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及院校匯總
中國開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歷史可追述到1949年,東北大學是中國最早開設本專業的高等院校,至今已經走過將近70年的歷程,為中國選礦事業輸出了數萬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礦產資源的選別、回收、利用做出了巨大貢獻,這背後有著30餘家院校在不斷的輸出人才,創造了數萬億的工業財富,功不可沒。今天,選礦工程就帶著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全國的選礦專業。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物加工工程系現有教師2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9人,講師7人,實驗員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3人,聘請兼職教授(院士)3名。
礦物加工工程系設有3個博士點(礦物加工工程、潔凈能源技術與工程、礦物材料工程),6個碩士點(礦物加工工程、礦物材料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化工過程機械、流體機械及工程、礦業工程)以及一個本科招生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其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始建於1952年,由唐山交通大學、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焦作工學院等相關學科聯合組建,是以煤炭加工利用為特色的國家重點學科。1981年批准為碩士點,1984年批准為博士點,1985年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8年被遴選為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該學科也是學校「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111引智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系擁有煤基漿體燃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礦物加工專業實驗室以及煤炭加工中試系統,在煤炭洗選加工、水煤漿製備技術、非金屬礦物材料加工、潔凈能源技術、固廢資源化技術與裝備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礦業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多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居領進水平。水煤漿製備技術已實現產業化,精細水煤漿製備燃燒技術、褐煤提質改性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粗煤泥的干擾床分選技術開始工業生產與推廣,煤炭深度降灰脫硫工藝與設備在全國推廣,型煤技術與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礦物與固廢破碎解離、篩分、脫水技術與設備在國內外居於領先水平,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礦物加工工程系承擔和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在內的多項科學研究項目。
本專業十分重視學術交流,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奧地利等國家的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以訪問講學、教師進修、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形式進行學術交流。此外,本專業與冀中能源、淮北礦業集團、神華寧煤、開灤礦業集團和潞安礦業集團等大型煤礦企業建立了19個穩定實習基地,定期邀請企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技術人員參與學術活動和學科建設。
武漢工程大學
專業基本情況
武漢工程大學礦物加工工程是全國培養化學礦專門人才的唯一本科專業,1994年列為原化學工業部高等學校首批重點學科,2001年轉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擁有一批較高素質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授5人,其中博士導師2人,副教授8人,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60%。在校碩士研究生22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5名。
教學特色
學科主要致力於礦物加工理論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理論及工藝研究,重點於化工礦產原料(磷、硫、鉀等)的精加工研究。近幾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特別是在磷礦的開發、利用與深加工方面,無論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還是在技術創新、學術水平上都居於全國領先地位。目前,國家對礦產資源(特別是難選礦)的開發利用越來越重視,作為承擔礦物加工學科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本研究領域面向國家發展需要的形勢,開發貧錳礦還原浸出、難選鐵礦磁化焙燒、石煤提釩、氧化礦化學浸出等化學選礦方法,對許多非金屬礦或者伴生礦,可大幅度提高產品規格。礦物的生物與化學處理技術長於綜合應用,不嫌礦石「貧」,不怕「雜」與「細」,因而對礦石原料的適應性廣,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更為有效,擴大了可利用的礦產資源範圍。相關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將在礦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業依託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低品位磷礦資源開發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磷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磷礦採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是中國化工學會礦業工程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自然科學知識與工程專業知識,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擁有運用現代礦物加工工程理論與技術方法從事礦物加工、礦物材料、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內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等專長,能從事礦產品加工、工藝設計、新技術開發及工程服務等方面工作的優秀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有資源加工相關的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礦石及礦物學、礦物加工研究方法、礦物分離與分選工藝、粉體工程、礦物加工廠設計、藥劑原理及應用等。
就業現狀與前景
畢業生在中國500強的企業高端就業率超過70%。就業行業拓展到非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及磷化工等行業,如寶武鋼集團、西部礦業、中國黃金公司、中材集團、雲南磷化、貴州瓮福集團、宜化集團、中海油等重點大中型企業。
昆明理工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是昆明理工大學的傳統優勢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歷經近百年的發展與建設,已經成為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層次齊全的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本專業以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涵蓋黑色金屬、稀貴金屬、非金屬、煤炭等礦產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涉及冶金、化工、材料、環保等領域,形成了碎磨節能與增效、複雜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分選及綜合利用、新型選礦裝備及過程自動控制等特色鮮明、成果突出的學科方向。
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本專業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東陸大學工學院礦冶系, 1954年昆明工學院成立時稱為「有用礦物精選」。196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設立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09年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獲得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了國際互認,2013年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二、師資雄厚,薪火相傳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3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3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2人,具有國外留學及訪學經歷的教師10人,具有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8人。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督導及國家教指委委員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3人、雲嶺學者1人、雲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1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及技術創新人才4人等各層次人才。
三、平台寬廣,功能齊全
本專業擁有「複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西部優勢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複雜礦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雲南省金屬礦尾礦資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複雜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和「雲南省複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分選創新團隊」。實驗室總面積達4400 m2,擁有集碎礦與磨礦、重選、磁選、浮選、化學選礦等不同工藝流程為一體、處理能力為0.2-2噸/日的柔性試驗平台,擁有集聲、光、電一體的選礦廠縮微模型,MODSIM選礦過程模擬設計特色實驗室以及36個不同功能的實驗室,具備理論研究、實驗教學、技術創新、設備研發、擴大連選等綜合功能。實驗儀器設備達1500多台(套),包括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TOF-SIMS)、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精密儀器20餘台(套)。
四、學研並重,成果豐碩
人才培養方面,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碩士生50人、博士生10人及博士後15人,與國外10餘所知名大學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的合作關係。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及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100%。累計為國家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5000餘人,分布在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黨政機關等。
科學研究方面,開發了碎磨節能與增效及複雜有色金屬共伴生多金屬礦、難處理銅礦、稀貴金屬、難選鐵礦等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發明了精確化裝補球、浮選活化劑、懸振錐面選礦機、振動斜板盒濃密分級機、離心高梯度磁選機、磁性礦石除鐵器等新工藝、新藥劑和新裝備,開拓了有色金屬硫化礦「流體包裹體浮選效應」研究新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性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近十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7項,其中特等獎1獎、一等獎1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4項,省級十大科技進展2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00餘項;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
五、繼往開來,鑄就輝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礦物加工工程是一門古老而又嶄新的學科專業,在資源匱乏、生態脆弱與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今天,本專業將更加註重學科交叉和融合,在物理、化學、力學、礦石學、機械、冶金、自動化等多學科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材料、現代生物、信息技術等,為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新技術。
河北地質大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夠從事金屬、非金屬、固體能源礦產以及固體廢棄物等的分選加工、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開發、技術經濟分析以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礦物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利用本專業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有價礦物或組分進行科學、有效的加工、分選和綜合利用的能力,並能夠結合當前的新方法、新工藝和新設備合理利用各種礦產資源,能夠創造性地研究和解決礦物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實際問題,為冶金、材料和其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部門服務。
主要專業課程:
礦石學基礎、工藝礦物學、物理化學、流體力學、機械製圖、電工學、資源加工學、非金屬礦產開發與利用、礦石可選性研究、技術經濟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礦業學院初始為1949年成立的阜新礦立中等技術專科學校採礦科,伴隨著國家和學校的發展而不斷壯大,於1998年10月成立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2011年6月更名為礦業學院,現設有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四個專業,多年來,為國家能源發展培養輸送了大批技術骨幹和高級管理人才,是學校最具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學院。
不一樣的文化:
礦業學院傳承的「能紮根艱苦一線,懂技術、能吃苦、能戰鬥、講奉獻、善團結」的「老采」精神和「凝心聚力、亦師亦友、孕育文化、開拓向上」的「地礦」文化,不僅是學院發展軟實力,也是師生的精神源泉,體現了地礦人的責任和擔當!
不一樣的師資
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2名,國家「653」工程首席專家1名,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省學科帶頭人1人,遼寧省專業帶頭人1人,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遼寧省優秀教師1名,遼寧省青年骨幹教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名,1名教授擔任國家安全生產專家,1名教授為遼寧省採礦工程學科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不一樣的平台
礦業學科入選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
礦業學科獲批遼寧省重大科技平台;
礦業工程一級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重點學科;
擁有礦業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
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2016年度遼寧省專業評價中採礦工程專業省排名第一;
採礦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採礦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採礦工程專業已經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遼寧省礦業工程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採礦工程實驗室為國家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
採礦工程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採礦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遼寧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煤礦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為遼寧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採礦工程教學團隊為遼寧省級教學團隊;
採礦工程專業為遼寧省示範性專業;
礦物加工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專業為遼寧省重點支持專業;
礦物加工專業為遼寧省教育廳本科示範專業和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礦物加工與利用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採礦工程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專業;
與俄羅斯國立地質勘探大學互派留學生(本科、碩士研究生);
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32項,企業委託項目2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餘項,主持和參加煤礦安全規程(2016版)》等7項國家行業法規、規範和技術標準的編寫與修訂;出版《煤礦綠色開採技術》等專著和教材40餘部;在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
不一樣的就業:
就業好:學院畢業生每年就業率達99%,一次簽約率超過90%;近一半的畢業生簽約到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黃金、中鐵隧道集團、大同煤礦集團、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勘查院、東北煤田地質局、貴州盤江煤電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工作,其中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畢業生主要面向事業單位就業;2017年考研錄取率超過20%,其中15%左右畢業生考取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南京大學、東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煤科總院等國家重點大學或行業科研院所。
發展好:學院培養地礦畢業生質量受到社會認可,「能紮根艱苦一線,懂技術、能吃苦、能戰鬥、講奉獻、善團結」成為學院畢業生的標籤。目前地礦專業畢業生工作3年左右的時間就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全國大型露天煤礦高管或技術主管超過半數畢業於我院。
不一樣的校友:
60年多來,學院培養了大批高層管理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培養了原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陝西省省長程安東、煤炭工業部副部長韓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王顯政等省部領導;八、九十年代培養一大批高層管理者和學術精英;近年來,畢業生中湧現出一批創業先鋒。
付建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丁向陽 國務院副秘書長
金智新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繼仁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
馬念傑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馬少鵬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張會平 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地震局研究員
王 灝 北京朝陽區區長
莫若平 內蒙古煤田地質局局長
國承斌 深圳市智物聯網路有限公司
韓光照世紀九如(北京)凈水科技有限公司
最具特色的專業
礦物加工工程培養具備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原理和方法對礦物資源進行加工和綜合利用,能在煤炭、金屬及非金屬礦分選加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從事生產管理、工程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在選礦專業基礎上,隨著相應學科和工業發展而擴展形成的介於採礦、能源、冶金、化工、材料、環境等學科之間的學科。選礦工程創建於1973年。 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我校首批碩士學位及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所屬一級學科「礦業工程」2005年獲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7年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被評為湖北省特色專業,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是湖北省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楚天學者」設崗學科和單位。目前建有「鋼鐵冶金與資源綜合利用省部共建實驗室」、「冶金與礦產資源高效利用與造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冶金輔助原料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擁有總價值達1613萬元的教學科研實驗設備和總面積達3200平米的各類實驗室。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現有教師13人。其中教授6人,海外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教師5人。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多個特色鮮明,基礎厚實的學科專業方向,在燒結球團、礦產綜合利用、多金屬伴生礦分選、微細粒分級與濃縮設備、非金屬礦物的加工提純與利用、疏水聚團與選擇性絮凝的超細粒礦物處理等領域深入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重要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受到國內外專家和企事業單位的好評。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基金2項,地方政府項目20餘項,廠企合作項目40餘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市科技進步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21項;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7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28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一直致力於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外在和潛存才能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得到充分發揮。注重科技創新與成果產業化相結合,與國內許多企業建立了良好而穩定的技術合作關係,為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長安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
Mineral Process Engineering
本專業開辦於2000年,由原來礦業工程的採選冶專業改名為礦物加工工程。主要是依託我院地質學和資源勘查工程的專業學科優勢,定位於培養地質、找礦與採礦、選礦有機結合的複合型礦業人才。
學制與學位:學制4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既有紮實的地質學基礎以及找礦勘查技能,又掌握礦山開採設計與各種選礦工藝技術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應具備紮實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熟悉地質找礦與勘查的技術方法,從事礦山開採設計、選礦廠和選礦工藝流程設計、選礦研究、礦產資源和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技術改造與技術管理的綜合能力。
專業特色:
與相關優勢學科的有機結合,煥發出本專業更強的活力。培養的學生既懂地質、找礦,又懂採礦、選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複合型人才培養。
科研教學實驗平台優勢突出,實踐環節有保障。西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學生的各項試驗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與中國黃金、陝西有色等大型國企建立生產實習基地,為學生在實習期間了解礦山設計、生產及管理提供了保障。
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就業形勢好。
主幹課程:
包括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製圖、流體力學、岩石學、結晶學與礦物學、選礦學、非金屬礦深加工、球團理論與工藝、選礦廠設計、礦石可選性研究、找礦勘探地質學、礦山開採與礦山設計、資源綜合利用等
碩士/博士點:有與之相關的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
學生髮展前景:
就業:就業率97%以上,就業單位主要為各類礦業集團公司,地礦、有色、冶金地質勘查局、地質礦產開發公司、省市國土資源廳、高校等。就業地區分布全國。
安徽理工大學
暫無
中南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培養具有堅實的物理化學和化工基礎知識,掌握礦物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適應社會需要,可從事礦物加工、礦產資源和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燒結球團和直接還原、鋼鐵冶金、化學工程、生物選礦、環境工程和計算機應用等領域的生產、設計、教學、科研、管理與貿易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武漢理工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現有資源開發工程系、礦物加工與材料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區域規劃與管理系等4個系,設有礦物資源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系統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礦業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有礦物加工工程、採礦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5個碩士點;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礦物加工工程、採礦工程、安全工程和環境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有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全院現有本科生1600餘人,碩士研究生260餘人,博士研究生34人。學院積极參与國際學術交流合作,與澳大利亞的南澳大利亞大學、德國的紐亭根科技大學、艾斯根科技大學、斯圖加特科技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
學院現有一支理論水平高、學術造詣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楚天學者」講座1人,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15人,教師中博士比例達58%。學院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很好的學風,本科生中有一批學生畢業後進入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深造。
資源與環境學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在「九?五」、「 十?五」、「十一五」期間進行了重點建設,新增設備固定資產總值2400多萬元,現在擁有礦物資源加工與環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其應用中心、MapGIS工程中心實驗室、武漢市水環境工程技術中心武漢理工大學分中心等各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25個,實驗室面積5000餘平方米,為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及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創建於1949年,是我國第一個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1981年和198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相繼批准本學科點碩士學科授予權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91年本學科所在一級學科礦業工程獲准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本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9成為國家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順利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依託本學科建立了「遼寧省礦物加工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瀋陽市非金屬礦高效加工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遼寧省礦物材料與粉體技術研究中心2012年度被評為遼寧省創新團隊。
本學科現有教師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講師5人,高級工程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佔總人數的80%以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名。博士生導師7人(其中校外兼職3人:孫傳堯院士、劉炯天院士、何發鈺研究員)。魏德洲教授為教育部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學科已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富於創新、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
目前本學科在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建成了礦物加工分析檢測、綜合分選、資源微生物技術、非金屬礦深加工、過程模擬與控制、過程設計與柱分選等實驗室,形成了貧雜礦產資源選礦關鍵技術、礦產資源高效與生態化利用、礦物材料高效加工與利用、選礦過程模擬與自動控制等具有明顯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國內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近五年以來,本學科點完成或正在承擔國家「973」項目2項,「863」項目5項,國家計劃項目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3項、青年基金5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市科技計劃和基金項目16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獲省部級獎勵6項,獲國家專利16項,發表專著18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研製的硫酸鈣晶須、納米碳酸鈣、脈衝振動磁場磁選柱、數字脈衝脫磁器、強磁輥等產品和設備已實現了產業化。
太原理工大學
暫無
江西理工大學
暫無
遼寧科技學院
遼寧科技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前身為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礦山工程系,始建於建校之初的1948年。2004年5月,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由於專業調整,更名為資源與建築工程系;2010年7月更名為資源與建築工程學院,隨著學院學科規劃與發展要求,2013年7月學院正式更名為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院目前開設7個本科專業:採礦工程、測繪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未招生)、遙感科學與技術(2016擬招生)。4個高職專業:金屬礦開採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道路橋樑工程技術。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餘人;其中本科學生1009餘人,高職學生120餘人,本科生比例為88.9%。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89年組建的西安礦業學院礦產研究所和1958年組建的西安礦業學院基礎部化學教研室。2003年在原材料工程系化學教研室、化工教研室和礦物加工工程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化學與化工系,2008年成立化學與化工學院。學院現有4個系(化學系、化工系、應用化學系和礦物加工系),2個國家級實驗室(國土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轉化實驗室),2個實驗中心(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與化工學院專業實驗中心),3個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礦產研究所和高分子研究所),1個陝西省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80名,其中專任教師61名,教授8名,博士生導師6名,副教授18名。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4人,其中高級工程師4名。專任教師中博士占教師總數的62%以上。學院擁有「礦物加工工程」博士專業,「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礦物加工工程」6個碩士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能源化學工程」和「應用化學」4個本科專業;擁有「工科化學」和「煤化工系列課程」省級教學團隊,「有機化學」和「碳一化工」陝西省精品課程,「有機合成化學」和「礦物學」,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優勢專業、陝西省專業改革綜合試點專業、陝西省人才培養示範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被納入陝西省能源化工人才培養基地。
河南理工大學
一、專業簡介
河南理工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設立於1994年,是校重點建設優勢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全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本專業建設有「煤炭節能減排材料與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礦業工程材料」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礦物加工與礦用材料」河南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具有碩士、博士授予權,具備招收推免攻讀碩士生和直接攻讀博士生資格。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寬厚紮實、工程實踐能力強、適應面廣、素質高,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礦物分選及礦物加工領域內從事生產、管理、工程設計、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三、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掌握礦物加工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礎知識,了解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前沿發展動態。
2、能力要求
具有應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礦物加工工程實際問題,進行技術革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產組織、技術經濟管理能力。
3、工程要求
受到與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相關的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了解國家關於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安全、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四、主幹學科、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平台及學分比例
1.主幹學科
礦業工程
2.專業核心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礦物岩石學,化工原理,重力選礦技術,磁電分選技術,浮游選礦,固液分離技術,礦物材料加工技術,礦物加工工藝設計,實驗研究方法,分析測試技術,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
內蒙古科技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我校於2006年為適應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並於2006年開始招生,現有一級學科礦業工程領域博士、碩士和工程碩士授予權。本專業本著立足內蒙、服務西部、面向全國的宗旨,緊緊圍繞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和特色,以內蒙古金屬礦、稀土資源、煤炭為依託,將本專業分成選礦和選煤兩個專業方向。本專業服務金屬選礦、選煤、非金屬礦和礦物材料領域,突出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本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突出「上手快、留得住、後勁足」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礦物加工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11人,本科2人,在讀博士4人。
礦物加工工程系現有實驗室面積900多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價值達400多萬元。現與神華黑岱溝露天煤礦、神華神東布爾台煤礦、神華巴彥淖爾能源公司、內蒙古東升廟礦業公司、包鋼巴潤礦業公司、眾興大中礦業、神華利民煤焦化公司等7個礦山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
主要課程:
選礦方向: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流體力學、礦石學基礎、粉碎工程、物理選礦、浮選、礦石可選性研究、礦物加工工程設計基礎、礦物加工分析測試技術、化學選礦、生物選礦、專業英語、礦物材料導論、礦物加工數學模型、稀土提取技術、選礦廠管理與技術經濟等。
選煤方向: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流體力學、煤化學、礦石學基礎、物理選礦、浮選、試驗研究方法、選煤廠設計、化工原理、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潔凈煤技術、礦物加工數學模型、選煤廠管理與技術經濟等。
畢業生情況:畢業生可就職於相關科研院所、設計院、大專院校、生產廠礦企業及政府部門等單位工作,主要從事礦物加工領域工程設計、科研、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教學管理及政府部門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近幾年的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在85%以上。主要就業單位有中國神華神東公司、中國神華准格爾能源公司、中煤集團、中國黃金集團、山東黃金集團、首鋼集團、河北鋼鐵集團、太鋼集團、山西潞安礦業、山西大同煤業集團、酒泉鋼鐵集團、新疆八一鋼鐵集團、包鋼集團、內蒙古東升廟礦業公司等大型礦業公司。
山東科技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實驗教學人員10人。專任教師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2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實驗教學人員中,高級實驗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人。在校本科生1969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91人,留學生58人。學院設有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工程系、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等6個教學單位,以及山東省燃料檢測中心和學院分析檢測中心2個分析測試單位。現有實驗室面積5300m2,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500餘萬元。
學院設有礦物加工工程和化工裝備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礦物加工、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化工、煤化工、工業催化、化工裝備工程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和環境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以及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為山東省重點建設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和化工工程與工藝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山東省煤制甲醇催化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低碳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等2個省級科研平台,青島市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潔凈煤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青島市低碳能源化工工程實驗室等3個市級科研平台。
山東理工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設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礦物資源生態化利用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2015年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西澳礦業學院實現學士學位互授。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能從事礦物分選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內的生產、設計、教學、科學研究與開發、技術經濟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工程流體力學、粉體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設計、礦物加工研究方法、礦物浮選、礦物物理分選、礦物化學分選、特殊選礦、浮選藥劑、礦物加工過程檢查與控制、礦物材料、固液分離和礦業環境工程。
就業情況: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考研率35%左右。畢業生主要在各大中型礦山從事選礦技術管理工作,就業單位包括山東黃金集團、魯中礦業有限公司、首鋼、鞍鋼、吉林通鋼、西部礦業和紫金礦業等國內知名的礦業集團公司。
華北理工大學
礦業工程學院始建於1958年,時稱採礦系,1959年天津大學礦冶系(前身為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西學學堂礦務學學門)成建制併入我校,採礦和選礦專業併入採礦系。學院曾沿用採礦系、資源工程系、資源與環境系、資源與環境學院等名稱,2010年更名為礦業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及管理人員12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5人,博士生導師6人。目前在讀本科生、研究生2000餘人。
學院擁有礦業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地質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礦業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4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採礦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安全工程、石油工程7個本科專業。採礦工程為國家特色專業,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為河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華北科技學院
華北科技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始建於1984年,原為北京煤炭管理學院分院的選礦技術(專科)專業。學院200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後,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於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目前,已經累計培養了7屆本科畢業生。2009年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被評為為河北省「品牌特色建設專業」。2016年,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成為我校首批具有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相互協調,具有機電設備調試、運行和維護的基本技能,能夠從事礦物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及技術管理,具有社會責任感,富有安全素質、創新創業精神、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安全生產事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機械原理與零件、流體力學與流體 機械、煤化學、選礦概論、機械設計基礎、建築概論、微生物處理技術、儀器分析、工業電氣設備與自動化、重力選礦、浮游選礦、礦物加工機械與設備、選礦廠設計、選礦廠生產技術管理、固液分離、試驗研究方法、潔凈煤技術、金屬和非金屬礦分選技術、礦物岩石學、工業雜訊控制、選礦數學模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選礦測試技術、界面分選原理及應用、選礦新技術概論、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選礦廠輔助機械。
專業特色: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現為河北省「品牌特色建設專業」、河北省「教育創新高地(地礦類)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圍繞學科專業發展,在鞏固煤炭和金屬非金屬礦選礦方向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潔凈煤技術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向。同時繼續深化專業改革,突出專業特色品牌建設,優化專業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強化學術梯隊和教學團隊建設,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務行業能力,實現專業整體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核心能力:具備有關化學、物理、工程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礦物加工學、礦物加工技術管理、礦物加工機械相關知識;熟悉礦物加工工程設計方法,並具有進行工藝設計的能力;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製圖、運算、實驗、測試、表達及基本技術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運用能力。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較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礦物加工提純、資源加工、二次資源化相關的應用設計及科學研究工作,具體包括:在礦產資源利用領域的設計研究單位、廠礦企業及政府機關,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加工及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技術改造、生產、設計、決策、科學研究、開發及管理工作,亦可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貴州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機械等基礎知識,掌握礦物加工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礦物加工及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分析測試與技術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具有團隊合作和管理協調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學生畢業5年內達到以下目標:1)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2)能夠勝任礦物加工及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分析測試與技術管理等工作;3)基本具備領導和協調團隊工作的能力;4)在所工作的領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5)能夠服務貴州、面向全國、放眼世界。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知識面廣,德、智、體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具有本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人才。
主幹學科:選礦學、選礦廠設計。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化工原理、礦物分析與測試技術、選礦學、礦物加工等。
業務範圍:培養具有礦物加工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礦物加工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礦物結構與性能、加工利用工藝、材料與製品的製備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工藝設計、技術改造、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注重培養具有礦物加工等方面知識和技能,適應煤炭企業及設計單位的高級專門人才。尤其注重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福州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以貧雜礦產資源高效加工利用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和難處理金銅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為專業特色,依託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低品位難處理黃金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及中國—澳大利亞聯合辦學項目,採用「3(年理論)+1(年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備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基礎,能夠系統熟練地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礦物加工工程領域的實際問題,具有獨立的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礦產資源加工利用領域的科研、教學、設計、生產及管理等工作,亦可適應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和礦山自動控制等工程領域的相關工作。
北京科技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的前身為選礦工程學科,是1952年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建校之初最早成立的學科之一。我校礦物加工過程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國內選礦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重要的影響力。礦物加工工程是我校國家重點學科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二級學科, 1979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獲得「礦物加工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礦物加工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我校選礦工程本科專業自1959年開始招生,到1995年為止,每年招收1~2個本科班,之後停止招生;2008年,根據學科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要,恢復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到目前為止,我校已為國家培養本科生800餘人,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博士研究生200餘人。
西南科技大學
地質與礦物工程系(原地質工程系)辦學歷史悠久,是西南科技大學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我校地質學科已有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地質工程」專業是我校最早的部級重點學科「地質學」的主幹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18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以非金屬礦產普查與勘探和礦物岩石材料專業為基礎的地質學科被批准為原國家建材部部級重點學科。1998年,按照教育部當年頒布的《工科本科引導性專業目錄》,我校「非金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調整為「地質工程」專業。同年,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礦物岩石材料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學校下轉到地方管理,2003年,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被批准為四川省重點學科,2005年,地質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地質工程領域獲得工程碩士授予權,2011年礦物加工工程、礦物材料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突出非金屬礦特色並有機融入工程地質相關內容的地質工程專業成為四川省特色專業,2010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地質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獲得四川省省級質量工程立項,2012年「地質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獲得教育部質量工程「地質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立項。
黑龍江科技大學
學科建設特色:礦業工程學科是以煤炭安全高效開採和潔凈利用為特色的黑龍江省重點學科,本學科成立於1978年,2003年獲得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礦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礦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現已成為黑龍江科技學院的優勢特色學科,其中採礦工程專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擁有 「煤礦深部開採地壓控制與瓦斯治理」省重點實驗室,「採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兩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科研特色:近五年來,我院以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之一的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為契機,緊緊圍繞煤炭開採中的採煤方法與圍岩控制、礦井瓦斯防治與利用、礦物分選與資源綜合利用、煤化學理論與技術、礦業系統工程等5個互為依託、互為支撐的研究方向,開展科研工作。
攀枝花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是學校學科實力強、彰顯特色、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二級學院之一。目前設有冶金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採礦工程和環境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800餘人。
學院秉承「仁德博雅,資生惠民」的辦學理念,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博士5人,碩士2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省市學科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人。另聘有校外多名知名專家和學者為我院客座教授。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各級科研項目30餘項,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發表科學研究論文近200篇。
學院擁有多個省市級釩鈦研發重點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與攀鋼等20多家省內外大中型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學生實習就業基地。
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專業學習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
學生考取研究生人數佔畢業生總數15%左右,部分優秀畢業生被 「211」、「985」重點大學錄取,考取率居全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穩定在95%以上,分布在四川、重慶、廣東、浙江、江蘇、雲南、攀枝花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知名企業就業,不少同學進入攀鋼集團、中鐵集團、雲天化、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等,深受用人單位青睞,畢業生供不應求。
棗莊學院
暫無
六盤水師範學院
學院於2011年設立礦物加工工程,學院第四批重點學科,貴州省重點支持學科,建有院級礦物加工科技創新團隊和貴州省普通高等院校礦物加工及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團隊。
新疆工程學院
新疆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成立於2007年11月。現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以及石油化工生產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煤炭深加工與利用、煤化工生產技術、化工設備維修技術和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五個專科專業。煤化工生產技術屬自治區緊缺人才重點建設專業。煤炭深加工與利用為校級特色專業。
文山學院
化學與工程學院是文山學院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學術沉澱深厚,其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生化系。學院現有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礦物加工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食品營養與檢測、冶金技術兩個專科專業。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8人;教師隊伍中有多人獲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以及省級教學名師、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等稱號。教師治學嚴謹、學術氛圍濃厚,承擔了省、州、校級科研課題41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80餘篇,被SCI、EI、CA、TWENT收錄20多篇,獲專利1項,3項科研成果獲文山州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後榮獲 「雲南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雲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TAG:選礦工程 |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促進工程教育國際化
※工程院農科院聯合成立「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
※市安全監管局總工程師李彩雲帶隊赴浦東上船職業技術學校專題調研安全生產培訓考核工作
※富士康美國工廠招工難,或從中國調集工程師赴美工作
※航空工業特飛所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事業部成立
※專業指導 機械工程專業
※中科院與國家林業局商談三北防護林工程評估合作
※王志清赴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調研
※工程類及工程經濟類專業對照表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9家企業「聯姻」
※遼寧省環境工程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標準
※農業生態大數據分析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落戶安徽
※校—企—校合作成立航空工程技術學院
※留學美國之工程專業
※江西機電職技學院 校企合力育物聯網工程技術人才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組對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進行現場考查
※區塊鏈技術工程師成吃香職業
※全面解析:美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
※國內機械工程九大強校
※中國工程院:發揮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戰略支撐作用