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影視劇中科舉殿試場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句詩出自元朝高明編撰的戲曲《琵琶記》,它反映的是在科舉制度之下,普通百姓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的社會現象。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選官制度。我們有些同學喜歡將現在的高考和過去的科舉相類比,但其實除了都有考試這種形式,兩者的本質是不一樣的。高考不是選官,而是大學的入學資格考試;我們上了大學,畢業後也不一定是去當官。要想從政當官,按現在的規矩,還得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因此,能夠和科舉相提並論的,應該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當然,簡單的類比並不能幫我們多大忙,學習歷史,我們還是要回到歷史本身。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用現代的制度來類比是不合適的。

在中國古代,選官也叫「選舉」。大家看到這個詞,應該感到很奇怪吧,選舉不是現代民主制度之下才有的東西嗎?其實,這是翻譯的問題。現在我們一般將中國古代選舉翻譯成「Selection」,而現代西方選舉的英文詞是「Election」,這兩者的意思還是相通的。選舉,一是選,二是舉,可以是從上而下地「選」(由君主或當權者選擇),也可以是由下而上地「舉」(由民眾推舉),選舉的出來的都是「官」,選舉的主體和規則不同而已。

我們教材上說,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經歷了「世官制」、「察舉制」和「科舉制」三個階段。「世官制」就是世卿世祿制,它主要在我國早期特別是西周時期實行的制度。它根據血緣關係繼承政治權力,和宗法制、分封制緊密結合。在「世官制」下,其實沒有真正的「選官」,如果說有選擇,也只是天選,而不是人選。此時的「官」和後世的官也有很大不同,相當於君主的家臣,私人色彩很濃厚。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逐步解體,世官制也開始走向沒落。各諸侯國紛紛任用有才能的人,不再看重官員的出身和血統。秦朝大一統,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開啟了中國官僚政治的時代。不過秦朝存在的時間太短,沒有建立起系統的選官制度。我們知道的,就是當時有以軍功授爵的制度。

戰亂的時候,以軍功授爵是可行的,但在和平時期就不行了。西漢建立一段時期之後,就出現了官員短缺的局面。於是,皇帝就下詔要求各郡國向中央政府推舉人才。到漢武帝時,這一做法終於變成制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察舉制。當時要求每郡國每年向中央舉薦1人,舉薦的權力掌握在地方主官手中。地方官舉薦人才的依據,是被選拔人當地的士人輿論。當地人一般對侯選人有一個基本評價,評價比較高的才能被舉薦。被舉薦的人有的被稱為「孝廉」,有的被稱為「賢良方正」,顧名思義,都要求有良好的品德和才能。被舉薦的人到了中央,還要接受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被委以官職。因此,在察舉制之下並非就沒有考試,也是有考試的,只是不像後來的科舉,將考試作為最主要的辦法。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漢武帝時期開辦了太學,這也和察舉制聯繫起來了。到後來,地方官舉薦的,一般都是去太學學習過的。而且,太學生畢業之後,往往還要回到地方政府實習,當地方官的屬員,積累從政的經驗。有了上述制度的配套,使得察舉制一定程度上能保證被舉薦人的素質。實際上,它在當時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為王朝提供了大量優秀人才,促進了王朝的興盛與強大。

不過,察舉制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因為舉薦的權力掌握在極少數官員手中,老百姓沒辦法主動參與,所謂的「民意」和「輿論」也往往無法起作用,況且這些東西都太抽象,容易被地方的世家大族所控制,地方官在選擇上也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一種特別的現象:由於舉薦人對被舉薦人是有恩的,後者當官後,會想方設法報答前者,他將來要舉薦別人的時候,一般都會照顧恩主的後代。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個相互聯繫的利益集團,為了保證各自的既得利益,大家都只會舉薦自己圈子裡的人。這樣就使得官僚們的後代仍然是官僚,世代為官,形成另一種意義上的世襲。東漢之後的門閥就由此形成了,這對於統一王朝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實際上是東漢之後幾百年分裂割據的社會基礎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延伸,政府設立它的最初目的,是想將被門閥大族把持的選官權力收歸中央。它的做法就是,在各州郡設立中正官,由他們對各地的人才進行評定,將人才分為從「上上」到「下下」九個等級。評定的結果作為吏部選官的參考。這一制度實行沒多久,就再次淪為門閥大族的工具。中正官評定人才,也會根據士人們的家世,久而久之,門第高者被評的品級就高,門第低者品級就低,最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由此得到了鞏固,這是原先設計制度的人萬萬沒有想到的。從根源上看,還是這個制度本身的封閉性造成的,因為它將選才的權柄交在少數人手中,且又無法保證公正性。

隋唐統一後,各代皇帝都力圖削弱門閥。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得從選官制度上動腦筋。隋煬帝楊廣是個聰明人,就是他創立了科舉制。科舉的意思,就是「開科舉士」,採用考試的辦法選舉人才。社會上的人,只要不是出身於工商或其他賤民階層(注意,商人不得入仕的規定只到宋朝才得到改變),都有資格報名參加科舉考試。最初,開的科很多,有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算、明書、明史等,但後來只有明經和進士科經常開科取士,其他的科目都萎縮了。又由於進士科比較難考,但一旦錄取,即能被重用,所以受到普遍的重視。那時的輿論認為,只有獲得進士出身,才算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最後的勝利。如此一來,進士科一科獨大,到了後代,真正開考的就只有這一科了。

科目變少了,考試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唐代的明經科主要考儒家經典,進士科則以策論和詩賦為主。策論就相當於現在的作文,但當時還沒有八股文那一套,考策論還是能考出大家的水平來。而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也是唐代科舉的一大特色。唐詩的繁榮促使人們願意以詩才選仕,而詩賦成為考試內容又反過來促進了唐詩的繁榮。能寫出好詩的人,一般來說也是聰明靈秀之人,因此,通過這種辦法還真幫朝廷選擇了一批俊才。到了宋朝,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將考詩賦改為考儒家經義。王安石的本意是改變士人的浮華之風,讓大家務實一些,但實際的結果卻很壞。學風固然不浮華了,但卻走向了僵化。因為考經義,考生要在官方指定的教科書(南宋之後就是朱熹對四書五經的註解)的基礎和範圍內作文,不能有自己的創見。到了明清,連作文的形式都受到極大的限制,八股文成為統一的作文格式。它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科舉制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大家如果感興趣,以後還可以多了解,由於它不是我們課程的重點,我這裡不多講。科舉制的意義及評價,才是重點,需要著重講講。

首先,科舉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使得整個社會都能夠參與官吏的選擇,大大擴展了王朝統治的基礎。上面說到,察舉制長期實行的後果,是造成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形成門閥統治。科舉制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它取消了地方官或中正官的舉薦權,凡是符合資格的人士皆可報名參加考試,使得世家大族再無明顯的優勢可言。雖說大家族的後代可以受到較好的教育,有家學的傳統,但平民百姓通過努力奮鬥,也是完全可以趕上或超越他們的。況且,更有學習熱情和動力的,往往是處於中下層的人們,富家的公子哥兒,因為生活的優越,反而會比較懈怠。長時間段的觀察,我們會發現,科舉製造成了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和平面化。隋唐以下,除了皇族能保持一個朝代的優勢外,幾乎沒有其他家族能長期佔據統治地位。各階層之間的流動和變遷,越來越迅速,「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相對固定的特權階級在中國古代基本上消失了(元朝和清朝等少數民族當權的王朝有些例外),這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莫大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好壞兩方面來看這個影響。

好的方面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它使得我們的社會較之西方中世紀的社會,更加平等。我們知道,中世紀的歐洲實行封建制度,等級貴族享有各種各樣的特權,下層百姓基本上沒有政治權利,且與貴族存在人身依附關係。這跟我們周朝時期的封建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時的社會是差不多的。但我們較早地就走出了等級社會,這在古代世界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相對平等的社會,是社會矛盾相對較少,相對比較安定,比較容易趨向於統一的社會。隋唐之後,中國的統一成為主流和常態,就與這一社會基礎有很大關係。

壞的方面的影響,說得饒舌一點,其實就在於科舉制使得中國古代社會太過於平等。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是不是在故弄玄虛?其實理由很簡單。大家想想,西方民主制度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以英國為例,它其實與貴族和王權的鬥爭有很大關係。歐洲的君主專制,即使是在最為專制的法國,都無法和中國的君主專制相提並論;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王權有相對較強的社會力量的制衡。中國自唐宋以來,沒有像西方那樣的貴族,社會是平面化的,也是散沙化的,沒有什麼力量能與皇權相抗衡。通過科舉,皇權最大程度地將社會精英收攏在自己帳下(唐太宗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防止他們成為自身的對立面。中了進士入了仕的人,自然會對君上感恩戴德;而科舉還沒成功的人,大多都會繼續努力,皓首窮經,很少有人會想到去推翻政權(黃巢、洪秀全是少見的特例)。我們教材上也說:「科舉制度的創立與完善,有益於中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穩固。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時,也成了專制政治的僕從。」可見,我上面的說法不是沒有根據的。

我想到一段話,也許可以幫大家理解上述這個看似矛盾的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相對於中世紀的歐洲,的確更加平等;但這是在皇權專制之下的平等,是大家都「平等地」地受專制皇權的奴役和壓迫。我們較早就廢除了奴隸制、農奴制和社會等級制,消除了人身依附關係,這是很好的;然而,由於皇權專制的強大和無孔不入,我們民族中的奴性卻沒有被消除。我們不依附於特定的人,但我們依附於權力;誰有權力,我們就依附誰、崇拜誰。社會雖沒有人身等級,卻有權力等級。從理論上看,固然人人都有資格和機會通過科舉考試當官,但實踐中,能夠進入仕途的人畢竟是少數人。這少數人一旦被君主賦予了權力,他們的地位就遠遠高於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只能對他們俯首貼耳,不敢有所異議。在官場中,也唯上級的意旨是命,「官大一級壓死人」。而權力的頂端就是皇帝,皇權成為缺乏制衡的終極權力。

科舉制第一個方面的影響,我講得有點多了,下面簡要說說其他方面的影響。按我們教材的意思,除了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第1點),科舉制還有以下幾點積極影響:2、保證了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士人從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3、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於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4、用考試選官的辦法,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的公平公正。這些都說得不錯,也很好理解,應該不需要我再解釋。可以肯定地說,採用考試辦法選取官吏,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英國到19世紀才建立文官考試製度,我們比西方領先了1300多年。現代西方代議民主制下的官,有兩種來源:一是中央和各地的主官,也就是政務官,多由民眾選舉產生;二是各政府機構里的辦事官員,也就是事務官,則通過考試或類似考試的辦法向社會公開聘用。如此看來,科舉的精神並沒有過時。上面說到的科舉制的負面影響,其根源還在於專制政體,是專制政體利用了科舉制,提高了專制的效率。同樣,民主政體也可以利用這一制度。民眾選舉和考試選官的結合(上「選」下「舉」結合),既能保證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又能保證行政的質量和效率。

教材還有一個對科舉制的負面評價,就是說它的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家經義的範圍,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這也是事實,但就此話題,我想再補充說幾句。

對於專制皇權來說,它真需要有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嗎?可能不太需要,甚至比較害怕這樣的人才。特別是在政權穩固之後,皇帝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維持政權的穩定就好了,不需要臣子們有所作為。對臣下來說,忠誠和服從是首要的品質,其次是執行上級命令也就是辦事的能力,最不需要的就是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明清兩朝實行八股取士,正是與皇權加強相呼應;八股文的條條框框,早已磨平了士人的個性,而這正是君主們樂意看到的。因此,從根本上說,科舉制下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人才,並不是科舉制本身造成的,而是整個專制體制的性質決定的。

指責科舉制培養不出有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才、以為對它的考試內容進行改革就能帶來不同結果的人,他們的思維和視野還不夠開闊。他們太看重這個制度了。它不就是一個選官制度嗎?(不能將它當成教育制度,雖然中國古代實際上拿它綁架了教育制度)中國古代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此處,而在於沒有為知識分子和有才能的人創造一個更寬闊的舞台。「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是歷代讀書人的人生理想。「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句話可以概括中國古代絕大多數士人的學習動機。而歷代王朝又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大大限制了傑出人才的出路。一方面重農抑商,將工商業的地位壓得很低;一方面又科舉選士,讓官員士子盡顯尊容,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大家都往官場裡面擠,擠進去的越來越多,造成官僚體系越來越臃腫;擠不進去的更多,也都一窩蜂盤踞在門外,虛擲光陰一輩子。其實,如果這些人能去干點兒別的,經商創業,或者探究一下自然的奧秘,思考一下社會的規律,那該多好!那樣的話,以中國如此廣闊、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國度,必能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文明來。可是沒有。

這些年來,公務員考試可謂火爆得很,據說70%的大學畢業生,都報考過公務員。某些招考的崗位,甚至出現了幾百人上千人競爭一個職位的場面。看到這些,我感到很悲哀。我不想批評那些擠破頭都要擠進政府部門的人,我只是覺得,這個社會病了。或者說,我們社會的病,從來就沒有好過。

蘋果手機可掃下面二維碼讚賞

(安卓系統最好還是在文末讚賞區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薈楠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最近沒寫新文章?一旦封號,你怎麼找到我?

TAG:陳薈楠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史上的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
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阮氏:女子無顏便是德
阜新任緒民書李白、杜牧詠《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楊貴妃》詩楷書
冬天裡的中國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元時代,蒙古帝國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古代五大迂腐行為:「天子守國門」排名第二!
中國古代最美皇后,曹丕的老婆上榜,最後被六位皇帝搶著要
中國最奇特的古建築,寓意保佑子孫當官
北朝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此國是古代中國領土,生活著漢朝士兵後代,還有一個「中國族群」
中國古建築的冬季視覺盛宴
韓國評選的中國四位古裝美女:趙麗穎未上榜,第一被稱為古裝而生
李彥宏登頂時代封面,谷歌欲重返中國?做夢!
呼喚中國版的《麥克阿瑟天才獎》
二戰中唯一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將軍!毛澤東為他起名,蔣介石給他授章!所訓特種部隊制服日本王牌、俄國鋼軍!
中國古代,七大辟邪的寶物!
中國古代第一位女將軍:商代婦好墓之謎
呼倫貝爾,邂逅冬季的中國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