,家長不用愁!
※想讓你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再遭遇冷暴力嗎?學學這個方法,或許有用!
※孩子不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大導師
※我不是學霸麻麻,但我希望孩子走學霸路線
※別不信,這5種老人不適合帶孩子,不是偏見是有科學解釋的
※學書法不只是為了讓孩子練字
※孩子不想吃奶了怎麼辦?學會這些應對孩子「厭奶」
※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不挑食,營養好
※學不好鋼琴的孩子,可能是少了競爭意識
※寧可多花錢也不給兒女帶孩子,兩頭不是人,難道我做錯了?
※孩子學習努力仍學不好?這時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婚姻中讓女人變老的不是生孩子,也不是養孩子,而是……
※孩子不宜過早學的事
※孩子偏瘦,是不是就代表孩子營養不夠呢?
※別不信,這5種老人最不適合帶孩子,不是偏見是有科學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