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雙一流」背景下貫通育人三環節

「雙一流」背景下貫通育人三環節

「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始終是高校的根本問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也再次成為榜首問題。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使命,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職能都需要服務於人才培養職能。

當前,「雙一流」建設正在高校火熱進行中。一流大學有諸多標準,但歸根結底,培養一流人才始終是一流大學之根本,大學將因一流人才而成為一流。因此,高校要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才能讓人才培養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三標準構建育人三環節

人才培養如此重要,那麼大學究竟要培養怎樣的人才?我認為至少要有以下三個基本標準:知識豐富、能力全面、價值觀端正。

知識豐富,強調學生要具備「知識」,這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能力全面,則強調學生會用「知識」,將知識激活,具備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溝通協作及創新創業等能力;價值觀端正,則強調學生用好「知識」,將知識服務於國家、民族和人民。

以上三個標準就構成了人才培養的三個環節:傳授知識是基礎環節,人才培養始於此;能力培養是關鍵環節,大學教育不只是為學生「注滿一桶水」,也不只是培養知識的複製者,而是要培養知識的創造者,要將學生的潛在能力轉化為現實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價值觀塑造是根本環節,大學所培養的學生要「為我所用」,要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掘墓者。若價值觀塑造出現問題,人才培養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意義也將失之偏頗。

因此,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應打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三個環節的節節貫通,齊頭並進,而這就要求高校牢牢抓住「兩個群體」,即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實現「三個統一」,即:「個性化」和「全面化」相統一、「人」和「才」相統一以及「教師」和「學生」相統一。

「人」的培養重於「才」

「個性化」和「全面化」相統一。所謂「個性化」,即是因材施教,差異化培養。高校要摒棄生產「定製品」的工業思維,樹立培育「生長品」的生態思維,打破學生「接受—複製」的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發展」的思維方法,充分發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

所謂「全面化」,則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及組織能力等,讓學生既能成為專業型人才,也能是複合型人才。這就需要在「第一課堂」之外,廣泛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在人文活動、科技競賽、社會實踐以及志願服務等舞台上拓視野、長才幹。

堅持「人」和「才」相統一。人才有兩個維度,一是「人」,二是「才」。長期以來,高校更多地關注於「才」的培養,卻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人」的培養。大學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知識、有文化,更要有品行、有擔當。有人說當代大學生是「精神的缺鈣者」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的培養的弱化,這一問題也成為了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的焦點之一。

「人」的培養就是要讓大學生具備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優良的道德品質,這需要學校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一方面要讓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經」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真理,並真正學懂學透;要讓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滿信心、堅定信仰,並真正入腦入心。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用,集聚廣泛、普遍和深入的德育「場效應」,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學生言行。

優秀教師就要「三兼顧」

立德樹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要堅持「教師」和「學生」相統一。教師和學生是利益攸關的兩方面,兩者的價值取向高度一致。一所大學所擁有的教師水平將影響培養出怎樣的學生,擁有怎樣的教師就能辦怎樣的大學。

「用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三個「兼顧」:一是教學與科研兼顧。當前,部分教師角色定位偏離了主線,在科研與教學之間,片面追求科研數量,而教學積極性不高,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科研與教學地位失衡,嚴重影響了學校基本職能的全面發揮與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教學工作站不穩腳跟,教學改革就不會有實質性突破,也就無法取得實效。因此需要教師將教學和科研作為「鳥之兩翼」,互融互進,讓教學與科研「兩手都硬」;二是教人與育人兼顧。部分教師在教學與育人之間,重智育輕德育,只看重學生的學術貢獻率、考研率等「數字」價值,而忽略了個人修養、精神內涵等「人格」價值,忽略了「傳道」的教育本質。事實上,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人生的啟迪者,育人是教師之天職;三是言傳與身教兼顧。當前,個別教師單純從個體角度確立價值目標,只追求索取而不講奉獻,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利益格局。還有個別教師言行失范,將講台變成泄憤池,甚至向學生輸出負能量,嚴重違背教師職業真諦。

師德——立師之本,教師要先「立己德」而後「樹人德」。至於立德,首先要立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始終把「修身」作為第一準則,真正具備廣博的師愛、強烈的師責和崇高的師品,真正肩負起「身為人師」和「行為人范」的職業使命。其次要立學術道德,始終把崇尚學術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克服浮躁功利、貪圖享受等不良風氣,守住「為學」和「為人」之底線,加強學術修養,遵守學術規範,恪守學術道德,提升學術境界。

人才培養是一個歷久彌新之話題,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我們需要不忘人才培養的「初心」,調動一切資源、凝聚一切力量,方能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作者熊曉梅,系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3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青少年,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小小科普志願者
「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20周年總結大會召開
高校博覽園走出校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