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南懷瑾:求學的目的是為了功名?

南懷瑾:求學的目的是為了功名?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這是當時孔子的感嘆。一般人跟他求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本身學問,而是為了職業。跟著他求學三年,所為的只是「谷」,也就是「俸祿」。俸和祿是兩回事,前面「子張學干祿」中也曾講過,「俸」是薪俸,就是現在的薪水,以官位的高低,發給相當的代價;「祿」,則等於現在的實物配給,不過制度不同。

如前清,一個學生「十年寒窗無人問」,為什麼要苦苦急於考取功名?中秀才是第一步最起碼的功名,考中了就有祿,得到實物配給,可以維持生活。這是功名的方面,不問官位。假使有功名再去做官,「俸」與「祿」加起來,數字就相當可觀了。

孔子當時這個「谷」字就代表了功名和利祿。他說來我這裡求學的學生,目的都在找職業,假使求學三年而目的不在找職業,為學問而學問的人,實在是太難得了。

孔子距現在兩千多年,可見古今中外,求學的目的,都為了待遇,講好聽一點,為了前程。

提到教育問題,感慨很多,很多人說現在的教育成了問題。我說中國的教育,三千年來都是問題,也可以說世界上人類的教育問題,本來就存在。為什麼呢?三千年來的觀念都是重男輕女,為什麼重男輕女?男孩將來長大可以光耀門楣,光宗耀祖,因此就望子成龍。

而古代望子成龍最好的出路是讀書,古人於是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當然現在不同了,這副對聯要改作:「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低。」這是我個人觀察現代化社會的感受。

過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所有職業,以做官這個職業最好。「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讀書可以做官,做官可以發財,一連串來的,幾千年都是這個觀念。

包括我們大家在內,當年在家開始讀書,有沒有這種觀念作祟?在我個人反省,不能說沒有。如果嚴格講學問的道理,有了這種觀念的成分,就很不純潔了。

到現在,因為西方文化一來,教育制度變了,教育的精神、方法都在變,變了以後如何?看了幾十年的情形,據我了解,與以前並沒有兩樣,不過換了一個名稱。

「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為了生活,這和我們所講過去的觀念,沒有兩樣。

所以現在大專聯考選科系,最好考上醫科,將來當醫生,不求人。因此教育的目的一直是為了生活,由生活的觀念一變,就是為了賺錢。除此以外,說是自己真正為了學問而學問,為了求真理而求學問的,實在很少。

並不是每個時代絕對沒有這種人,而是太少,這種人往往能影響整個時代的,東西方都是如此。試看每個時代的動亂,他真正的原動力是思想。而改變時代思想的人,往往當時默默無聞,乃至窮死、餓死,可是後來他的思想卻影響了整個時代。

例如因滿清入關而引發的民族觀念,是受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李二曲幾個人的思想所影響。一直發展下來,也就形成了現代的民族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影響本世紀最大的馬克思,還不是窮死餓死的。當時他也沒想到自己的思想,竟會擾亂了整個世界。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思想問題的嚴重性了。

像孔子也是一個例子,在生時那麼可憐,死後影響千秋萬代,沒有空間的範圍,也沒有時間的界限,這就是真正的學問。

可是一個讀書人開始念書時,說是立志為這種學問而學問的,那就太少了。孔子當年已有這個感嘆,更何況現在?我們要了解思想的道理,就要從這個角度去體會、去研究。

(摘錄自《論語別裁》)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葉秀山:作為精神家園的哲學
卡爾·波普爾:我如何看哲學?
烏篷船 聽雨眠 一蓑煙雨枕江南
中國十大名山對聯:青山不墨千秋畫 流水無弦萬古琴

TAG:哲學與詩意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創立了儒家學派,其周遊列國的目的何在?
琳琅滿目的專業名稱,你知道學的是什麼嗎?
曾仕強:做人的目的是什麼?
女性舔嘴的目的是什麼?心理學家:有三種訴求!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孫悟空學藝、大鬧天宮,目的只有一個,並非為了齊天大聖的虛名!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南懷瑾老師:科技的發展忘記了最初的目的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河流的目的,生命的目的,智慧生命的目的?
十條笑話:同學們來學校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學佛的本願是什麼?學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艾灸的最終目的是?
吳昕回應與潘瑋柏的傳聞說的:這真的只是工作,是節目的一部分.!
命理學日記:修心,是活著的唯一目的
王俊凱三月份的神秘行程,竟然是為了這個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為了貿易?而是為了尋找朱允炆?
學習經論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讀經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