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2000萬人不會讀書
◆
◆
◆
文 | 十點君
讀書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讀書的人,一種是會讀書的人。
讀書的人,到處找人要書單,抱起書來從頭讀到尾,花了不少時間,但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對自己的生活也鮮有幫助。
會讀書的人,運籌帷幄,寵辱不驚,有自己的節奏和方法論,能夠在書中汲取到養分讓自己加速成長。
下面十點君給大家介紹三種讀書達人的閱讀方法。
「五馬分屍」讀書法
李敖是台灣著名的思想家,作家,近代史學者。他的
讀書的方式可謂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讀書的過程把書給分屍掉,就是切開了。
1.把需要的地方切下來。
這一頁需要,這一段需要,就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他把書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
2.切下的殘頁分類留存。
切下來的部分,李敖用很多自己做的夾子,夾子寫上字,把資料全部分類。一本書看完以後,全部進入夾子裡面。李敖可以分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好比說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宗教類再分佛教類、道教類、天主教類。
3.形成自己專屬資料庫。
所有在夾子里的殘頁,都是對他自己最有啟發的知識。李敖把他們按自己的排序規則放起來,做成自己的知識圖書館。以後遇到學術上有疑問的點,直接在自己的圖書館中檢索。
李敖看完一本書之後,書要被大卸八塊,五馬分屍。他
長期用這種奇葩的方式讀書,使他能夠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因此,他才敢說出那句話: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對李敖來說,把一本書看的粉身碎骨,分類典藏,是最適合他的讀書方法。
「縫縫補補」讀書法
著名旅美作家嚴歌苓,她說30年來,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寫作六七個小時,從早上9點到下午4點。
這樣的生活在外人看來十分清苦,甚至近乎折磨,可嚴歌苓卻說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狀態,
和書籍交互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這讓她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濃度的,有一種比較有凝聚力的精神。
她反而討厭長久的放假狀態,讓人變得懶散,腦子也會逐漸不那麼愛思考。嚴歌苓說:我並沒什麼特別的讀書方法,只是老老實實的讀,讀得多了,自己就知道怎麼讀了。就像學游泳一樣,總是問別人那種姿勢游得快,但自己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
1.選適合自己的書。
嚴歌苓從來不去要書單,她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類型的書,按自己的需求選書,讀書,並且有自己的閱讀目標和讀書日記。
2.寫讀書日記。
嚴歌苓的讀書日記里詳細記錄著每天自己讀了哪些書的哪幾頁,對書里的哪些內容有所感悟,然後記下自己的思考產出。
3.
將書中知識內化。
嚴歌苓把每本書都融合在自己的閱讀體系當中,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加以運用,轉化為自己的作品,讓每本讀過的書都離不開自己。一般人一本書拿起來看完以後,再看第二本書時,第一本書就離他遠了一點;看到第三本書的時候,第一本、第二本離他又遠了一點;到了第十本書,第一本書已經離他十萬八千里了。
嚴歌苓通過「縫縫補補」的讀書方法,完美的避開了讀完忘完這個坑。
嚴歌苓透漏,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金陵十三釵》,一部分的靈感就來源於蔣公轂的《陷京三月記》和張純如的歷史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嚴歌苓用邊讀書邊創作的形式,將在書中所讀和生活所感,巧妙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她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出了50餘個作品,其中有近10部被知名導演翻拍成電影電視劇,不乏像《金陵十三釵》《陸犯焉識》等膾炙人口的題材,自己也成為現代當紅作家。
對嚴歌苓來說,寫讀書日記,然後融會貫通,是最適合她的閱讀方式。
「知行合一」讀書法
還有一位號稱讀書怪咖的牛人,李源。他碩士畢業於人民大學,是知名自媒體羅輯思維的內容策劃人,初中讀完《二十四史》,高中讀書破萬卷。
李源的閱讀天賦驚人:半小時內可以精讀一本小說,關上書本,還能準確複述十之八九。
盡信書不如無書,李源不拘泥於閱讀本身,他更看重的是從閱讀到踐行的過程。
李源曾坦言自己的讀書方法:
1.不從頭讀到尾。
大多數時候,李源讀書不會從頭到尾地看,而是從整體看局部,注重提煉拆解重點。他認為一本書的目錄是最重要的,讀書之前,先仔細看目錄,然後根據目錄挑著先讀最感興趣的部分。
2.對不同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雖然李源讀書很快,但他從不可刻意追求量和速度,反而堅定相信,讀書是為了吸取高人的經驗,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他會用半個小時時間讀完一本小說,也會用兩個月死磕一本《窮查理寶典》。
3.踐行為王。
李源認為,讀書最終的目的
在於將讀過的書化為己用,將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好,才是根本。他認為,看書容易,提煉方法難。要把背後複雜多元的心得和方法看明白,轉化成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可用的做事方法,可就難了。
李源認為讀書
都是一閱讀、二思考、三實踐的過程。
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路不在書中,路在行動的腳下。
據李源透漏,他以前是一個有選擇恐懼症的人,面對「中午吃什麼?」這樣的問題,李源都會糾結好久。自己的時間被工作生活中亂七八糟的事填滿,作息習慣嚴重不規律,同樣的,不愛得罪人的鴿派性格,也曾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不過李源的讀書方法讓他很善於從讀過的書里,學到能夠模仿踐行的事情。
他從拿破崙身上讀到快速決斷,從柳比歇夫身上學會時間規劃,從喬布斯身上讀出了在某些事情上強硬不妥協的性格。
他將世界上最牛的人的做事習慣和思維方式拿來已用,完美的解決了自己生活中的困擾。
對李源來說,讀書並踐行是他推崇的閱讀信條。
成功不可複製,但可以借鑒。
以上三個都是會讀書的人,十點君和大家總結一下。
一、閱讀,摘記,形成自己專屬的資料庫
每每讀到盡興之處,不僅僅是畫線標記,要順手摘記下來,形成自己的資料庫,方便以後查閱記憶。
二、將新學到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體系相融合
我們以前常說,讀書之後忘掉是正常的,因為已經把知識內化成能力了。在我看來,記不清書中每個字不要緊,可是如果連書里說了什麼也不記得,又何談內化呢?
因此,在閱讀的時候,將新學到的知識,「縫縫補補」地黏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當中,並且記錄自己當下的思考。使過去讀過的書為將來獲取新的知識提供幫助。
三、學以致用,踐行為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不能做一個只會讀,不踐行的老學究。閱讀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當下變的更好,讓自己的生活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讀好書,再精讀,又摘記,又人物測序,便會明了,讀書的精華是自我提升。
按書中的理念去踐行,去改變,去發現更大的世界,生活便更有動力,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
讀書過程中不要怕走彎路,犯錯誤。只要自己能及時反饋,試錯改進,總有一天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還有那些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心得呢,歡迎分享到留言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哈。
-作者-
小二黑, 文藝理工男。
固執的相信閱讀,踐行等事物於成長的力量。
本文為十點讀書會原創,轉載
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關注公眾號
"十點讀書會"
和
160萬
小夥伴,10天共讀1本好書後台回復關鍵字
「領讀包」
查看
50本
十點共讀書目合輯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共讀
▼
※趙麗穎 | 我不是說話不過腦子,只是想活得簡單
※這就是你和別人最大的差距
※你最該充值的,是你的情感賬戶
※《藏地情人》 | 在戰爭中,我終於失去了他
TAG:十點讀書會 |
※中國80後首富,21歲賺到100萬,如今身價265億
※1962年這6萬多人說中國窮要去蘇聯,30年卻說自己是中國人
※2017年去韓國旅遊的中國人數超出想像。韓媒:只有417萬!
※人均GDP是中國10倍還多,一場戰爭損失2萬億,倒欠3000億賠款!
※韓國冬奧會預計虧損200億,韓媒:將票價提高至8000,中國人會買的
※美國人花1.4億弄垮中國品牌,每年撈1000億,就一招屢試不爽
※108年前,這個法國人拍下中國最早彩照,至今留存72000張!
※這項發明瞬間讓中國多了1000門大炮!國家直接獎勵500萬給他
※中國有的我都得有:印度欲斥資350億向俄急購S400
※中國最有錢10位大佬:馬化騰財富10個月增長一倍多超500億美金
※印度耗資780億,造世界最高橋卻「爛尾」,如今500億請求中國幫忙
※去年Q4 iPhone X全球賣2900萬,中國700萬
※直擊中國第一保鏢:每小時收費4000美元,20年來從未失手
※中國十個房價一平米9000多的城市,2018年是要破萬的節奏啊!
※中國最強「第一保鏢」:每小時收費4000美元,20多年從未失過手
※「鈦」厲害了!2020年中國要用它100%統領全球!
※2017中國GDP超80萬億,印度僅是中國零頭卻從沒放棄要超越中國!
※這事美投資600億美金,中國砸300億美元,印度花20億稱碾壓中美俄
※這件事上美投資600億美金,中國砸300億美元,印度花20億稱碾壓中美俄
※498萬人次參賽,1102場比賽,全面解讀2017中國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