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煙台街丨煙台故事·鉤沉——九龍橋頭聖旨碑

煙台街丨煙台故事·鉤沉——九龍橋頭聖旨碑

這是一塊聖旨碑的碑首,現保存在牟平區龍泉鎮小葦子村村民委員會。據該村村委會主任呂曰剛介紹,這塊碑首,是今年春天在村南風水壩清淤時發現的,後經多方搜尋,碑體至今不見蹤影。這塊碑首是由優質漢白玉雕琢而成,採用的是高浮雕的技藝,雕工非常精細,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外表布滿許多暗色顆粒。碑首通體約高72厘米、寬70厘米,厚25厘米。正反兩面都雕有「二龍戲珠」圖案,正中用篆體字雕鑿著「聖旨」二字,四條龍栩栩如生,龍鱗凹凸有致,龍爪看起來也非常有力量,堪稱石刻精品。

不見碑體,沒有碑文,這座碑究竟於何年何月,為何人何事而立,因年代久遠,也查找不到具體的文字記載。為了解開這個謎,筆者先後採訪了該村原黨支部書記楊年岐和其他老人,並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通過與寧海州古官道、龍泉鎮官道北村的松嵐廟,以及明朝萬曆年間文登人叢蘭的傳聞相鏈接,這座聖旨碑的脈絡才漸漸清晰起來。撰成這篇短文,期望得到有關人士的重視及指正。

寧海州古官道

據1990版《牟平縣誌》記載:「明洪武年間,登州府同知趙天秩於寧海州設急遞鋪。由州城向東西走向的幾條主要官道,經明、清官府組織民力續修,形成12條官馬大道(亦稱官道),其中一條自煙台經牟平城去榮成。早在秦漢時期,官府組織沿途百姓按標準修築。秦始皇東巡,登芝罘,窮成山,皆沿此道而行,至今龍泉鄉尚留有輦道遺迹。」除了《牟平縣誌》的記載,在牟平區大窯鎮林家店子村東北的西山坡上,還保存下來一段古官道遺址,由煙台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福仙口官道遺址」,並於2012年4月立碑保護。

福仙口這段官道最早可以追溯到秦皇時代,全部由石頭鋪成,自寧海古城向東,依據地勢,蜿蜒起伏。古時文登、榮成一帶的官紳士民西抵府邑,達省進京,必經此道。據記載,福仙口為官道中的一座埡口,清初時官道失修,康熙年間,由道士李常明發起,重新修築福仙口一段翻山的官道。眾人劈山修道,鑿石為路,開出一條山路。官道修復之後,便刻石以志。現存的這一段官道長約176米,寬約4.6米,路面平坦,兩邊的山石斧劈刀削,足以見證當年修路之艱辛。

松嵐廟與叢蘭其人

在龍泉鎮官道北村東,有一座古廟名叫松泉觀,也叫松嵐廟。據記載這座廟建於明朝,是座關帝廟。大廟的匾額上書寫著「兩翼正氣,萬代忠良」八個大字,相傳為明朝文登籍尚書叢蘭於進京趕考途中題寫。說是叢蘭第一次進京時還不到20歲,路途中恰遇松嵐廟落成。寺廟的住持見來了進京的學子,就央求他們為寺廟的匾額題字。這群學子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動手。這時,年輕的叢蘭站了出來,揮筆寫下了「兩翼正氣,萬代忠良」八個大字。可寺廟的住持見叢蘭太年輕,沒有名氣,就把他所題的字擱置起來了。後來,叢蘭的名氣如日中天,寺廟的住持才知道當年題寫匾額之人就是叢尚書,就把這8個大字懸掛起來,松嵐廟也隨之名揚四鄉,香火也就越發旺盛起來。

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叢蘭(1456—1523),出生於明登州府文登縣關北頭村(現文山村),字廷秀,號豐山,自幼聰敏好學,無處買書,就動手抄錄,往往「夜育達旦」。經、史、兵、醫、數等無不涉獵。明成化七年(1472)中舉,弘治三年(1489)中進士,任戶科給事中。正德五年(1510),任右通政,不畏強勢,彈劾太監劉瑾,升任三品通政使,理各地奏章。正德六年,升戶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寧夏、陝西等三邊軍餉和糧儲。正德九年升任右都御史,總督三邊。蒙軍不敢侵犯。正德十五年(1520)升任南京工部尚書。叢蘭為官40多年,處事正直,謚贈柱國太子少保,是文登歷史上官職最高的大臣。叢蘭於嘉靖元年(1522)獲准告老還鄉,被賜建「優老堂」安度晚年。與此同時,官府還把聖旨碑豎立在「小尾子」村的九龍橋頭上,以示褒獎。

小尾子村與九龍橋上聖旨碑

相傳松嵐廟建成以後,在關公神靈尚未就位之前,有一個潑猴在此以假亂真,偷收民間供奉的香火。關公神靈來到以後,聞知此事,非常惱怒,就將此惡猴亂刀砍死。猴頭被關公扔在漢河東岸的一個村落,村裡人見到從空中落下一個血淋淋的猴頭,認為此乃天帝神靈所為,於是便把村莊取名叫「神頭村」(後改為神童村)。神童村北有個村莊,老百姓聽說天降神頭,就急忙去搶。神童村老百姓就叱責他們:神頭落在我們村此乃天意,你們想要那簡直就是巧想,於是這個村莊便取名叫「巧想村」(諧音橋上,就是現在龍泉鎮的東橋和西橋)。關公還將猴尾剁成兩截,一大截扔在漢河東岸的一個村子裡,這個村便取名叫「大尾子」村(現在叫大葦子村);一小截扔在相鄰的另一個村,這個村就取名叫「小尾子」村(現在叫小葦子村)。

九龍橋位於小葦子村西北邊的古官道上,只是一條無名小河溝上的雙條石板橋。至於當年為何這座聖旨碑不建在叢蘭家鄉,而建在寧海州的官道旁,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則是文登的官紳們以此為豪,要藉此讓「文登學」的美名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二則是每逢大比之年,都有許多文登學子赴京趕考,在進京的必由之路設立這塊聖旨碑,旨在勸勉學子們奮發向上,更好地弘揚叢蘭「兩翼正氣,萬代忠良」的精神。從立碑起,文登的學子們每逢進京趕考時,必定要在九龍橋頭的聖旨碑前供奉、祭拜,以至於這裡成了朝聖之地,且長盛不衰。

聽楊年岐老人介紹說,鋪設九龍橋的兩塊大石板,長不足3米,寬50厘米,厚30厘米。這兩塊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花崗岩石板,在民間卻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楊年岐老人說他做過試驗,只要用水一衝洗,原本灰白色的大石板,立馬就變的一半黑一半紅,且斑點絢麗,並隱隱約約可看出一條龍的形狀。

楊年岐老人告訴我,九龍橋頭的那座聖旨碑很早就拆掉了,關於那些故事,都是一輩輩傳下來的。不過,搭建九龍橋的那兩塊大石板卻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了,現在鋪設在村東的一條小溝上。

圖為7月31日煙台晚報《煙台街》報樣

撰文:劉甲凡

供圖:劉甲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牛人馬六甲當海盜,10年手下超萬人,朱棣懸賞50萬買他人頭
朱元璋派此人出使鄰國,他卻在外建國,現在是亞洲最幸福國家
假如魏忠賢沒有被崇禎幹掉,或許明朝不至於很快滅亡!
明朝修城牆有人偷懶?朱元璋要他們在磚頭上刻了幾個字,600沒人敢亂來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煙台龍口南山景區
煙台故事:?煙台山上的鐵證
煙台龍口八仙招虎鯨鯊
曝光山東煙台大櫻桃
煙台故事·五十八 王母娘娘的洗腳盆
舌尖煙台!煙台特色小海鮮—嘎巴蝦、海怪的純正做法!
傳統文化朝聖之旅煙台塔山太平庵
王曙光《歸煙台再游蓬萊閣並登田橫山》
山東煙台持續低溫天氣 漁船碼頭遭海水冰封
煙台開發區年內改造多條背街小巷 柳子河將建河濱公園
煙台美食:八仙宴
山東十大熱點景區,五嶽之首泰山和煙台養馬島都沒上榜
有錢任性!山東煙台爆破拆除4棟海景房,規劃建五星酒店
人間仙境——山東煙台蓬萊閣
山東煙台打造海洋牧場示範區
煙台一隻流浪狗霸氣掃街,整條濱海路的車都為它變道!
來煙台 赴一場碧海藍天之旅——煙台人游煙台7月活動匯總
煙台山醫院完成煙威首例腦靜脈取栓手術
【煙台故事】從煙台出發,徐福東渡傳播中華文化
人像一組/趙韓櫻子/山東·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