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華民族詩意棲居的抉擇
導讀:約10000年前,居住在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人類就開始馴化水稻,並使之逐漸演化為中國人的主要食物。把目光投向人類的歷史長河,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其生存發展和文明延續,與植物如此息息相關、唇齒相依。
【來自國際植物學大會的聲音】>
約10000年前,居住在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人類就開始馴化水稻,並使之逐漸演化為中國人的主要食物。
約5000年前,以稻、黍、稷、麥、菽為代表的「五穀」,開啟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發展史。
近500年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近千種植物的藥用功能,成為世界著名的藥典,沿用至今,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把目光投向人類的歷史長河,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其生存發展和文明延續,與植物如此息息相關、唇齒相依。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34000餘種高等植物和3000多種苔蘚植物分布在遼闊而美麗的國土裡。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
把目光投向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對自然和植物如此尊重。自古,中國就將「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尊稷為五穀之神,帝王會在皇宮的右翼設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足見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2500多年前編成的詩歌總集《詩經》就記載了130多種植物。《詩經·大雅》說:「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這是中國歷代聖賢們對「兼濟天下」環境的選擇;而「五穀豐登」「把酒話桑麻」,則是中國老百姓對富足、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可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中國人崇尚自然、熱愛植物的情懷,始終如一,愛得深沉。
把目光投向浩瀚的中國歷史長河,從來沒有一個民族,賦予植物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東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到清代鄭板橋的竹畫和詠竹詩,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賦予自然和植物美好的品質和象徵,而且「梅蘭竹菊」還成為中國君子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一葉落知天下秋」,中國人對自然、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同樣來源於對植物的觀察,「天人合一」也始終是中國人的精神高原。
把目光投向當下的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紮實有力地推進。中國植物學家在水稻育種、基因組學、進化生物學、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袁隆平院士在雜交水稻上的研究成果,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糧食問題,還推廣到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造福全人類,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已建立自然保護區2740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4.8%,其中國家級保護區446個,廣東鼎湖山等33個自然保護區加入聯合國的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就地保護了65%以上的物種,同時建設近200個植物園和樹木園。中國還積極加入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重要國際公約,2020年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因植桑養蠶而發展起來的古絲綢之路,如今因為建設「一帶一路」而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再次成為促進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可以說,從古到今,中國都是綠色發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綠色,是中華民族的生存之本。綠色,是中華文明的發展之道。綠色,也是當今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必然抉擇。
(本報記者 袁于飛)>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古代人原來是這樣預測天氣的!
※他竟然用數學精確計算出自己的死亡日期!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一些糖尿病藥物對小鼠有用而對人沒用了 0
※西方醫療社會史研究的新趨向
TAG:視界網 |
※詩意棲居,特色民宿賦能鄉村游
※中國人嚮往的「詩意棲居」
※琴川,詩意的棲居水鄉
※李澤鈺:詩意的棲居 易雅·美術人物誌
※《禪居》|尋找中國人的詩意棲居
※川西民居:自然生長的詩意建築
※光明村:詩意棲居樂悠悠
※禪居 · 尋找中國人的詩意棲居
※《禪 · 居 》最美的詩意東方
※故都黯然的詩意:民國文人眼中的老北京
※溫雅灰綠色,棲居于田園的詩意,打造低調貴族之家
※派尚新作 | 嘉興鷺棲湖:愜意湖居,詩意綿亘
※新作 | 嘉興鷺棲湖:愜意湖居,詩意綿亘
※嘉興鷺棲湖:愜意湖居,詩意綿亘
※金輝泊舍源於自然的石材 演繹最美的詩意棲居
※佛系≠隨意,都市中的詩意棲居
※中式詩畫園林·詩意棲居地
※中式詩畫園林·詩意棲居地
※新中式的圓,詩意的棲居!
※斑斕威海,詩意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