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逗孩子,逗一次傷一次
作者 | 豆豆的小後媽
1
成人世界,
總有一些自以為幽默的人,
喜歡說一些不知分寸的笑話。
當玩笑的對象是我們成人時,
礙於社交潛規則,
我們最多心中反感,面上敷衍。
可是當玩笑的對象是孩子時,
當那些玩笑話已經對孩子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讓孩子不安,恐懼時,
我們都非常想鼓起勇氣對那些人說一聲:
「閉嘴,別再對我的孩子說這樣的玩笑話了!」
最後卻又因為怕尷尬,怕「得罪」人,
不了了之。
可是,
難道我們就只能這樣任由孩子受傷害,
沒有其他應對方法了嗎?
2
前不久,
豆豆在小區里的小公園玩完回家,
我明顯感覺到他有些悶悶不樂。
睡覺前,
我照例和孩子聊聊天,他突然問我:
「媽媽,你和我爸爸以後再生一個孩子,
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
我很詫異,
以往我和孩子爸爸並沒有避諱過給他添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的問題,
他一向是驕傲的說要幫忙照顧弟弟妹妹,
從來沒有表現出憂慮的情緒。
「怎麼會呢?」
我吃驚地問他,
「你怎麼會這麼想?」
孩子一開始沉默,
後來才說,是在公園玩,
遇到在那乘涼的鄰居奶奶說的。
「鄰居奶奶說,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
肯定喜歡自己的孩子,就不喜歡我了。」
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氣憤和委屈,
但還是努力按捺下情緒,盡量平靜地問孩子:
「那你是怎麼跟奶奶說的?」
「我說你不會的,可是我說不過她。」
孩子嘴一撇,就要哭出來。
我幾乎可以想像出當時的畫面,
孩子一定是一面想要反駁,
一面對老人的話將信將疑,
心中充滿了委屈和恐懼,
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說服一個大人。
3
而在這次事件之前,還是同一個老人,
還對豆豆說過其他過分的話。
豆豆的親媽,
在孩子4歲時離開家另外組建了一個家庭,
豆豆可以說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而這個鄰居奶奶,竟然對孩子說:
「你媽就是你奶奶氣走的。」
孩子奶奶氣不過,去隔壁理論,
那位奶奶理直氣壯地否認:
「我沒說過這樣的話,我怎麼會對孩子說這種話?」
我想,
就算我這次再去找隔壁奶奶對質,
只怕又是一場羅生門,最多不過是得一句
「我就是跟孩子開開玩笑,你們怎麼還當真了」。
可是我不能就讓孩子心中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委屈入睡,
於是便給孩子講了我小時候的經歷。
我的祖父母輩,
都是開墾北大荒的黑龍江「移民」,
在我小的時候,隨爸爸媽媽回山東生活,
沒有任何親戚能照顧我,
所以爸媽工作忙時,
我都會跟著我媽去她工作的麵粉廠。
廠里的車間主任,
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
閑下來特別喜歡「逗」小孩。
他總是跟我說,
我媽不是我親媽,
我親媽在東北,不要我了,
所以把我送給我現在的媽媽。
我雖然知道他說的不對,
卻笨嘴拙舌地不會反駁,
每次都是直到我急得大哭,
那個叔叔才停止。
我跟我媽說,我媽就樂,對我說:
「你下次就說你看你和我長得多像,我就是你親媽。」
而我這樣對那個叔叔說之後,
他根本不在意,說一聲
「像什麼啊,你跟你媽一點都不像。
她不是你親媽,你親媽在東北呢!」
於是又以我的大哭作為收場。
我能理解我的媽媽,
她就像我們所有大人一樣,
礙於面子,不想「得罪」領導、同事、朋友、親戚,
一方面認為孩子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安慰自己,這對孩子也是一種經歷和鍛煉。
4
可是我自小有這樣的經歷,
而這樣的經歷,
已經成了我的童年陰影,
在我長大成人後,
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氣憤很委屈,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
依然在這樣的負面情緒中得到所謂「成長」。
給孩子講完我的故事,我對他說。
「我小時候特別討厭那個叔叔,
可是我沒有勇氣跟他說我不喜歡他這樣逗我,
我的媽媽從小教育我要講禮貌,
我覺得如果我跟他提出反對意見,
就是不懂禮貌,要被批評的。」
「可是寶貝,
這不是不講禮貌,
是那個叔叔和鄰居奶奶先說了不好的話,
雖然他們沒有什麼惡意,
只是喜歡逗小孩,覺得這樣好玩。
可是我們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告訴他們我不喜歡他們這樣逗我們,
也可以把他們的話當成耳邊風,不放在心上。」
為了教會豆豆怎麼面對類似的「逗」,
我和孩子爸爸
給孩子做了一場演練。
我扮演豆豆,孩子爸爸扮演討人厭的大人。
孩子爸爸: 豆豆,你媽媽以後生了小弟弟,就只愛你弟弟,不愛你了。
我: 不可能!有了小弟弟,我媽媽也一樣愛我!
孩子爸爸:
真的,你媽媽有了小弟弟後,就忙著照顧你弟弟了,沒時間照顧你了,她就不愛你了。
我: 那是因為弟弟還小,沒法照顧自己,不代表我媽媽不愛我了!我還會幫我媽媽,一起照顧弟弟的!
孩子爸爸: 你媽媽不是你親媽,肯定喜歡自己生的孩子,怎麼會喜歡你呢?
我: 我媽媽愛不愛我,只有我和我媽媽知道,你不要胡說!
孩子爸爸: 你媽媽親口跟我說的,說她不愛你了!
我:
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不要這樣逗我了!我知道你說的都是假的,這樣一點都不好玩!
豆豆看得特別認真,
看到後面眼裡還噙著淚,
我知道鄰居奶奶的話,
真的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我們以這樣「演戲」的方式,
向孩子表明我們的立場,
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都會愛他。
也許孩子以後還是不敢大聲說出:
「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但是我知道孩子不會再把這樣的話,
深深記在心上了。
我不知道這樣「逗」孩子,
算不算我們人情社會中的一種特色。
這種常見的「逗」,
本質上是成人的一種居高臨下的「戲弄」,
故意利用孩子的單純可欺,
讓孩子害怕、哭泣和不知所措,
逗周圍的大人一笑,
卻給孩子帶來擔憂、恐懼和羞辱,
簡直可以稱為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
5
之前看過一檔綜藝節目,
專門採訪小朋友,
有一集一個小朋友明顯是上節目缺乏安全感,
戴著自己喜歡的帽子,
手裡拿著喜歡的玩具車。
主持人一定要孩子把帽子摘下來,
還問小朋友要玩具車當做送他的禮物。
小朋友的採訪主題是「體育迷」,
在回答有關奧運會女排的問題時答錯了。
主持人說: 「原來你都是瞎蒙的啊!」
孩子的爸爸媽媽是記者,
問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
孩子說想做醫生。
主持人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做記者。
孩子說做記者看電腦,眼睛會瞎掉。(意思是視力會不好)
主持人非但不去理解孩子的意思,還說:
「那你爸爸媽媽現在都看不見東西了嗎?」
又引導孩子回答幾個關於記者的問題後,主持人說:
「希望記者的後代能夠秉承他們的傳統,
也做一個出色的記者好不好?」
「你將來做記者,要去哪個報社做記者?」
「來,把帽子戴好,有個小記者的樣子。」
人家小朋友剛剛明明說想做醫生的啊!
並且在採訪結束時,
主持人還是把孩子手裡一直拿著的玩具車騙過去,
讓孩子不知所措的走下台。
這檔節目,在我看來,
完全是以大人的觀點,刁難孩子,
問一些孩子很難回答的問題,
以孩子窘迫的表現,博大人一笑。
由此可見,現在非常多的成人,
還是沒有「尊重孩子」的自覺。
他們逼孩子拿自己喜歡的東西給他們,
孩子不給就說孩子不懂事;
他們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交換,
讓孩子說些甜言蜜語,甚至叫他們「爸爸」;
他們無視孩子明顯的性別特徵,
非說可愛的男孩子是「小姑娘」;
他們說著你爸爸媽媽不愛你了,
他們說著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他們一直「逗」到孩子或窘迫,或哭泣,
然後哈哈一笑,以為孩子哭完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我們沒有辦法讓同事、
親友改變他們「戲弄」孩子的陋習,
除了小心的提醒,似乎沒其他更好的辦法。
但作為父母,
我們必須意識到孩子在面對這樣的「玩笑話」時內心的感受,
要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起堅強的保護罩。
孩子生活的世界,
不是美好的童話,
總是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教育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何分辨善意或惡意的玩笑,
如何學會勇敢地拒絕,
學會應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
慢慢獲得內心的力量,
也許,
才是我們每個家長在面對別人「逗」孩子時,
應該做到的事。
作者:
豆豆的小後媽,
嫁給大叔的90後,憑空掉下一個8歲的帥兒子。教育孩子這條路漫漫其修遠兮,和凱叔一起上下而求索。
--------End---------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凱叔講故事APP體驗更佳
※【聽故事】沒有耳朵的兔子(幫助別人的同時學會認識自我)
※預告 | 美國孩子都用它學自然拼讀!來自矽谷的【英語啟蒙機】,效率提升3倍!中國英語圈達人力薦
※為什麼你的孩子很聰明,學習成績卻一般?
※【聽故事】我要全天下都是我家的(聽歷史的味兒,攢人生的勁兒)
TAG:凱叔講故事 |
※又一個孩子被「逗」死了,過年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一場車禍讓這個家庭同時失去了三個孩子,沒想到上帝又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奇蹟
※老師提醒:這樣幫孩子檢查作業,孩子的成績一次比一次高!
※男票這樣穿,每天心動一百次都不夠
※瀕危之前最後一碗!在北京這樣的鰻魚飯吃一次少一次了
※第一次看到人這樣做南瓜,簡單明了,出鍋就被孩子們哄搶
※你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把男人給慣壞的
※一個孩子是個寶,兩個孩子是個鬧,二胎的爸媽是這樣嗎?請別迴避
※國外一對夫妻作了這樣一個書架,他們的鄰居不淡定了!
※國外一對夫妻製作了這樣一個書架,他們的鄰居不淡定了!
※當男人一旦愛上一個人,就會這樣「寵」你,你的他做到了嗎?
※這樣釣一次,永生難忘!
※這樣的我,一定會遇見那樣的一個你
※這樣子去痘印,簡單又健康,治一個好一個
※跟女生在一起可以這樣打造一次完美約會
※一邊吃雞一邊看孩子,原來還有這樣的操作
※一根蘿蔔這樣做,肚子胖的像懷孕也不怕,用一個瘦一個,瘦到你想哭
※去痘不花錢,一個土豆這樣做連用一周,讓你有不一樣的驚喜哦
※去鄰居家串門,頭一次見這樣做隔牆,一舉兩用朋友們都點贊
※當一個男人這樣對你,不要離開他,他一定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