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之前,你了解過你的「樂器」嗎?
文 屈歌
幾乎打開任意一本聲樂理論書籍,您都可以在開篇最重要的位置,看到有關歌唱發聲生理解剖方面的內容。對這方面知識的闡述方式,大多數理論書籍也都有著「極為默契」的相似:1)以「歌唱發聲器官」等名稱為之命名;2)一般會放上幾張頭頸部、或頭頸與胸腔的解剖示意圖;3)用箭頭線指示、標註生理器官的部位、名稱,如哪兒是聲帶、哪兒是會厭、哪兒是肺等。可能是此類內容在當前「聲樂理論」中較為常見,而且不同書籍的描述也非常相似的緣故,大多數讀者往往選擇跳過此章節,直接進入後面內容的閱讀。這樣,本應是嗓音發聲重要基礎的生理解剖內容,在事實上變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不妥」的雞肋。
發聲生理解剖的尷尬
之所以這樣描述發聲生理解剖的尷尬,是因為絕大多數作者以及讀者都承認,人的各發聲器官、包括整個身體,構成了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詳細了解這件「樂器」各個零部件與整體性,對於更好地「演奏」這件樂器非常必要。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這部分內容與歌唱實踐沒有真正的聯繫,「知道這些,也不一定能唱好歌」。換言之,如果一本聲樂理論著作缺少了這部分內容,從嗓音發聲的完整性角度而言,這本書是不完整的,因而「棄之不妥」。但同時,由於現存理論書上這部分章節形式簡單、內容重複、與歌唱發聲實際聯繫不緊密等現狀,讀者們對這樣的內容並不買賬,而出現「食之無味」的窘境。
既然歌唱不可能離得開人的身體,離不開歌唱者的嗓音發聲器官,那為什麼大家覺得這部分理論對歌唱「沒有多大用處」,不太感興趣呢?雖然,個中緣由會有很多,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們沒有用運動的觀點動態觀察、認識嗓音發聲器官的個體運動與相互間的協調。這也就是說,學唱歌,不能僅從幾張靜止的圖片來認識我們的發聲器官,因為這種靜止的畫面,僅僅是各器官無限量運動狀態中的一種,僅僅是供我們認識其基本位置與基本形態的一種簡略形式,遠遠不是發聲歌唱時那種靈活多變的真實面目。況且,各個器官運動狀態的多變性之間,還有相互協調的因素存在,協調得好,就有利於嗓音發聲,協調得不好,不僅不利於發聲,還會對嗓音發聲的效率產生阻礙作用。因此,認識我們的發聲器官,不能在幾張簡單的圖上,用靜止的思維模式去觀察,應該需要我們以運動的、變化的、協同的思維,動態認識發聲器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嗓音發聲器官的生理解剖內容,運用到嗓音發聲與歌唱的實踐中去,使之發揮認識嗓音、把握嗓音、運用嗓音的基礎性作用。
了解發聲器官是基礎
好的歌唱家都認為,正確的歌唱需要全身參與,強調所謂的「整身歌唱,或全身歌唱」。作為發聲的直接參与者,嗓音發聲器官不僅包括為歌唱發聲提供動力的呼吸系統、把肺內呼出氣流的動能轉化為聲能的聲帶、對嗓音進行共鳴美化的聲道以及藉由其運動改變聲道形狀的唇齒舌牙喉等調音器官等,還包括上述器官得以產生運動的相關肌肉組織。如,控制呼吸的膈肌、肋間肌和腹肌,控制聲帶運動的甲杓肌、環甲肌、環杓側肌、環杓後肌等喉內肌群,控制會厭抬舉、軟齶上提、咽壁拉伸、下巴放下、口腔開合等的肌肉組織。甚至還包括有可能對嗓音發聲產生負面影響的喉外肌和舌肌。因為對於歌唱發聲而言,喉外肌和舌肌過於緊張,將會產生不利於發聲的約束力,這時它們「若能放鬆下來,不幫倒忙」,恰是其最大的貢獻。
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身體的支持,沒有發聲器官的參與,沒有神經系統的協調統一,我們的嗓子就不可能發出聲音,更不可能將之運用於歌唱等藝術表現。了解我們的身體、了解發聲器官的主要功能及其運動特點、了解各器官的協同運動對發聲的作用,是客觀認識嗓音的基礎,是真正了解、調控歌唱發聲的必要前提。對於這個觀點,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之所以當前仍有不少人認為,了解大多數聲樂理論書籍上發聲器官的解剖知識,對實際歌唱意義不大,可有可無。究其深層次原因,並不是嗓音發聲生理解剖與運動方面的知識真的不重要,而是由於我們相關知識儲備的缺失,對嗓音發聲生理相關知識了解的太少、太片面、太機械的緣故。
嗓音發聲需要多器官協作
嗓音發聲是「全身參與」的整體運動的結果。單靠聲帶、沒有呼吸氣流的激發,聲帶不可能產生振動而發聲;單靠氣流呼出而沒有聲帶,也不可能發出有規律的嗓音;既有氣流、又有聲帶,但沒有聲道的共鳴調製,就不可能對聲帶發出的孱弱聲音加以共鳴放大,也不可能對聲帶振動聲中大量的雜訊成份進行有效的調製(對聲音中的某些頻段加以放大、同時對另外一些頻段予以抑制),從而發出優美的樂音。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那如果我呼吸、聲帶、聲道等幾個嗓音發聲的環節都在,且狀況良好,是不是就一定能發出我們想要的優美嗓音呢?常識告訴我們:不一定!或者更準確地說,雖然有這個可能,但僅具備這些條件,不經過一定時間針對性的思考與練習,而在「全天然」的情況下,就想發出理想的歌唱聲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是什麼呢?
這就是本文要重點闡述的一個觀點,嗓音發聲不是各發聲器官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器官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指揮下,使各發聲器官產生一種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協同運動,當這種協同運動使發聲系統達到某種合理的狀態時,就可以發出符合我們審美原則的理想聲音。如,聲音的高低、強弱需要不同的氣流強度,氣流的不同強度需要對呼吸進行不同力度的調控,這種調控力要求我們控制呼吸肌肉按需要調節其或收縮、或舒張的力而予以適應;為發出明暗不同的聲音,我們需要調節我們的口咽腔相關肌肉組織,進而改變我們嗓音的共鳴特徵;為發出不同的音色母音,需要我們靈活控制我們的調音器官,改變我們聲道、尤其是口咽腔的空間形狀,以及是否打開鼻腔通道等而發出不同的音色來。如此等等,都是我們合理運用相關肌肉對各自負責的器官加以調節的結果,也是我們得以調控自己嗓音的深層次原因。
鑒於以上原因,筆者將努力把嗓音發聲生理解剖的相關知識與歌唱實踐緊密結合,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運用運動和聯繫的觀點,對嗓音發聲生理的相關內容進行重新梳理與闡釋。努力把原先孤立、靜止的瞬態圖片,放置於發聲運動的整體過程當中來觀察、理解。這個過程不僅會像以往那樣,介紹每一個相對獨立的發聲器官自身的生理結構及其作用,同時將更加重視各個器官之間、器官與整個身體之間的聯繫與交互作用。後面的系列文字均以更好地服務於歌唱發聲為目標,以與嗓音發聲緊密相關為選擇依據,主要包括:人體骨骼結構、胸腔和腹腔、膈肌和肋間肌、咽喉、聲帶、口腔、鼻腔、聲道、調音器官等內容。
TAG:音樂周報 |
※你唱歌的時候,我看見了你的…
※陳冠希:十年了,你們可以原諒我了嗎,我想唱歌拍電影!
※夢老師你在幹啥?:唱歌啊!那你咋不唱呢?夢淚:忘,忘詞了!
※薛之謙,你回來吧,還是想聽你唱歌,那種深夜無法入眠的歌
※如何唱歌好聽?理解了這些你也行!
※你聽過周迅唱歌嗎,就嘲笑她的聲音?
※沒聽過他唱歌的歌,只能說你真的沒有文化!
※楊冪發燒,熱巴唱歌給她聽,唱完了之後楊冪的回答很扎心!
※薛之謙的唱歌好不好?如今你還喜歡薛之謙這個歌手么?
※唱歌還能養生,這些你都了解嗎?
※出過唱片的黃磊卻因為這個人不唱歌!「他死了我就不唱了」感動!
※陳冠希:十年了,我可以演戲唱歌了嗎?網友的評論竟然很一致!
※最幸福的事情:我喜歡唱歌,好巧我也是!旭萌夫妻唱歌搶話筒,看到平底鍋秒認慫!
※如果李連杰的女兒出道,你覺得是拍電影呢?還是唱歌跳舞呢?
※陳冠希終為自己發聲:十年了!我可以唱歌演戲了嗎?網友回應一邊倒
※妹子說:「你唱歌真好聽」,該怎麼回?
※你知道這些饒舌歌手除了唱歌好聽,他們的足下潮流更讓你眼紅
※「驚掉下巴」的冷知識:洗澡不能搓泥,你唱歌是真的好聽嗎?
※幫選手撿錢,還炫富!唱歌破音,吐槽自己的歌,這樣的黃子韜竟然開始圈粉了?
※姥姥說握手就唱歌,爪爪都搭好也沒唱,貓咪:你不唱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