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讀出這8個字,眾人皆跪,如今成了口頭禪,讀對的人卻不多
文 | 陳飛
提要: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會暴露編輯許許多多的常識問題,在細節方面,電視劇導演容易以現代的觀點來拍攝古代的劇情。因此才會有這麼的觀眾喜歡挑電視劇中的穿幫鏡頭,除了一些低水平電視劇表現出來的較明顯的穿幫,有些穿幫可就屬於高文化素質水平者才看的出來的了。比如在古代喊出來,眾人都要下跪的那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上面這句話筆者是沒有斷句的,在電視劇中,太監們宣讀詔書的時候一般是這樣斷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可實際上,太監應該這樣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而從一開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就讀錯了這句話,之後的電視劇也一直延續這樣錯誤的說法。大多數的觀眾受制於知識的淺薄,是沒有可能發現這樣的錯誤的。那麼,這句話的出處應該是哪裡呢?
有人說,在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的秦朝時期,就應該出現這樣的話了。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秦始皇雖然不滿足於王的稱號,將自己升級成皇帝,自稱為朕,以後皇帝的命為「制」,令為「詔」。秦朝的玉璽上就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八個字來彰顯皇帝的身份。因此「皇帝」和「詔」是秦始皇首創的,但剩下來的字可不是。漢朝時期承接了秦朝的制度,也創造了另外一個說法--「詔曰」。
不過,「奉天承運」這四個字可就要從千年之後說起了。「奉天」的說法應該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明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造了屬於自己的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宮。其中最重要的、規格最高的朝議大殿被命名為「奉天殿」。後來即便是明成祖朱棣篡位之後,奉天殿也照樣搬到了北京城。而「奉天承運」的說法便是來源於這座奉天殿,這一說法也曾在清朝治學嚴謹的大學者俞樾的《茶香寶續鈔》中有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於明代的奉天殿。
所以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詔書開頭應該是朱元璋首創的了,沒想到後人也延續這樣的說法,足足用了數百年的時間。那麼在朱元璋之前,皇帝詔書的開頭都是怎麼寫的呢?
朱元璋的聖旨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們發布的詔書一般只是以「命」或者「令」開頭;等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天下之後,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嬴政便用「皇帝」來開頭;緊接著漢朝承襲秦制,便加上了「皇帝詔曰」這樣的說法。漢末三國兩晉之後,南北朝的政權混亂讓這種詔書開頭也變了模樣,成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因為他們各個都不能說是名正言順,都想得到正統的名號。
唐朝之後,聖旨大多可以門下省來審核頒布,開頭便更改為「門下,天下之本......」,如果皇帝親自頒布的話,便以「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元朝時期,蒙古人除了用漢文書寫之外,還要加上蒙文的詔書。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里,大福蔭的祐助里皇帝聖旨」。
看來,為了體現自己的不同尋常,這些統治者還真是煞費苦心啊!
勘誤:本文中朱元璋稱帝時間應為1368年,由於筆者的疏忽,給廣大讀者帶來了閱讀的不便,特此致歉。
※中國寶劍流入市場,日本人想買,中國老闆搶先購得,現成鎮館之寶
※韓國這麼多人姓金,祖先是誰?大致有三個可能,其中一個是漢武帝的馬夫
※古代民間最奇葩的私行:只針對女性,不流血卻滅絕人性,官府也沒法制止
※此國軍將領被稱作戰神,一生殺了十幾萬日軍,晚年落魄被勒索房租
※此人殺了十幾萬日本人,晚年時日本要求他道歉,他回答說終生不悔
TAG:歷史陳老師 |
※寥寥五千字,讀出了很多君子,也讀出了很多小人
※這幾天,馬雲的這3張照片火了,有人從中讀出了很多內容
※中國這六個姓氏,無論起啥名字,讀出來都相當好聽!
※陸遊的這首詞,人們至今不敢讀出來,但專家有不同意見
※姓氏有多難讀?這些姓氏很少有人讀對,最後一個可能只有直系讀出
※我國奇葩的姓氏,這個姓讀出來沒問題,寫出來就讓人尷尬了!
※這5句話大部分人都無法讀出來,都是用唱的,網友:能讀的是大神
※妹子為了秀「動漫胸」,在身上寫了4個字,敢讀出來的都是漢子!
※名字最難讀的女星,最後一位能讀出來,算你贏
※最尷尬的姓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讀出來,很多年輕人被迫改名
※古代的第一奇詩,不管是順著讀還是倒著讀,都能讀出思念之情
※終於有妹子敢把這個讀出來了,大概這就是愛情吧!
※廟門上一副對聯數百年來沒人能正確的讀出,郭沫若一看卻隨口而出
※名字最不能倒過來念的動漫角色,最後一位千萬不要讀出來
※六個字,讀出人生真諦!
※中國最坑爹的姓氏,讀出來讓人憋不住笑,年輕人吵著要改姓
※中國最尷尬的一姓氏,多人不好意思讀出來,年輕人都偷偷改姓
※明代文人張岱自爆幾十種癖好,最會玩的人,後人卻解讀出無限凄涼
※文章一共78字,所有字讀音都相同,卻能讓你讀出有趣的生活片段
※她的姓很少有人讀出來,出道不到四年就與張嘉譯合作,如今新戲倒追張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