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故事,教你用佛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現今的人由於生活壓力大,負面情緒也被這個壓力不斷放大。不少人的情緒往往因股市、房價、薪水、事業等起伏而波動,究其原因,都與一個字——「錢」有關。
身處危機中的人若只看到自己的錢受到損失,便不開心,負面情緒隨之而來。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對壓力、挫折、創傷、失敗,人們會不自覺地出現逃避、抑鬱、掩飾、否定等防衛機能。
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下來的妒忌、怨恨、自卑、多疑、恐懼、彷徨、無奈、絕望等負面情緒,會叫人心力交瘁,並不斷侵蝕我們的身、心、靈健康,使人變得頹廢、失落、悲觀、苦悶。
一個人的負面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的控制與化解,便會從「最脆弱的」地方冒出來,進而產生連鎖反映,牽動無數的負面情緒,剪不斷,理還亂,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翻開報紙,總少不了一些負面新聞:倫常慘劇、自殺、甚至大大小小的糾紛等等,當中不少當事人都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佛教在化解負面情緒方面確有妙方。依據人們對煩惱(負面情緒)的認識,有如下三種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1、斷煩惱證菩提;2、轉煩惱成菩提;3、覺煩惱即菩提。
這三種方式可以幫助人們重新認識負面情緒,學會化解負面情緒的不同方法,儘早走出負面情緒的困擾,獲得快樂的人生。
1
斷煩惱證菩提
有兩個人,一個體弱的富翁,一個健康的窮漢。兩個相互羨慕著對方。富翁為了得到健康,樂意讓出他的財富;窮漢為了成為富翁,隨時願意捨棄健康。
一位醫術高明的外科醫生髮現了人腦交換的方法。富翁趕緊提出要和窮漢交換大腦;其結果,富翁會變窮,但能得到健康的身體;窮漢會富有,但將病魔纏身。
手術成功了。窮漢成為富翁,富翁變成了窮漢。但不久,成了窮漢的富翁由於有了強健的體魄,又有著成功的意識,漸漸地又積起了財富。可同時,他總是擔憂著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些微的不舒服便大驚小怪。他總是那樣擔驚受怕,久而久之,極好的身體又回到原來多病的狀態里了;或者說,他又變成以前那個富有而體弱的富翁了。
那麼,另一位新富翁又怎麼樣呢?他總算有了錢,但身體孱弱。然而,他總是忘不了自己是個窮漢,有著失敗的意識。他不懂得運用手中的錢來做適當的投資,錢不久便揮霍殆盡,他又變成原來的窮漢。然而,他還是那樣的無憂無慮,身體的疾病早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他又像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窮漢到最後還是那個窮困但健康的窮漢。
故事最後,兩個人都回到了原來的模樣。人們固執地認為「健康」與「孱弱」、「富有」與「貧窮」、「煩惱」與「菩提」水火不兼容,無法並存,因而把主要精力用於去除疾病、消除貧窮、斷除煩惱上。
然而這則故事啟發我們:只要心態沒有轉變,「孱弱」、「貧窮」是無法用「強制」的方法來消除的。同樣,負面情緒一旦生起時,一般人採取的行動是,能斷則斷,斷不了則逃,逃不了則忍,忍無可忍則「爆」,像火山般,一觸即發,一發而不可收拾。其必然結果是,舊的煩惱尚未解決,又添了新憂。這種「以石壓草」對抗煩惱的方法只能令人生雪上加霜、苦上加苦。
2
轉煩惱成菩提
一位雕刻師傅應邀去深山古寺雕刻一尊「菩薩像」。傍晚時來到一座村莊,村民告訴他,在去古寺的途中,有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晚上時常出來傷人。但這位師傅怕耽誤了與寺僧約定的時辰,便繼續趕路。
月光下,師傅遠遠看到路旁坐著一位面帶愁容的女子,扭傷了腳,無法行走,十分可憐。交談後方知,這位女子也要去古寺。於是師傅便背著她繼續趕路。女子問他:「聽說這一帶常有女鬼出沒,你應快點趕路才對,為什麼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難道你不怕嗎?」
「我是急著趕路呀!」雕刻師傅答道,「可是,你一個人留在山區,也很危險啊!現在我背你走,雖然有點累,但至少互相有個照應,感覺反而安全些。」
途中休息時,師傅在無意中發現路旁有塊上好的木頭,便下意識地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一刀一刀地雕刻起來。一會兒,菩薩的模樣便顯現出來了。這女子感到好奇,走過去一看,隱約覺得這尊菩薩像有點像她自己。
望著這位女子不解、迷惑的神情,雕刻師傅十分開心地說,「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的樣子,便按照你的容貌刻下來了!」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幾百年來,人們因害怕這位「女厲鬼」而逃避,而這位「女厲鬼」只感受到人們對她的恐懼與厭惡,這使得她的仇恨有增無減。直到今天,她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
剎那間,這位女子的怨氣全消,頓時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里。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人生逆境與低谷看成是可怕的「厲鬼」,避之而不及。然而,佛家則認為,「煩惱不能斷,斷了更煩惱」。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佛經中常說斷煩惱呢?《大乘玄論》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佛為增上慢人說斷煩惱,實不斷也」。因為煩惱與菩提是前因後果的關係,二者是一,不是二。《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中說:「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於第一義而不二故」。
煩惱雖然無法斷,但依據佛教的緣起法,煩惱也不是恆常不變的,而是可以轉化的。以污泥和蓮花為例,從表面看起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然而,蓮花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吸收污泥中的養份,轉化為高潔的蓮花。
換而言之,有了污泥,才能長出高潔的蓮花;沒有污泥,就沒有蓮花。同理,煩惱如同污泥,而菩提如同蓮花,如果沒有煩惱在先,豈有菩提可成於後?
同理,沒有人生的種種考驗,哪來的人生智慧?因此,面對負面情緒,不要逃避,而要學會轉化,不利的因素便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負面情緒便能逐漸轉化成正面情緒,這是幫助一個人輕鬆地走出困境的法寶。唯識宗提倡的「轉識成智」即與此理相通,通過轉化,轉染成凈,獲得自在人生。
3
覺煩惱即菩提
下雨了,三個乞丐來到同一棵樹下,為爭一片乾燥的地,打了起來,由於各有絕招,誰都沒有佔到那塊不漏雨的地方。最後,他們達成協議,誰最富,誰就坐在那片不漏雨的地方。
第一個乞丐端著一隻大海碗說:「我有十二隻碗,我每天換一隻。心情好時,我用一隻好碗;心情壞時,我用一隻壞碗。我每天都用不同的碗吃飯,難道我不富嗎?」
第二個乞丐放下背上扛著的一卷席,說:「這算什麼富有?我才是真正的富人。我有十二張草席,我每晚想鋪幾張就鋪幾張,難道我不像個富人嗎?」
第三個乞丐腿有點瘸,他顫巍巍地挪動了一下屁股,說:「我不像你們那樣富有,但我有一條斷了一截的腿。普天之下,誰能比一個斷了腿的乞丐更富有?」
他話音未落,一個打著傘的婦人從這兒經過,很憐憫地在他的斷腿旁丟了一枚硬幣。其它兩位乞丐面面相覷,最後,斷腿的乞丐坐在了那片不漏雨的地方。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一個人而言,「斷腿」確實是不利的因素;然而,對一個乞丐來說,卻成了換得人們同情的最有利因素。同理,世間並沒有絕對不變的煩惱存在。《六祖壇經》云:「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換言之,菩提與煩惱本身並不是截然不同的實體,它們的分別只在一念之間的迷與悟。去除煩惱的關鍵就是掌握當下轉迷為悟的契機,一念覺悟,當下就能轉苦為樂、轉恨為愛、轉惡為善,將現前的煩惱化做無上菩提。
綜上所述,一個人若把煩惱看成是實有,便會千方百計地「斷煩惱證菩提」。煩惱往往不易一下子斷除,人們總是想逃避,逃避不了就強忍。這種斷煩惱的方法只能帶來更大的痛苦。
一個人若能意識到煩惱是無常的,學會轉化,便能「轉煩惱成菩提」。一個人若能「覺煩惱即菩提」,當下就獲得了圓融無礙的人生智慧。
點擊展開全文
※投胎的真相,子女投胎絕非偶然……
※為什麼有的人越修行,脾氣反而越大?原因值得每位佛弟子警醒
※1500年頭一遭 少林寺辦首屆「無遮大會」,什麼是「無遮大會」
※就因為做了這兩件事,他就發了大財
※中國13尊大佛,發一次佛主保佑您一輩子!
TAG:般若五台山 |
※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語錄——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心理學:掌握這三個方法,你就能徹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修道的秘訣,掌握這個法則,生死自己控制
※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該怎樣控制自己的壞情緒?記好這5個小法寶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一個故事告訴你,孩子能控制情緒竟有這種好處!
※怎麼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三個神奇方法,教你怎麼控制你的夢境
※幸福的人懂得怎樣控制自己的思想。他們不會讓消極的情緒控制自己
※像控制體重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經常無法控制的手腳抖動?當心是這些疾病問題,別不當成一回事!
※二驢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這種手賤習慣卻控制不住自己的事,你做過嗎?
※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自己的脾氣是另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如何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十二星座怎麼迷失在愛情里
※你的情緒化嚴重嗎?如果控制自己的情緒,這裡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