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從蔣介石研究的寫作漫談大眾史學寫作的要素

原創┃從蔣介石研究的寫作漫談大眾史學寫作的要素

陳紅民

文┃陳紅民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伍》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微信號:zggjls

應《中國國家歷史》主編劉軍教授之邀,我來講述大眾史學寫作。我準備講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講歷史學的功能和史家的責任,第二部分講述我所理解的大眾史學,第三部分從蔣介石研究的寫作談一談大眾史學寫作的要素。

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歷史學,他們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包括現在的大眾史學。在1840 年之前,中國傳統史學大致有三種功能:一是記述國家正統,即記錄每一個朝代的道統、法統,例如二十四史等正史或官方修史。二是記載功過,特別是皇帝或達官貴人的功過,比如有起居注、有實錄。每天都有人專門記錄,這對於統治者本身的行為有規範作用。三是後代對於前代的記載。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代會思考我們要從前代繼承什麼或者吸取哪些經驗教訓,正如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由此可見,歷史本身具有國家、王朝傳承的意義,這是最重要的意義,即中國史的意義,然後再記載功過,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三種功能大部分是官方意識,是正史在起作用。在歷史長河中很少有人去關注民間,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只有少量的筆記文學、小說以及詩歌反映了民眾的日常生活。「大眾史學」關注的、閱讀的對象是下層民眾,而不是統治者。傳統社會中史官或寫史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他們肩負著國家傳承的責任。因此在史學寫作中對史家的要求就非常嚴格,要能「秉筆直書」,要有自己的判斷。矛盾的是,雖然所有史書都強調客觀真實,秉筆直書,但實際上所有史書在內容選取上都是有主觀性的,大部分都是用「曲筆」在寫歷史。

到近代外國入侵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學的第一、第二種功能在慢慢退化,但是吸取經驗教訓的功能卻不斷增強,並形成一套完整的觀念。不是官方史家,而是一批與官方不同的,甚至可以對官方進行批評的人總結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且不限於某一位皇帝或某一個朝代。歷史學出現了第四種功能,即民間寫史,關注下層社會的突飛猛進的發展,例如梁啟超從西方回國後提倡「新史學」。隨著近代教育、科技的發展,大學的創立,新的史家出現,歷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一批以研究、傳授歷史,將歷史寫作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和一門職業的人出現了。

大眾史學的興起主要依賴於教育的普及,民眾通過學校里專門的歷史教育擴展了新知識、新思維。科技的發展使官方、專家單獨壟斷媒體,發表歷史研究成果的狀況被打破。在互聯網的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主流意識在現代受到衝擊,表達方式改變,為大眾史學創造了良好契機,即社會需要了解歷史另一面。

在新時代,大眾史學的基礎功能就是娛樂與消費,過去歷史作品是高大上的,只有某些人才能讀,而現在,歷史變成一種談資、八卦的消費品和娛樂品。官方注重歷史是因為材料,而大眾注重歷史是由於可以用官方的思維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理解,藉助歷史素材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大家共同參與。

電影《1942》的原型事件,1942 年河南大饑荒的難民 哈里森·福爾曼/ 攝

歷史的娛樂和消費功能,可以從以下方面體現:第一類是歷史名人作為重大文化資源。現在爭奪文化遺產就是擴大知名度,提高文化軟實力,這其實是在消費古人。第二類是許多電影、電視等素材來源於歷史。例如好萊塢大電影,國內的《1942》、宮廷戲《甄嬛傳》。第三類是歷史人物的成敗成為今天最好的勵志素材。心靈雞湯以及很多歷史文章都要先提及某個歷史人物的成與敗,名人名言,揭秘名人隱私和出醜的事情以滿足普通人窺探歷史人物隱私的心理,也是在消費歷史。最後,歷史成為表達感情、超越自我,甚至影射現實、逃避現實的途徑。但是我們不能輕視歷史的功能,它安慰了許多人,特別是生活中失意的文化群體,還促進了社會和諧。這是史學消費的重大功能。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由於歷史多樣性和解讀者本身的多樣性會為歷史提供多種可能。我仿造一句:在網路時代,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每個人理解的歷史,對他都是真實的歷史。每個人對歷史的理解都是他想像中的真實的歷史,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受限只能理解到這一步,不要期望在歷史問題上達成共識。沒有所謂的「主流」,這是大眾史學或公共史學存在的基礎。

那麼大眾史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第一個目的就是研究者是大眾,閱讀對象也是大眾,「人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這是第一個層次,也是最基本的,滿足個人的需要。第二個層次就是得到一定的共鳴和社會承認,希望自己的勞動、研究得到認可。第三個層次就是研究歷史,以此創造出一定的歷史作品,同時創造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的財富。最高的一個層次是我們單獨創造一個史學門類,即相對於精英史學,我們創造一個公共史學,將來我們就是一個分支,有自身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範圍。我個人認為,其實大眾史學或者公共史學和學院派的精英史學或者說正史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最好的史學著作,它本身就有大眾閱讀的需要,超越專家或者專業之外的人閱讀,我覺得這就是大眾史學。最好的大眾史學一定是學術研究也很精深,史料也很豐富,然後用個性化的語言表述,讓別人來閱讀、理解、接受歷史。

關於最後一個部分「從蔣介石研究的寫作談大眾史學寫作要素」,我們通過了解蔣介石研究與寫作,以此聯想到大眾寫作的幾個要素。對蔣介石的研究,在過去革命史的描述里是作為革命的對象、反面人物來敘述的。所以蔣介石研究碰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他本身就是革命的對象。到今天為止,我們的研究存在著個蔣介石,這是我們處於多元化時代的一個好處。以前,我們只有一個蔣介石,就是陳伯達所寫的「人民公敵蔣介石」。現如今,雖然我們不稱他「人民公敵蔣介石」,對他的敘述也沒有過去那種謾罵,但大學的公共課本《近現代史綱要》的基本敘述還是跟陳伯達一脈相承,說蔣早年投機革命,中間鎮壓共產黨,抗戰不堅決,最後又向人民揮起了屠刀,發動內戰。這是至今為止蔣介石在官方意識形態的色彩。第二個是學術界的蔣介石,現在誰也不能從整體上去做,只能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糾偏。最後一個就是媒體、網路中的蔣介石,基本上對蔣介石評價偏高,說他好話的居多。

蔣介石

通過以上敘述,我認為成功的大眾史學寫作基本上有6 個要素:第一,選題和研究對象必須是重大的選題,是多數人關心的歷史問題,而且最好是有爭議性的問題或者人物。比如今年的熱門題目抗戰、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爭議性的人物李鴻章、袁世凱。第二,必須求新。這個求新包括角度新、觀點新,自己的觀點跟教科書有所不同,或者從熟悉的人、事件裡面,找到不為人知的一面。第三,史實必須要準確,想像要合乎史實,合乎真實性。大部分的大眾史學,或者公共史學,「想」的成分太多、推理的成分太多,雖然符合人性、符合當時的環境,但太多的個性化內容充斥在文章中,其他人難以相信你的論斷。當然可能有人對你的個性化情有獨鍾,但考慮到更大的受眾,這兩個因素至少應該結合起來。第四,文字要優美,節奏要有緊張感。歷史本身的跌宕起伏是豐富多彩的,超過任何一部小說或者好萊塢作家的想像。第五,是有問題意識。我們寫論文、做研究,首先考慮到的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所以要有問題意識,要以小見大,要講故事。最基本的是你要滿足人基本的求知慾、窺探欲、八卦欲。第六,用現代的意識去組織歷史。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用現代的概念,把一些歷史素材重新組合。例如,蔣介石有強大的人際關係網,與師長、同輩、下屬以及知識分子交往廣泛,這一人際關係網我們過去稱為「人際網路」,現在稱為「朋友圈」。

「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西湖論壇

以上所述要素,是一位職業的歷史學家應該做到的。大眾史學,或者通俗史學,現在學術界也有爭論。2013 年我們跟哈佛燕京舉辦了一場「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的論壇,香港學者介紹他們如何在香港推動公眾史學,市場前景極其廣闊。所以我們一定要回歸大眾史學寫作的目的。我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而我們需要把「每個人變成大眾的歷史學家」。

熱文推薦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抓眼球」的女人:《三國志演義》中的美女、醜女、義女、烈女和才女們
焚書坑儒:半樁偽造的歷史
原創┃西班牙海鮮飯的前世今生
金燦榮談未來十年世界大趨勢:日本最難接受中國崛起,印度是個現實的麻煩
清宮御膳中真的有「滿漢全席」嗎?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論文結語的寫作要素
將寫作還原為對話:一種啟發性學術寫作思維
《慢慢學》講述的寫作課
大數據時代的文學寫作更需要作家的創造力
文學社隨談—讀古文學寫作作品賞析兼論如何把握青春期的教育機會
學術論文寫作訓練—從寫「反饋論文」學起
詞的寫作技巧
職稱論文寫作的4大要求
王懷瑋:「愛看書」未必「會寫作」 ——學生作文指導雜談
為什麼要學習寫作?
寫作素材:關於「信念」的哲學體系
古代文學素材專題:關於「群岳」的寫作
重建文學寫作的有效性
詩詞鑒賞與寫作研修班
閱讀與欣賞 寫作雜談:人物語言的動作性
寫作素材:人物的神態描寫1
大明寫作漫談
品心創意寫作
必考文體——議論文寫作的邏輯結構與寫作策略
寫作練習,你想寫出好的作文嗎?高分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